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问题》教学设计_第1页
《集合问题》教学设计_第2页
《集合问题》教学设计_第3页
《集合问题》教学设计_第4页
《集合问题》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合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集合》教材第104-105页。教材分析:在例1教学中,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找到交集的元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情分析: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其次,有层次地设计练习,逐步丰富并完善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教具准备:题卡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好,能听得到老师的声音吗?(能)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息县龙湖中学的任老师,现在呢你们可能还不熟悉我,我呢,也不大认识你们,不过没事儿的,一会儿上课的时候啊,我们聊着聊着,彼此之间也就。。。。。。生:认识了师:认识了,熟悉了,好吗?生:好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数学,要开始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谢谢你们,请坐!师:一上课,老师要考一个你们儿时的问题。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例题:学校举行趣味运动赛,比赛的项目有:跳绳和踢毽子,三(1)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4人,参加踢毽比赛的有3人,请问我们三(1)班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生纷纷举手师:一起喊出来吧!生(一起回答):7人!师指名回答:师:你也认为是7人,你的理由是。。。?生:3+4=7人师板书:4+3=7(人)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这题谁不会呀,一年级我们就会了,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名单表。师:从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生1:我发现参加跳绳比赛的有4人生2:我发现参加踢毽比赛的有3人生3:我发现丁梦洁、徐政宇两项比赛都参加了(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比赛)师:你观察的最仔细啦,老师特别欣赏你这种善于观察,细心观察的孩子。(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师: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我们发现了在这张比赛名单表上,4人参加了跳绳,3人参加踢毽,其中有一个人比较特殊(丁梦洁)师:对!丁梦洁同学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比赛。那现在你们能告诉老师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吗?生1:7人生2:6人师:到底是6人还是7人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任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了两个好玩的朋友(师取出呼啦圈)师:认识它们吗?生:认识,呼啦圈师:今天我们就请他们来帮我们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呼啦圈操作活动演示师:我们用红色的呼啦圈代表参加跳绳的人,黄色呼啦圈表示参加踢毽的人,现在请参加跳绳的4位同学(请起立),上台来站到红色呼啦圈里师:好啦!同学们,参加跳绳的有几人?师:参加跳绳的是4人没错吧。(没错)师:接下来参加踢毽的同学,请君入圈!师:参加踢毽的几人呀(3人),咦。。。。。。。不对呀,这才一个人呀,少了谁?生:少了丁梦洁,她在跳绳的圈里了师:丁梦洁,你快出来,怎么跑人家的圈里了,你参加了踢毽比赛,应该站在踢毽的圈里呀。这回踢毽的3人够不够?来数一数(师生一起数:1-2-3)师:所以参加踢毽的3人+参加跳绳的4人。。。。。。咦!参加跳绳4人怎么又少了一个人。。。。。。。师:我不管,我就知道,跳绳的红圈里4人,踢毽的圈里有3人。至于他们应该站在哪个圈里我可不知道,你们的地盘你们做主。师:请各指挥官来帮帮他们指名上台指导台上的同学占位师:这样站就行了吗?我才不相信呢,我们一起来验证验证,跳绳的圈里有几人(4人)数一数,1-2-3-4,嗯,没错再来来数一数踢毽的圈里有几人(3人),1-2-3,果然!还是我们的指挥官厉害。那我要采访采访指挥官:丁梦洁同学应该站在跳绳的圈里呢还是应该站在踢毽的圈里?指挥官:丁梦洁同学这两项比赛都参加了,所以她既应该在红圈里又在黄圈里。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师:好了,我知道跳绳的圈里有4人,踢毽的圈里有3人,所以4+3=7人?对吗?生:。。。。。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数一数,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一数:1-2-3-4-5-6师:咦。。。4+3=6人?