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诗和西方诗的发展路径有许多不同点,西方诗同时向史诗的、戏剧的和抒情的三方面发展,而中国诗则偏向抒情的一方面发展。我们试设想西方文学中没有荷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和拉辛诸人,或是设想歌德没有写过《浮士德》,莎士比亚只作过一些十四行体诗,就可以见出史诗和悲剧对于西方文学的重要了。中国恰是一个没有荷马和悲剧三杰的希腊,杜甫恰是一位只做过十四行体诗的莎士比亚。长篇诗的不发达对于中国文学不能说不是一个大缺陷。西方史诗都发源于神话。神话是原始民族思想和信仰的具体化,史诗则又为神话的艺术化。中国原来也有一个神话时代,不过到商周时代已成过去。神话时代是民族的婴儿时代。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老早就把婴儿时代的思想信仰丢开,脚踏实地地过成人的生活。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可以说是代表当时一般人的心理。西方史诗所写的恰不外“怪力乱神”四个字,在儒家教化的“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国,史诗不发达,自然不是一件可奇怪的事。西方悲剧不外两种:一种描写人与命运的挣扎,一种描写个人内心的挣扎。没有人与神的冲突,便没有希腊悲剧;没有内心中两种不同的情绪或理解的冲突,便没有近代悲剧。中国人民的特点在处处能妥协,“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他们的处世方法。这种妥协的态度根本与悲剧的精神不合,因为它把冲突和挣扎都避免了。西方所崇拜的英雄为希腊的阿喀琉斯、拉丁民族的查理大帝和罗兰、日耳曼民族的西格弗里和贝奥武甫,他们都是气盖一世的伟男子,具有扛鼎搏虎的膂力,一生全在困苦艰难中过活,打过无数的胜仗,杀过无数的猛兽,如果没有他们,全民族就要灭亡。中国儒家所崇拜的圣人如二帝三王,大半都是在“土阶茅茨”之中的“端冕垂裳而天下治”的君主,敬天爱民之外,不必别有所为。中西的人生理想所以有这种分别,也和社会开化的早晚有关。中国社会安定极早,没有很大的内忧外患,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只是“无为而治”的“太平天子”。西方民族在文学初露萌芽时代,还在和天灾人祸奋斗,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是“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的战士。这种人生理想的差异在文学上也留下很深刻的影响。史诗和悲剧都必有动作,而且这种动作必须激烈紧张,才能在长篇大幅中维持观众的兴趣。动作的中心必为书中的主角,主角必定为慷慨激昂的英雄,才能发出激烈紧张的动作,所以西方所崇拜的英雄最宜于当史诗和悲剧的主角。中国“无为而治”的圣人最不适宜于作史诗和悲剧的主角,因为他们根本就少动作。(摘编自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材料二:“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期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们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赋、词、曲,是诗的支流;一部分散文,如赠序、碑志等,是诗的副产品;而小说和戏剧又往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夹杂些诗。诗,不但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南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末。就诗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不必提了。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到此,中国文学史可能不必再写,假如不是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小说与戏剧,早在旁边静候着,准备届时上前来“接力”。故事与雏形的歌舞剧,北宋以前在中国本土不是没有,但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对于讲故事,听故事,我们似乎一向就不大热心。不是教诲的寓言,就是纪实的历史,我们从未养成单纯的为故事而讲故事、听故事的兴趣。故事本是民间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低级的。正如从故事发展出来的小说、戏剧,其本质是平民的,诗的本质是贵族的,要晓得它们之间距离很大,而距离是会孕育恨的。所以我们的文学传统既是诗,就不但是非小说、戏剧的,而且推到极端,可能还是反小说、戏剧的。若非宗教势力带进来那点新鲜刺激,而且自己的歌实在也唱到无可再唱的了,我们可能还继续产生些《韩非·说储》,或《燕丹子》一类的故事和《九歌》一类的雏形歌舞剧。然而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必归于衰谢,那是一切生命的规律,而两个文化波轮由扩大而接触而交织,以致新的异国形式必然要闯进来,也是早经历史命运注定了的。(摘编自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没有悲剧,是因为中国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缺乏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且中国人容易妥协,避免了冲突和挣扎。B.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西方在和天灾人祸奋斗时,需要阿喀琉斯那样的英雄,但社会一旦安定,就需要敬天爱民的圣人。C.西方崇拜的英雄最宜当史诗和悲剧的主角,因为这类英雄可以发出激烈紧张的动作,从而在长篇大幅中维持观众的兴趣。D.小说、戏剧作为新的异国形式闯进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中国抒情诗即便盛极一时,最终也必定会归于衰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诗”的概念不尽相同,前者包括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后者特指抒情诗,相当于材料一的“中国诗”。B.“杜甫恰是一位只做过十四行体诗的莎士比亚”,意思是说杜甫和莎士比亚一样伟大,但是杜甫只有抒情诗,而无戏剧。C.在儒家教化的“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国,史诗不发达,是因为与西方相比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脚踏实地地过着成人的生活。D.“而距离是会孕育恨的”中的“恨”字突出了诗与小说、戏剧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对立,即诗有可能是反小说、戏剧的。3.闻一多认为,北宋以前故事在中国本土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下列选项对名篇的分析正确且支持闻一多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庖丁解牛》和《齐桓晋文之事》都为教诲的寓言,不是故事。B.《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故事曲折生动,为纪实的历史。C.《窦娥冤》是元杂剧,《雷雨》和《茶馆》是现代戏剧,均非故事。D.《促织》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小说,不是单纯故事。4.