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五月2024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一节全球化与国际投资二、全球化的内涵(一)全球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1.对全球化的争论2.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理解(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1.全球资源的整合性2.全球经济客观性3.全球经济的联系性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一节全球化与国际投资二、全球化的内涵(三)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高度流动性8.高度异步性2.高度开放性9.高度风险性3.高度渗透性4.高度集约性5.高度互补性6.高度依赖性7.高度垄断性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一节全球化与国际投资三、全球化的表征(一)国际贸易的增长(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三)生产与消费的全球一体化(四)竞争的全球化(五)政策的自由化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一节全球化与国际投资四、全球化的反思(一)对全球化争论的认识(二)对全球化的代价案例讨论与专题1.请你用跨国战略联盟的实例举例来说明全球化与国际投资的关系2.你是否同意“最开放的国家的增长速度比不开放的国家快6倍”的说法?为什么?3.经济全球化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局面?表现在什么方面?你认为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来应对?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一、基本概念(一)国际投资的类型(二)世界经济一体化1.微观上-------一体化国际生产实现2.宏观上----区域内的双边或多边经济协议来实现3.生产公司的跨国联系----美加关系、东南亚关系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一、基本概念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一)总体趋势1.总量增长迅速2.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3.集中化趋势进一步明显4.跨国公司体系地位进一步增强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一、基本概念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一)总体趋势(二)地区趋势1.发达国家(1)美国A.吸收FDI----区位优势(量上)金融构成模式产业流向劳动力市场极富弹性技术创新的领先者最发达的服务业卓越的管理技能与营销技巧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发达国家(1)美国区域优势A.吸收FDI金融模式构成产业----制造业、金融和保险流向国别----欧盟、加拿大、瑞士和日本(50%)(10%)(10%)利润再投资占重要地位金融构成模式其次股权投资B.对外FDI公司内借贷比重最低(97年/27%)产业流向-------金融保险业占首要地位国别流向------发达国家(65%)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发达国家(1)美国A.吸收FDIB.对外FDI产业流向-------金融保险业占首要地位国别流向------发达国家(65%)拉美加勒比地区(20%)东亚与东南亚(10%)C.生产国际化程度较低-----内需市场庞大、高度国际化和自由化(2)西欧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美国(上升原因)增大子公司的股权投资以股权资本1995投资为主(下降原因)利润再投资1997欧洲金融机构的贷放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发达国家(2)西欧(80年代中后期/吸收FDI为30%,对外FDI为40%)------欧盟成员国居主导地位(英、法最大,非欧盟成员国最大是瑞士和挪威)-----非欧盟成员国的生产国际化程度高(市场准入、资源获得和效率提高等方面有更高的门槛和壁垒)------FDI集中于欧盟内部英国吸收FDI增长最快------FDI流动出现新的特征欧盟内部FDI流动下降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东欧、亚洲和拉美加勒比地区)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发达国家(3)日本(对外FDI80年代中后期18%,90年代6%)------80年代对外FDI避免贸易摩擦-------90年代对外FDI增强国际竞争力日元升值25%的压力-------1993-1995年对外FDI增长快美国与东亚、东南亚经济的增长-------生产国际化和跨国化程度低(对国内市场的高度保护)------对外FDI地区分布发生了变化(60%在欧美,其次是亚洲和拉美)-------产业分布也发生了变化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发达国家(3)日本(对外FDI80年代中后期18%,90年代6%)-------产业分布也发生了调整与变化(基础设施和金融业投资下降、制造业总体未变,但部分部分劳动密集业投资下降,电力和电力设备投资增长)-------中小企业是对日本外FDI的新来源(占15%)2.发展中国家(吸收FDI最多,对外FDI5年内增长2倍多)(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来源的变化(区内多)-------近年来发生一些新变化产业分布的变化(服务业)进入模式的变化(跨国购并)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2.发展中国家(吸收FDI最多,对外FDI92-97年的5年内增长2倍多)(1)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的作用FDI的资本流动相对稳定-------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导向型FDI流入(并未大幅度下降)货币贬值的财富效应金融危机对亚洲的经营影响(2)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的刺激-------吸收FDI呈持续上升宏观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美国为最大的投资者,欧洲其次------跨国公司的投资有多种动机-----对外FDI有较快增长(区内)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2.