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课件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课件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课件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课件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讲评目录壹现代文阅读贰古诗文阅读叁语言文字运用肆第四部分伍作文现代文阅读Ⅰ【试题分析】材料出处:

材料一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

材料二摘编自胡光旗《年轻人为何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命题分析: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3分)

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6分)现代文阅读

Ⅰ文

本解

读材料一:

从盲盒的热卖到卡游的火爆,都似乎表明【1A】年轻消费者热衷于为“情绪”买单,这种购买热情也释放出千亿赛道的市场潜力,带动“拒绝emo”(拒绝情绪消极)、“逢考必过”等商品的热销。这些产品的特性在于引发快乐及其它正面情感。《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21——2022)》显示,【4①】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

近年来,【3】人们把能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的消费行为,通俗地归为“情绪消费”。在古代社会,人们就已经开始通过购物来表达和满足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需要。时代变迁,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演变。随着19世纪大众媒体的兴起,1A.年轻人热衷于为能引发快乐等正面情感的商品买单,对此类商品的购买热情将使消费市场更广阔。(√)现代文阅读

Ⅰ文

本解

读【2A】广告开始利用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用温馨、浪漫等情感手段来推销产品。进入20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商家开始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他们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于是开始利用积极的情感化语言和图像来吸引消费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以“悦己”为目的满足情绪需求的消费越来越重要。【1B】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3】情绪商品能够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2A.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广告宣传、产品设计,制定营销的策略,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基础。(√)1B.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现代文阅读

Ⅰ文

本解

例如去年夏天,“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5(2)】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萌宠亦成为年轻人缓解压力、寻求陪伴和寄托情感的对象。【5(1)】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下单“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随着95后,00后消费力的崛起。意味着与数字世界共生长的一代人正式进扬。【4②】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5(3)】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或带给人幽默,或给予人松弛,或呈现着对不完美的包容。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6分)现代文阅读

Ⅰ文

本解

在消费者群体方面,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4③】【2B】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时常面临种种压力和焦虑,而情绪商品消费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堆砌,“该省省,该花花”。(摘编自雷玄《“情绪消费”的深层动力》)材料二:

【1C】当95后和00后消费者成为主力军,他们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重塑着消费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观既不像上一代的始终节俭,不会单纯为了省钱而委屈每笔,也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湖流,而让自己陷入雪中羞涩的窘境。2B.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说明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流行。(√)1C.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年轻一代,既有属于自己的消费观,也不排斥上一代人“勤俭持家”的理念。(√)现代文阅读

Ⅰ文

本解

读【2C】《2023青年消费调研》显示,49.3%的受访青年在部分品类上消费变多的主要原因是这件商品或服务能够为自己提供情绪价值;41.6%的受访青年表示支出更多是因为自己在今年产生了新的爱好。

相比于上一代人更加强调的“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4④】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2D】一些悦己的消费品交易额出现大幅上涨,如零食、香水香氛、鲜花、宠物、盲盒和自我成长课程等。只要通过消费能够让自我身心简悦,那么当代的年轻人并不介意花费时间耐心等待,更不介意拿出真金白银疯狂抢购。2C.根据《2023青年消费调研》,可见“取悦自我”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已经成为促进青年消费的驱动力。(√)2D.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消费群体。(×)现代文阅读

Ⅰ文

本解

消费心态的变化,首先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4④】年轻群体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越父辈,这使得年轻群体的消费观不会被“勤俭持家”与“物资匮乏”等因素所过度限制。其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思消费主义,思考“买买买”背后的真正意义,不盲目跟风,也不被消费主义所裹挟。第三,【1D】年轻人热衷通过消费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主张,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试图寻找一片独属自己内心的空间和宁静,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满足感和认可感。(摘编自胡光旗《年轻人为何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1D.从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让自我身心愉悦,是年轻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的一种方式。(√)现代文阅读

Ⅰ选择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主要考查信息的获取、筛选与加工。能力指向在各部分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把握主要信息,分析、说明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信息对应点明确,较为简单。【解题思路】

抓住关键词句,避免出现曲解文意、以偏概全、颠倒是非、偷换概念、混淆时态、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关系混乱等。

B项“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错。原文为“不仅仅关注商品的功能和价格,还会考虑商品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说明“追求功能”和“满足情感需求”都是考虑内容,并非“转向”。【参考答案】B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人热衷于为能引发快乐等正面情感的商品买单,对此类商品的购买热情将使消费市场更广阔。

B.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的当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由原来的追求功能转向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C.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年轻一代,既有属于自己的消费观,也不排斥上一代人“勤俭持家”的理念。

D.从消费中获得情绪价值,让自我身心愉悦,是年轻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和工作的一种方式。现代文阅读

Ⅰ类型标注关键词范围、程度、频率词表数量或范围的词: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凡、全、都、所有、部分、一切、一些、有些、几乎、左右、只、仅等。表程度轻重的词:特别、十分、非常、稍微、很、极其、最、一般等表频率高低的词: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时态词已经、将、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尚未、之前指代词之、其、此、这、它、那肯否词一定、必定、的确、有、没有、无、无非、防止、禁止关联词因为;所以;如果;只要……就……;只有……才……;不但(不仅)……而且(并且)……;不是……而是……;虽然……但是……;顺序词、总结词、概念词顺序词:首先、此外、同时、第一。总结词:总之、由此可见。概念词:文中反复出现的概念词语。现代文阅读