朱光潜认为“中国诗则偏向抒情的一方面发展”,闻一多认为“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二人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5.材料一在论证“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这一观点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骑桶者①(奥地利)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请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②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子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位顾客。”“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编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只桶里滚动的响声!”“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记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备注〗①小说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当时奥匈帝国物资极度匮乏。②基督教信众需遵守的十条戒律。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居住环境的描述,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奠定了文章沉重的感情基调。B.“骑桶飞翔”这个情节使小说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区分开来。C.异化是指人无法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骑桶者》与《变形记》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D.本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一贯的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问题。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刻画了骑桶者这一人物,较全面地展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和绝望的小人物形象。B.穷汉骑着空煤桶去赊煤,因为煤桶空才轻,这种“轻”给后文的老板娘用围裙扇走它埋下了伏笔;这种表面的轻逸,也反衬出现实的沉重。C.小说以“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结尾,与开头“冷酷的火炉”“冷酷的天空”等内容照应,结构完整。D.小说在叙述人称上主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通过对我的所见、所听、所感、所想的描写,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客观性。8.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老板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9.匈牙利文学批评家卢卡契指出:“卡夫卡作品的整体上的荒谬和荒诞是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①,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②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节选自《乐毅报先王书》)材料二: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吴王曰:“寡人昼卧,梦见井嬴溢大,与越争彗,越将扫我,军其凶乎?孰与师还?”子胥曰:“王其勉之哉,越师败矣!臣闻井者,人所饮;溢者,食有余。越在南,火;吴在北,水。水制火,王何疑乎?风北来,助吴也。昔者武王伐纣时,彗星出而兴周。武王问,太公曰:‘臣闻以彗斗,倒之则胜。’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愿大王急行,是越将凶,吴将昌也。”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③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伍子胥父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④孝而入,子胥勇而难欺。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节选自《越绝书》)〖备注〗①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时吴国国君。②鸱夷:马皮做成的囊。③种:越王勾践的谋臣文种。④尚:伍尚,伍奢的大儿子。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王A拒之谏B听谗邪C之辞D系而E囚之F待二子G而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伐,指讨伐,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的“伐”不同。B.疏,疏远,与《谏逐客书》中“疏士而不用”的“疏”意思相同。C.背,指反叛、背弃,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含义相同。D.遇,对待,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的“遇”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乐毅认为,伍子胥的死和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有关。B.夫差攻越时,白天做了个梦,伍子胥毫无根据地欺骗夫差,说梦境是吉兆。C.子贡对伍子胥知道要被杀也没有离开吴国是肯定的,对文种留下封侯是否定的。D.楚太子迎娶秦国美女,楚王想把她留为己用,伍奢进谏,楚王听信谗言,关押了伍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4分)(2)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4分)14.伍奢和伍子胥的结局都是悲剧,结合材料说明悲剧是如何造成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夏即事=1\*GB3①北宋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2\*GB3②,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备注〗=1\*GB3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是王安石罢相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所作。=2\*GB3②弯碕(qí),指曲折的堤岸。初夏南宋朱淑真=1\*GB3①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备注〗=1\*GB3①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之一。15.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初夏即事》第一句“石梁茅屋有弯碕”,写岸边景。