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_第1页
林西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_第2页
林西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_第3页
林西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_第4页
林西县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项目技术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2"\h\z\u1.工程概况31.1调查区域简介31.2调查区域范围和工作量42.技术路线83.引用技术标准153.1法律与法规153.2规章与标准性文件164.控制测量174.1平面控制测量174.2高程控制测量224.3图根控制测量225.数字地籍、地形测量265.1地籍、地形测量根本精度要求265.2地形要素测绘内容及取舍275.3界址点测量335.4地籍图编制的方法335.5地籍编号345.6宗地图编制要求356.权属调查376.1权属调查的任务376.2调查要求376.3调查步骤386.4有关问题的处理406.5考前须知407.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417.1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路线427.2图形数据建库的要求427.3图像数据的建库要求437.4坐标系投影变换447.5属性数据要求447.6图层要求457.7质量检查与控制458.质量保证措施498.1生产设备保障498.2作业技术力量保证498.3加强过程检查508.4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528.5做好技术培训工作528.6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529.平安生产与文明测绘539.1平安生产措施539.2文明测绘5510.成果资料提交5611.技术支持、及效劳承诺5711.1技术支持5711.2工作协调5811.3资料成果管理5811.4信息管理5812附件691.工程概况1.1调查区域简介林西县统部镇地处距林西县城43公里处,东与巴林右旗相邻,西与克什克腾旗接壤,北与锡林郭勒盟相连,位于农牧交错带。近年来,林西县委、县政府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积极拓展农村经济开展思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开展进程。这个镇围绕地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特点,大力开展肉牛产业,激活多类生产要素,通过北方活畜市场的活力扩张,既促进了环境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推进了产业群集团化开展。一排排农民入住的新楼房宽敞明亮,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花草绿地赏心悦目,寄宿制小学里书声琅琅,全镇几年间实现了程控,无线程控通信网络覆盖全境,广电“村村通”工程使全镇的有线电视入户率到达85%以上,这是几年来林西县统部镇依托地理优势,发挥资源优势,创新生产方式出现的喜人景象。以北方活畜市场为龙头,辐射、带动,把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经济紧密联系起来,让众多的农户在产业化经营的链条中快速增收致富。以肉牛产业为增收点,以统部镇北方活畜市场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繁、育、贩,养殖基地已经成型。2001年统部镇的牲畜饲养量到达3万头〔只〕,比1997年市场建设前增加了3倍。全镇10头以上的育肥牛养殖户开展到831户,全镇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5%,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北方活畜市场的迅速开展和拓展,极大地刺激了林西县肉牛产业的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统部镇是位于林西县北部的一个经贸重镇,这里交通兴旺,商贾云集,每逢农历的初一、四、六、九,自发地形成了一种集市买卖,商气浓厚。由于地处农牧交错带,这里的农户在耕作之余,有着饲养大牲畜的传统习惯,农闲时节,许多人便以贩运各类物资商品来贴补家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要从一个“掮客”转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纪人”,光靠“散兵游勇”的零打碎敲是不行的,于是在传统集市的根底上,1998年统部北方活畜市场正式挂牌成立。市场总面积52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设有市场办公室、交易厅、装卸台、畜圈、育肥牛场、饲料加工厂、草料库、屠宰场、冷库、饭店、旅店等设施,成为一个集交易、中转、储运、餐饮、住宿、信息效劳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市场,上市交易的牲畜以牛、马等大牲畜为主,主要是育肥牛、架子牛和良种乳牛。市场辐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吉林、黑龙江等几个省、市、地区,吸纳了周边6个旗县66个乡镇〔苏木〕的农牧民进场交易,有1400多名活畜贩运经纪人队伍常年活泼在市场及周边地区,带动起农牧户及个体工商户10000多户,年交易量由1998年的2万头〔只〕开展到现在的7万余头〔只〕,年交易额也由1998年的30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年交易额1.5亿元左右。统部镇北方活畜市场的建立,优化了地方经济结构,真正表达了“建一处市场,带一片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龙头带动作用。以统部镇为中心的辐射周边的养殖基地根本成型,以活畜市场为龙头,龙头+基地+农户的畜种养殖业链已经形成,产业的开展初步实现以农为主向以牧为主开展方向的转变,解决了养殖农户畜产与销售脱节的问题,激发了农民养殖、繁育、贩运的积极性,确立起以农畜产品加工的开展的路子。到目前为止,统部镇的牧业增加值占到了农业增加值的65%以上,牧业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依托当地资源优势,统部镇北方活畜交易市场也开展到目前的拥有育肥牛、良种牛繁育、饲料加工和肉类加工四个分公司,总资产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型企业。在产业化开展过程中,林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小区、专业村、专业户形成推广模式,采取农牧户、专业大户、养殖小区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滚动开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重点产业由分级经营向适度规模协调开展,从而打造一产一业、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逐步实现产。统部镇是百年小镇,现辖14个行政村〔统部村、吉林坝村、水泉村、曹家屯村、两间房村、小井子村、甘珠庙村、五四村、碧流汰村、板石房子村、乌兰沟门村、敖包河村、大马金沟村、水头村〕,46个自然村,85个村民小组,14000口人。其中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并以汉族为多数。统部镇系浅山丘陵高寒山区,周边高、中间低,镇所在地海拔为900米,南北川高为107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较大,年平均温只4℃,年降水量为400毫米。新林镇位于赤峰市林西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7°56′,北纬43°51′。地处林西北部乡镇腹地,镇政府驻地新合距县城60公里。与锡林郭勒盟的西乌旗毗邻。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508平方公里。新林镇历史文化悠久。解放初期,新林镇属林西县第五区,1956年撤区建乡,1958年底建新林镇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建为新林镇。全镇现辖11个行政村〔毡铺村、新合村、鹿山村、七一村、太平村、五星村、大勿兰村、上升村、八一村、大坝村、湖泗汰村〕,85个村民小组,5293户,24000人,其中蒙古族395人,满族57人。镇内现存辽代四方城文化遗址,城址内散布大量辽陶、瓷碎片。中勿兰金边堡遗址是金朝兴盛时期为防御外族侵扰而建,始建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新林镇北倚大兴安岭,南靠边墙梁,境内河流纵横,山川绵延,哈什吐林区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发源于克旗天河园乡的巴尔汰河横贯全境。经过多年的生态综合治理,镇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荒山变成了青山;荒沙变成了绿洲;山水相映,绿树成荫,焕发出勃勃生机。七一至中勿兰敖包山流域3万亩生态工程被自治区定为生态示范区,境内山峦起伏,川谷纵横,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农业根底雄厚。经过两期六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根底建设明显改善,农业总产值显著提高。新林镇是全县的产粮大镇,重要商品粮基地,年粮食产量3000万斤,销售额到达1500万斤。14.6万亩耕地承载着新林镇人民的希望,玉米、小麦、谷子是主要粮食作物,油葵、药材、华子菇、甜菜、豆类是主要经济作物。杂粮杂豆品种多、质量好,历年来都被外地客商所青睐。交通便利畅通。县级公路嘎九线横贯东西,乡级公路隆二线穿越南北,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已成为林西北部乡镇的交通枢纽和农产品集散地。乡镇工业后劲实足。全镇共有乡镇工业4家,个体工商户310户,宝源锡矿股份公司,永盛大酱酿造厂已成为全镇乡镇工业的骨干企业,永盛商业一条街、新合工业园区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农牧结合成效显著。走农牧结合、可持续开展道路己成为全镇人民致富达小康的必由之路。