Ⅰ选择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信息推断。根据原文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判断,难度稍大。能力指向清晰地解释文本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把握关键词对整句句意的影响。【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的能力。答题区间不是仅在一两个句中,而是要联系相关语句所在的上下文,学生需要注意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D项“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错。无法推出这一结论。【参考答案】D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家利用情绪情感进行广告宣传、产品设计,制定营销的策略,为“情绪消费”提供了商业基础。

B.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说明社交媒体的普及推动了“情绪消费’的流行。

C.根据《2023青年消费调研》,可见“取悦自我”的消费需求与习惯已经成为促进青年消费的驱动力。

D.一些“悦己”消费品的交易额大幅度上涨,这一现象表明当今社会年轻人已然成为主要消费群体。现代文阅读

Ⅰ选择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论据论点关系。该题型,考查文外信息对文内观点或概念的验证,需要一定的迁移推断能力,考法更加灵活,更侧重知识的运用。【解题思路】

根据文本把握“情绪消费”商品特点,即“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再分析每个选项内涵,进行比对分析。

A、B、C均强调商品的功能,非情感手段。【参考答案】D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情绪消费”商品广告的一项是(3分)

A.汇晋醋大成,酿传世经典。

B.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

C.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D.打开灯,看见花,房子变成家。现代文阅读

Ⅰ主观题试题分析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论据论点关系。该题型,考查文外信息对文内观点或概念的验证,需要一定的迁移推断能力,考法更加灵活,更侧重知识的运用。【解题思路】

根据文本把握“情绪消费”商品特点,即“满足情绪和情感需要”,“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感动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再分析每个选项内涵,进行比对分析。

A、B、C均强调商品的功能,非情感手段。【参考答案】D

现代文阅读

Ⅰ主观题试题分析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一第1段“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可知,年轻人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面对紧张和压力,需要为情绪提供情感出口。

根据材料一第5段“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可知,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喜欢有创意的内容、有趣的东西,情绪商品能引发其购买兴趣。

根据材料一第6段“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可知,年轻人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情绪消费体验,使“情绪消费”成为文化现象。现代文阅读

Ⅰ主观题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

根据材料二2.3段“相比于上一代人更加强调的“勤俭持家”和“细水长流”,年轻一代“取悦自我”的价值观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年轻群体出生的年代,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超越父辈,这使得年轻群体的消费观不会被“勤俭持家”与“物资匮乏”等因素所过度限制。”可知,年轻人不会被物质过度限制,更强调“取悦自我”的消费观念,更愿意为情绪买单。【参考答案】

①年轻人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面对紧张和压力,需要为情绪提供情感出口。

②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喜欢有创意的内容、有趣的东西,情绪商品能引发其购买兴趣。

③年轻人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情绪消费体验,使“情绪消费”成为文化现象。

④年轻人不会被物质过度限制,更强调“取悦自我”的消费观念,更愿意为情绪买单。

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Ⅰ主观题试题分析4.为什么“年轻消费者是情绪消费的主力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分)【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一第1段“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面对工作、学业等带来的紧张和压力,年轻人开始寻找解压方式,甚至花钱为“疗愈”买单。”可知,年轻人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年龄段,面对紧张和压力,需要为情绪提供情感出口。

根据材料一第5段“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可知,年轻人更注重个性,喜欢有创意的内容、有趣的东西,情绪商品能引发其购买兴趣。

根据材料一第6段“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让情绪消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可知,年轻人能熟练使用社交媒体分享情绪消费体验,使“情绪消费”成为文化现象。现代文阅读

Ⅰ【复习建议】1.还要重视审题训练,加强对题目要求的审读的指导;2.提升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抓好关键句,让学生对本文的每段内容进行信息概括;3.要注意合并同类信息,重视“分角度,列要点”的答题规范训练;4.告诉学生没把握时尽量多写些要点,但不是越多越好。复习建议现代文阅读

Ⅰ主观题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6分)(1)2024年春节,短视频平台对福建“游神”祈福活动进行直播。(2)以薄荷曼波为潮流色的商品。(“薄荷”代表春天的绿色,曼波源自拉丁舞种)(3)淘宝上的“吾皇的伞”“开水壶头套”“碧绿青蛙勺子”等丑东西商品。【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解题思路】

先梳理出材料中“情绪消费”产品的类型、特点,集中体现在材料一的第4.5段。

由第4段“在祈福消费中,也透露出为情绪买单的现象。下单“好运喷雾”,好比收获一张幸运符,在参加考试等重要事情之前,给自己“喷”一下,就会觉得好运降临,信心和动力更足。”可知,“祈福”类的“情绪消费”产品主要是给人们带来好运、心想事成的祝愿;由第5段“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体验和情感故事,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知,直播互动能让人们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Ⅰ主观题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6分)(1)2024年春节,短视频平台对福建“游神”祈福活动进行直播。(2)以薄荷曼波为潮流色的商品。(“薄荷”代表春天的绿色,曼波源自拉丁舞种)(3)淘宝上的“吾皇的伞”“开水壶头套”“碧绿青蛙勺子”等丑东西商品。【解题思路】

