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盗(1)课件_第1页
汽车防盗(1)课件_第2页
汽车防盗(1)课件_第3页
汽车防盗(1)课件_第4页
汽车防盗(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防盗器功能及作用防盗器的发展系统元件工作原理自诊断工作匹配钥匙更换仪表后的匹配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后的匹配同时更换仪表和发动机控制单元后的匹配immobiliser功能及作用:功能:打开/锁止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过W线或CAN总线)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靠自己本身的动力被开走。immobiliser防盗止动器的发展历程:第一代防盗止动器,93年-固定码第二代防盗止动器,97年-固定码+可变码第三代防盗止动器,98年-固定码+可变码指纹防盗止动器,目前&将来目前,大众/奥迪车型选用由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固定码+可变码式防盗器immobiliser系统构成:防盗器控制单元仪表板上的故障警报灯点火开关上的读写线圈(天线)点火钥匙(送码器)发动机控制单元immobiliser送码器读写线圈(天线)发动机控制单元Immobiliser控制单元类型1-单独的防盗控制单元immobiliser-类型送码器类型2-防盗控制单元集成在组合仪表内读写线圈(天线)发动机ECUImmobiliser控制单元immobiliser–类型第三代防盗止动器特点(与前一代比较)

发动机控制单元是防盗止动系统的一部分,不接受没有PIN的自适应自适应后应答器(钥匙)被锁止,不能再用于其它车辆提供对第二代防盗器功能的支持由CAN总线进行数据传递immobiliser系统工作原理固定码传输(从钥匙到防盗止动器)可变码传输(从防盗止动器到钥匙)可变码传输(从发动机控制单元到防盗止动器)immobiliser固定码传输点火开关打开,防盗止动器ECU通过改变天线磁场能量,向送码器传输数据提出质询。然后,钥匙发送回来它的固定码(首次匹配中这个固定码储存在防盗止动器中)。传送的固定码与储存的码在防盗止动器中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开始传送可变码。固定码是用来锁定钥匙的。immobiliser可变码传输防盗止动器随机产生一变码。这个码是钥匙和防盗止动器用于计算的基础。在钥匙内和防盗止动器内有一套公式列表(密码术公式)和一个相同且不可改写的SKC(隐秘的钥匙代码)。在钥匙和防盗止动器中分别计算结果。钥匙发送结果给防盗止动器。防盗止动器把这个结果和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同,钥匙确认完成。这一步,第二代和第三代相同。immobiliser可变码传输(发ECU-防ECU)发动机控制单元随机产生一变码并传送给防盗止动器。防盗止动器把这个码和存储的码进行比较。它们如果相同,发动机被允许起动。发动机控制单元每次起动后按照随机选定原则产生一码(变化的码),并把这个码储存在发动机控制单元和防盗止动器中,用于下次发动机起动时计算。(第二代,由W线传输)发动机控制单元随机产生一变码。在发动机控制单元和防盗止动器内有另一套密码术公式列表和一个相同的SKC(公式指示器)。防盗止动器返回这个计算结果到发动机控制单元内与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这个数据由CAN总线进行传递。如果结果相同,发动机被允许起动。(第三代,由CAN总线传输)immobiliser密码识别过程图immobiliserWSKC+固定码SKC+固定码防盗控制单元14位识别码PIN可变码Wwire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SKC+固定码W3SKC+固定码PIN防盗控制单元14位识别码17位车辆底盘号SKC+固定码PIN防盗控制单元14位识别码17位车辆底盘号CANwiring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wiringFunctionprocess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wiring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总线

打开点火开关

传递

固定码0712Functionprocess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总线

比较固定码OK0712Functionprocess

打开点火开关固定码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总线可变码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总线X=7.2+10-16+1*3-10=34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wiring计算结果

比较计算结果OKX=7.2+10-16+1*3-10=34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W3CANwiringResult