全镇年存栏羊10万只,牛5000头,累计人工种优质牧草3万亩〔紫花苜蓿〕,“以农为主,农牧结合,舍饲圈养,科学养殖”的开展思路使全镇人民逐步走上了致富路。已建标准化暖棚暖圈1000处,养殖小区2处,建设面积50000平方米。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土特产品远近闻名。野生动物马鹿、野猪、狐狸、獾子、狍子等在这里生息繁衍;黑桦树、白桦树、天然榛柴、锦鸡儿、柞树均有分布;山杏、松子,草蘑、树蘑、山梨、榛子、山韭菜、野葱、婆婆丁、酸不溜是纯天然绿色食品,主要矿产品有铜、铁、锡、萤石、红柱石、钨、金等。本地特产黄豆酱是自治区优质产品,产品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经长期发酵而成,质优价廉,饮誉区内外。1.2调查区域范围和工作量1.2.1调查区域范围我公司本次调查区域主要为林西县统部镇、新林镇所辖区域;1.2.2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标准,按照地籍调查有关标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按土地总登记模式,采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林西县境内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查、确权登记发证,信息系统建设及数据库建设。采用解析法对农村牧区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属、位置、界线、面积、用途、地面附着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建立数据库,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输出宅基地使用权或集体建设使用权或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图、宗地图,经权属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公告后报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进行登记发证。(1)测区范围内根底控制测量。(2)建立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3)权属调查:包扩林西县统部镇、新林镇2个区域内的农村牧区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分宗〔户〕地调查,调查成果到达登记发证的目的。(4)实测界址点:实地权属调查中确定的所有宗地界址点、地籍要素等必须进行100%测量采集。(5)农村宅基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严格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等技术标准要求,对测量成果〔包括本次调查成果和历史成果〕进行数据的转换、编辑、建库,包括地形、权属、地类等信息,数据库内容、数据的分层与编码、库体结构等均应符合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规定和用户指定的地籍信息系统的需求。以地形数据库为根底,利用国图软件定制模板,设计地籍数据库结构,录入界址点、线,录入调查区域内所有土地登记资料,建立地籍调查权属及数据库等。(7)成果整理与三级检查。(8)协助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完成农村牧区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发放。1.3分阶段实施方案整个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开展:第一阶段:2014年9月30日前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外业调查;第二阶段:2014年11月30日前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数据库、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及土地登记发证资料及土地证书制作工作。2.技术路线〔一〕技术路线1、采用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资料〕“3S”等高新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及新的作业方法,开展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为内容的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工作,查清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对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健全、标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权属调查工作,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宗地实地进行权属调查,确定宗地的坐落、权属、面积、界址、用途等。地类调查工作,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体系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类开展调查。宗地用途以土地登记实际用途为准,宗地外范围只划地类块,进行地类调查,不进行权属核查,调查范围内必须实现全剖分和无缝拼接。3、地籍测量工作,在调查控制的根底上布设适当密度的图根点,作为测图的根底。采用全解析法数字测绘技术,以图根点为根底,采集地籍要素点坐标,利用专业测图软件,结合权属调查信息,绘制地籍图、宗地图。4、根据调查、测量成果,依照《土地登记方法》规定的土地登记程序,进行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5、数据库建设工作。通过对地籍图数据的格式转化和处理,录入权属信息,实现图属挂接,完成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6、进行数据汇总统计,编写文字报告。〔二〕技术流程地籍调查的根本技术流程如下图:合合格互查内蒙古自治区全解析法数字化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准备工作〔制定方案、资料整理与收集、编写技术设计书、表册与器材准备、人员培训〕权属调查收集调查资料、准备调查底图标绘调查范围,划分街道街坊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实地进行调查、指界、签名绘制宗地草图、宗地编号填写地籍调查表调查资料整理并建立数据库控制测量〔平面首级加密控制测量、平面图根控制〕街坊地籍图宗地图地籍分幅图块图接边与拼接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链接簿册与地籍资料整理界址点坐标册宗地面积汇总表土地分类面积汇总表生成统一格式数据数据入库地籍要素测量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地形要素测量〔图1地籍调查技术流程图〕2.1已有资料分析利用(1)已有平面控制网资料位于调查区域内或附近的高等级控制点有: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作业队伍所施测的D级GPS控制网点。这些控制点经检验合限前方可作为本工程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和联测点。(2)已有高程控制网资料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工程,作业队伍所施测的四等水准点。这些控制点经检验合限前方可作为本工程首级控制网的起算点和联测点。(3)地名资料与地形图资料调查区域内已有1∶1万正摄影像图〔DOM〕可作为工程设计底图。已有地名办编制的最新地名志,可作为地理名称标注的依据。2.2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2.2.1成图比例尺、图幅规格、等高距成图比例尺为1∶1000;图幅的分幅规格,采用50cm×50cm正方形规格,图幅编号按图幅西南角的坐标〔X在前、Y在后,与图式一致〕统一编号,例如:DJ324275-49825,为地籍图;DX324275-49825为地形图;土地分类编绘综合整图。根本等高距要求:平坦地区的根本等高距采用0.5米,其他地区根本等高距采用1米。图名以村庄名、学校、桥名、山名、企业名称等依次录用。2.2.2测量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坐标系统: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按三线边长投影变形最小分别选取,当投影长度变形大于2.5㎝/㎞时,可分区域采用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坐标系或采用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坐标系,但尽可能不影响县级行政管辖区划。本测区采用3°分带,中央子午线120°。2.3测量精度与方法(1)地籍图根本精度要求(a)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地区不大于±7.5cm;(b)界址点、主要地物点相对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7.5cm;(c)界址点与地物点、地物点与地物点之间中误差不大于±10cm,隐蔽地区不大于±15cm;(2)测量方法:根底地形、权属界线、地类界均采用全解析法测量,全野外一体化成图。2.4采用的主要技术2.4.1GPS技术GPS技术主要用于地籍调查GPS根底控制网的施测。2.4.2数字测绘技术数字测绘采用国图软件。该软件为GIS前端数据采集工具,具有外业数字化测量、内业图形属性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制图制表、数据交换等功能,特别注重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其生产的数据可以完全到达GIS直接入库标准,是一个同时具备CAD和GIS数据加工能力的测绘专业工具。2.4.3数字地籍技术数字地籍数据库建设使用国图软件,该软件为土地专业数据加工工具,利用地籍测量数据,建设初始地籍数据库。提供了地籍数据加工、属性编辑、拓扑编辑、变更编辑、数据模式检查、统计查询、制图和制表等功能。