由第4段““多巴胺”穿搭以高饱和度色彩席卷了各个社交平台,几个月后,美拉德色系又在秋冬大行其道。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喜爱彩色?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给人们带来活力与生机。”可知,高饱和的明媚色彩可以人们带来生机、活力。

由第4段“他们的个性不趋同,喜欢有创意的内容和有趣的事物,对小众新奇的情绪商品的兴趣自然高于一般人。这些看似小众无厘头的消费,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额,或带给人幽默,或给予人松弛,或呈现着对不完美的包容。”可知,这些有创意、有趣、小众新奇的产品,给人们带来幽默和松弛。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Ⅰ主观题5.当今社会,各种“情绪消费”产品层出不穷,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情绪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述下列情绪商品的情绪价值。(6分)(1)2024年春节,短视频平台对福建“游神”祈福活动进行直播。(2)以薄荷曼波为潮流色的商品。(“薄荷”代表春天的绿色,曼波源自拉丁舞种)(3)淘宝上的“吾皇的伞”“开水壶头套”“碧绿青蛙勺子”等丑东西商品。【参考答案】

(1)民俗祈福仪式带给人们好运、心想事成的祝愿/直播互动增强归

属感和认同感。

(2)绿色清新,富有生机、活力,让人心情愉悦。

(3)商品有趣新奇,带来幽默和松弛,对抗生活的疲惫倦怠。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Ⅰ【复习建议】1.一定要从文本出发,提高“用文本回答”意识;2.强化情境内容和文本信息的对应训练,提高情境理解能力;3.不要写错别字,特别是对关键字词的书写;4.一般不要全都照抄原文句子,尤其不要大段内容一字不落地照抄。复习建议现代文阅读Ⅱ【试题分析】材料出处:

《不能共存的节日》刘慈欣命题分析: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对小说中“外星人G”形象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有哪些妙处?(4分)

9.编者要在教材里增设科幻小说单元,本文入选其中,课后“学习提示”中,用了两个关键词概括科幻小说的特征:

性、

性。请在横线上补全关键词,并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6分)【试题分析】关于作者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市,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山西阳泉人。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刘慈欣曾连续九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为首位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

代表作有《三体》三部曲、《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脑洞大开、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并且作品中不时洋溢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其作品兼具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在世界科幻文学中树立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其“三体三部曲”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级的高度。【试题分析】关于作品科幻小说定义

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辞海》)

科幻小说是以一种特殊的幻想方式反映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现实难题和生存困境的文学。它是通俗小说的一种。文学流派上属于浪漫主义。哲学上思索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关注与猜测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特点(一)科学性1.内容、题材有关科学问题;2.以科学事实和预见为基础,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试题分析】关于作品(二)文学性

1.有较强的文学思维,如注重场景设计、想象奇幻;

2.有较强的文学手法、方法,如精巧的构思、出彩的故事、精彩的描写等;(三)人文性

表达目的不只是表现科学原理发现等,更是科学幻想背后的人情、人文、文化和文明,如人类与宇宙的关系、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等。(四)幻想性

虚构可能发生的事件,充满奇妙幻想,富有想象力与创造性。(五)预见性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引发对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思考。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试题分析】关于作品★

科学与幻想

关系:“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富有真实性),“幻想”是“科学”的突破(富有想象力)。

效果:(两结合)富有科学的真实性、科技的预见性和科幻的神奇性;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科学幻想与现实情怀

关系:“科学幻想”是“现实情怀”的载体(呈现方式),“现实情怀”是“科学幻想”的基础(科学幻想的目的是解决现实希望解决却无法解决的问题)。

效果:“科学幻想”体现作者的人文关怀与思考;“现实情怀”体现作者的美好愿景,突出主题。【试题分析】关于作品科幻文学三要素

逻辑自洽:一套理论或信念在其自身的逻辑框架内是没有矛盾的。在进行判断或推理时,应当提供足够的理由或证据来支持结论。

科学元素:素材体现科技成果、科研过程等等。

人文思考:以社会文化为对象,包括日常生活方式及日常生活基本需要满足了之后的更高层次需求,也就是温饱之后对幸福及心灵层面的追求。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Ⅱ不能共存的节日刘慈欣

【6D】1961年4月12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

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火箭升空已经快一个小时了,导流槽中仍有热浪涌出,给这里的早春带来盛夏的感觉。【6D】他抬头看看蓝天,尾迹已经消散,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

【8】“总设计师同志,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科罗廖夫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人对他伸出手来,那人从裤口袋中掏出一个瓶子,又从另一个口袋摸出一个小金属酒杯。

那人拿着瓶子与总设计师碰了一下杯,然后猛灌一口。“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您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

科罗廖夫也喝干了杯子里的酒,伏特加像火箭燃料似的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6D.故事中“诞生节”与“流产节”分别代表对探索宇宙与追求虚拟世界的纪念,“不能共存”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您再来点儿。”那人给科罗廖夫的酒杯填满,“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6A】“事实上,真正的重要节日我一个都没有发现。”

“圣诞节不重要吗?”

“当然不,尤其对布尔什维克而言。”

“那你认为的重大节日是什么呢?”

