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九年级(上)期末科学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九年级(上)期末科学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九年级(上)期末科学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九年级(上)期末科学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九年级(上)期末科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科学练习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卡、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5个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H1O163.本卷计算中g取10牛/千克卷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家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电功率最小的是()A.家用空调 B.笔记本电脑 C.电饭煲 D.洗衣机【答案】B【解析】【详解】A.家用空调一般在1000W左右;B.笔记本电脑的功率一般在50W左右;C.电饭锅的功率大约1000W;D.洗衣机的功率在500W左右。以上家用电器在正常工作时电功率最小的是笔记本电脑。故选B。2.黄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C在pH<5的环境中较稳定,为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在食用黄瓜时应加入少量的()A.食醋 B.纯碱C.白糖 D.食盐【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可以加入显酸性的物质。【详解】A、食醋显酸性,故维生素C较稳定,符合题意;B、纯碱是碳酸钠,显碱性,不能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不符合题意;C、白糖显中性,不能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不符合题意;D、食盐显中性,不能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不符合题意。故选A。3.小柯给学校菜园里的青菜施用硝酸铵,硝酸铵是一种()A.复合肥 B.氮肥 C.磷肥 D.钾肥【答案】B【解析】【详解】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硝酸铵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B。4.下列微观图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①该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②该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③该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5.下列是人体内某些器官自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我跳动,才让大家都有血液供应 B.我能净化血液 C.我是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D.我有神经中枢,负责处理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图A是心脏,图B是肾脏,图C是胃,图D是大脑。【详解】A.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因此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A正确。B.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净化血液,B正确。C.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胃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C错误。D.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D正确。故选C。【点睛】明确人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即可解答。6.下列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向上堆积物体 B.推出上面的物体C.抽出中间的物体 D.背着物体不动【答案】D【解析】【详解】A.向上堆积物体,对物体有向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物体做了功,不符合题意;B.推出上面的物体,对物体有向前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物体做了功,不符合题意;C.抽出中间的物体,对物体有向后的拉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对物体做了功,不符合题意;D.背着物体不动,对物体有向上的力,在对物体施加力的方向没有通过距离,没有对物体做功,符合题意。故选D。7.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正常情况下排出废物依赖的器官有()①肺②肝脏③肾脏④皮肤⑤大肠和肛门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详解】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所以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在分解时会产生许多废物,正常情况下排出废物依赖的器官有①肺、③肾脏、④皮肤。故选A。【点睛】要注意排便和排遗的区别,排泄排出体外的是细胞代谢的终产物,排遗排出去的是食物残渣。8.水具有比热容大的性质,下列现象中与此性质无关的是()A.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B.海陆风的形成C.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D.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不符合题意;B.由于地面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在同样太阳光的照射下,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形成对流,白天,地面比大海升温快,地面热空气密度较小,热空气上升,海面较冷的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不符合题意;C.空调房间里放盆水增加湿度,是利用了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来增大空气湿度,符合题意;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不符合题意。故选C。9.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材料的选用不恰当的是()A.用大米、牛肉干、面包干来研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B.用唾液、淀粉和碘液来研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C.用显微镜观察小金鱼尾鳍血管中血液的流动D.用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研究【答案】A【解析】【分析】(1)食物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2)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碘液能够检验淀粉。(3)要认识人体内的三种血管,用显微镜观察小金鱼尾鳍血管中血液的流动。(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详解】A.用燃烧的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所选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大米、牛肉干、面包都容易燃烧,但大米和面包的主要成分都是糖分,重复,A错误。B.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碘液能够检验淀粉,所以可用唾液、淀粉和碘液来研究温度是否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B正确。C.用显微镜观察金鱼尾鳍血液的流动,观察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情况,认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正确。D.酵母菌在有氧条件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无氧时,葡萄糖的分解不彻底,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因此要研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用酵母菌进行研究是可以的,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要熟悉和明确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材料和用具。