2.4.4完整的图属一体化技术在本工程中,我公司采用完整的图属一体化技术使地籍成果数据库完全做到图属一体化,在数据库中,图形与主要属性用同一张表中的同一条记录来描述,其他相关的属性通过图属关联实现图属一体化。2.5成果数据要求(1)一类界址点和主要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5cm,村庄内部的隐蔽界址点和隐蔽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7.5cm。(2)地籍数据库、地类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符合用户指定的地籍信息系统数据格式标准,所有数据应满足面向对象和标准化要求,能够不经过中间数据加工直接转入到国图建库软件中。(3)本工程权属调查采取的是全覆盖调查,除宗地权属调查外,还需要进行宗地外的土地用地类别调查,需要满足完全剖分,不能有重叠也不能有碎片剖分要求。3.引用技术标准3.1法律与法规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2、《土地登记规那么》3、《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假设干规定》4、《土地权属争议暂行方法》5、《全国土地分类》6、《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9、《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10、《土地调查条例》〔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8号〕1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牧区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2〕41号〕3.2规章与标准性文件1、《土地登记方法》〔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假设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3、《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方法》〔2003,国土资源部17号令〕4、《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2004,国土资发〔2004〕234号〕5、《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2008,国土资发〔2008〕146号〕6、《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假设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的假设干意见》〔中发〔2012〕1号〕8、《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GB/T18314-2009〕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标准》〔CH/T2009-2010〕11、《城市测量标准》〔1999,CJJ8-99〕1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TD1001-93〕13、《国家根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局部:1:1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14、《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包含但不限于以上标准和标准。以上标准和标准如有变化,以最新发布的为准。4.控制测量4.1平面控制测量4.1.1控制网布设方案一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行政村任意埋设2-3个GPS点,使用静态GPS进行观测,测出所埋设各GPS点的WGS-84坐标值,由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解算出1980西安坐标值,以此为控制根底,再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布设导线点。面积小于0.5㎞2的不加密导线点,大于0.5㎞2小于1个㎞2的导线点和GPS点不得少于4个,大于1个㎞2的按每平方公里4个导线点加密。二是采用与国家高等级点连测,进行常规GPS测量。GPSE级网设计GPSE级控制网的设计、选埋、测算均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定执行,各级控制网中,采用的起算点应分布均匀,有足够的精度控制范围,GPSE级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网形强度,选埋、观测的具体技术指标见表4.1。表4.1GPS控制网根本技术要求GPS网等级工程指标E级GPS网设计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10相邻点最大距离km2相邻点最小距离km0.1相邻点平均距离km0.2~0.5GPS网点布设平均密度点/km28标准差б参数固定误差ammGPS接收机标称比例误差bppmGPS接收机标称GPS观测GPS测量模式静态卫星高度角°≥15数据采样间隔s5-15有效观测卫星数≥4观测时段长度min≥40平均重复设站数≥1.6精度评定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ppm9.0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ppm15.0平差基线最弱边平面分量相对中误差≤1/20000(1)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4.1表示。6=±EQ\R(,a2+(b•d)2)………………4.1式中:б——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ppm。d——相邻点间距离,km。a、b取值为所用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2)GPS点编号与命名:GPSE级点命名规那么:冠以“E”,后跟自然数流水编号作为相应点名。(3)GPS网应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每个闭合环边数的要求按表4.1执行,各级网组成闭合环应相对独立。4.1.3GPSE级点选埋(1)E级GPS点位密度应满足表4.1的根本要求。(2)GPS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作业观测及其它测量手段利用。(3)点位周围应视野开阔、便于操作,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有整片幕墙玻璃的高大建筑物,远离大片平静水面,以降低多路径效应对GPS卫星信号的影响。(4)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离高压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50m,而与无线电发射源的水平距离不小于200m。(5)选点时每平方公里布设8个GPSE级点〔包含GPS四等控制点〕,每个GPSE级点需两两通视,即每个GPSE级点需有相邻的二个同级或高级点作为通视方向。当个别点地处复杂地区,通视困难时允许只有一个相邻点通视。(6)GPSE级控制点的标石制作规格、标石埋设均按《城市测量标准》的要求执行。选点须综合考虑其点位的稳定、巩固,尽量考虑不受建设规划、交通开展等因素干扰,并且应便于水准观测作业。(7)GPSE级点应尽量布设在平地或小山包上,便于水准联测。4.1.4GPS控制网测算4.1.4.1GPS控制网外业观测(1)外业GPS观测采用双频〔或单频〕接收机,接收机应在使用前一年内进行检定,并提交检定合格证明资料。(2)GPS观测采用静态定位模式进行作业,观测要求应满足表7.1规定。观测时,应视卫星信号情况、点位环境和基线长度等因素的影响,必要时适当延长观测时间。(3)观测过程中,人员应尽量不靠近天线,且不要在天线附近走动和使用对讲机,使用对讲机应离天线10米以上。(4)雷雨天气应停测,并卸下天线。(5)正确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并要求测前、测后量取两次,取平均值为天线高,两次量取差值不得超过3mm,否那么应重新设站观测。天线高记录不得划改。(6)在GPS观测时,每个测站均要求用观测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点号、观测者、记录者、天气、日期、时间、时段、天线高,接收机编号、天线编号等,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不要求记录气象元素。GPS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1)GPS观测原始数据的记录、存贮及格式转换,须严格保证数据的正确与可靠。GPS观测数据应转换成RINEX标准格式数据,然后采用严密、可靠的GPS基线处理软件〔如TRIMBLE公司的TGO软件〕解算和检核GPS基线向量。(2)由假设干条非同步边组成的异步环,其坐标差分量闭合差按公式4.2进行计算并执行:Wx≤3б,Wy≤3б,Wz≤3б……………4.2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б为GPS基线空间距离标准差,其数值计算参见公式4.1及表4.1。(3)同一条基线边任何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即重复基线互差,应小于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倍。其中接收机标称精度按公式∶±计算。.3GPS网平差计算(1)GPS网平差计算应使用严密、可靠的GPS测量基线平差计算软件进行,以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作为观测值,并兼顾地面起始坐标,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方法进行平差计算。(2)等级控制网平差计算完成后,应进行控制网精度评定、统计计算,精度统计包括以下内容:①控制网中同级相邻点间最小、最大距离。②最弱边相对中误差。③最大非同步观测基线向量边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④独立基线构成的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及限差。⑤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改正数绝对值及限差。⑥约束平差与无约束平差同名基线改正数较差及限差。