诗人只把“石梁”“茅屋”和“弯碕”三种物象用白描的方式依次排列出来,不加任何形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B.《初夏即事》第二句“流水溅溅度两陂”,诗人的观照由岸边转向流水,写溪水流淌的气势,展现夏初时节水涨流疾的情状。一、二两句描绘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画面。C.《初夏即事》第三句“晴日暖风生麦气”,诗人的观照由溪流转向田野风光。“晴日暖风”,让人眼明身热;“生麦气”,又让人联想到小麦在阳光的照耀下拔节猛长的势头。D.《初夏》既写了竹影笼罩窗户、鸟儿尽情喧噪、海棠花谢、柳絮飘飞等初夏景物,又写了白昼变得漫长,炎热的天气让诗人感到乏困。虽然只是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16.两首诗都写了初夏之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诗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对于学习、做事、创业,很多人觉得开始容易干好难,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干好、做成的人很少。这正像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2)孔子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侍坐》中,为打消学生的顾虑,给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言志环境,就先用温和自谦的话对学生们说:“,。”(3)古人在论说文中,常用自然事物来比喻或类比,以形象地说明道理,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段。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整理信息、贮存信息、接受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强,将这段时间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实际上,①______。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当然大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我们懂得自己的大脑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②_______,而且有损健康,不宜提倡。所谓“用脑时间”,从广义上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相得益彰,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锦上添花。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为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辞、字、款式要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21.文末破折号的作用与《祝福》中“‘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地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的破折号作用有什么区别?(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856年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谈到“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AI(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引发持续广泛的热议:有人欢呼可用它代替人类完成大量复杂的文档类工作,节省人的脑力;有人担心它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运行能力会威胁到人类的主体地位,甚至有业内人士一度发出暂时停止该研究的呼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1.C〖解析〗A.“中国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缺乏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曲解文意。材料一中说“中国社会安定极早,没有很大的内忧外患”,这不等于“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也不能理解为“缺乏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B.“但社会一旦安定,就需要敬天爱民的圣人”于文无据。材料一中只提到“中国儒家所崇拜的圣人如二帝三王……敬天爱民之外,不必别有所为”。D.选项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二“然而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必归于衰谢,那是一切生命的规律,而两个文化波轮由扩大而接触而交织,以致新的异国形式必然要闯进来,也是早经历史命运注定了的”可知,本土形式由盛到衰是自然规律,因此才会产生文化交织,闯进异国形式。2.C〖解析〗C.“是因为与西方相比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脚踏实地地过着成人的生活。”曲解文意。材料一中“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是从思想信仰角度得出的结论,并没有与西方进行比较。3.B〖解析〗A.“不是故事”不符合实际,对名篇分析不正确,不能成为有效论据。B.既强调故事性,又指出它们是“纪实的历史”,切合“故事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的观点。C、D两项所举名篇均为北宋以后的作品,不能支持闻一多的观点。4.不矛盾。①朱光潜的观点是就诗的发展形式而言的,强调中国诗是偏向抒情诗的方向发展的,没有史诗和戏剧(或悲剧);②闻一多的观点是就诗的内容而言的,强调中国诗到北宋时已将可能的调子都唱完了,诗的内容已经没有了新意。5.①对比论证。将中国诗和西方诗的发展路径、中西社会开化的早晚等不同点进行对比,从而阐明了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②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圣人的处境,说明“他们根本少动作”,从一个侧面论证了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的论点。③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不语怪力乱神”“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等中国传统典籍中的表述,说明长篇诗与中国传统思想不合,从而论证了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这一观点。6.C〖解析〗“截然不同的结局”不当。他们的结局有相似处,都很悲惨。7.D〖解析〗“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客观性”的说法有误,第一人称与“客观性”矛盾,“真实感”也非本篇小说的艺术追求。8.原因: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②“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③“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9.