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2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2.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3.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4.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5.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核心素养1.物质的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生命观念)2.根据碳循环过程构建循环模型、根据信息特点判断信息类型。(科学思维)3.关注温室效应,做出解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社会责任)4.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科学探究)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碳循环(1)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的。CO2(2)过程图解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植物(生产者),④动物(消费者),⑤呼吸作用,⑥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物质循环2.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在机体内浓度______________的现象。(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______。②生物富集也具有_________。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超过环境浓度越大全球性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过程沿食物链(网)______流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____________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______(生物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循环往复运动单向循环往复全球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2)联系①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②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载体动力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3)铅可沿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的浓度可能超过环境浓度。(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延|伸|探|究1.简述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及生物富集的途径。提示:参与生物富集的物质有重金属物质,如铅、镉、汞等,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生物富集的途径:通过大气沉降到土壤、植被的表面,从而被植物吸收而富集;通过降雨进入水体、土壤中,从而被动植物吸收而富集;通过生物的迁移运动而富集。2.生物富集作用的特点与能量流动的特点区别是什么?提示:生物富集作用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正好相反,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而农药或重金属盐则存在生物富集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高。3.氮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是不断循环的,为什么还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不断施加氮肥。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常见物质循环模型分析(1)模型一①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a和b应为生产者和(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CO2库。据a有多个指出箭头,b有多个指入箭头可以判断a为生产者,b为(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CO2库。②再根据a→c、c→d判断:c为消费者,剩下的d为分解者。(2)模型二①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a有多个指出箭头,c有多个指入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c是(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CO2库。②根据a、b、d都有箭头指向e以及a、b、d之间的箭头关系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3)模型三①根据a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及a有多个指入箭头,e有多个指出箭头判断:a为(以碳循环为例)大气中CO2库,e为生产者。②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分解者,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提醒: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考向一围绕碳循环和生物富集,考查理解能力

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图2为相关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精|准|命|题例1BA.图1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非生物环境→丁”以及“甲→丙”B.图1中的丁、丙分别和图2中的A、E相对应C.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B、C、DD.Pb、Hg等有害物质在上图中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解析:图1中丁是生产者,甲是初级消费者,乙是次级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图中缺少“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过程,A正确;图2的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A是生产者,B、C、D、E是消费者,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初级消费者B、C、D,丁对应图2中的A,丙为分解者在图2中没有对应,B错误,C正确;Pb、Hg等有害物质在最高营养级积累最多,D正确。〔变式训练1〕生物富集作用是指通过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营养级,使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逐步聚集的趋势。如图为某条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各自只占一个营养级,且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A.甲可能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利用B.乙为次级消费者,其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C.丙为生产者,其同化的能量去向有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甲D.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解析:由于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有毒物质浓度就越大,所以丁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丙为三级消费者,A、B、C错误;由于污染物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级别的升高在生物体内逐步聚集,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D正确。辨析物质循环的两个易误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考向二围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考查综合运用能力

(2024·北京昌平高三期中)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例2C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解析: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C错误。〔变式训练2〕

(2023·辽宁葫芦岛高三二模)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进行的B.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解析:碳在③④过程的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在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D错误。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信息的概念:指日常生活中,可以______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传播2.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连线]答案:①—b—Ⅲ—C

②—c—Ⅰ—A

③—a—Ⅱ—B3.信息传递过程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5.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____________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____________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2)对____________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____________。农畜产品动物信息传粉效率和结实率有害动物种群密度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昆虫、鱼类以及哺乳动物等生物体中都存在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

)(2)生物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3)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5)昆虫通过特殊的腺体分泌的信息素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延|伸|探|究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否只存在于同种动物之间?举例说明。提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存在于同种生物之间,也发生在异种生物之间。如在非洲大陆上,犀牛与牛椋鸟之间有频繁的信息交流,鸟的鸣叫与跳跃可以提醒犀牛附近有危险情况。2.从信息传递的方向来看,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什么特点?提示:一般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1)生态系统的信息既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环境。(2)信息传递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包括同种生物间和异种生物间,还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整合3.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往复运动、全球性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方式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精|准|命|题考向结合信息传递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理解能力

虫媒花植物的花具有蜜腺和鲜艳的花瓣,还能释放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以此吸引蜜蜂前来采蜜。蜜蜂中的侦查蜂发现蜜源后,会借助“圆形舞”等舞蹈动作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蜂在采花蜜的过程中,为虫媒花植物进行了传粉,使其授粉概率增大,繁殖率也得到了提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虫媒花植物释放的信息属于化学和物理信息B.侦查蜂释放的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侦查蜂释放的信息与蜜蜂的生存有密切关系D.上述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只能发生于同一种群内精|准|命|题例D解析:虫媒花植物鲜艳的花瓣,属于物理信息,释放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侦查蜂跳“圆形舞”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侦查蜂释放的信息可将蜜蜂吸引到蜜源方向采蜜,获得食物,故侦查蜂释放的信息与蜜蜂的生存有密切关系,C正确;花能通过物理和化学信息吸引蜜蜂采蜜,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之间,D错误。巧判生态系统信息的类型(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场、温度、湿度等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知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行为语言”者均判断为行为信息。〔变式训练1〕

(2024·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B.“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C.“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D.“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A解析:“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属于行为信息,A符合题意;“我的地盘”——美洲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B不符合题意;“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C不符合题意;“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属于化学信息,D不符合题意。〔变式训练2〕