发展中国家(吸收FDI最多,对外FDI92-97年的5年内增长2倍多)(3)非洲-------投资接受国(南非北非)-------投资来源国(西欧、美国)--------营造适合FDI的政策氛围(4)中、东欧-------吸收FDI较大增长,但不均衡(经济转轨和公共企业私营化、建立先入者优势)-------投资来源国(欧盟和美国)--------产业分布(制造与服务业)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三)特殊趋势1.跨国战略联盟的趋势(1)非股权联系为特征的FDI倍受青睐-----跨国战略联盟有灵活、快速、非正式和经济性等优势产业上(既有传统产业,又有高新技术产业);跨国战略地理分布上(美、欧、日大三角国家大企业间)联盟目的(技术互补与创新、共获市场、成本分担)(2)跨国战略联盟的动因-------全球化的挑战A.消费者需要与偏好的趋同;B.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C.增强全球竞争力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三)特殊趋势1.跨国战略联盟的趋势战略研究开发联盟(3)跨国战略联盟的类型战略生产联盟战略营销联盟(4)非股权式战略联盟分和迅速的特征共享资源、共同研制、共有市场(5)跨国联盟与跨国购并(6)跨国联盟与国际反竞争联盟2.跨国购并的趋势(1)跨国购并占世界GDP比重呈显著增长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三)特殊趋势2.跨国购并的趋势高度集中于发达国家(1)跨国购并的个案金额屡创新高新特征与新动向体现“新经济”的特征被金融创新所推动横向购并仍然是主要形式大多是非敌意收购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三)特殊趋势3.知识型投资的趋势(1)知识经济的含义(2)知识经济使跨国公司的经营观念和行为发生深刻变化A.知识型产业是其投资的新热点;B.有丰富人力资源和知识创新潜能的区位是其投资的首选之地;C.风险投资和企业孵化是知识型投资发展的推动力(3)风险投资的最新发展A.规模上的增长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三)特殊趋势3.知识型投资的趋势(3)风险投资的最新发展A.规模上的增长全球化与区域化并存的趋势;B.结构上的特征市场与政府在风险投资中互为倚重;风险投资与证券市场的相关性越来越强机构化投资与天使投资并存投资西分化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三)特殊趋势3.知识型投资的趋势(4)企业孵化与技术创新(5)加大R&D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投资三、向纵深推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一)国际一体化生产1.国际一体化生产(服务)的地域配置的全球性正在增强2.复合一体化战略加深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二)企业经营国际化1.概念与性质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三、向纵深推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二)企业经营国际化1.概念与性质(1)跨国公司(2)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动因--------内部化理论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三、向纵深推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二)企业经营国际化满足全球多样化差异化需求的能力1.概念与性质技术又是资本化能力(3)企业经营国际化金融财务跟随、扩张能力的障碍满足国际化经营扩展的人力资本资源有效吸收利用东道国的能力承受激烈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能力克服信息壁垒的能力克服绕过政府管制政策壁垒的能力厂商内部组织机制的约束面临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压力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三、向纵深推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二)企业经营国际化2.企业经营国际化的发展(1)从全球海外分支企业的总产出看(2)从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的总产量看(3)企业经营国际化程度与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4)企业经营国际化与企业规模有关A.企业规模与企业海外经营规模高度正相关B.企业规模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程度有一定的负相关(5)企业经营国际化在不同产业有较大的差异(6)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与本国经济规模的大小呈负相关关系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三、向纵深推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三)产业国际化1.概念与特征(1)概念----产业国际化(2)特征--------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中化--------市场竞争格局的国际化2.产业国际化的统计比较(1)第一产业的统计比较(石油、采矿、采石)(2)第二产业的统计比较(化工、汽车、电子)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三、向纵深推进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三)产业国际化2.产业国际化的统计比较(3)第三产业的统计比较(金融、贸易)