10.下列除杂试剂使用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选用的试剂AFeCl2溶液CuCl2铁粉BNaCl溶液CaCl2Na2CO3溶液CCO2HCl气体NaOH溶液DH2水蒸气浓H2SO4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A、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后过滤,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亚铁,选项正确;B、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后过滤得氯化钠溶液,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将原有物质除掉,选项错误;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吸收掉氢气中的水蒸气,得干燥氢气,选项正确。故选C。11.下列各选项中四个科学术语分别表示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B.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C.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D.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答案】C【解析】【详解】A.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杠杆包括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符合题意;D.射线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以下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甲、食物放入冰箱内乙、冬天搓手取暖丙、取暖器取暖丁、汽油机压缩冲程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答案】A【解析】【详解】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克服摩擦做功,轮胎温度急剧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甲图中食品放入冰箱内,食品放出热量,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乙图中冬天搓手取暖,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丙图中取暖器取暖,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丁图中汽油机压缩冲程,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选A。13.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2、COB.KOH、K2SO4、KNO3C.H2O2、H2O、O2D.Ca(OH)2、CaCO3、CaCl2【答案】B【解析】【详解】A、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B、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氢氧化钾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钾,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硝酸钾不能其他物质生成沉淀或气体,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无法一步转换成硫酸钾,故错误;C、过氧化氢可分解为水和氧气,水通电可分解生成氧气,氧气和氢气点燃可生成水,故正确;D、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故正确。故选B。14.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使得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功能得以实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B.毛细血管壁薄,血液流速慢,适于物质交换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大量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D.小肠中有肠腺,能分泌胆汁、胰液和肠液等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答案】D【解析】【分析】(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瓣膜,称房室瓣,朝向心室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2)小肠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详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A正确。B.毛细血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流速慢,适于物质交换,B正确。C.红细胞能够运输氧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有利于运输氧气,C正确。D.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中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其消化作作用,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胰腺是胰液分泌的,通过管道输入小肠,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血管、血细胞、小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15.“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B.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则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D.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B、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C、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但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D、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6.小科家上次查看电能表示数为,本次查看时电能表读数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率的仪表B.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903kW·hC.消耗一度电,此电能表圆盘转3600转D.若只让一个标有“220V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则电能表的圆盘转了60转【答案】C【解析】【详解】A.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不是测量电功率的,故A错误;B.他家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8633.5kW·h8543.2kW·h=90.3kW·h故B错误;C.消耗一度电,此电能表圆盘转3600r/(kW·h)×1kW·h=3600r故C正确;D.只让一个标有“220V1000W”的电热水器正常工作10min,其消耗的电能为W=Pt=lkW×=kW·h电能表的圆盘转过的圈数N=kW·h×3600r/(kW·h)=600r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其余每空2分,共32分)17.我们的生活、生产中经常要用到电,电流通过导体时总会伴随发热现象,科学上把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____。物理学家____(填名字)做了大量实验,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答案】①.电流的热效应②.焦耳【解析】【详解】[1][2]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都要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物理学家焦耳做了大量实验,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其所产生的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Q=I2Rt,为人们利用电热提供了理论基础。18.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H+,Cl和SO42,现在想要检测两种阴离子是否存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1)取适量溶液,先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SO42存在;(2)再取上层清液加________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有Cl存在。