(2024·河北邯郸高三期末)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抗衡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解析:

小囊虫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化学物质、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均属于化学信息;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C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概念: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_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2)生态平衡的特征①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②功能平衡: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____________,能量__________,生物个体_________________。③收支平衡:例如,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_______________,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各组分生产—消费—分解总在循环不断流动持续发展和更新有机物的量(3)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负反馈①负反馈: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___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②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具备______________的基础。信息减弱或受到限制自我调节能力(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概念: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自身_______________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②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维持或恢复结构和功能有限的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______的能力。保持原状(不受损害)恢复到原状(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_____________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物质、能量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4)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一定很高。(

)(5)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延|伸|探|究一块管理良好的棉田与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相比,哪个抵抗力稳定性高?试说明判断理由。提示:内蒙古草原上的草场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棉田。因为棉田的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剖析难点·考点突破重|难|精|讲“三看法”判断生态系统调节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看”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看”调节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考向一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考查科学思维能力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精|准|命|题例1DA.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无关C.由图可知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的功能最终都会恢复原状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y值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y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值大小可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A、B错误;当干扰程度超过一定限度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能再恢复原状,C错误;TS值表示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越大,D正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变式训练1〕北极苔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苔原气候属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食物网相对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B.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恢复力稳定性较低C.物种特性如抗逆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无关D.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苔原的现有稳定性C解析: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气候条件差,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A、B正确;物种特性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关系,C错误;非生物环境的变迁时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考向二围绕生态缸的制作和分析,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2024·海南三沙市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制作小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非生物因素无关B.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则不能将水装满C.小生态瓶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在一定时期内,趋于相对稳定D.制作的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且密封的,并给予适当的光照A例2解析:非生物环境是生态系统生物生存的能量和物质的来源,温度和光等因素对生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影响,A错误;在制作小生态瓶时,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B正确;小生态瓶封闭以后,其内的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在一定时期内会通过自我调节能力,趋于相对稳定,C正确;无色透明的玻璃可以让光透过,有利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将小生态瓶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D正确。1.设计制作生态缸的要求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2.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太阳光能够透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变式训练2〕

(2023·江苏南通高三质检)一个盛有池塘水的罐子可以看作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该罐子中(

)A.水藻的存活与否取决于罐子所处的环境B.流经浮游动物的能量大多用于其生长繁殖C.碳元素在群落内部循环流动D.消费者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A解析:水藻属于自养型生物,需要光照,水藻的存活与否取决于罐子所处的环境,A正确;流经浮游动物的能量大多用于其呼吸作用散失,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群落内部不能完成碳循环,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维持合适的比例,有利于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其稳态,并不是消费者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D错误。素养提升·强化思维构|建|网|络|情境试题规范作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夏渝河流域一度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意排入河流①,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渝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等方式对渝河流域的生态进行治理和恢复,渝河流域生态达到空前的良好发展势态,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可以防止人畜进入渝河流域,保护环境,动物的种类大幅提升②,渝河流域的小气候达到了宜居环境状态,生态农业的效益逐年提高,进一步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渝河流域生态治理前,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渝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进行综合养殖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能有效降低流行病害的发生率。试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流行病害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渝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生态系统抵抗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流行病害的发生(3)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都是当地的原有物种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外来生物对渝河流域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从而保证本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其次由于温度、湿度、光照等不同,外地物种不一定适合在渝河流域种植【解题策略】真|题|再|现1.(2023·浙江卷)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A解析: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符合题意;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和广泛应用节能技术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利用,利于实现碳中和,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1·北京卷)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B.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D.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B解析:此类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可以固定更多的土壤,故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A正确;能量可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草本植物含有蛋白质和纤维素,可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C正确;草本植物可栽培食用菌,而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故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D正确。故选B。3.(2020·全国Ⅲ卷)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环节、形式以及参与碳循环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碳循环过程中,碳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过程要依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B正确;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C正确;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故选A。4.(2023·浙江卷)2021年,栖居在我国西双版纳的一群亚洲象有过一段北迁的历程。时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亚洲象开启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农田等一系列生态系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_________和分解者。亚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_的传播。亚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链中位于第___营养级。消费者繁殖体二(2)亚洲象经过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对该农田群落结构而言,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______结构;对该玉米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降低了______多样性。这块经亚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______演替。(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原因的是哪几项?_________A.物种丰富度低 B.结构简单C.功能薄弱 D.气候多变水平遗传次生ABC(4)亚洲象常年的栖息地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将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植物通常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供养着众多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动物既从植物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繁殖体的传播。亚洲象食草的食物链中,亚洲象属于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2)亚洲象采食了部分玉米,最易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部分玉米被取食,降低了遗传多样性。退耕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及繁殖体,这种群落演替类型称为次生演替。(3)与森林相比,玉米地的物种丰富度低,结构简单,功能薄弱,抵抗力稳定性弱,即抗干扰能力弱、维护系统稳定的能力差,A、B、C正确;气候与两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差异无关,D错误。故选ABC。(4)在雨林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分解者将有机物快速分解为无机物,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5.(2020·山东卷)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所示。取样深度(cm)农业模式生物组分(类)食物网复杂程度(相对值)0~10常规农业151.06有机农业191.23无公害农业171.1010~20常规农业131.00有机农业181.11无公害农业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