【6A】“比如说分裂节。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几十亿年前吧。”

正要上车的科罗廖夫停下来,扶着车门回头看着G。

【6A】“再比如登陆节,就是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的那一天;下树节,长臂猿从树上下来的第一天;还有直立节、工具节、取火节等等。”6A.故事中外星人觉得地球上不存在重要的节日,他认为只有代表生命演化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时刻才是值得纪念的“节日”。(√)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但这些节日,我们是无法知道具体日期的。”

“那可以随便定一个,其实圣诞节就是在公元三百多年时由教会随便定的,圣经上根本没有记载耶稣是什么时候生的。”科罗廖夫要上车,G拉住了他,“总设计师同志,我想说,今天就是人类一个重大的节日,我把它命名为诞生节。”

“人类早就诞生了。”

“哦不,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子宫,婴儿只有出了子宫才能称为诞生……哦,总设计师同志,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

科罗廖夫再次同G握了一下手:“很有意思的,谢谢你,同志,我以后会每年都庆祝这一节日的。”

“哦不不,”G摇摇头,“今天是否能真正成为诞生节,还要等等看才知道呢。”

【8】总设计师的车走后,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6B】由此发回母星: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有可能成为诞生节,目前评估可能性为52.69%,持续监测中……6B.故事中外星人将两个节日的命名信息发往月球时,用了“可能”与“暂”,表达了对人类未来既担忧又抱有希望的复杂心理。(√)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诞生节”和“流产节”的故事。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2050年10月5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人机工程研究中心。

大屏幕上显示:

……

我是人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59。

最后一行显示后,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直接连接。

兴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们开始散去,脑机接口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也从兴奋中平静下来。

【8】“各位老师,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

人们回头,看到一个夹着一根扫帚的中年男人在对他们微笑,这是实验室的勤杂工,之前他们间没有说过什么话。

这人放下扫帚,从工作服口袋里拿出一瓶酒,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拿出一摞显然是从门口饮水机上拿来的纸杯,分给大家后挨着倒酒。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人们开始喝纸杯里的酒,北京二锅头像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像更新系统的数据传遍网络。

“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勤杂工说。

“笑话?呵呵,你讲。”

“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

“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

【6A】

“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我是想说,今天才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节日。”

科学家们互相看看,会意地点头,丁一对G说:“有可能,你把这个节日叫什么呢?”

“我还没想好。”G仰脖把瓶里剩下的一点酒喝了,“唉,上次喝酒是和可敬的总设计师同志。”6A.故事中外星人觉得地球上不存在重要的节日,他认为只有代表生命演化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时刻才是值得纪念的“节日”。(√)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总设计师?还是……同志?是谁?”

“科罗廖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丁一点点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的总设计师,不过,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你吧?”

“丁总,人家是外星人。”有人打趣道。

“呵呵我忘了,不过,G先生,”丁一抿了一口酒,“这些伟大的前辈确实值得敬仰,但我们今天的突破有可能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全无意义。”

“哦?”G露出很天真的疑问状。

“【6D】这个突破之后,脑机连接技术将走上康庄大道。很快,互联网上联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都将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外星人先生,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IT天堂吗?”6D.故事中“诞生节”与“流产节”分别代表对探索宇宙与追求虚拟世界的纪念,“不能共存”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7C】“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象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逼仄的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

【6C】“哇,好诗意!小李,再弄瓶酒去,哦不用,外星人先生,去和我们一起吃庆功宴去!”丁一搂着G的肩膀说。

G摇摇头,把手中的空酒瓶放进垃圾篓,弯腰拾起扫帚,开始打扫经过几天通宵工作凌乱的实验室,他在做的时候用梦呓般的声音轻声说:“【7C】与总设计师同志分别后,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6C.科学家丁一听完外星人所描绘的未来现实世界后,赞美说“好诗意”,说明他与外星人之间存在截然不同的文明发展观。(√)7C.G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角色,作者借G表达了人类对未知充满恐惧和逃避心理,他串起了两个故事,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文

本解

读现代文阅读

Ⅱ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荧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你们看看星空,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哦各位,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

【8】在实验楼的大门,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

【6B】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年10月5日确定成为重大节日,暂命名:流产节。6B.故事中外星人将两个节日的命名信息发往月球时,用了“可能”与“暂”,表达了对人类未来既担忧又抱有希望的复杂心理。(√)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诞生节”和“流产节”的故事。选择题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Ⅱ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中外星人觉得地球上不存在重要的节日,他认为只有代表生命演化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时刻才是值得纪念的“节日”。

B.故事中外星人将两个节日的命名信息发往月球时,用了“可能”与“暂”,表达了对人类未来既担忧又抱有希望的复杂心理。

C.科学家丁一听完外星人所描绘的未来现实世界后,赞美说“好诗意”,说明他与外星人之间存在截然不同的文明发展观。

D.故事中“诞生节”与“流产节”分别代表对探索宇宙与追求虚拟世界的纪念,“不能共存”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思路】

“诞生节”象征着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开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流产节”则代表了另一种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开始尝试将意识转移到虚拟世界中,不再完全依赖肉体的存在。这两个节日不能共存,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发展方向:前者探索宇宙、拓展物理空间,后者追求虚拟世界、拓展意识空间。并不是传统与科技的冲突。【参考答案】D