4.2高程控制测量4.2.1高程控制网设计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高程采用GPS拟合方式。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3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全站仪图根导线测量或GPSRTK图根测量。图根埋石点数量不应小于全部图根控制点数的30%,并保证埋石点两两通视。4.3.1图根控制点的布设(1)图根控制网采用一级图根〔或以上〕导线形式,测角中误差为±12″,测距中误差为±15mm。图根控制点宜布设成多结点网形或附合线路形式,附合线路长度不超过1200米。多结点导线网应有足够的网形强度,联测足够数量且分布均匀的高等级控制点,以保证图根控制点的点位精度均匀分布。(2)图根控制点应保证足够的密度,按照数字地形测绘的要求,结合地籍要素测量需要,图根控制点加密至每平方公里不少于64个点,建筑密集区域需适当增加密度。图根控制点埋设埋设图根控制点时,每幅图至少应埋设1个固定点〔如大铆钉、水泥桩〕,并且每个固定点要和一个相近GPSE级点通视,以保证每幅图不少于2个埋石点。其它图根控制点采用临时标志,以铁钉、木桩为主,假设调查区域内有比拟稳固的老点应尽量加以利用。图根控制点编号图根控制点编号采用“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一位用大写英文字母A、B、C、……代表作业组号,后用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从1至999,为不影响图面美观,编号不得大于999。流水编号允许缺号或跳号,但不得重复。为防止同其它等级控制点混淆,图根控制点编号中的英文字母不使用E、I、O等字母。图根控制网观测(1)图根控制网观测采用全站仪常规导线测量或GPSRTK方法施测。(2)图根控制网观测要求及限差如下:图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角中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坐标闭合差DJ2DJ6一级1.212012≤±121/50000.22二级0.7101≤±201/30000.22注:n为测站数,导线总长度少于500m时,相对闭合差分别降为1/3000和1/2000,但坐标闭合差不变。(3)图根导线边长使用全站仪单程观测一测回。对边长观测值的加常数、乘常数、气象改正可直接预置入全站仪进行改正。(4)观测数据记录宜采用电子记簿。(5)RTK图根控制测量本次RTK图根测量采用单参考站RTK测量方法。一个镇统一使用一个坐标系统转换参数。a.选埋点要求图根点点位的选定应参考等级GPS点的点位要求进行。b.RTK测量时其卫星状态应符合下表规定。表10RTK测量卫星状态的根本要求观测窗口状态截止高度角15°以上的卫星个数PDOP值良好≥6<4可用5≤6不可用<5>6c.RTK图根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表11RTK图根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点间距离(m)点位中误差(cm)边长相对中误差与参考站的距离(km)观测次数起算点等级图根≥50≤±5≤1/5000≤5≥4二级及以上注:1.点位中误差指图根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误差。2.采用单参考站RTK测量控制点需更换参考站进行观测,每站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d.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求解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求解,应采用不少于3点的高等级起算点两套坐标系成果,所选起算点应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整个测区。转换时应根据测区范围及具体情况,对起算点进行可靠性检验,采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行多种点组合方式分别计算和优选。e.RTK图根控制点测量参考站的技术要求iii.参考站应设在首级控制点上。iv.用电台进行数据传输时,参考站宜选择在测区相对较高的位置。用移动通信进行数据传输时,参考站必须选择在测区有移动通信接收信号的位置。v.选择无线电台通讯方法时,应按约定的工作频率进行数据链设置,以防止串频。vi.应正确设置随机软件中对应的仪器类型、电台类型、电台频率、天线类型、数据端口、蓝牙端口等。f.RTK图根控制点测量流动站的技术要求i.用测量手簿设置流动站的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的收敛精度,设置与参考站的通讯。ii.RTK测量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iii.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iv.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v.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点的检核。vi.RTK图根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2cm。vii.测量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viii.RTK图根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3cm的要求。同一控制点不同参考站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5cm的要求。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g.数据整理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按同名点进行观测成果的分类汇总,对每一个点的同参考站和不同参考站屡次测量的成果进行计算比拟,假设测量成果符合限差要求,取其中数作为该点的最终成果,否那么重测。5.数字地籍、地形测量5.1地籍、地形测量根本精度要求(1)各级平面控制点相对于各级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5cm。(2)界址点、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7.5cm。(3)界址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5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7.5cm。(4)界址点与地物点、地物点与地物点之间距离中误差不大于±10cm,隐蔽和特殊困难地区不大于±15cm。(5)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精度按相应标准或规定要求执行。(6)地籍、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界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5cm,等高线插求点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大于1/3等高距、丘陵地不大于1/2等高距、山地不大于2/3等高距、高山地不大于1倍等高距。5.2地形要素测绘内容及取舍5.2.1控制点的表示及高程注记取位规定〔1〕各级控制点以相应图式符号表示。〔2〕不进行高程测量,在图上只注记点号不注记高程。5.2.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1〕农村牧区嘎查村委会办公场所、医疗教育卫生等村办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依法纳入本次登记范围。〔2〕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企业法人应依法申请确权登记;苏木镇、嘎查村公共设施、乡办村办公益事业等建设用地由其所在的苏木镇政府、嘎查村委会分别依法申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要依据已经批准的建设用地使用文件规定的用途、面积、位置及四至进行确权登记。〔4〕对依法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发生用途、面积、位置变化的按以下情况处理:用途、位置没有变化,面积小于批准面积,四至无争议的,按现状确认使用权;面积大于批准面积,四至无争议,超出面积是在1999年1月1日之前扩建的,且符合当时法律、法规规定的旗人民政府审批权限、和现行规划的,由嘎查村委会出具证明,苏木镇政府审核同意并公告15日无异议的,按现状确认使用权,超出面积是在1999年1月1日之后扩建的,对超占局部土地只调查统计,经依法处理后,再进行登记发证。位置,面积没有变化,用途发生改变的,要查明历史使用情况,可根据嘎查村委会和苏木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材料,确权登记。用途、面积没有变化,位置发生改变的,查明历史原因,只要符合现行规划,可根据嘎查村委会和苏木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材料,确权登记。不符上述条件的,只调查统计,待依法处理后,再进行确权登记。〔5〕对于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应查明土地历史使用情况和现状,确定是否确权登记。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发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之前建设,且至今未翻、改、扩建的,由嘎查村委会、苏木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并公告15日无异议后,方可确权登记。一九八二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一九八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建设的,对符合规划的,在旗人民政府审批权限范围之内的,由嘎查村委会、苏木镇人民政府出具证明并公告15日无异议后,报旗人民政府审批,方可确权登记.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只调查统计、造册备案,待依法处理后再进行确权登记。