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一、融资证券化趋势(一)概况1.金融工具的证券化2.金融体系的证券化3.美国的融资证券化(1)银行将其资产证券化(2)非金融企业融资证券化(二)深层次原因1.人们对非银行类金融资产的需求比存款需求有更大的收入弹性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一、融资证券化趋势(二)深层次原因1.人们对非银行类金融资产的需求比存款需求有更大的收入弹性;2.税收减免等税收制度刺激了非银行储蓄和投资工具的发展3.银行中介职能优势有下降的趋势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一)总体趋势1.国际证券投资规模迅速膨胀(1)国际证券投资超过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一)总体趋势1.国际证券投资规模迅速膨胀(1)国际证券投资超过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2)资本流动性过大(3)主导权在发达国家2.国际证券投资主体的机构化倾向日益明显(1)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掀起了机构化投资的潮流(2)金融业的整合进一步推动了机构化投资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一)总体趋势1.国际证券投资规模迅速膨胀2.国际证券投资主体的机构化倾向日益明显3.全球主要证券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4.新兴市场成为国际证券投资的“新大陆”(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1.按国别分类的国际债券发行(1)发达国家占国际债务证券发行主体的绝大多数(2)新兴市场借款人的国际债务证券的发行额有很大的变化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1.按国别分类的国际债券发行2.按主体分类的国际债券发行(1)政府、国有机构和国际组织等公共部门的发行势头良好(2)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私人部门的发行额近几年出现上涨3.按货币分类的国际债券发行4.国际债券市场前瞻(1)普通固定收益债券的发行额将呈上升趋势,而浮动利率债券的发行额将可能下降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4.国际债券市场前瞻(2)新兴国家和地区的主权债券发行将增长(3)工业化国家的净发行额可能将继续延续升势,但增幅趋缓(三)国际股票投资的发展1.全球股市起伏不定2.透析股市波动的原因(1)股市更为突出地反映了新兴高科技产业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并存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三)国际股票投资的发展1.全球股市起伏不定2.透析股市波动的原因(1)股市更为突出地反映了新兴高科技产业高风险与高回报的并存(2)高科技为主的新经济产业是带动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动力(3)大量资金涌入美国,产生泡沫(4)降息效果不佳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三)国际股票投资的发展(四)金融衍生品投资的发展1.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速度和交易规模远远超过了交易所交易(1)技术上的原因(2)制度上的原因2.银行参与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程度逐年上升(1)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盈利性业务(2)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是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的补充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二、国际证券投资的发展(四)金融衍生品投资的发展3.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已成为影响全球金融稳定的关键性因素(1)全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被提高(2)金融衍生品在金融危机中的影响不断提高(3)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显著特征为现有的管制框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三、向纵深发展的金融全球化(一)金融全球化的本质(二)金融全球化的动因专题一全球化视角的国际投资第三节国际间接投资与金融全球化三、向纵深发展的金融全球化(一)金融全球化的本质(二)金融全球化的动因1.实体经济因素2.金融技术因素3.经济制度因素(三)金融全球化的进展1.“间接”的金融全球化阶段2.金融自由化阶段3.套利的普遍化和新兴市场的加入第二章国际投资投资理论的新发展第一节早期的国际投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最早理论解释(一)纳克斯1933年的论文《资本流动的原因与效应》----分析的实际对象是国际直接投资资本流动
利润产业变动国际资本供求关系变化二、国际投资一般化的理论尝试(一)麦克道格尔-肯普理论1.理论假设投资国受资国(完全竞争)(完全竞争)资本可自由流动资本价格=边际生产力资本丰富,资本边际产出率较低资本稀缺,资本边际产出率较高2.内容麦克道格尔-肯普理论(二)争论1.与现实不符2.与完全竞争的假设不相容(三)专题讨论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进展(一)西方主流优势理论1.微观2.宏观(二)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1.小规模技术理论2.技术地方化理论3.规模经济理论4.市场控制理论5.国家利益优先取得理论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二、国际直接投资效应的前沿研究(一)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经济计量检验1.问题的导出2.研究回顾(1)长期截面研究(2)时间序列研究3.回归分析4.结论(二)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1.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理论假说与国际实践(1)对东道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投资贸易替代型(逆贸易型投资)假定前提:两国的资本产出效率相同-----投资贸易互补型(顺贸易型投资)假定前提:东道国受资产业的生产效率高于母国对日本小岛清理论的思考(2)全球化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国际贸易2.