①小说中我的骑桶飞翔,我强烈的借煤意愿和老板娘全无反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体现了整体上的荒谬与荒诞。②煤桶空空如也、我的缺煤受冻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与老板娘对话,这些都是细节,都是现实生活场景。③现实生活场景的生动细致描写与铺垫,让我的骑桶飞翔和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具有了合理性,使荒诞有了扎实的现实主义基础与前提。10.B、D、F(每处1分)〖解析〗句意:而楚王不听他的谏言,听信奸邪之人的话语,逮捕并关押了伍奢,等他的两个儿子到来一起处死。11.D〖解析〗A.正确。伐,本文中是“讨伐”,《谏太宗十思疏》中是“砍”。B.正确。疏,本文中是“疏远”,与《谏逐客书》含义相同。C.正确。背,本文中是“反叛、背弃”,与《鸿门宴》中“倍”含义相同。D.错误。遇,本文中是“逢”的意思,《答司马谏议书》中是“对待”的意思。12.B〖解析〗伍子胥根据五行学说和历史典故,认为夫差的梦境是吉利的预兆,不是毫无根据。13.(1)伍子胥极为正直,不与奸邪之人同流合污。不顾自身恳切进谏,为了国家(不惜)损耗身家性命。(“至直”,“极为正直”“过于正直”;“邪曲”,形容词作名词,“奸邪之人”;“切”,“恳切”;“亏”,“损耗”。每点1分)我获得了很大的荣誉,功业名声显著,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最终是不会离开的。(“誉”,“荣誉”;“分”,“职分”;“数”,“命运”“命数”;“去”,“离开”。每点1分)14.(1)伍奢、伍子胥直言进谏(2)谗人诬陷(3)楚王和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听说,善于创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终。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吴王能够远征到楚国的郢都;夫差不这样做,赐给伍子胥一个皮囊,让伍子胥的尸体浮在江上。吴王夫差却不信伍子胥的预见能够立功,因此把伍子胥溺死江中而不悔;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因此直到被投入江还不改变他的怨愤。材料二:从前,吴王夫差兴兵攻打越国,在就李被越军打败。当时,大风发疯似的猛刮,日夜不停。吴王说:“我白天睡觉的时候,梦见井水往外溢出,和越王争夺扫帚星,越王将要用扫帚扫我,我军要遭殃了吧?我们的军队还是回去吧?”伍子胥说:“大王还是要努力啊,越国军队要失败了!我听说井,是人们饮水的地方,井水溢出说明食物有余。越国在南方,五行中属火,吴国在北方,五行中属水。水是克制火的,大王还有什么疑虑呢?风从北边来,是要帮助吴国。曾经武王伐纣的时候,彗星出现,周朝兴盛。武王问太公,太公说:‘我听说用扫帚与人打斗,把扫帚柄倒过去才能取胜。’我听说灾异有的吉利有的凶险,万物都有相互压服,制约的地方,这就是它的证据。希望大王赶快行动,这样的话,越国将要发生凶险,吴国将要昌盛。”伍子胥过于正直,不与奸邪之人同流合污。他不顾自身恳切进谏,效忠国家。他是非分明,无所忌讳,不停止直言进谏,希望能够匡扶君主,反而因此被疏远。有人进谗言挑拨他和君主的关系,伍子胥将要被杀。范蠡听说了这件事,认为他不知变通,说:“知道天命而不把握,知道害怕而不避开,这可以称得上是聪明吗?”伍子胥听说了,感叹说:“我背弃了楚国,带着武器离开,按道理说应该受到的惩罚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先前获取功劳,后来遭到杀戮,不是我的智慧减少,而是因为我开始时遇到的是阖庐,后来遇到的是夫差。从太古以来,没有见过国君损伤自己的德行为臣子报仇的。我获得大的荣誉,功名显著,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最终是不会离开的。先君对我的恩泽,我至今难以忘记,我希望能一直到死去都报答他,怎么会离开呢?范蠡见到我外在的处境,不知我内心的想法。现在虽然有所冤屈,也大不了就是一死!”子贡说:“伍子胥坚持忠信,死比生还重;范蠡权衡利害,离开而留下名声;文种留下被封侯,不知他有什么好的结果。伍子胥和范蠡德行齐肩,只有文种难显荣耀于后世。”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王的大臣。为太子迎娶秦国女子,女子容貌很好,楚王私下很喜欢,想要自己把秦女留下。伍奢尽忠心,入宫进谏,守在朝廷上不退下,想要纠正楚王的做法。而楚王不听他的谏言,听信奸邪之人的话语,逮捕并关押了伍奢,等他的两个儿子到来一起处死。伍尚信守孝道,回到了朝廷,伍子胥刚勇难以被欺骗。伍氏累世都是忠信之人,却没有遇到好的朝代,伍奢因在楚国进谏而死,伍子胥因在吴国进谏而死。《诗经》说:“奸邪之人没有极限,扰乱各个国家。”说的就是这。15.D“海棠花谢、柳絮飘飞等初夏景物”错,诗中并没写花谢絮飞的情景,只是用花已谢、絮飞尽来表示春天已经过去。16.①王诗前两句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画面,表达了诗人离开官场、身居山村后悠然自得(安然自乐)之情;后两句写看到了水源充足、日晴风暖、麦苗长势良好,因而感到丰收在望,表达了诗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之情。(3分)②朱诗写了“禽噪”和春末夏初的“困人天气”,抒发了诗人忧闷烦躁、郁郁寡欢之情。(3分)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成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第(3)题评分说明:①出处是论说文,抒情性的篇章不妥。如诗歌。②属自然事物,非自然事物不得分。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③符合比喻或类比,如举例等则不得分。如“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之类④非说理不得分。如答“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不得分,因其主要表达目的是抒发招纳贤才的抱负,侧重在抒情。还要注意说理的相对完整,如果所答两句说理不够完整不得分。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中,答前两句得分,答后两句就不得分。18.①最佳用脑时间因人而异;②不仅效果不好(或“不仅效率不高”)〖解析〗第一空,根据后文“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当然大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等可知,此处是说不同的人第二空,前面说的是青少年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此处应说这样学习的效果不好;后面有“而且有损健康”,此处应用“不仅”与“而且”呼应。可写:不仅效果不好(或“不仅效率不高”)。19.正确句子:大脑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高,将这段时间用于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解析〗原句语病有:①语序不当。“整理信息、贮存信息、接受信息”应改为“接受信息、整理信息、贮存信息”;②搭配不当。“效率”与“强”不能搭配,应将“强”改成“高”;③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残缺的修改:在“将这段时间”后加上“用于”。搭配不当的修改:把“将”改为“用”。20.①原文既有层层推进的意思,又有强调作用,修改后为并列关系,没有突出强调的作用。②原句比改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韵律美(音乐美),增强文章美感。(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满分3分)21.