5.2.3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1)宅基地使用权应依法确权给本农民集体成员,非本农民集体的农民因历史原因占用其他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建住宅,经过有权机关批准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2)农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方式取得农村住宅的,可按规定确权登记。(3)宅基地使用权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除继承外,每户只能登记一宗宅基地使用权,其余可按其他建设用地调查统计,按临时使用造册备案,不登记发证。(4)权利人已有权利证书或批准文件的,按证书或批准文件确权登记。(5)权利人没有权属来源证明的,由嘎查村委会出具证明,苏木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在宅基地所在村公告15日无异议后,根据实际占用土地情况,按着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8月末《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公布以后到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村民宅基地标准按林政发[1982]113号文件规定执行,即林西镇内职工干部、市民、菜农建房每户不得超过200平方米,镇郊不得超过260平方米,农村不得超过400平方米。宅基地超面积的,权利人需提供当时乡镇政府按有偿使用的收费证明,方可对超出规定面积局部进行确权,对于不能提供当时乡镇政府按有偿使用的收费证明的,已颁发土地证书的,依照档案登记面积进行登记。一九八二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一九八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建房占用的宅基地,按着规定的标准,调查统计、造册备案,依法定程序补办手续后,再进行登记发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建房占用的宅基地,依据旗政府的审批权限批准后进行登记发证,无法补办手续的,只调查统计、造册备案,不确权登记。(6)对于符合现行规划,符合确权登记条件的宅基地超标准局部,不按宅基地确权登记,可按其他建设用地进行调查统计;不符合现行规划的,按临时使用调查统计。已建成的宅基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屯规划的只做调查,不确权登记。5.2.4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1)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2)国有土地使用权确定给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个人。(3)一九六二年九月《六十条》公布以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含合作化之前的个人土地),迄今仍在使用的,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4)《六十条》公布时起至一九八二年五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时止,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及非农业户口城镇居民使用的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符合以下条例之一的,属于国家所有,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签订过土地转移等有关协议的;经旗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进行过一定补偿或安置劳动力的;接受农民集体馈赠的;购置原集体所有的建筑物的;农民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转为全民所有制或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的。(5)国有河流。河道、河床、水域等水利用地,要严格依据已有的批准文件批准的使用线确定权属界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分给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水利用地,均应当确定为国有土地。(6)一九八二年五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时起至一九九九年新《土地管理法》施行时止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非农业人口城镇居民、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的农民集体土地,在全旗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及有偿使用费清缴过程中,依法获得批准的或补办用地手续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出让合同的,以及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可以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5.2.5居民点和垣栅的测绘〔1〕居民点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2〕建筑物、构筑物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按材质性质类型主要分为混、砖、石、土、木等,房屋应逐栋表示,临时性棚房可舍去。老旧房屋凸凹小于0.5米时以外墙角为准连线,有支柱的檐廊要测出支柱并表示。新建房屋及装饰较好的房屋〔平顶〕一般注混,4层以上注砼。〔3〕房顶上楼梯间不表示。〔4〕房屋内部天井应区分表示。〔5〕吊〔飘〕楼按阳台表示,其廊柱应逐个表示。平顶房屋的檐廊宽度大于0.5米的要表示。〔6〕地基及在建房屋用建筑中房屋表示。〔7〕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均要测绘,高0.5米以上的有护墩的栅栏均绘围墙。围墙上的门、门顶要准确测绘。〔8〕用石头垒起的矮墙用石垄表示。〔9〕房屋的门牌号要表示,注记在房屋〔或院落〕内。5.2.6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1〕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2〕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应在图幅内注出公路等级代码,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如G207〕。公路、街道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沥青、砾石、条石或石板、硬砖、碎石和沙、土路等,应分别以水泥、沥、砾、石、砖、碴、沙、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铺面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开。〔3〕大车路、乡村路、主要小路应按实宽位置绘出。〔4〕双线水泥、沥青道路依比例尺用等外公路表示。〔5〕路边行树不表示。5.2.7管线及附属设施的测绘〔1〕一般的电力线、电信线均不表示,高压铁塔要测。〔2〕地下管线检修井不表示。5.2.8水系及附属设施的测绘村庄内的池塘、沟渠、泉、井等及其他水利设施,均应表示。5.2.9地貌和土质的测绘房屋周围的加固坎及比高大于1.5米的土坎要表示。5.2.10植被的测绘〔1〕地形图上应正确反映出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耕地、园地应按实测范围配置相应的符号表示。〔2〕宗地内部的花圃、绿化地、水塘、喷水池均不表示。5.2.11注记要求要求对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准确注出。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等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有法定名称的应以法定名称为准,并应正确注记。注记方法参见GB/T20257.1-2007第4.9章节。5.3界址点测量地籍要素测量以地籍调查表为根底,采用全站仪实地全解析法采集界址点及其它地籍要素点坐标数据,无法采用全站仪直接采集坐标的点,可用边长交会法、截距法等解算方法求其坐标,但必须有检核数据。5.4地籍图编制的方法地籍图根据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数据结果,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5.4.1农村宅基地地籍图的内容〔1〕自然村庄范围轮廓线、居民点名称、居民所在的乡镇、村名称、居民地所在农村地籍图的图号。〔2〕宗地权属界线和宗地号,房屋建筑结构和层数,宗地权利人名称、利用类别和宗地面积。〔3〕作为权属界线的围墙、垣栅、篱笆、铁丝网等线状物。〔4〕自然村庄内公共设施、道路、球场、水塘、晒谷场和地类界等。〔5〕测量员、指北针、比例尺、绘图员、检查员、绘制日期。5.4.2宅基地地籍图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地籍图表示的内容由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局部组成,要以地籍要素为主,地形要素为辅。〔1〕地籍要素如下:i.各级行政界线、宅基地界线、宗地编号、土地等级〔已完成分等定级完成后〕、土地利用类别、宅基地面积。ii.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上,界址点用1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粗的10号红色线表示。界址线严格位于界址点中心连线上,界址线等于或短于图上0.8mm时,不绘界址线,短于0.3mm时可用一个界址点表示。〔2〕地形要素包括水系、道路、构筑物、建筑物等。i.房屋位置以墙基角为准,悬空建筑物按其水平投影位置表示,界址线从围墙中间线通过,围墙用不同于界址线的颜色来表示。界址线用红线表示。ii.道路依比例尺双实线表示,河流、水渠、湖泊、水源以岸边线表示,水系如已确权,那么用已确权的界址线表示。