任老师学了这么多年数学,教了这么多年数学,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4+3怎么就等于6了呢?生:4+3-1=6因为丁梦洁同学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比赛,师:他重复参加了这两项比赛,但我们班有几个丁梦洁?(1个)师: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的,多算了还要再减1.抽象出集合圈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直观一些,我把这两个呼啦圈搬到黑板上,先画一个跳绳的圈;再画一个什么圈?(踢毽的圈)师:踢毽的圈画在呢?(画这儿行不行?师指着黑板的另一边)生:不行师:那应该画哪儿呢?我找个同学来帮帮我?指名上台画表示踢毽的集合图师:他画的对吗?为什么要画在那?生:因为丁梦洁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她得既在跳绳的圈里又在踢毽的圈里,所以她要站在这两个圈相交叉重叠的位置师:她思路特别清晰,表达非常流畅,把掌声送给他!师:那黑板上这两个圈我也分不清楚哪个圈是跳绳,哪个是踢毽圈了。为了方便区分,我们给他写上可以吗?你来帮我写好吗?(这个写个跳绳,这个圈写上踢毽)师:好了,圈有了,怎么把人也搬到黑板上呢?生:写名字师: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老师提前已经让参加比赛的同学准备好了他们姓名卡,我们请参加跳绳的4位同学把你们的名字贴在跳绳的圈里。请参加踢毽的同学把你们名字贴在你的圈里。师:好了,跳绳的圈里有。。。。(4人)踢毽的圈里有。。。。(3人)根据集合图列示计算师:那现在看着这个图,你能从图中找到“4+3-1=6”这个算式中的4、3、1分别在哪儿吗?师:小姑娘,你来说,站到讲台上来给大家指一指。生:4在这儿,指的是参加跳绳的4人(师:数一数:1-2-3-4),3在这儿,指的是参加踢毽比赛的3人(师:数一数:1-2-3),师:同学们,你们看到没?她在数跳绳的4人的时候,有没有把丁梦洁数进去?(数了)她在数踢毽的人时,把丁梦洁又给。。。。。。。(数了一遍)师:也就是说丁梦洁算在4个人里了对不对?(对)然后又算在3个人里了,对不对?(对)那丁梦洁算了。。。生:两次!师:我们班有几个丁梦洁?(1个)师:所以多算的1个丁梦洁应该怎么办?生:减掉。师:所以4+3还要再减1.师:你这是个勇敢又机智的姑娘,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我们大家清楚直观的看明白了,为什么要减1,师:老师还想请同学上台给大家解释解释,在这个图里,为什么要减1?生1:因为有两人被重复了两次。生2:。。。生3:。。。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重复问题时,我们知道了重复的人数就是被多算的人数,在计算总人数时千万不要忘记把重复算的人数减掉,是吗?(是)师:请大家再仔细看着这个图,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列示求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吗?师:快在你的练习本上试一试吧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算式:3+2+1=6这是哪位同学列的算式?读出来生:3+2+1=6师:谁能给他提问题?生(一起):3在哪里?生1:3在跳绳的圈里里。师:我还不明白了,3在这,3是什么人呀?生:3是参加跳绳的人师:那1和2也是跳绳的人呀,这3到底是什么人生:只参加跳绳的人。师:什么叫只参加跳绳(师在黑板红圈里板书“只”字)生:只参加了跳绳没参加踢毽师:那这个5又是什么意思?生:只参加踢毽的人数。(师在绿圈里板书“只”字)师:那这个2呢?生: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人数师:我们有一个词叫做“既。。。又。。。”(或者是“又。。。又。。。”),也就是说这两件事都干了(师在红圈和绿圈重叠的位置板书“既。。。又。。。”(或“又。。。又。。。)师:你们知道这位同学干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吗?不知道呀师:他把这一群人给。。。(师用手势作切开、分开的动作)生(一起说):切开了!师:切开了是什么意思?生:分开了师:分成了几类?生:分成了3类。师:一类是。。。;第二类是。。。;第三类是。。。。生:一类是只参加跳绳的;一类是只参加踢毽的;还有一类是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师:现在还重复吗?生:不重复了师:所以3+2+1=可以不可以?(可以)还要不要再减1?(不用了)师:好啦,我们整理一下黑板,一样的算式擦掉4+3-1=6叫①式3+2+1=6叫②式师把黑板上相同思路的算式擦掉,只留下①式和②式师:同学们请看黑板,条条道路都能通向。。。生:罗马师:是的,条条道路通罗马,你来看看,第一个式子,你看懂了吗?(看懂了)师:为什么要减1?生:因为丁梦洁同学被重复算了1次,所以要把多算的减掉师:真好师:第二个式子,他把重复的事情给。。。。。。切开了(分开了)师:分了几类生:三类师:只语不数;只数不语;又语又数此时,不再重复,直接把这三类的数量加在一起就得了师:这两种方法都能得到这两个小组共有几个人?(10个人)师:同学们,发现没?这节课老师一直在带着你们站圈圈,画圈圈,其实呀,这些圈圈可大有来头,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看做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同学看做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集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