选择题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Ⅱ7.下列对小说中“外星人G”形象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G是故事的关键人物,他以“观察者”的角色出现,发起两次重要对话,表达对人类历史性时刻的关注与思考。

B.G是一个形象模糊的外星人,作者意在通过他的超越人类认知的全新视角,来审视现实并推测人类未来的发展。

C.G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角色,作者借G表达了人类对未知充满恐惧和逃避心理,他串起了两个故事,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D.G的叙述冷静而理性,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并非宇宙唯一智慧生命,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可能受到其他文明的关注和评价。【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思路】

“表达了人类对未知的恐惧和逃避心理”错。根据原文倒数第5段“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与倒数第3段“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内容可知,G担心这种技术这会使人类耽于享乐,放弃思考,走向灭亡,人类文明从此消失。通过G的形象,作品引导我们思考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方向。【参考答案】C

现代文阅读

Ⅱ主观题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有哪些妙处?(4分)【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叙事效果的能力。【解题思路】

小说情节设计巧妙,讲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探究人类未知世界的两个故事,二者情节相像,但结果不同,一为“诞生”,一为“流产”,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设计师的车走后,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有可能成为诞生节,目前评估可能性为52.69%,持续监测中……”“在实验楼的大门,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年10月5日确定成为重大节日,暂命名:流产节。”前后信息形成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脉络贯通、浑然一体。

文章前后两次重要对话,展现了人类与外星人在文明发展观上的分歧,表达了对人类历史性时刻的关注与思考,深化了文章主旨。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Ⅱ主观题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有哪些妙处?(4分)【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使前后两个故事建立联系,使两个节日的对比得到突显。“诞生节”的故事展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勇气,“流产节”的故事则揭示了科技进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结构上,使前后两个故事的情节产生呼应,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味,使结构更完整。

③主题上,深化主旨表达,人类与外星人在文明发展观上的分歧在重复中更加明显,引导读者进一步深入思考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

评分标准:共4分。①2分,“建立联系”1分,“突出对比”1分。②1分,“呼应”或“循环往复”均可得分。③2分,“分歧深入”1分,“引导思考”1分。答①或③各得2分,答②得1分。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Ⅱ主观题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有哪些妙处?(4分)【补充说明】

第8题若能从内容和主旨两个角度把小说读懂,基本上可以给分。内容角度讲到对比并且能指出一个是正面影响,一个是负面影响就可以给2分;主题角度的要点一是人类文明的分歧,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的思考;结构角度,如果学生在答结构角度时能涉及内容层面,也可以给2分。以下答案也可得分:

①情节上,两个故事形成呼应,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紧凑。(1分)

②人物上,突出G与两位主要人物科罗廖夫和丁一的交流,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科学家对文明发展方向的不同思考和态度。(2分)

③主题上,深化了对人类探索宇宙和过分依赖虚拟世界的两种不同态度的思考,突显了主题。(2分)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Ⅰ【复习建议】1.培养分点答题意识,梳理答题角度。2.在训练学生答题思路的同时,需提醒学生答题重心应是和文本特征相结合之处,不能让套路化内容成为答题重点。复习建议知识链接现代文阅读

Ⅱ重复叙事内涵

讲述n次发生过n次的事,讲述n次发生过一次的事。同一事件可以讲述好多次,不仅文体上有变异,而且‘视点’有变化。在这种类型的叙事中,陈述的伏线不与任何事件的复现相对应,我当然称它为重复叙事。(法国文学评论家热奈特)

1.话语的重复,如《祝福》中祥林嫂重复“没有我们的阿毛了。”2.情节的重复,如《阿Q正传》中多次写到阿Q被打的情节。3.场景的重复,如莫泊桑《小步舞》中对卢森堡公园苗圃的描写。知识链接现代文阅读

Ⅱ作用

1.在塑造人物方面,重复能够用来描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经过重复,人物的语言、动作得到强化,能把人物的个性特征凸现出来,收到以形传神的美学效果。

2.在情节方面,借助重复展开情节、铺垫延宕,或是激化矛盾,让情节一波三折。

3.在环境方面,通过重复场景的出现,利于聚焦情节,并且将场景典型化,使得场景具有一定的象征义。

4.在主题方面,重复表示强调,通过重复性叙事,可以找到理解主题的突破口。

5.在艺术效果方面,重复还可以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深化人物的感情,让读者更充分地去体味文中蕴含着的饱满情绪。链接高考现代文阅读

【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卞之琳)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叙事效果的能力。【解题思路】

首先要在文中画出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分别体会其作用。

第一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使用重复叙事,强调小鬼子进村前反复确认八路军已经全部撤走了,生动刻画出小鬼子的胆怯;

第二处,“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通过重复叙事,控制了讲述的节奏,具有延宕效果,引起听众的好奇,从而发出追问。链接高考现代文阅读

【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卞之琳)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试题分析

第三处,“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这里连用数个“石头门”,写出小鬼子遇到“石门阵”的惊慌失措,同时渲染了紧张的气氛,调动了听众的情绪。【参考答案】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