5.4.3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式、图廓格网、注记及整饰〔1〕地籍图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编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X在前、Y在后〕统一编号。〔2〕地籍图的图式、图廓格网、注记及整饰见《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及有关的地籍测绘软件。5.5地籍编号5.5.1地籍登记区编号地籍登记分区以村委会为根本单元划分,其地籍登记分区的编号方法和编号格式分别如下:编号格式:县〔市、区〕名称拼音字母各取第一个大写字母〔缩写〕+乡〔镇〕编号+村委会编号其中乡〔镇〕编号和村委会编号都分别取两位ASCⅡ码,范围为“01”—“99”,这些编号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事先编制。5.5.2宗地编号宗地编号是在每个地籍登记分区编号的根底上,在其范围内对所有宗地进行统一编号。宗地具体的编号方法和编号格式如下:编号格式:地籍登记分区编号+宗地编号即县〔市、区名称字母缩写〕+乡〔镇〕编号+村委会编号+宗地编号,其中宗地编号取三位ASCⅡ码,范围为“1”—“999”。5.5.3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编号以每宗地的权属界线为单位,在本权属界线上对所有标定的界址点以西北角的一个界址点开始,按顺时针顺序进行流水编号。必须以最小号“J1”作为开始号,编号一定要连续,不能间断或跳号,也不能有重号。其格式为:Ji〔i=1,2……n;J是大写字母,表示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只在宗地图上标绘,在地籍图上不作标绘。5.6宗地图编制要求5.6.1宗地图内容〔1〕地籍要素本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地籍区〔行政村或自然村〕号、宗地号、界址线及其长度、界址点号、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和相邻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宗地号、界址线等。〔2〕地形要素本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和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及其相应的注记,本宗地图图幅范围内包含的重要的地形要素等。〔3〕图廓外要素本宗地的宗地编号、权利人名称、图廓、指北针、比例尺、绘图员、审核员、制图日期等。5.6.2宗地图绘制〔1〕宗地图绘制要求界址线走向清楚,坐标正确无误,面积准确,四至关系明确,各项注记正确齐全,比例适当。〔2〕农村宅基地宗地图的内容i.本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及相邻宗地的土地权利人名称。ii.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行政村或自然村〕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土地利用分类。iii.本宗地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批准面积和实测界址点边长或反算的界址点边长。iv.邻宗地的宗地号。v.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vi.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Vii.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现状、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制图日期。界址点用1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用0.3mm粗的10号红色线或黑色线表示。viii.图名、图廓线、指北针和比例尺。ix.宗地图图幅规格根据宗地的大小选取,一般为32开、16开、8开等。x.单宗地的宗地图〔土地证书附图〕可采用大比例尺1:500或1:2000。xi.为保证宗地的法律性和严谨性,宗地图要有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测量员、审核者均在图上署名。〔3〕宗地图绘制方法原那么上从地籍图上裁切而成,利用地籍成图软件自动生成并适当编辑整饰而成。6.权属调查6.1权属调查的任务宅基地权属调查的任务是按权利人〔使用人和他项权利人〕申请及其提供的权源资料对宅基地范围、界线、界址、权属性质、用途、建筑物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经相邻各方认定,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打下根底,为发放土地证书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件和凭证。6.2调查要求6.2.1宅基地土地的所有权按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结果确认。6.2.2农村居民点调查范围,按最新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划定的农村居民点范围进行调查。农村居民点范围外的不作调查。6.2.3农村居民使用的宅基地宗地范围,原那么上按居民实际建造房屋及附属生活设施的现状范围调查。6.2.4村庄内已有道路、规划道路和排水沟等公共设施用地,不划入宗地调查范围。6.2.5一处宅基地中有几户共用,且难以划分使用范围的,可作为共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处理。各户可先自行协议分摊使用面积,无法分摊面积的按共用共有处理。6.2.6一处宅基地中有多人共用,符合多户分宗条件的,分户分宗调查。6.2.7宅基地未封闭的庭院不作调查。只建围墙未建房或打好根底未建房,能够明确土地使用者的,应按明确的宅基地使用者进行调查。6.2.9村内老房子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局部倒塌,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调查的,应予调查。6.2.10庭院经济用地只能用于种植庭院经济作物,不得用于建造住房等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不属于宅基地,不按宅基地确权登记,应按现状地类调查。6.2.11居民点范围内的学校、寺庙、村委会、经济社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动场所等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应按现状调查。6.2.12宅基地以户为单位申请登记,户确实定,原那么上以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为准。在户籍登记中没有单独立户,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也可按户申请宅基地确权登记:〔1〕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已经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单独承包土地的;〔2〕已婚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3〕未婚,但年龄已到法定结婚年龄以上且已分家单独居住生活的;〔4〕依法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作为特殊“户”。(5)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但户籍仍在本村的,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拥有宅基地,并按规定申请确权登记。6.3调查步骤6.3.1测绘工作底图按照调查范围首先完成大比例尺数字化现状图测量〔1:1000〕,测绘主要地形要素,以此作为权属调查的工作底图。6.3.2接受申请文件土地登记申请书及权源证明文件是进行权属调查的依据。宅基地权源证明是指合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证明材料。没有合法宅基地权源证明的,由土地所有权人按户出具宅基地权属来源证明,并经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调查组应对申请文件核对清点。6.3.3预编地籍号在工作底图上划分调查范围,预编地籍号和宗地号。6.3.4指界通知调查人员按照调查方案、工作进度、时间安排,根据宗地申请材料由村委会干部通过送达指界通知书或、口头方式通知有关当事人,且一并到场指界。指界通知应准确可靠,送达指界通知书应有签名备查,并收取回执。6.3.5调查人员对照工作底图,逐宗进行调查,具体做法是:〔1〕核实权利人或受委托人身份,包括本宗地土地使用者和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2〕本宗地土地使用者和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现场共同指界,指界人应现场出示身份证明、委托书等证明其资格。〔3〕核实指界人共同认定的宗地之间共用的界线界址,有明显界标物的可直接在界标物上标明界址点,界址点注记统一采用“⊙”符号标明;没有界标物的可埋设木桩等作为界标物。〔4〕在指界双方确认宗地之间共用的界线界址的前提下,调查人员参照实地位置在工作底图上标绘界线和界址点,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编界址点号,在《地籍调查表》上按顺时针方向当场填写界址点号和界线位置,由双方指界人签名盖章予以确认。界址间距以实际测量数据为准。然后依据调查情况在数字化现状图上绘制宗地图,并现场绘制宗地草图。〔5〕按照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表》中的调查内容逐项进行调查并认真记录调查情况。调查内容包括街坊及宗地编号、户主〔单位〕名称、界址点位置、编号及权属界线和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相邻单位及户籍情况调查。对涉及多户共用的宗地,还要调查各户共用面积和各户单独使用面积。6.4有关问题的处理6.4.1权属争议的处理在宗地调查过程中有权属争议的,可当场进行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由调查人员将双方权利人姓名、争议范围、面积以及相关原因在《地籍调查表》“争议情况”栏中作说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6.4.2委托指界的宗地涉及多条界线委托书的处理委托书可以只填写一份,原件放在该宗地档案中,涉及的宗地以复印件存入档案,并注明原件存放档案用户名称及门牌号或宗地号。