①文末的破折号起总结上文的作用。“我”因为上次题《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而耿耿在怀,通过总结经验,说明我这次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可以放心大胆地题。②《祝福》中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是短工对祥林嫂死因的解释。(每点2分)22.①把马与画类比,好的马比较好骑,就说明好的画很好题字;②经过训练的马,骑手略通骑术就行;好的画作,只要略懂画的人都可以题字,且易题得符合意境。23.作文材料分析:第一段是话语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越来越拥有支配力量,而人越来越被动,甚至被物化。第二段提供了事实材料,当今最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发展水平的代表之一ChatGPT,以及人们对待它的不同态度:有人欢呼,有人忧思。(业内人士发出暂停研究的呼吁,是专业人士因了解内在专业本质而持有的审慎态度,不可简单视作保守态度。)两段内容放在一起,可以从中思考的话题有:科技与人文;科技发展与人类命运的关系;人在科技发展之下如何避免被物化,或如何保住主体地位等。只要是围绕科技发展与人类的主体地位(或人类根本福祉)的思考,均属符合题意。泛谈科技与人类安全、片面谈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福祉或威胁等,按偏离题意评判。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诗和西方诗的发展路径有许多不同点,西方诗同时向史诗的、戏剧的和抒情的三方面发展,而中国诗则偏向抒情的一方面发展。我们试设想西方文学中没有荷马、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和拉辛诸人,或是设想歌德没有写过《浮士德》,莎士比亚只作过一些十四行体诗,就可以见出史诗和悲剧对于西方文学的重要了。中国恰是一个没有荷马和悲剧三杰的希腊,杜甫恰是一位只做过十四行体诗的莎士比亚。长篇诗的不发达对于中国文学不能说不是一个大缺陷。西方史诗都发源于神话。神话是原始民族思想和信仰的具体化,史诗则又为神话的艺术化。中国原来也有一个神话时代,不过到商周时代已成过去。神话时代是民族的婴儿时代。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老早就把婴儿时代的思想信仰丢开,脚踏实地地过成人的生活。孔子“不语怪力乱神”,可以说是代表当时一般人的心理。西方史诗所写的恰不外“怪力乱神”四个字,在儒家教化的“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国,史诗不发达,自然不是一件可奇怪的事。西方悲剧不外两种:一种描写人与命运的挣扎,一种描写个人内心的挣扎。没有人与神的冲突,便没有希腊悲剧;没有内心中两种不同的情绪或理解的冲突,便没有近代悲剧。中国人民的特点在处处能妥协,“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他们的处世方法。这种妥协的态度根本与悲剧的精神不合,因为它把冲突和挣扎都避免了。西方所崇拜的英雄为希腊的阿喀琉斯、拉丁民族的查理大帝和罗兰、日耳曼民族的西格弗里和贝奥武甫,他们都是气盖一世的伟男子,具有扛鼎搏虎的膂力,一生全在困苦艰难中过活,打过无数的胜仗,杀过无数的猛兽,如果没有他们,全民族就要灭亡。中国儒家所崇拜的圣人如二帝三王,大半都是在“土阶茅茨”之中的“端冕垂裳而天下治”的君主,敬天爱民之外,不必别有所为。中西的人生理想所以有这种分别,也和社会开化的早晚有关。中国社会安定极早,没有很大的内忧外患,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只是“无为而治”的“太平天子”。西方民族在文学初露萌芽时代,还在和天灾人祸奋斗,所以当时所需要的人物是“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的战士。这种人生理想的差异在文学上也留下很深刻的影响。史诗和悲剧都必有动作,而且这种动作必须激烈紧张,才能在长篇大幅中维持观众的兴趣。动作的中心必为书中的主角,主角必定为慷慨激昂的英雄,才能发出激烈紧张的动作,所以西方所崇拜的英雄最宜于当史诗和悲剧的主角。中国“无为而治”的圣人最不适宜于作史诗和悲剧的主角,因为他们根本就少动作。(摘编自朱光潜《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材料二:“三百篇”的时代,确乎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文化大体上是从这一刚开端的时期就定型了。文化定型了,文学也定型了,从此以后二千年间,诗——抒情诗,始终是我们文学的正统的类型,甚至除散文外,它是唯一的类型,赋、词、曲,是诗的支流;一部分散文,如赠序、碑志等,是诗的副产品;而小说和戏剧又往往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夹杂些诗。诗,不但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南宋的词已经是强弩之末。就诗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不必提了。本来从西周唱到北宋,足足二千年的工夫也够长的了,可能的调子都已唱完了。到此,中国文学史可能不必再写,假如不是两种外来的文艺形式——小说与戏剧,早在旁边静候着,准备届时上前来“接力”。故事与雏形的歌舞剧,北宋以前在中国本土不是没有,但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对于讲故事,听故事,我们似乎一向就不大热心。不是教诲的寓言,就是纪实的历史,我们从未养成单纯的为故事而讲故事、听故事的兴趣。故事本是民间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低级的。正如从故事发展出来的小说、戏剧,其本质是平民的,诗的本质是贵族的,要晓得它们之间距离很大,而距离是会孕育恨的。所以我们的文学传统既是诗,就不但是非小说、戏剧的,而且推到极端,可能还是反小说、戏剧的。若非宗教势力带进来那点新鲜刺激,而且自己的歌实在也唱到无可再唱的了,我们可能还继续产生些《韩非·说储》,或《燕丹子》一类的故事和《九歌》一类的雏形歌舞剧。然而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必归于衰谢,那是一切生命的规律,而两个文化波轮由扩大而接触而交织,以致新的异国形式必然要闯进来,也是早经历史命运注定了的。(摘编自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没有悲剧,是因为中国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缺乏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且中国人容易妥协,避免了冲突和挣扎。B.不同的社会,需求不同。西方在和天灾人祸奋斗时,需要阿喀琉斯那样的英雄,但社会一旦安定,就需要敬天爱民的圣人。C.西方崇拜的英雄最宜当史诗和悲剧的主角,因为这类英雄可以发出激烈紧张的动作,从而在长篇大幅中维持观众的兴趣。D.小说、戏剧作为新的异国形式闯进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中国抒情诗即便盛极一时,最终也必定会归于衰谢。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诗”的概念不尽相同,前者包括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后者特指抒情诗,相当于材料一的“中国诗”。B.“杜甫恰是一位只做过十四行体诗的莎士比亚”,意思是说杜甫和莎士比亚一样伟大,但是杜甫只有抒情诗,而无戏剧。C.在儒家教化的“不语怪力乱神”的中国,史诗不发达,是因为与西方相比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脚踏实地地过着成人的生活。D.