中国的实例(三)国际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1.直接影响(1)FDI与东道国投资的比率-----FDI投资是否促进国内投资业绩的改善-----只反映相对比率(2)外国子公司投资与FDI流入流量差别的因素投资支出的来源(融资渠道)FDI流入流量包括并购和公司内部借债2.间接影响:FDI的“挤出”与“挤入”效应(1)FDI的“挤出”效应-----FDI增加$1东道国投资总额小于$1-----用东道国贷款投资(2)FDI的“挤入”效应-----FDI增加$1东道国投资总额大于$1-----在境外筹集资金投资(有前提)(3)FDI的“中性’效应-----FDI增加$1东道国投资总额刚好增加$1(4)被释放出来的资源用途决定了对东道国投资总额的净效应(是“挤入”还是“挤出”)(5)外国厂商对价值链企业的投资是影响的关键因素(6)用外来资金投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投资产生有利的间接影响3.结论与政策含义(1)挤出不能排除,但不普遍(2)FDI流入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投资总额影响并不大(3)FDI的政策框架只是影响FDI流入的必要条件(四)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1.问题的导出2.技术创造(1)用R&D和注册专利数据来衡量(2)技术优势是FDI输出的一个有力证据(3)TNCs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4)在海外从事R&D,使R&D也走向全球化专题讨论3.技术转移(1)技术产品的市场是分割的,界定是不明确的(2)技术转移的利益难以衡量(3)技术转移的二种方式内部化外部化(四)国际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3)技术转移的二种方式内部化外部化-----决定技术转移方式的因素(4)技术转移的内容-------决定技术转移内容的因素公司战略子公司能力第三节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一)理论渊源(二)证券组合理论1.证券投资的收益2.证券投资的风险3.证券组合的有效集4.证券投资组合的确定(三)指数模型1.单指数模型2.多指数模型第三节国际证券投资理论(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资本市场线2.证券市场线3.证券均衡市场价格的形成专题2-5CAPM模型的有效性检验(五)套利定价模型专题2-6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局限二、现代国际证券组合理论三、金融数理对现代资产管理理论的推动1.20世纪70年代的突破2.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第三节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三、金融数理对现代资产管理理论的推动1.20世纪70年代的突破2.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3.20世纪90年代的深入(二)投资组合:同时把资金投放于多个投资项目证券组合:当多个投资组合项目为有价证券时的投资组合在由两种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中:
组合的期望收益为各项投资期望收益的加权平均值rP=PA
rA+PB
rB组合的风险
P
=(PA2
A2+PB2
B2+2PA
PB
A,B
A
B〕1/2
A,B:A投资与B投资的相关系数证券的风险由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组成:
系统风险: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不可分散。某种证券的风险收益率
(风险的大小)=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平均风险收益率某证券的
>1,该证券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风险
<1,该证券的风险小于整个市场风险
=1,该证券的风险等于整个市场风险证券组合的
j=
i=1xi
i
xi
:
股票所占比重非系统风险:
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可通过多样化投资而降低。非系统风险:
某些因素对单个证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可通过多样化投资而降低。风险组合数总风险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证券组合的风险收益:投资者因承担了系统风险而要求的超过资金的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Rp=
p
(Rm-Rf)Rp组合风险收益额Pp=ER
Rf+Rp例:公司持有A、B、C三种股票,其
系数分别为2.0、1.0、0.5,它们在组合中的比重分别为:60%、30%、10%。股票的市场报酬率为14%,无风险利率为10%。求组合的风险报酬率。解:
p=60%×2.0+30%×1.0+10%×0.5=1.55
Rp=1.55×(14%-10%)=6.2%若该公司要降低风险,改变组合为:10%、30%、60%,则:
p=10%×2.0+30×1.0+60%×0.5=0.8Rp=0.8×(14%-10%)=3.2%(三)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反应风险和报酬的关系组合的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率Ri=Rf+
i
(Rm-Rf)某公司股票的
系数为2.0,无风险利率为6%,市场股票平均报酬率为10%,则该公司股票的报酬率应该为:Ri=6%+2.0
(10%-6%)=14%当该股票价在14%或以上时,才会有投资。证券市场线SML:用图形表示的CAPM。反映必要报酬率与
的关系。
必要报酬率%风险
6无风险报酬率110低风险股票的风险报酬率高风险股票的风险报酬率影响个别证券在SML上位置的因素1。通货膨胀市场上无风险利率由两部分组成:(1)无通货膨胀的收益率R0(2)通货膨胀贴水IP
Rf=R0+IP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表现为SML的平行位移2。风险回避程度的变化SML的斜率反映投资者回避风险的程度3。证券