6.4.3指界违约缺席的处理按以下方法处理:〔1〕如一方违约缺席,其权属界线以另一方指界确定。〔2〕双方违约缺席,其权属界线由调查人员按使用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3〕将界线核定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并收取回执单。权利人假设有异议,应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5天内向土地管理机关提出重新指界确权书面申请,并负担重新指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的,按〔1〕、〔2〕两条所核定的界线自行生效。指界人在指界后,假设无正当理由未在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参照上款规定处理。用于签章归档的《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完成后利用软件生成打印的地籍调查表。6.5考前须知6.5.1法律程序要完备调查单元〔宗地〕应是已提交登记申请书且其权属证明材料经过审核合格的。6.5.2表图填制要齐全地籍调查的成果主要由表册和图件组成。表册的填写、图件的绘制须按统一表格和图例填制,内容应齐全、清楚。6.5.3调查记录要清楚整齐地籍调查的资料是具有法律性的土地档案,必须做到事实记述清楚;记录内容不得随意涂改,划改处须加盖划改人印章;在事实记录或结论意见的文字中结论明确,不得出现推断性词语。6.5.4数据要准确可靠调查记录及成果中抄录的各项数据必须准确可靠。6.5.5档案材料要齐全应对地籍调查资料进行核对整理,做到调查材料完整和调查内容全面准确。7.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建设由厅“农调办”统一定制的国图软件完成。根据其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数据库要求:根底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划、等高线等;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宅基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栅格数据:包括DEM、DO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等其他数据。7.1内业数据处理技术路线7.2图形数据建库的要求1)编辑处理原那么图形编辑处理应严格以数据源为依据,数据编辑处理精度须在限差规定范围内;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经过共点、相交、空洞等错误检查处理;并建立拓扑关系。2)图形编辑在格式转换成shp初步完成后,应对矢量图形进行检查和编辑,如图形要素移动、缩放、修改、复制、补注记等,以保证图形矢量化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坐标系变换对所采坐标系不符合要求的图件数据,要进行坐标变换。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4)拓扑关系建立对宅基地、行政村、乡镇、行政区界线等应建立图形点、线、面间拓扑关系。7.3图像数据的建库要求图像数据主要为栅格数据和DOM影像数据,栅格数据要求与矢量数据进行配准。图形的投影坐标系统统一变换到西安80坐标系。1对于影像数据质量的要求主要包括数学根底、影像点平面精度、影像接边和影像质量四项内容。1.1数学根底影像的空间参考系统、分辨率、左上角坐标及影像行数、列数是否正确通过数字正射影像图信息文件中相关内容来确定。1.2影像点平面精度1.点的选取:正射影像图平面精度是通过影像图上选取的一定数量的点,通过检验检查点的精度来度量整幅图的精度;选取的检查点应便于在野外实地检查或在比例尺较大一级的数字线划图上能明确判读的地物点;每幅图的检查点数量视地形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20点,且在图幅内尽量分布均匀,地形复杂地区需要多项选择点,地势平坦地区可以适当减少检查点的个数;2.野外实地:在实地利用测量仪器获得检查点的数据与正射影像图判读的数据相比拟;3.利用已有数据:在比例尺较大一级的数字线划图上读取明显地物的平面坐标,与正射影像图上同名点的平面坐标值相比拟。1.3接边检查1.接边影像:用目视检查法看相邻数字正射影像的接边处影像亮度、反差、色彩是否根本一致;2.接边精度:取相邻两正射影像图重叠区域处同名地点作为检查点,分别量取两同名点的距离,或者是读取同名点的坐标,算出两点间的距离,同名点的坐标差是否符合限差。1.4影像质量影像是否清晰易读、反差是否适中、色调是否均匀一致、纹理是否清楚,对于彩色影像,目视检查影像色彩是否鲜明有真实感,影像上不能有因作业过程中的失误而造成的肉眼可见的重影;经过镶嵌的影像,其镶嵌处色彩应过渡自然,无明显的色彩变换;在镶嵌处不应有因镶嵌引起的重影、模糊或断裂等现象。2数字高程模型为了保证最终入库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能形成一个精确可靠、连续无缝的整体,预先对其进行接边处理和质量检查与评估是十分重要的。7.4坐标系投影变换将整理后的数据转换到西安80坐标系。7.5属性数据要求参照国土资源部“县〔市〕及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建立属性数据表并根据原图及文档资料填制属性数据。所输属性应保证正确性,并且属性数据与对应的矢量数据应保持逻辑一致性。7.6图层要求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根据数据库内容和空间要素的逻辑一致性进行空间要素数据分层,各层要素的命名及定义采用最新的《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7.7质量检查与控制1权属调查成果检查权属调查成果检查主要是检核权属调查结果、宅基地调查表、宅基地草图、地类划分。2数据库检查数据库检查是对数据库的完整性及各图层完整性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元数据检查、宅基地图检查、宗地图检查、统计表格检查、文字报告检查。2.1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在测量学中通常用误差来度量,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更新与建库过程中,有许多生产环节,每个环节均产生一定的误差,按误差传播理论,每项误差的传播直接影响到最终数据的质量,数据质量按其特性可分为一级质量特性和二级质量特性〔表1〕。表1数据质量特性表一级质量特性二级质量特性

位置精度数学根底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接边精度

属性精度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要素注记的正确性

逻辑一致性多边形闭合精度结点匹配精度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完备性数据分层的完整性实体类型的完整性属性数据的完整性注记的完整性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求确定数据质量控制的内容和制订相应的数据质量控制策略。2.2质量检查的一般规定质量检查是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质检通过对数据采集全过程的监控,提供技术参数,保证产品质量,是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数据生产作业中的工序产品必须到达规定的质量要求,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检,如实填写质量记录,到达合格标准,方可转入下一工序。建立内部质量审核制度,编写最终检查报告,其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质量评定,按有关规定和技术设计书执行。2.3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根据数据质量的特性,数据质量检查的主要是:位置精度检查,属性精度检查,逻辑一致性与完整性的检查。2.3.1位置精度检查位置精度即定位精度,它包括数学根底、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接边精度等。2.3.2属性精度检查属性精度主要包括要素分类与代码的正确性,要素属性值的正确性,要素注记的正确性。2.3.3逻辑一致性与完整性的检查逻辑一致性的检查的主要包括:多边形闭合精度、结点匹配精度、拓扑关系的正确性。完整性的检查包括:数据分层的完整性、实体类型的完整性、属性数据的完整性、注记的完整性等。3图形检查图形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图面检查、与原始图形的一致性检查、图形错误检查、拓扑关系检查、分层检查。1矢量数据质量检查1.1检查内容矢量数据的质量检查的内容分为数据的整体质量和实体元素质量要求。其中整体质量检查主要是数据完整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层的完整性检查;〔2〕数据层数据文件和属性文件的完整性检查;〔3〕属性项完整性检查,即检查应有的属性文件中属性项是否有缺项、顺序是否正确。即使数据所在图幅中没有要采的属性数据,其属性项也应设置完整、顺序正确;〔4〕数据范围检查;〔5〕要素完整性检查,即检查各数据层应有的要素是否有遗漏或多余,包括数据中是否存在重复点和冗余点,重复线等。2实体元素质量检查主要是对点、线和面目标进行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与接边检查。1、属性精度检查,检查各层要素的各属性项中的属性代码或属性值的正确性。2、逻辑一致性检查,包括:1)属性一致性检查,包括属性项定义检查,属性项之间关系检查,属性值逻辑一致性检查,代码一致性检查。2)格式一致性检查,即对上交数据的数据格式进行检查等。依照系统的整体要求,能够把多种常见的数据格式转入至本系统,保存原有格式下的线型、颜色、字体、属性等信息;3〕数据分层一致性检查,包括数据层名检查,各层要素检查。4〕拓扑一致性检查,包括线拓扑、面拓扑和点拓扑的检查,及编辑后是否重建拓扑关系。5〕要素空间关系检查,要素之间如等高线与水系、等高线与高程点、居民地与道路、面状居民地与其几何中心点、境界与河流、道路等,应有合理的空间关系。3接边检查:1、位置接边检查:各层数据的每一接边的线状要素是否严格与理论图廓吻合,与邻图接边是否良好,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线是否能坐标相连,面目标被分割在两幅图上的局部是否能坐标相连;检查两幅接边图廓边上的点目标是否重复;对原图不接边的地方处理是否合理。