ComparisonofresultsOKKeyrecognitionOKX=7.2+10-16+1*3-10=34X=7.2+10-16+1*3-10=34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W3CANwiring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wiringX=7.2+10-16*4+7+6A*430A=2345可变码X=7.2+10-16*4+7+6A*430A=2345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X=7.2+10-16*4+7+6A*430A=2345X=7.2+10-16*4+7+6A*430A=2345ResultResultofcomparisonOKFunctionprocess

Ignition

on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W3CANwiring

Ignition

on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自诊断地址码:17或2501—查询控制单元版本号02—查询故障存储器05—清除故障存储器06—结束输出08—读取测量数据块10—自适应11—安全登录要求使用:VAG1551第9代卡VAG1552第6代卡VAS5051VAS5052immobiliser自诊断1=发动机是否允许起动2=发动机控制单元应答/发动机控制单元询问防盗止动器3=钥匙状态/应答器可读否4=已配置钥匙数量(0-8)(0=否,1=是)

08功能-数据组22

读取测量数据块 22 1 1 1 3immobiliser自诊断-08功能08功能-数据组23读取测量数据块 23 1 1 1 61=可变码适配(在钥匙内的SKC和防盗止动器内的是否相同)2=钥匙应答器是否锁止3=钥匙的ID是否授权(固定码适配)4=防盗止动器状态(4-7)(only3rd)说明:4-正常;5-被锁止;6-防盗器自适应;7适配钥匙 0=否 1=是immobiliser自诊断-08功能1=三次登录失败后组合仪表锁止时间(0~255分钟)2=三次登录失败后发动机锁止时间(0~255分钟)3=通过组合仪表菜单功能(不用V.A.G1551使用应急起动)三次登录失败后锁止时间(0~255分钟)4=未授权钥匙连续20次打开点火开关后的锁止时间(0~10分钟)读取测量数据块 24 10 0 0 1008功能-数据组24(第三代防盗器)immobiliser自诊断-08功能测量数据块25(第三代防盗器)读取测量数据块 25X 1区:CAN与发动机控制单元通讯0=不正常1=通过CAN正常通讯immobiliser自诊断-08功能更换组合仪表后的自适应:(组合仪表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组合仪表与钥匙)地址01-车辆底盘号,14位识别码-查取PIN地址19-功能07-输入编码00006或00007对于用过的组合仪表:地址17-功能11-输入原车PIN-功能10-通道50-输入本车PIN-显示车辆底盘号-Q键确认-指示灯灭并出现确认信号进行钥匙与防盗器的适配对于新组合仪表:地址17-功能10-通道50-输入本车PIN-显示车辆底盘号-Q键确认-指示灯灭并出现确认信号immobiliser自诊断-10功能