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现代文阅读

Ⅱ主观题9.编者要在教材里增设科幻小说单元,本文入选其中,课后“学习提示”中,用了两个关键词概括科幻小说的特征:

性、

性。请在横线上补全关键词,并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6分)【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解题思路】

科幻小说具有科学性、文学性、人文性、幻想性、预见性等几大特征。

从科学性角度看,本文的“诞生节”象征的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流产节”是对虚拟世界的追求,航天发射与脑机连接都与科技有关,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结合了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趋势。

从文学性角度看,本文前后两个故事形成对比,前后呼应,循环往复,构思精巧。

从人文性角度看,本文借助一个形象模糊的外星人,通过他超越人类认知的全新视角,来审视现实并推测人类未来的发展。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Ⅱ主观题9.编者要在教材里增设科幻小说单元,本文入选其中,课后“学习提示”中,用了两个关键词概括科幻小说的特征:

性、

性。请在横线上补全关键词,并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6分)

从幻想性角度看,G先生的人物设置是一个超现实的形象模糊的外星人,“脑机连接”技术也是目前尚未完全实现的,属于作者的幻想。

从预见性角度看,小说中对虚拟世界进行了生动描绘,脑机连接虽然目前尚未完全实现,但是根据科技发展趋势,这种可能性并非完全不存在,引发对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思考。试题分析现代文阅读

Ⅱ试题分析【参考答案】

参考一:科技性。诞生节和流产节这两个节日的设立都直接与科技的重大突破相关。这些科技的设定不仅富有想象力,而且紧密结合了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趋势。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科技对人类社会和文明进程的巨大影响。

参考二:预见性。流产节所代表的虚拟世界沉浸和意识传输技术,虽然目前尚未实现,但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这种可能性并非完全不存在。小说通过这一设定,引发了读者对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的思考,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参考三:幻想性。G的身份是外星人,人物设置是超现实的,2050年的“脑机接口项目”是目前还没完全实现的,对未来世界的描写也是非写实的,属于作者的幻想。

参考四:预言性。小说后半部分的故事发生在未来2050年,丁一与G的对话聚焦未来,是对人类未来的两种预言或推测。1961年的故事结束于“可能”,是对后面故事的预言,2050年故事结束于“暂命流产”,是对未知时间的预言。

参考五:人文性。通过独特的科幻设定、人物形象和主题探讨,作品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类未来的深入思考和人文关怀,引导读者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追求。

评分标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关键词1分,理由2分。可填关键词还可以是“科学性”“探索性”“前瞻性”等近义词。意思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现代文阅读

Ⅱ试题分析【补充说明】

结合试改结果和多数老师的意见,我们将评分标准定为:满分3分的,科学性,科技性,幻想性,预言性,警示性,探索性,前瞻性,反思性,想象性,未来性,文学性;最高是两分的,真实性,虚构性;零分的,合理性,逻辑性,社会性,玄幻性,人性,历史性,神秘性,有序性,艺术性…

两个关键词虽然写错,但是学生字写的比较好,又分析有一定道理,可以给一个鼓励分1分。考生主要失分点:

(1)关键词错误,如神秘性,有序性、玄幻性、严谨性等。

(2)关键词错误原因之一:部分学生对于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认识不足,将其等同于科普文,将“严谨性”“通俗性”视之为文体特征。

(3)关键词错误原因之二:学生理解概括能力不足,如将“科学性”替换为“科学严谨性”,将“幻想性”替换为“玄幻性”“奇幻性”等。

(4)部分同学不结合文本分析,纯粹套话术语,分数给予1分。现代文阅读

Ⅰ【复习建议】1.对于不同文本的小说,学生一定要有整体认知,教师对于不同类型的文本要进行指导,让学生心有粮,手不慌。2.改卷老师也是人,对于认真努力的孩子,会给予鼓励分,学生一定要写满,写清,再追求写好。3.结合文本的能力是我们面对因文设题的题目的关键,结合文本要做到有理有据,所谓有理是指专业术语的使用、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有据就是结合文本内容,说明具体理由。复习建议链接高考现代文阅读

【2018年全国卷Ⅲ】《微纪元》(刘慈欣)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解题思路】

本题审题时一定要抓住题干所要求的“科幻小说”“‘科学’与‘幻想’”等词语思考,首先答出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然后既要联系文本,又要联系自己对科幻作品的理解展开分析,切不可脱离题目要求,只谈“科学”或只谈“幻想”。

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文中大量的科学存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构成了小说想象的依据性内容,为幻想提供了条件。

幻想是对科学的拓展。幻想出“宏纪元”与“微纪元”,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展开。

科学与幻想的结合,通过对黑白色地球幻想,引起人们对文明的思考。

链接高考现代文阅读

【2018年全国卷Ⅲ】《微纪元》(刘慈欣)6.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试题分析【参考答案】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案,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材料出自《说苑·奉使》,是单文本。《说苑》成书于西汉末年,是刘向辑录朝野藏书而成的杂着类编,体例类似《国语》、《战国策》,以记言为主兼採记事,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主旨是通过书中歷史人物的言论事例来劝诫君臣,阐述儒家选贤尊贤的治国理念。此外,也载录其他学派人物的言谈事迹乃至许多街谈巷议的小说家言,可补《国语》、《战国策》的不足,提供另一种角度来观察历史人物的不同丰采。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选材与2022年全国乙卷的文本出处相同。【试题分析】