“而距离是会孕育恨的”中的“恨”字突出了诗与小说、戏剧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对立,即诗有可能是反小说、戏剧的。3.闻一多认为,北宋以前故事在中国本土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下列选项对名篇的分析正确且支持闻一多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庖丁解牛》和《齐桓晋文之事》都为教诲的寓言,不是故事。B.《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故事曲折生动,为纪实的历史。C.《窦娥冤》是元杂剧,《雷雨》和《茶馆》是现代戏剧,均非故事。D.《促织》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是小说,不是单纯故事。4.朱光潜认为“中国诗则偏向抒情的一方面发展”,闻一多认为“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也就完了”,二人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5.材料一在论证“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这一观点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骑桶者①(奥地利)卡夫卡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向苍天求助的人。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活活冻死,我的背后是冷酷的火炉,我的面前是同样冷酷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快马加鞭,在它们之间奔驰,在它们之间向煤店老板请求帮助。可是煤店老板对于我的通常的请求已经麻木不仁,我必须向他清楚地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而煤店老板对我来说不啻是天空中的太阳。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当,奄奄一息,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同样,煤店老板虽说非常生气,但在十诫②之一“不可杀人”的光辉照耀下,也将不得不把一铲煤投进我的煤桶。我怎么去法必将决定此行的结果,我因此骑着煤桶前去。骑桶者的我,两手握着桶把——最简单的挽具,费劲地从楼梯上滚下去,但是到了楼下,我的煤桶就向上升起来了,妙哉,妙哉;那些平趴在地上的骆驼,在赶骆驼的人的棍下摇晃着身体站起来时,也不过尔尔。它以均匀的速度穿过冰凉的街道,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我极不寻常地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而煤店老板正在这地窖里伏在小桌子上写字,为了把多余的热气排出去,地窖的门是开着的。“煤店老板!”我喊道,那急切的声音裹在呼出的热气里,在严寒中显得格外沉浊。“煤店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了,因此我可以骑着它来到这里,行行好吧,我有了钱,就会给你的。”煤店老板把一只手放在耳朵边上。“我没有听错吧?”他转过头去问他坐在火炉旁边的长凳上织毛衣的妻子,“我没有听错吧?是一位顾客。”“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一面编织毛衣,一面舒服地背靠着火炉取暖。“噢,是的,”我喊道,“是我啊,一个老主顾,向来守信用,只是眼下没钱了。”“我的老伴,”煤店老板说,“是的,是有一个人,我不会弄错的,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么来打动我的心。”“你怎么啦,当家的?”妻子说,她把毛衣搁在胸前,暂歇片刻,“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有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我喊道,寒冷所引起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请你们抬头看看,你们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你们给我一铲子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那我就喜出望外了。所有别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已供应过了。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块在这只桶里滚动的响声!”“我来了。”煤店老板说,他正要迈动短腿走上地窖的台阶,他的妻子却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拉住他的手臂说:“你待在这儿。如果你还固执己见的话,那就让我上去。想想你昨天夜里咳嗽咳得多么厉害。只为一件买卖,而且只是一件凭空想象出来的买卖,你就忘记了你的妻儿,要让你的肺遭殃。还是我去。”“那么你就告诉他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我来给你报价格。”“好。”他的妻子说,她走上了台阶,来到街上。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向你问好。我只要一铲子煤,放进这儿的桶里就行了,我自己把它运回家去,一铲最次的煤也行。钱我当然是要全数照付的,不过我不能马上付,不能马上。”“不能马上”这两个词多么像钟声啊!它们和刚才听到的附近教堂尖塔上晚钟的声响混合在一起,又是怎样地使人产生了错觉啊!“他要买什么?”煤店老板喊道。“什么也不买,”他的妻子大声应着,“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只是听到钟敲六点,我们关门吧。真是冷得要命,看来明天我们又该忙了。”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遗憾的是,她真的把我扇走了。我的煤桶虽然有着一匹良种坐骑所具有的一切优点,但它没有抵抗力,它太轻了,一条妇女的围裙就能把它从地上驱赶起来。“你这个坏女人,”当她半是蔑视半是满足地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向店铺走去时,我还回头喊着,“你这个坏女人!我求你给我一铲最次的煤你都不肯。”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备注〗①小说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17年寒冷的一二月间,当时奥匈帝国物资极度匮乏。②基督教信众需遵守的十条戒律。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居住环境的描述,交代了人物出场的背景,折射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奠定了文章沉重的感情基调。B.“骑桶飞翔”这个情节使小说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区分开来。C.异化是指人无法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在。《骑桶者》与《变形记》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D.本篇小说延续了卡夫卡小说一贯的主题:人与世界的不通融性问题。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7.下列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刻画了骑桶者这一人物,较全面地展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和绝望的小人物形象。