【答案】①.Ba(NO3)2②.AgNO3【解析】【分析】(1)硫酸钡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通过用加入钡盐的方法检验硫酸根的存在;(2)氯化银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通常用加入银盐的方法检验氯离子的存在。【详解】(1)取适量溶液,先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有SO42存在;(2)再取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又出现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有Cl存在。19.如图是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1)图中____(填序号)为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____作用,形成原尿。(2)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尿液和原尿在成份上的区别是____。【答案】①.④②.滤过③.原尿中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解析】【分析】图中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①入球小动脉、②肾小囊、③出球小动脉、④肾小球、⑤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⑥肾小管。【详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当血液经过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图中④是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血管球,具有表面积大、管壁薄等特点,利于进行过滤作用,形成原尿。(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因此尿液和原尿在成份上的区别是原尿中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肾单位的结构、功能、及尿的形成过程。20.获取核能有两条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核电站利用的核能,是____(选填“甲”或“乙”)图所示途径;太阳的本质便是个巨大的核____(选填“裂变”或“聚变”)工厂,提供了对地球至关重要的光和热。【答案】①.甲②.聚变【解析】【详解】[1][2]核电站是利用核的裂变来获得核能,图甲是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太阳的中心,每时每刻都发生核聚变,太阳的本质是个巨大的核聚变工厂。21.如下图所示,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1)请写出图中A和C系统的名称____a代表的物质是____。(2)营养物质通过①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答案】①.消化系统、泌尿系统②.氧气③.右心房【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a氧气、b二氧化碳,①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1)食物经过A系统进入循环系统,所以A是消化系统;空气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所以B是呼吸系统;尿液经过C系统形成,所以C是泌尿系统。空气进入B系统,然后a进入血液,说明a是氧气。(2)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点睛】掌握人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及尿液的形成过程。22.如图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S2是温控开关,可实现饮水机“高温挡”“低温挡”之间的转换,已知电源电压为220V,高温挡的功率为660W,R1=220Ω,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饮水机处于____挡(选填“高温”或“低温”)。饮水机为低温挡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W。【答案】①.高温②.220W【解析】【详解】[1]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阻R1与R2并联,电路总电阻最小;由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小,功率越大,因此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饮水机为高温挡;只闭合开关S1时,饮水机为低温挡。[2]饮水机为低温挡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2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2种打磨后的金属片上滴加不同的溶液,金属x上仅③处有现象,金属y上仅⑤处无明显现象。(1)x、y、铁、银4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____。(2)写出常见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答案】①.Fe、y、x、Ag②.Cu+2AgNO3═Cu(NO3)2+2Ag【解析】【分析】金属x上仅③处有现象,说明金属x与硝酸银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即x>Ag,金属x与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则H>x,Fe>x,即H>x>Ag,则x是Cu;金属y上仅⑤处无明显现象,则金属y与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证明y>H,y>Ag,Fe>y。【详解】由分析可知(1)x、y、铁、银4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Fe、y、x、Ag;(2)由于x是Cu,其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2Ag+Cu(NO3)2。三、实验探究题(24题8分,25题7分,26题6分,27题8分,28题6分,共35分)24.某同学从科普资料中得知某些水果中含有蛋白酶,他感到很好奇并设计了“果冻‘吃’硬币”实验对水果中的蛋白酶进行探究。实验材料:无色果冻(主要含胶原蛋白),奇异果汁、木瓜汁、菠萝汁、针筒、塑胶药瓶(图)(其开孔大小比1元硬币直径略大)等。实验过程:(1)取3组盛有果冻的塑胶药瓶,编号A、B、C,盖上已开孔的药瓶胶盖,把一元硬币从开孔的盖放进药瓶里的果冻上;(2)用针筒抽取3毫升菠萝汁,从已开孔胶盖注射到盛有果冻的塑胶药瓶A;(3)继续用针筒抽取等体积木瓜汁、奇异果汁分别注入塑胶药瓶B和C;(4)记录硬币移动的距离,并绘制了如下图像。(1)实验中把一元硬币放在果冻上的作用是____。(2)分析以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请你说明得出以上结论的证据是____。(3)你认为本实验有何不足之处,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答案】①.标记果冻上表面所在的位置,通过硬币移动的距离来体现果冻被分解的程度(或者通过硬币移动的距离来体现不同水果中蛋白酶消化能力的强弱等(意思合理即可)②.三种水果中都含有蛋白酶,奇异果中的蛋白酶含量最多,消化果冻胶原蛋白的能力最强。③.注入奇异果汁的塑胶药品中的硬币移动距离最大,移动速度最快④.没有不加果汁的对照组或者只做了一次实验,可能存在偶然性【解析】【详解】(1)在水果中蛋白酶的作用下果冻(胶原蛋白)逐渐被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果冻减少,果冻上表面下降,实验中把一元硬币放在果冻上的作用是标记果冻上表面所在的位置,通过硬币移动的距离来体现果冻被分解的程度(或者通过硬币移动的距离来体现不同水果中蛋白酶消化能力的强弱等(意思合理即可),果冻被分解的越快,硬币移动越快;(2)分析以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三种水果中都含有蛋白酶,奇异果中的蛋白酶含量最多,消化果冻胶原蛋白的能力最强。因为由图像可知,硬币移动的距离:奇异果>木瓜>菠萝,即注入奇异果汁的塑胶药品中的硬币移动距离最大,移动速度最快;(3)本实验有不足之处:没有不加果汁的对照组,且只做了一次实验,可能存在偶然性。再增加一个不加果汁的果冻,做相同的实验,重复做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25.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3V恒定不变,R1=5Ω,当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大于R1)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时,R2消耗的电功率如何变化呢?小明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找来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1)请你帮忙在图中添加导线,正确连接电路(要求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____。