系数的变化第三章跨国公司的新发展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一、知识经济与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一)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知识变量的内生化(1)古典经济学------货币资本积累决定经济发展(哈罗德-多马模型)(2)新古典综合派----将“技术变动”引入经济发展模型(索洛等)(3)知识变量的部分内生化----技术进步因素引入生产函数(阿罗和宇译)(4)知识变量的完全内生化-----决定经济发展的完全是知识变量(新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一、知识经济与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一)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知识变量的内生化2.以知识资本为中心的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1)知识资本的特征-----无限复制、再生性并收益递增-----显性与隐性知识资本(2)知识资本特征决定资源配置与收益分配------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显性与隐性知识相结合,使收入分配向隐性部分(人力资本)倾斜。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二)跨国公司知识管理的内涵1.知识管理含义-----显性知识共享,并及时与隐性知识结合达到知识创新(1)知识型管理-----方式上靠知识(2)知识性管理-----内容上以知识为核心2.知识管理的内容(1)组织形式的设计(2)人力资本的管理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二、当代跨国公司的组织设计管理(一)知识管理组织设计的原则1.灵活性(1)广泛的内部联络与协调能力----自行重塑(2)随时建立与外部的合作关系-----获取新能力2.网络化(二)知识管理组织设计的内容1.组织边界的确定(1)价值链理论决定(2)战略联盟----股权上的非参与性与生产经营中的相互渗透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二、当代跨国公司的组织设计管理(二)知识管理组织设计的内容1.组织边界的确定2.组织的内部结构建设-------------设置“知识主管”
对信息、人及联系的管理
信息流动个性塑造成员沟通
知识主管主持下的多向交流的学习型组织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二、当代跨国公司的组织设计管理(一)知识管理组织设计的原则(二)知识管理组织设计的内容2.组织的内部结构建设(1)渗透垂直界限(网络式的组织结构)------淡化中间管理层,更好更快地决策(2)渗透水平界限(水平线的联络方式)-------保持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3)渗透地理界限(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双向联络网)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一、知识经济与跨国公司的知识管理二、当代跨国公司的组织设计管理三、当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一)当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的趋向特征与理论分析1.当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的趋向特征-----------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并对剩余价值索取的强化2.理论原因(1)知识资本是价值创造核心贡献中的要素(2)人力资本具有难以监督控制的特性(3)人力资本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第一节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创新三、当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一)当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的趋向特征与理论分析(二)当代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的具体内容1.人员聘用-----少而精、高薪聘请人才2.人力资源开发------正规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3.人才配置------当地化倾向4.劳资关系-----总体上宽松、个体的独立谈判机制5.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激励为中心专题讨论----信息时代跨国公司的组织变革第二节跨国公司研究开发的新发展一、R&D全球化的特征(一)跨国公司海外R&D支出占总R&D支出比例不断上升(二)跨国公司海外R&D分支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三)跨国公司海外R&D分支机构的专利日益增多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动机及影响因素(一)国际化程度论(二)比较论(三)目的论(四)技术论(五)主次论(六)区位论第二节跨国公司研究开发的新发展一、R&D全球化的特征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动机及影响因素三、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行业趋势(一)R&D全球化强度(二)R&D全球化与R&D强度四、跨国公司R&D全球化是区域格局(一)“大三角”国家间的交叉格局(二)迅速崛起的新兴市场五、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政策含义专题讨论第三节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创新一、FASFDI的框架基础建设(一)NPV法的优越性1.科学性、严谨性----充分考虑了项目整个寿命期的现金流量和货币时间价值2.在互斥项目的选择中更具有合理性与正确性3.计算结果具有确定性、唯一性二、项目的资本结构决策(一)海外项目资本结构决策的具体方法(二)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资本结构决策时的特殊性三、项目的风险评价(一)项目的经营风险评价第三节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创新三、项目的风险评价(一)项目的经营风险评价(二)项目的财务风险评价四、项目折现率的确定(一)企业综合资本成本率(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五、现金流的调整(一)母公司角度评估所引起的项目现金流差异1.