B.穷汉骑着空煤桶去赊煤,因为煤桶空才轻,这种“轻”给后文的老板娘用围裙扇走它埋下了伏笔;这种表面的轻逸,也反衬出现实的沉重。C.小说以“就这样,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结尾,与开头“冷酷的火炉”“冷酷的天空”等内容照应,结构完整。D.小说在叙述人称上主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事件的参与者,通过对我的所见、所听、所感、所想的描写,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客观性。8.小说行将结束时,老板娘说:“外面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老板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9.匈牙利文学批评家卢卡契指出:“卡夫卡作品的整体上的荒谬和荒诞是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结合文本谈一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①,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②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节选自《乐毅报先王书》)材料二: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吴王曰:“寡人昼卧,梦见井嬴溢大,与越争彗,越将扫我,军其凶乎?孰与师还?”子胥曰:“王其勉之哉,越师败矣!臣闻井者,人所饮;溢者,食有余。越在南,火;吴在北,水。水制火,王何疑乎?风北来,助吴也。昔者武王伐纣时,彗星出而兴周。武王问,太公曰:‘臣闻以彗斗,倒之则胜。’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愿大王急行,是越将凶,吴将昌也。”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③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伍子胥父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④孝而入,子胥勇而难欺。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节选自《越绝书》)〖备注〗①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时吴国国君。②鸱夷:马皮做成的囊。③种:越王勾践的谋臣文种。④尚:伍尚,伍奢的大儿子。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王A拒之谏B听谗邪C之辞D系而E囚之F待二子G而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伐,指讨伐,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斯亦伐根以求木茂”的“伐”不同。B.疏,疏远,与《谏逐客书》中“疏士而不用”的“疏”意思相同。C.背,指反叛、背弃,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中的“倍”含义相同。D.遇,对待,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的“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的“遇”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乐毅认为,伍子胥的死和伍子胥不能预见新旧两主的气量不同有关。B.夫差攻越时,白天做了个梦,伍子胥毫无根据地欺骗夫差,说梦境是吉兆。C.子贡对伍子胥知道要被杀也没有离开吴国是肯定的,对文种留下封侯是否定的。D.楚太子迎娶秦国美女,楚王想把她留为己用,伍奢进谏,楚王听信谗言,关押了伍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4分)(2)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4分)14.伍奢和伍子胥的结局都是悲剧,结合材料说明悲剧是如何造成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夏即事=1\*GB3①北宋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2\*GB3②,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备注〗=1\*GB3①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是王安石罢相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所作。=2\*GB3②弯碕(qí),指曲折的堤岸。初夏南宋朱淑真=1\*GB3①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备注〗=1\*GB3①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之一。15.下列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初夏即事》第一句“石梁茅屋有弯碕”,写岸边景。诗人只把“石梁”“茅屋”和“弯碕”三种物象用白描的方式依次排列出来,不加任何形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B.《初夏即事》第二句“流水溅溅度两陂”,诗人的观照由岸边转向流水,写溪水流淌的气势,展现夏初时节水涨流疾的情状。一、二两句描绘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画面。C.《初夏即事》第三句“晴日暖风生麦气”,诗人的观照由溪流转向田野风光。“晴日暖风”,让人眼明身热;“生麦气”,又让人联想到小麦在阳光的照耀下拔节猛长的势头。D.《初夏》既写了竹影笼罩窗户、鸟儿尽情喧噪、海棠花谢、柳絮飘飞等初夏景物,又写了白昼变得漫长,炎热的天气让诗人感到乏困。虽然只是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16.两首诗都写了初夏之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两诗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对于学习、做事、创业,很多人觉得开始容易干好难,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干好、做成的人很少。这正像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2)孔子是春秋时期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侍坐》中,为打消学生的顾虑,给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言志环境,就先用温和自谦的话对学生们说:“,。”(3)古人在论说文中,常用自然事物来比喻或类比,以形象地说明道理,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最佳用脑时间,就是我们的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的时段。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整理信息、贮存信息、接受信息以及输出信息的效率比其他时间都强,将这段时间学习和创造,取得的效果会比平时更好。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实际上,①______。