(2)连接好电路后,小明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请你作出R2与其电功率P的关系图。____实验序号123456电流I/A电压U/V0(3)小明根据上面的实验发现:R1和R2满足____(写出R1和R2的关系式),R2的电功率最大。他想知道,这是一次偶然情况还是普遍规律。老师告诉他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公式进行理论推导说明,也可以通过实验去验证。如果让你来帮助小明设计实验方案,你会如何设计?(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___【答案】①.②.③.R1=R2④.见解析【解析】【详解】(1)[1]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的示数没有超过3V,电压表量程选择03V,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电压表与变阻器并联,如图所示:(2)[2]第1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它的电功率P1=U1I1=0V×0.6A=0W第2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它的功率P2=U2I2第3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它的功率P3=U3I3第4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它的功率P4=U4I4第5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它的功率P5=U5I5第6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它的功率P6=U6I6根据以上数据得到R2与其电功率P的关系,如图所示:(3)[3]因为R1=5Ω,由图像可知,当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5Ω时,电功率最大,所以R1=R2R2的电功率最大。[4]更换不同阻值的R1,重复小明的实验,记录数据,绘制R2与P的关系图,观察每次实验中P最大时,R2与R1的阻值是否相等。26.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生锈条件,其中C、D的分液漏斗中为足量且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稀盐酸。(1)步骤一:关闭K2和K3,打开K1,写出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和目的____。经过一段时间后,说出你是怎样来得出铁生锈条件的?____。(写出如何比较)(2)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和K3,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广口瓶中,两个广口瓶中现象的不同点是:_____,由此也可以判断铁丝生锈情况。【答案】①.试剂:浓硫酸,目的:干燥氧气②.比较C和D中的现象得出铁生锈是否需要水分,比较D和E得出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或者是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③.C中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D中不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黄色(或者D中刚开始不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再变成浅绿色)其他合理也可以【解析】【详解】(1)因为收集氧气时,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试剂:浓硫酸,目的:干燥氧气;对比C和D中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生锈与水可以用干燥和潮湿两种铁丝,能够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对比D和E铁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2)铁单独与氧气接触或与水接触时不容易生锈,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所以关闭K1,打开K2和K3,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广口瓶中,C中的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广口瓶D中的铁锈先和盐酸反应,如果有铁剩余,铁继续和盐酸反应,现象是:红棕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后来又有气泡冒出。27.投石机是古人应用杠杆原理及能量转化原理制造的武器,石块抛出的远近往往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STEAM小组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投石机”模型并探究影响小钢珠运动水平距离的因素,请你帮助完善实验:(不考虑空气阻力及转轴处的摩擦)(1)小钢珠落地后不会立即停下,为了准确找到小钢珠的落地点,你的办法是____;(可根据需要添加器材)(2)将橡皮筋的末端分别拉至挂钩1、2、3处,用同一小钢珠置于瓶盖内,每次均使抛掷杆处于水平位置后松手。以上做法小组同学基于的假设是:____;(3)橡皮筋末端始终拉至挂钩1处,将质量不同的小钢珠先后置于瓶盖内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请你预测是质量大的还是质量小的小钢珠运动的水平距离更远,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__;(4)得出实验结论后,小组同学想利用该装置使同一个小钢珠抛得更远,你认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A.将底座上的挂钩1再向左移动一些,连接两挂钩再次实验B.在挂钩之间用同一根橡皮筋缠绕更多的圈数,然后从相同位置释放【答案】①.见解析②.小钢珠运动的水平距离与橡皮筋的拉伸程度有关③.质量小的,见解析④.AB【解析】【详解】(1)[1]为了准确找到小钢珠的落地点,在装置前放一足够大的沙盘,根据沙盘中留下的印迹确定小钢珠的落地点。(2)[2]猜想与假设:小钢珠运动的水平距离与橡皮筋的拉伸程度有关,设计实验:将橡皮筋的末端分别拉至挂钩1、2、3处,用同一小钢珠置于瓶盖内,每次均使抛掷杆处于水平位置后松手,比较小钢珠运动的水平距离的大小。(3)[3]质量小的小钢珠运动的水平距离更远,由于每次拉伸橡皮筋的程度相同,小钢珠获得的机械能相同,在抛出点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小的小钢珠的重力势能小而动能大,因此小钢珠抛出的速度大。(4)[4]A.将底座上的挂钩1再向左移动一些,连接两挂钩再次实验,橡皮筋的拉伸程度增大,同一个小钢珠抛得更远,符合题意;B.在挂钩之间用同一根橡皮筋缠绕更多的圈数,然后从相同位置释放,橡皮筋的弹性形变增大,弹力增大,同一个小钢珠抛得更远,符合题意。28.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相同?【设计与实验】(1)小科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观察___来判断反应的速率。(2)老师指出了实验中的一些不足后,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重新设计了实验。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下表滴入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溶液中的变化碳酸钠溶液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交流反思】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分析,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②分析实验,研究小组绘制了微观示意图。请在虚线框内内补全相应微粒图示。______【答案】①.两个气球膨胀速度(相同时间内两个气球膨胀的大小)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③.(碳酸根不画出来也可以)【解析】【详解】(1)小科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生成气体越快,气球胀大的越快,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观察两个气球膨胀速度(相同时间内两个气球膨胀的大小)来判断反应的速率;(2)①由实验可知,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开始没有气泡,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分析,当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三个氢离子和三个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三个碳酸氢根离子,在虚线框内应补充一个碳酸氢根离子。四、解答题((29题6分,30题9分,31题6分,32题4分,33题8分,34题6分,35题6分,共45分)29.近期,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癌发生的第一“帮凶”一则新闻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医学上可以通过14C尿素呼气测试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服用了含14C的尿素后。