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6/16/wKhkFmZBweOAEVdSAAGXzHgUOec479.jpg)
![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6/16/wKhkFmZBweOAEVdSAAGXzHgUOec4792.jpg)
![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6/16/wKhkFmZBweOAEVdSAAGXzHgUOec4793.jpg)
![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6/16/wKhkFmZBweOAEVdSAAGXzHgUOec4794.jpg)
![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06/16/wKhkFmZBweOAEVdSAAGXzHgUOec47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测试卷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书本知识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人类的科学实验④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下列选项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有()。①知识是生活的灯塔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理解不符的一项是()。A、实践是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B、实践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新工具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①从实践到认识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③从认识到实践④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解错误的是()。A、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B、认识本身不能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C、客观事物作为认识的对象不可能回答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相符合的问题D、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体现了()的哲学道理。①改造世界是为了指导认识、服务实践②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③赵括的“认识”从书本中来,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它给我们以知识和智慧④“纸上谈兵”被用来形容赵括空谈理论,而缺乏实践运用中的验证、发展与完善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列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体现“知行合一”的是()。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源自于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先生的《日知录》。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也引用了这句话。以下与之表达的意义相符的选项是()。不能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而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D、同心同德,埋头苦干毛泽东1937年在《实践论》中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发是()。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知行合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依据D、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以下体现了实践与认识辩证运动观点的有()。①刻舟求剑的故事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③我国的总布局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发展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以下属于本质的表现的是()。A、太阳东升西落B、北极冰川加速融化C、闪电先于雷鸣D、万有引力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分别指()。A、“现象”和“本质”B、“本质”和“现象”C、“假象”和“真像”D、“主观”和“客观”下列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善于观察事物现象就能发现事物本质②现象是易变的,而本质相对稳定③不同本质表现为不同现象④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④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这告诉我们,在日常要做到()。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这说明()。①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②光的折射或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本质③现象具有真象和假象,要学会识别真象和假象④现象总是通过本质表现出来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古语曾有“日久见人心”“知人知面不知心”等说法,这说明我们在社会交往中要学会分辨善恶,辨别谁才是真正交往的人。以下对真象和假象关系的理解,有误的是()。A、真象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B、真象直接表现本质C、假象间接表现本质D、假象从正面表现本质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做真理的()。①追求者②传承者③捍卫者④践行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国共双方力量悬殊,一些人对人民军队能否取得胜利心存怀疑”的情况,作出了“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正确论断,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中外反动派的信心,为正确引导舆论和指导解放战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①反对派就是纸老虎②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人民③敌人表面强大,其实是外强中干④真象是以反面的形式来表现本质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告诉我们()。①追求真理的人一定是幸福的②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照亮人生发展道路
③墨汁的味道是甜的,真理的味道也是甜的④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是否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A、发展B、共享C、创新D、协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推动各方面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这里所讲的“两大奇迹”是指()。①经济快速发展②政治持续稳定③社会长期稳定④文化快速发展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谁走好了“先手棋”,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这里的“先手棋”是指()。A、教育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工业创新我们的祖先最先栽培了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的茶、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的水稻、最重要的豆类作物大豆、最重要的水果作物之一的柑橘,这些作物的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不逊于“四大发明”。这说明()。①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②
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③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④创新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下列体现创新精神的诗句有()。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③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判断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人们从实践中获得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而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没有阻碍作用。()离开认识,实践是不可能发生的。()客观现实世界的运动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科学的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认识的任务在于在大量理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获得知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部分,对个人而言,多数知识的获得还是来自于直接经验。()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脱离理论指导的实践会造成教条主义的错误,理论脱离实际会导致经验主义的错误。()世界丰富多彩,事物各有不同,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宗”指的是“本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循环过程。()真像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真理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照亮人生发展道路。()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发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明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要学会识别真象与假象。()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牛鼻子”就是“核心”。()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第次飞跃。认识的目的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它,就没有发言权、决策权。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各要素之间的。现象是入门的,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是符合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的高级表现形式。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创新意识是创新主体创造新事物或提出新观念的动机或意愿,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理论一旦脱离了,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失去活力和生命力。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全党要求真务实、创业实干、久久为功,勉励各级干部“谋事要实、干事要实,做人要实”。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样的成就不是喊出来的,是实打实干出来的。回首过去,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展望未来,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依然要靠苦干实干。结合材料,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材料】“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创客,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技能、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外,“勇于创新冒险、忠于兴趣爱好、执着探索实践、乐于分享互助”的精神特质必不可少。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习近平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述“如何增强创新本领”?【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5BACDA6-10DDBAA11-15BDBDC16-20CDCBA21-25CBCAD判断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26-30×√××√31-35√×√×√36-40×√√×√41-45√√√√×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二改造世界调查研究内在联系先导真理主观能动性动力源内在动力实践材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56.答:知行合一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做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5分)我们还要将自己所学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将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实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有机统一。(5分)答:夯实创新的知识基础。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专业知识,为创新打好坚实基础。(3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我们必须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3分)投身创新实践。青年学生风华正茂、求知欲盛,要充分挖掘自身蕴藏的巨大创造能量和活力,把个人的创新实践与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身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中。(4分)二、判断题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解析】实践是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跆拳道理论考试》课件
- 《食品加工学》课件
- 环境监测复习测试有答案
- 《电波传输》课件
- 《制定发展措施》课件
- 《语言学概论》课件
- 保险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博商课件
- 班组长上讲台课件
- 《海参海蜇养殖技术》课件
- 《诗歌结构技巧》课件
- 工程机械作业安全培训
- 爱国主义教育法 讲座
-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
- 消费者行为学教案-消费群体与消费者行为教案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 小区监控改造方案
- 环保设备设施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建设施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清单
- GA/T 2016-2023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 第1课+古代亚非(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