材料出自《说苑卷十二·奉使》,奉使,即奉命出使。本卷共记载春秋战国至汉初使臣轶闻二十一则。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外交活动频繁,经常遣使往来。因此,使臣的品质、机敏和辩才,往往关系到国家的尊严、威望甚至存亡,也与出使者个人的荣辱和命运密切相关。材料节选自本卷第六则,该则材料最能体现那个时代使者引诗言志与日常交往的特色。“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虽然是使臣赵仓唐促使了父子和好,但魏文侯与太子击巧妙运用《诗经》作心灵的沟通,则充分体现了诗的美学情趣,为后世诠释《诗经》的象征意义、隐喻意义以及含蓄双关的多层含义,开启了先河。【试题分析】

题型设置上,文言文阅读包括5道小题。第10题断句,需要结合语境推测,有效降低了排除、猜测的可能性,引导考生认真阅读文本,更能体现考生的层次水平差异。第11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关键词语的能力,教考衔接。本题四个选项均与教材勾连,引导一线师生将功夫花在教材上,花在课堂上。第12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试题设计大体依据材料的内容次序,从四个方面设置选项,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试题科学设置考点,考查考生疏通全文文意、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错误项的设置有一定隐蔽性,能有效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第13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第14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归纳提炼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找到对应的答题区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试题分析】

本试题材料延续2022年全国乙卷的文本出处而题型则延续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材料选文难度适中,适合对高中毕业生进行考查,设题既体现了教考衔接的要求,同时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思考亲子关系和文化传承问题。试题随文而设,综合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偶B.业C.敕D.发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4.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赵仓唐、魏文侯、太子提及《诗经》的不同意图。(3分)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于:到。《阿旁宫赋》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使:使者。《屈原列传》使使如秦受地。 问:音讯,信息。何不……乎:为什么不……呢?《屈原列传》:“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使:出使。大国:大都。这里指魏都。愿:希望。《陈情表》:“愿陛下矜愍愚诚”愿:愿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非曰能之,愿学焉。”何嗜好:宾语前置,喜好什么?乃:就。《项脊轩志》乃使人复葺南阁子。绁:系牲畜的绳子。名词活用作动词,拴系。奉:拱捧。《鸿门宴》:“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进献)魏文侯分封太子击到中山国。过了三年,(彼此之间)使臣没有往来。舍人赵仓唐进见太子说:“作为儿子,三年听不到父亲的音讯,不能说是孝顺;作为父亲,三年不过问儿子,不能算是慈爱。您为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太子说:“我希望能够这样很久了,但还未能找到可以出使的人。”仓唐说:“我愿意奉命出使,请问魏文侯嗜好什么?”太子说:“父亲嗜好野鸭和北方猎犬。”于是就派遣仓唐拴上(牵着)北方猎犬,捧着野鸭,去进献给魏文侯。补充注释文言文阅读①魏文侯(?—前396):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魏国开国君主,前445—前396年在位。太子击:魏文侯之子,名击,立为太子,前395年继位,是为魏武侯。中山:古国名,春秋白狄支族所建,在今河北正定东北,前406年被魏国消灭。②舍人:官名。掌宫中之政。赵仓唐:生平不详,《史记,魏世家》称他为魏武侯(即太子击)之傅。④晨凫:野鸭。常在早晨飞翔,故名。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上谒:上,上书。谒,拜见,求见。。孽子:本义庶子,非嫡妻生的儿子。这指不孝子。以:介词,在。

燕闲:安闲。这里指退朝后休息。涓人:宫中洒扫清洁的人,也泛指内侍。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项脊轩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无恙:没疾病;无灾祸。安然无恙。唯:是。同意的应答声。如,唯唯诺诺。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呼。《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怵然:惊惧的样子。怵目惊心变容:改变脸色,这指脸色变得严肃。

仓唐到了魏都,上书求见说:“我是您庶子击的使者,不敢当作大夫朝见,请求在您退朝休息时,让我奉上野鸭敬献给您的厨房,牵来北方的猎犬敬献给您的内侍。”魏文侯高兴地说:“击敬爱我,知道我喜爱什么。”于是召见仓唐,问道:“击没有什么灾祸吧(一向可好)?”仓唐说:“是的,是的!”像这样回答了几次,仓唐才说:“您已让太子出外并分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又问道:“您的君主没有什么灾祸吧?”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拜送书于庭:状语后置,省略句,(他)还在朝堂上行拜礼奉送这封书信。顾指左右:顾,回头。左右,古今异义词,左右的人。子之君长孰与是:孰与,固定句式,和……相比谁更……,和……相比哪一个更……。是,代词,这些人拟:比较。《苏武传》:“复举剑拟之,武不动”(比画)。伦:同类的人。不伦不类。无与伦比。偶:匹敌,相提并论。偶尔:《促织》:“天子偶用一物”无所:没有谁。《鸿门宴》:“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没有什么)。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裘:皮衣。《促织》:“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何业:宾语前置,学习什么。业,动词,学习。

