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复习荒漠化的防治_第1页
2016高三复习荒漠化的防治_第2页
2016高三复习荒漠化的防治_第3页
2016高三复习荒漠化的防治_第4页
2016高三复习荒漠化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荒漠化1.概念:发生在

地区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2.影响因素:

等自然因素与

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表现:

退化、草地退化、

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

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变异人类过度耕地林地石质考点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世界荒漠化的分布4.荒漠化问题的分析方法(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①土地沙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③次生盐渍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2)分析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为例)①根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开展。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所占比例主要分布地区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使用过度和利用不合理。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①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__________农业。②牧区草原:__________水井数量。③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节水减少(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小结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问题地区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③林木超采,毁林开荒,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①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②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地区生态问题形成原因整治措施黄淮海平原南方丘陵山区土地盐碱(渍)化春季干旱且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调节、控制水盐运动水土流失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①开展立体农业;②开展沼气,开展节能炉灶,营造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快速确定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1)熟记主要生态问题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碱)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而在平时的试题中,主要考查的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等。(2015·南昌调研)读我国北方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1.我国北方自然带的分布特征是()A.东西延伸、南北更替B.南北延伸、东西更替C.南北延伸、南北更替D.东西延伸、东西更替2.荒漠化的扩展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中A地目前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以下关于A地荒漠化扩展原因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C.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土地、水等资源D.水土流失严重BD(2015·惠州模拟)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以下图为该区域1975~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图,读图答复3~4题。3.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

)A.东进 B.南下C.西扩 D.北上4.2000~2005年间耕地重心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A.土地沙化 B.耕地撂荒C.退耕还草 D.自然灾害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该时段耕地布局总体呈现西扩趋势。第4题,2000~2005年耕地重心向东移动,是西部退耕还草的结果。CC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答复5~6题。5.1937~2008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6.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CD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方法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地形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2)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植被土壤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开展。(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进、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考点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①降水__________,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______,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______,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____________,垂直节理发育,抗蚀力低。变率大大低土质疏松(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①_____________——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开挖地面、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锋利,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______,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植被破坏下降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1)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建设_____________。(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_____________,保护草场。(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4.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根本农田轮封轮牧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的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完成1~3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陆续退耕后,对当地农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是(

)A.经济作物比重降低

B.趋向机械化C.更趋市场性

D.趋于自给自足3.将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河川淤泥未变

B.物种数量增大C.蒸发量减小

D.洪水流量增大CCB以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答复4~5题。4.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5.治理图中乙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 B.建立湿地保护区C.开展立体农业 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解析:第4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第5题,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BA6.读全国主要河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km2),答复以下问题。(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面积大,降水多且集中,植被破坏严重,因而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第(2)题,松花江及珠江流域植被覆盖好,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第(3)题,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因而水土流失更为严重。植被覆盖率较高黄河流域大局部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图表特征】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1.看图名、图例该地的Ⅰ、Ⅱ、Ⅲ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2.看纵、横坐标的含义横坐标表示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平原旱地、农居地五种用地类型;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3.看柱值的变化(1)Ⅰ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少,平原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2)Ⅱ区域的高草地、水浇地、农居地都减少,平原旱地增加,灌木林无变化。(3)Ⅲ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水浇地都减少,平原旱地、农居地增加,其中农居地增加明显。(4)进一步可以推断Ⅰ、Ⅱ两区域以旱地为主的耕地面积增加,Ⅲ区域居民用地增加。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以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