汇率的变化2.原先的冻结资金的再投资3.资金汇回限制第三节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创新五、现金流的调整(一)母公司角度评估所引起的项目现金流差异1.汇率的变化2.原先的冻结资金的再投资3.资金汇回限制4.对跨国公司体系内部其他子公司的影响5.针对项目的优惠贷款6.税负差异7.转移价格的影响8.项目对母公司是管理费用、专利特许费和利息支付第三节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创新五、现金流的调整(一)母公司角度评估所引起的项目现金流差异(二)现金流的调整:APT模型六、经营期权的导入(一)经营期权的估价思想与基本类型(二)经营期权定价的基本方法:决策树法1.扩张(或紧缩)的期权价值2.放弃的期权价值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一、银行国际化的机构(一)国际银行1.历史上的国际银行2.战后的国际银行(二)跨国银行1.跨国银行的特征(1)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第三阶段模式(2)以欧洲货币市场为基础并与之紧密联系的(3)其业务受有关国家金融法令的管制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2.跨国银行的作用(1)推动本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2)有利于银行业国际业务的拓展(3)有利于跨国银行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二、银行国际化的动因(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主要原因1.国际贸易在一国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2.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度突飞猛进3.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深化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二、银行国际化的动因(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主要原因(二)国际资本流动的飞速发展-----基础1.国际资本流动量增大2.国际资本流动使国际金融市场日趋成熟3.国际资本流动全球化(三)利润最大化是银行国际化的根本目的1.逃避国内管制2.分散经营风险3.发放高利率贷款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二、银行国际化的动因(一)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主要原因(二)国际资本流动的飞速发展-----基础(三)利润最大化是银行国际化的根本目的(四)国际金融市场贷款技术的创新-----加速剂三、银行国际化的经济效应(一)积极作用1.有利于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平衡2.有利于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发展3.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三、银行国际化的经济效应(一)积极作用4.有利于国际金融业一体化(二)消极作用1.导致国际金融局势动荡2.导致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严重3.导致各国货币政策效力弱化四、银行国际化的新特征(一)亚太地区成为国际银行业务的新热点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四、银行国际化的新特征(一)亚太地区成为国际银行业务的新热点(二)建立全球统一的形象和产品(三)银行业务向两极化方向发展(四)日益重视服务质量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及加入WTO面临的挑战1.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2.加入WTO面临的挑战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及加入WTO面临的挑战1.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2.加入WTO面临的挑战(1)体制与机制上(2)规模上(3)管理上(4)政策上(二)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及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二)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1.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1)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金融界的稳定(2)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和加强金融监管的难度加大2.对银行业务的影响3.对银行客户的影响(1)外资银行的客户战略(2)客户的资信状况发展变化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及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二)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1.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2.对银行业务的影响3.对银行客户的影响4.对金融市场和银行竞争力的影响5.对银行业人才流失的影响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一)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及加入WTO面临的挑战(二)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三)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1.体制上2.