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会催化含14C的尿素反应生成氨气(NH3)和含14C的二氧化碳,收集呼气标本并检测其中是否存在放射性元素14C即可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1)若按同化作用的方式进行区分,幽门螺旋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____。(2)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内表面有许多皱襞,能分泌具有____功能的胃液,而幽门螺旋杆菌可以穿过黏液到达胃黏膜,导致胃液分泌减少。(3)胃内产生的14CO2,如何排出体外?请你将排出途径补充完整:小肠毛细血管→下腔静脉→____→呼气排出。【答案】①.异养②.消化和杀菌③.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心脏肺)【解析】【详解】(1)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2)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内表面有许多皱襞,能分泌具有消化和杀菌功能的胃液;(3)胃内产生的14CO2,会扩散进入小肠毛细血管,经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进入右心室进行肺循环,由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呼气排出。30.小亮同学想把重200N的物体拉到距地面3m高的地方,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1)如图(乙)所示:斜面长5m,高3m,拉力F乙=150N,小亮沿斜面匀速拉动物体至斜面顶端,求使用该斜面所做的额外功是多少?(2)如图(丙)所示:小亮站在地面上通过一根绳和两个滑轮匀速提升重物,在2s内将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的重为10N。按要求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求拉力F丙做功的功率。(每段绳子可承重150N,不计绳重及摩擦)。(3)从科学角度写出以上三种方式提升重物各自的优点:【答案】(1)150J;(2);315W;(3)见解析【解析】【详解】解:(1)使用该斜面所做的额外功W额外=W总W有=F乙sGh=150N×5m200N×3m=150J(2)由图可知,人站在地面上拉物体,所以拉力的方向向下,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W丙=W有+W额=(G+G动)h=(200N+10N)×3m=630J拉力F丙做功的功率=315W(3)甲:几乎没有额外功。乙:省力。丙: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答:(1)使用该斜面所做的额外功是150J(2)如上图所示,拉力F丙做功的功率是315W;(3)见解析。31.某种气体可能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分析研究该气体成分(各装置内反应均完全)。该学生观察到如下现象: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光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肯定含二氧化碳;②肯定含一氧化碳;③肯定含氢气请你分析:(1)上述不正确的结论是____,你认为不正确的原因:____。(2)为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各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最合适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写装置代号)____【答案】①.③②.E中带出的水蒸气会使F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可,无法证明原气体中是否有氢气③.BACDFE【解析】【详解】(1)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气体先通过A,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装置B,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可能是从澄清石灰水中带出来的水蒸气,所以不能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且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可能是从E中带出来的水蒸气,不能证明D中产生了水,也就不能证明原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所以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水蒸气、氢气;(2)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检验是否含有水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过石灰水是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再通过浓硫酸是除去原来的水蒸气,通过氧化铜是检验是否含有还原性气体,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是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氢气的;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是看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的。32.如图是血液中的某种成分经过人体的一些部位发生含量的变化,如:可以表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氧气含量的变化,请你写出血液流经哪些部位时血液中的哪种成分还会发生类似变化。(写出两种情况)。【答案】当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当血液经过肾脏后,尿素含量的变化【解析】【分析】观察图示可知血液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是不断减少。【详解】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减少的趋势:当血液流经肺部细胞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减少;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球重吸收作用,一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减少。【点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细心观察图示分析解答。3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盐酸,小科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8g10%的NaOH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2)计算当pH刚好为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3)当滴入6g盐酸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答案】①.解:8g10%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8g×10%=设10g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x=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②.解: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10g,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g+10g=18g,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10%=设所得溶液中溶质为x=x=当pH刚好为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5%答:当pH刚好为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5%。③.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100%=,故填。【解析】【详解】(1)见答案(2)见答案(3)见答案34.社会上有许多年轻女生认为“保持苗条身材可通过节食(减肥)”。医学研究表明,过度节食,容易引起多种疾病。英国Carpenters的主唱曾因过度节食得了“厌食症”,最后不治身亡。(1)某女孩长时间节食减肥,脸色苍白。下表是她验血报告的一部分数据:检查项目正常值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WBC)5.0×109~10.0×109个/升11.0×109个/升红细胞计数(RBC)3.5×1012~5.5×1012个/升3.9×1012个/升血红蛋白(Hb)110~160克/升78克/升血小板计数(PLT)1.5×1011~3.5×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