2、属性接边检查:检查相邻图幅接边要素的属性是否一致。8.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成果质量符合设计及满足用户要求,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按照我公司要求开展工作,并采取以下具体措施:8.1生产设备保障全力做好生产设备的保障工作,生产所需的软件、硬件设备配置齐全。全站仪、便携电脑等电子设备都有备用设备,有关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检验,检定资料作为资料随测绘成果一起上交。8.2作业技术力量保证参加该工程的作业组长、技术骨干95%具有5年以上数字地籍调查实践经验,分别参加过赤峰市敖汉旗、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和巴林右旗等地2012年农村牧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及相关测绘工程,宁城三座店、忙农、大小城子和敖汉四道湾子等地的土地整理工程,山东和临海地籍测绘1:500地形图测绘工程等等,并且具有更长时间的数字地形测绘经验,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技术积累。8.3加强过程检查在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中,上下工序之间有很强的连贯性,质量传递、误差累积特征明显,因此,加强过程检查工作十分重要,我公司对测绘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把关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1〕作业组成果上交技术经理前须进行全面的自查、互查。作业组在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填好检查记录。作业组仪器检查工作量应大于总量的10%,对内业要做到100%的检查,测量和权属调查作业组在施工中遇到疑难问题,应及时汇报技术负责人,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解决,把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测量作业自检,外业巡视到达100%,设站检查不少于总站数的5%,图面到达100%检查。作业员自检,提交成果作业员自检,提交成果作业员修改单位质量检查作业组之间互检技术负责专检质量检查组检查检查反应意见返工修改,总结问题,记录质量检查组复检提交业主检查、验收内业检查外业检查数据库检查单位质量检查质量检查组检查(2)工程组检查:在施工中,由工程经理及技术负责等人组成检查小组,对各作业小组进行检查、监督。监督各作业组技术方法应用的合理性,以及《技术设计》的执行等情况,并帮助作业组解决疑难问题。测量检查:外业巡视检查为70%,实地操作检查不低于30%,图面检查为100%,作好检查记录,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应给作业小组,把问题解决。(3)专职检查由质量监察进行专职质量检查、监督。在施工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巡视、检查、监督,并阶段性地组织工程负责、技术负责等人组成检查小组对工程进行总体检查验收工作,检查内容和工作量按《技术设计》规定执行,认真作好检查记录,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反应给工程部,及时处理,以保证工程质量(4)最后由赤峰市林西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8.4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根据我公司经济责任制的条款,公司对工程组的质量管理实行严厉的考核标准,即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将质量直接与整个生产分院的利益挂钩。8.5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做好作业前的技术学习和培训工作,使每个作业人员都熟悉技术设计书和引用的技术依据,统一技术标准;对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新问题要及时分析、总结和统一,确保成果的准确和一致。8.6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野外数据采集采用全数字化作业模式,由全站仪、便携机、特制小棱镜和数据传输线组成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实地采集、实时传输、现场编辑,最大限度减少对数据的人工干预,降低出错概率,提高成果成图质量。数据质量是整个工程及后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根底,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野外数据采集的质量,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保证了每个测站数据的可靠性,测绘一站清一站,有问题当场解决。采用现场编辑方法完全摈弃了在室外画草图再到室内编辑作业方法存在的差、错、漏多的缺陷,是一种行之有效而又科学的作业方法。9.平安生产与文明测绘测绘工作由于其常年野外作业、工作环境复杂、高流动性的特点,给平安生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测绘平安生产工作,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我公司及分院制定的平安生产措施,切实将平安生产措施落到实处,本工程负责人同时也是平安负责人,负责检查、监督各作业组平安措施的落实,平安生产做到分工明确,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同时,应做好测绘数据平安保密管理工作和文明施测工作。9.1平安生产措施9.1.1人员平安措施(1)工作现场遍布林西县统部镇、新林镇等2个区域,交通极为不便、人烟稀少,通讯条件差,给测绘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进场前应开展平安生产教育。在工作现场租用的生活、办公用房应保障平安的食宿、用电、用水和取火条件。(2)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必须长驻工作现场,认真落实各项平安生产措施、消除平安生产隐患、随时掌握生产进度、加强过程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3)进入测绘现场应牢记平安生产规定,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包括危险水域、陡崖、电力警戒区、危险化学品区域、危险建筑物等区域〕作业,不得在调查区域下水游泳,跨河作业必须雇佣正规船只。(4)在公路等交通沿线测量时,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并在测量现场附近设置警示标志,注意人员平安,防止交通隐患。不乘坐无牌、无照的黑车、摩托、残疾车等平安没有保障的车辆,并且规定私家摩托车、汽车不准带入调查区域,禁止私车公用。(5)在安置仪器和标志时注意避开电缆、电线、防止触电。(6)生产期间时常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预防暴雨、雷电、台风等危险自然气象,并应随身携带蛇药以防野外作业时各种毒虫叮咬。(7)注意保持驻地清洁卫生,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8)进入建筑施工区域应服从现场调度人员指挥,须在平安有保障的情况下方可作业。(9)各类交通工具应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应对交通工具的状况(特别是刹车系统)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修理。(10)严风格查区域作息制度,做好调查区域驻地的平安防范工作,与当地群众搞好关系。9.1.2仪器设备平安措施(1)仪器设备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贵重仪器须专人操作、专人保管;运输时应做好防震、防压工作。(2)在测量现场,人员与仪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人和仪器相离不超过1.5米,不得在危险的地方安置仪器。(3)当仪器出故障时,不能擅自拆修仪器,应送专业厂家检修。(4)在雨季作业,仪器要防雨淋,在晴天作业要防烈日暴晒。(5)做好调查区域驻地的设备物资平安工作,防火防盗。(6)做好平安使用各种用电设备工作。(7)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平安行车。9.1.3成果资料保密措施(1)严格执行本单位制定的测绘资料管理方法,做好测绘资料的保密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职业道德教育,杜绝资料泄密或遗失。(2)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关该工程的测绘成果要做好造册登记,严格管理。(3)未经甲方单位同意,测绘单位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提供任何该工程的测绘资料。(4)在生产作业现场使用的计算机网络要与外界的计算机互联网保持物理隔绝。(5)做好计算机防病毒工作,所有生产用的计算机要安装反病毒软件。(6)做好计算机的使用维护管理工作,对各计算机建立统一的标识、统一的文件系统、统一的文件格式。不用的或废弃的文件要进行清理,在工作的文件系统内保持数据的唯一性。(7)防止电子数据成果的意外损坏和丧失,坚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对该工程的所有电子数据成果进行备份,并作好备份记录。备份数据保存在专用计算机内。(8)对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中间资料〔不上交〕在工程完成时应统一在监督下销毁,不允许随意丢弃。9.2文明测绘(1)进入调查区域开展工作后,应注意维护单位形象,保持与甲方经常性的工作联系,了解和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搞好与当地群众和其它与测量工作有关的各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