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科试卷命题人:高级中学审核人:文笔中学命题内容: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班级姓名座号成绩说明:1、本试卷分第I、II两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独立发展 B.农牧结合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2.《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布绳,此其分事也。”这句话直接反映了()A.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商品经济的不发达3.历史学者王家范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官营手工业D.个体手工业4.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A、统一货币“半两钱”B、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C、出现纸币“交子”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6.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坊市制度已经瓦解7.明太祖时,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更是强调“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A.闭关锁国政策B.商品专卖制度C.重农抑商政策D.土地兼并政策8.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9.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0.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11.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1890年1908年1920年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11.7422.9966.10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12.0921.6412.84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B.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12.开始于1914年的这一轮实业投资热,被史家认为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在过去的40多年里,外国公司已经在众多民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引发了消费的空间,民族资本正是在这一前提下,靠生产成本的低廉以及对本土市场的熟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材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前提是()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国内市场的扩大B.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C.经济作物种植的增加D.政府的鼓励与扶助13.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说明()A.工业不平衡格局根本改变 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影响了民族工业布局 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14.英美烟草公司以“鸿雁”烟标与其“玫瑰”烟标颜色相近为借口,诬告南洋烟草公司侵权,香港殖民当局于是没收并焚毁“鸿雁”牌香烟,令南洋烟草公司遭受重创。这说明了()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5.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16.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A.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C.结合商业化运转推动发展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17.《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育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已经基本普及了基础教育B.受到西方文化的逐步渗诱C.人们的审美观念全盘西化D.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18.民国元年中华书局成立,其出版理念是“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这一理念旨在()A.促进社会大众觉醒B.加快东西文化的交融C.宣传实业救国思想D.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19.以下是某电视剧一场景:王某穿着整洁的中山装在上海火车站迎接李某,当李某出现时,王某上前握着李某的手说“李先生您好”。请你判断此场景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运动后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20.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以至于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21.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D.“粮补机补肥补补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22.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23.下面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24.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25.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材料(1)1869年发昌机器厂建立(2)1873年轮船招商局成立(3)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 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红色的摇篮D.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26.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纠正“左”的错误;1979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指导经济改革运动。这表明()A.两个“调整”的方向一致B.党和国家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C.两个“方针”的作用一致D.党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第十八章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第一节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第二节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迈出改革新步伐第十九章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第一节配套的改革规划第二节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7.第十八章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第一节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第二节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迈出改革新步伐第十九章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第一节配套的改革规划第二节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28.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右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B.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29.观察《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表》,我们可以看出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农村发展水平长期相对滞后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30.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材料二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厦门,下同)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市场·国家·公共领域》(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市场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32.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材料一见表1表1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材料三见表2表2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材料四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6%。光通信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信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5.9%至1.2倍。——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2月26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3.近代开埠以来,西方文明急速渗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理想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摘编自李维清《上海乡土志》材料三1908年和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斗大的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尝试乘车的市民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气象。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气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2345678910CCCACDCBDC11121314151617181920DACDBCBACA21222324252627282930ABDCDDDDBC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13分)(1)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2分)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3分)(2)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3)过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完善了32、(17分)(1)状况:轻重工业都有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反帝斗争,“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一点1分,共4分)(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1分)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了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一点2分,共4分)(3)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1分)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导: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任意两点4分,一点2分)33、(10分)(1)新气象:剪发辫;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或政府政策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先进中国人(2)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近代交通发展;重视广告宣传等。(任两点4分,一点2分)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科答题卡姓名:班级:座号:准考证号注准考证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