仓唐说:“我来的时候,他还在朝堂上行拜礼奉送这封书信。”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的侍臣,问:“您的君主和这些人相比,谁的个头更高?”仓唐回答说:“按照《礼》,比拟一个人,必须与他同类的人(相比)。诸侯不可以相对比,没有谁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魏文侯又问:“与我相比,他的身高怎么样?”仓唐回答说:“您赏赐给他的外库的皮衣,他都能穿;赏赐给他的大尺带,也不用再修改。”文侯问:“您的君主学习什么?”仓唐说:“学习《诗经》。”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何好:喜欢什么。耳:罢了。衣一袭:定语后置,一套衣服。敕:国君诏命。以:介词,在。鸡鸣:丑时,十二时辰之一,又称荒鸡。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时至凌晨3时。《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文侯问:“在《诗经》中喜欢哪些篇章?”仓唐说:“喜欢《晨风》《黍离》。”魏文侯就自己诵读《晨风》,问:“您的君主认为我忘了他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又诵读《黍离》,问:“您的君主怨恨我吗?”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就让仓唐带上自己赏赐给太子的一套衣服,命令仓唐必须在鸡鸣时到达中山国。补充注释文言文阅读①外府:外库。春秋时与君主的仓库内府相对而言。②斥带:大带。古人用丝制大带围于腰间,结在前面,两头垂下,又称为“绅带”。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发箧:打开箱子。《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拓展:挖掘,《促织》:“于败石丛草处,探石发穴”。草木,《庄子》:“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暴露,《苏武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尽:全都。趣:副词,立刻,赶快。趣:取,《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与谋:省略句,和他商量。自:缘自,因为。

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看见衣服,上衣下裳全都颠倒的。太子说:“赶快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仓唐说:“我回来的时候可没有接受这样的命令。”太子说:“父王赏赐衣服给我,并不是认为我受冻了。他想要召见我,又没有谁能与他商量,所以他命令您一定要在鸡鸣时赶到。《诗经》中就说:‘东方天还未亮,倒穿上衣下裳。穿倒了上衣,穿反了下裳,因为君主召唤忙。’文

本注

释译

文文言文阅读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西: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谒:拜见。。置:置办,安排。放置,《项脊轩志》:“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弃置,《鸿门宴》:“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远贤:名词活用:远,疏远;贤,贤臣。非社稷之长策也:固定句式,非……也,判断句式,不是……;社稷,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长策,长治久安的策略。补充注释:①少子挚:魏文侯次子,名挚。余事未详。

于是向西去拜见魏文侯。魏文侯大喜,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宠爱的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于是派出小儿子挚,分封他到中山国,并恢复了太子击的地位。所以说:“想要了解儿子,就看他结交的朋友;想要了解君王,就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赵仓唐出使一次,就使魏文侯成为慈父,并使太子击成为孝子。选择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题思路】

句意:您已让太子出外并分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这不符合礼制。“君”是第一句的主语,“太子”是“出”的宾语,“国”是“封”的宾语,AB处不能断开,而“君”再次出现,其是第二句的主语,可在C处断开;“非……也”是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可在DE处断开;“怵然”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为之”是“变容”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参考答案】C、D、F【试题亮点】B、C处“国君”,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而在本文中是两个词,提醒学生注意“设备”“土地”“聪明”等这类古今异义词。文言文阅读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君出[A]太子而封之[B]国[C]君名之[D]非[E]礼也[F]文侯怵[G]然为之[H]变容选择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题思路】A“汝幸而偶我”的“偶”:嫁给。B“驼业种树”的“业”:以…为职业。C两个“敕”:国君诏命。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磨出来。句意:刚从磨刀石磨出来。【参考答案】

B【试题亮点】本题注重考教衔接,四个选项均与教材内容勾连,在考查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也考查了推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语境的分析正确理解词语意义。AC两项考查到了古白话。文言文阅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偶,匹敌,相提并论,和《与妻书》中“汝幸而偶我”的“偶”词义不同。B.业,以……为业,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驼业种树”的“业”词义相同。C.敕,国君诏命,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敕造宁国府”的“敕”词义相同。D.发,打开,与《庖丁解牛》中“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词义不同。选择题试题分析【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重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题思路】从文章第一段可知,身为太子击之臣,赵仓唐出使大都的目标,是希望弥合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的关系。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不是其目标。另外,从太子击出于中山,而后受赏才回京,可见挚的离京外任,是贬抑,无所谓利。所以,“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错误。

【参考答案】D【试题亮点】选项虽然大体是按文章顺序设置,但最后一项要求考生综合理解文意,从不同角度对文意进行梳理分析才能更好把握。文言文阅读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仓唐认为,魏文侯和太子击父子之间三年未通音信,可谓不慈不孝,违背人伦,因此劝谏太子派人出使大都,并推荐自己。B.赵仓唐出使前特意向太子询问魏文侯的嗜好,到达后上书求见并敬献晨凫、北犬,这是为了投其所好,动之以情,有助于进谏。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问话时,从容得体,引用礼制,既维护了太子击的身份,又劝谏了魏文侯应遵守礼仪、礼义,以理服人。D.作者认为,赵仓唐出使达成了使三人获利的目标:魏文侯有慈父之名,太子击恢复地位且有孝子之称,小儿子挚分封中山国。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