有的人一到了夜间,脑细胞就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十分活跃,精力高度集中,工作效率极高。大多数作家都习惯于夜间挥笔。当然大部分人,他们的大脑在清晨和白天的思维效率较高。总之,不同的人,大脑活动的特点也不相同。我们懂得自己的大脑活动规律,就可以利用它去更好地学习和创造。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不宜长期夜间用脑。如果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昏昏欲睡,还硬用刺激神经的办法去学习,②_______,而且有损健康,不宜提倡。所谓“用脑时间”,从广义上讲,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人的一生中,青少年时期是最佳用脑年龄区。这个时期大脑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自觉调节能力最强。因此可以说,在一天中的最佳用脑时间内和一生中的最佳用脑年龄区里,勤奋地学习和创造,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相得益彰,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锦上添花。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被它破坏。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为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辞、字、款式要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21.文末破折号的作用与《祝福》中“‘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地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的破折号作用有什么区别?(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856年马克思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谈到“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近两个世纪之后的今天,AI(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ChatGPT(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引发持续广泛的热议:有人欢呼可用它代替人类完成大量复杂的文档类工作,节省人的脑力;有人担心它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逻辑运行能力会威胁到人类的主体地位,甚至有业内人士一度发出暂时停止该研究的呼吁。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1.C〖解析〗A.“中国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缺乏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曲解文意。材料一中说“中国社会安定极早,没有很大的内忧外患”,这不等于“没有激烈的社会冲突”,也不能理解为“缺乏悲剧产生的社会基础”。B.“但社会一旦安定,就需要敬天爱民的圣人”于文无据。材料一中只提到“中国儒家所崇拜的圣人如二帝三王……敬天爱民之外,不必别有所为”。D.选项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二“然而本土形式的花开到极盛,必归于衰谢,那是一切生命的规律,而两个文化波轮由扩大而接触而交织,以致新的异国形式必然要闯进来,也是早经历史命运注定了的”可知,本土形式由盛到衰是自然规律,因此才会产生文化交织,闯进异国形式。2.C〖解析〗C.“是因为与西方相比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脚踏实地地过着成人的生活。”曲解文意。材料一中“中国是一个早慧的民族”,是从思想信仰角度得出的结论,并没有与西方进行比较。3.B〖解析〗A.“不是故事”不符合实际,对名篇分析不正确,不能成为有效论据。B.既强调故事性,又指出它们是“纪实的历史”,切合“故事从未发展成为文学的部门”的观点。C、D两项所举名篇均为北宋以后的作品,不能支持闻一多的观点。4.不矛盾。①朱光潜的观点是就诗的发展形式而言的,强调中国诗是偏向抒情诗的方向发展的,没有史诗和戏剧(或悲剧);②闻一多的观点是就诗的内容而言的,强调中国诗到北宋时已将可能的调子都唱完了,诗的内容已经没有了新意。5.①对比论证。将中国诗和西方诗的发展路径、中西社会开化的早晚等不同点进行对比,从而阐明了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②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圣人的处境,说明“他们根本少动作”,从一个侧面论证了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的论点。③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引用“不语怪力乱神”“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等中国传统典籍中的表述,说明长篇诗与中国传统思想不合,从而论证了长篇诗在中国不发达这一观点。6.C〖解析〗“截然不同的结局”不当。他们的结局有相似处,都很悲惨。7.D〖解析〗“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客观性”的说法有误,第一人称与“客观性”矛盾,“真实感”也非本篇小说的艺术追求。8.原因:①“我”是骑着木桶去的,人在空中;②“我”没有与老板娘正面交流过;③“我”的畏惧心理使“我”的话与教堂尖塔上的晚钟声响混合在一起,让人产生了错觉。9.①小说中我的骑桶飞翔,我强烈的借煤意愿和老板娘全无反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升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体现了整体上的荒谬与荒诞。②煤桶空空如也、我的缺煤受冻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与老板娘对话,这些都是细节,都是现实生活场景。③现实生活场景的生动细致描写与铺垫,让我的骑桶飞翔和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具有了合理性,使荒诞有了扎实的现实主义基础与前提。10.B、D、F(每处1分)〖解析〗句意:而楚王不听他的谏言,听信奸邪之人的话语,逮捕并关押了伍奢,等他的两个儿子到来一起处死。11.D〖解析〗A.正确。伐,本文中是“讨伐”,《谏太宗十思疏》中是“砍”。B.正确。疏,本文中是“疏远”,与《谏逐客书》含义相同。C.正确。背,本文中是“反叛、背弃”,与《鸿门宴》中“倍”含义相同。D.错误。遇,本文中是“逢”的意思,《答司马谏议书》中是“对待”的意思。12.B〖解析〗伍子胥根据五行学说和历史典故,认为夫差的梦境是吉利的预兆,不是毫无根据。13.(1)伍子胥极为正直,不与奸邪之人同流合污。不顾自身恳切进谏,为了国家(不惜)损耗身家性命。(“至直”,“极为正直”“过于正直”;“邪曲”,形容词作名词,“奸邪之人”;“切”,“恳切”;“亏”,“损耗”。每点1分)我获得了很大的荣誉,功业名声显著,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最终是不会离开的。(“誉”,“荣誉”;“分”,“职分”;“数”,“命运”“命数”;“去”,“离开”。每点1分)14.(1)伍奢、伍子胥直言进谏(2)谗人诬陷(3)楚王和吴王夫差听信谗言参考译文:材料一:臣听说,善于创造不一定善于完成,善始不一定善终。从前,伍子胥说动了阖闾,因此吴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