匹配钥匙:防盗止动器识别/写入SKC和记录钥匙ID的过程17(25)—11—PIN—10—21(01)—钥匙数量(最多为8)—退出到地址码状态—关闭点火开关—另一把钥匙打开点火开关(警报灯亮1S)再关闭—。。。-最后一把钥匙匹配完毕(警报灯亮2S)确认信号:灭0.5S-亮0.5S-灭说明:匹配前应查询故障存储并清除。每把钥匙匹配时间不可超过30秒,否则匹配失败。增加点火钥匙,须重新对所有钥匙进行匹配。每次匹配,须对所有钥匙进行重新匹配。如果车钥匙丢失,剩下的钥匙重新匹配一次,这样丢失的钥匙就不能再起动车辆了。装备第三代防盗止动器的车辆的钥匙,不能再与其它防盗系统进行匹配。immobiliser自诊断-10功能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后的自适应:第二代防盗止动器: 17(25)—10—00—确认并退出第三代防盗止动器:对于新发动机控制单元,地址17-车辆底盘号,14位识别码-查取本车PIN地址01-功能10-通道50-输入本车PIN-显示车辆底盘号-Q键确认出现底盘号-确认并存储底盘号对于旧发动机控制单元,地址01-功能11-输入原车PIN-功能10-通道50-输入本车PIN-显示车辆底盘号-Q键确认出现底盘号-确认并存储底盘号immobiliser自诊断-10功能VIN:XXXXXXXXXXXXXXXXX底盘号及14位识别码VIN:WVWZZZ3BZ1E003740底盘号及14位识别码打开点火开关进入01发动机电控系统屏幕显示选择10功能进入50通道输入查询到的防盗止动器密码(PIN码)选择键盘输入PIN码,以2024为例用Q键确认PIN码5秒钟后底盘号将出现在显示屏上仪表盘上防盗止动系统警告灯亮对底盘号进行确认对底盘号进行存储重新进入地址01察看底盘号和AUZ代码同时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组合仪表控制单元后的自适应:只针对装备第三代防盗止动器的车辆:17(25)—选择“TransfervehicleIDnumber”功能(传递车辆底盘号功能)—输入底盘号后确认并存储—做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后的自适应—适配所有车钥匙说明:所有钥匙(应答器)应更换。进行其它元件自适应前,必须输入底盘号(17位)到防盗止动器内。只能使用VAS5051进行操作。immobiliser自诊断-10功能3rdgenerationimmobilisersystemVehicleself-diagnosisFunctionalcheckTransfervehicleIDnumber用触摸式键盘输入底盘号后,确认并存储7位密码控制系统考虑到安全因素,采用7位密码密码须当日查询,当日有效V.A.S5051基础盘版本versionv02.00以上日期时间、服务站代码、进口商代码对7位密码均有影响immobiliser自诊断使用方法:以前(4位密码):10–adaption(匹配)通过50通道匹配传输车辆底盘号,完成自适应11-Login-Prozedur(登陆)匹配钥匙解锁或者安装使用过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组合仪表。将来(7位密码):屏幕上有如下功能菜单,直接选择即可。Adaption(匹配)通道50(PIN)通道50匹配传输车辆底盘号信息。Enable解码(PIN)解锁,用于匹配钥匙或安装使用过的发动机电脑/组合仪表。防盗器–7位密码更换组合仪表后匹配(适用于第三代防盗器):7位PIN码根据发动机控制单元内的底盘号和14位识别码通过R3系统查询。输入地址17,回车。

说明:使用过的组合仪表必须先使用

„Enable“(PIN)使能功能输入其自己的7位密码PIN解锁。..选择„AdaptionKanal50(PIN)„匹配50通道确认。输入7位密码PIN(通过发动机电脑信息获得),确认。发动机电脑中的底盘号和仪表批次号就写入到组合仪表,同时也在检测仪上显示出来。防盗器–7位密码更换发动机电脑后进行匹配(用于第三代防盗器):通过组合仪表相关信息查询7位密码。输入地址01,回车。

说明:使用过的发动机电脑必须先使用

Enable(PIN)功能输入其自己的7位密码PIN解锁选择AdaptionKanal50(PIN)匹配50通道确认。输入7位密码PIN(通过仪表信息获得),确认。仪表中的底盘号和仪表批次号就写入到发动机电脑,同时也在检测仪上显示出来,确认并存储。防盗器–7位密码匹配钥匙(适用所有防盗器):通过发动机电脑相关信息查询7位密码(仪表中也有)。输入地址17,回车。启动功能Enable(PIN)。

输入7位密码,回车。启动功能10-Adaption。

进入通道21。输入要匹配钥匙总数,回车。存储改变的数据。关闭点火开关然后依此插入要匹配的钥匙,同时注意防盗警报灯的亮灭提示。防盗器–7位密码带内部监控的防盗报警系统4个车门发动机罩盖后备箱收音机(原装)点火装置(15号线防盗)轿车内部空间车窗玻璃监控范围:带内部监控的防盗报警系统车门锁触点开关发动机罩盖触点开关后备箱盖触点开关收音机接地点火锁15号端子内部超声波传感器玻璃破碎传感器传感器安装位置:带内部监控的防盗报警系统内部监控控制单元内部监控开关司机侧车门触点开关新鲜空气鼓风机左右超声波传感器左右侧车门警告灯喇叭转向信号灯内部监控系统组成及安装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