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上的转变3.在业务方面(1)巩固和加强与基本客户的关系(2)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3)积极发展国际业务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三)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3.在业务方面(4)及时调整信贷投向(5)完善风险监控措施(6)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4.调整国家宏观金融政策5.审视度势,逐步开放6.尽快修改和完善有关的金融政策和法规7.加强银行业的协调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三)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8.参与国际竞争(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1.我国银行国际化的渐近性(1)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学习过程(2)银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3)经营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4)高度竞争的国际银行业需要渐近性发展思路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五、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三)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1.我国银行国际化的渐近性2.我国银行国际化的地域扩展战略(1)在国内外汇业务量较大的城市设立国际业务部(2)实施合理的区位发展战略(3)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3.我国银行国际化的组织战略调整(1)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四)我国银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1.我国银行国际化的渐近性2.我国银行国际化的地域扩展战略3.我国银行国际化的组织战略调整(1)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2)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3)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组织机制4.我国银行国际化的业务拓展战略(1)业务国际化是我国银行国际化的重要内容(2)银行业务拓展包括广度与深度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一节银行国际化案例讨论-----跨国银行走向世界的动因第二节国际银行业的兼并与收购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现状二、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因1.扩张规模,提高竞争力2.突破业务限制,形成金融超市3.壮大实力,实现优势互补4.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资产回收率5.强行收购,应对合并压力6.发挥本国优势,防止外国资本渗透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二节国际银行业的兼并与收购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现状二、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因三、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消极影响(一)增加了国际银行业的风险1.准备与设计阶段的风险2.谈判与实施阶段的风险3.整合阶段的风险(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三)增加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四)导致了垄断与大幅度裁员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二节国际银行业的兼并与收购三、国际银行业并购的消极影响四、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的对策(一)发展趋势1.国际银行业并购仍将进行2.亚洲银行成为并购的热点3.部分发达国家的银行业面临被并购的威胁4.并购的核心集中于投资银行业务(二)我国银行业的对策选择1.推动四大国有银行的并购重组2.推动其他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二节国际银行业的兼并与收购案例-----银行业并购出现的新特点第三节银行电子化一、知识经济与银行电子化(一)IT的飞速发展是基础(二)电子化消费的发展是加速剂二、银行电子化的发展历程实体银行电子银行虚拟银行信息银行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三节银行电子化一、知识经济与银行电子化二、银行电子化的发展历程三、银行电子化的途径(一)建立客户档案综合服务网络(二)建立全球银行间的网络系统(三)创建银行内部通信网络四、银行电子化的影响(一)银行电子化节约了业务处理的时间和成本1.银行电子化降低了银行的工资成本2.银行电子化节约了业务处理时间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三节银行电子化四、银行电子化的影响(一)银行电子化节约了业务处理的时间和成本(二)银行电子化拓展了银行的服务领域(三)银行电子化加剧了银行业的竞争(四)银行电子化将改变银行的组织结构五、我国的银行电子化(一)现状1.已有一定的基础2.是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三节银行电子化五、我国的银行电子化(一)现状(二)发展对策1.大力发展客户综合网络系统2.建立知识创新体系3.加大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4.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案例-----银行电子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四节国际银行业的重组一、韩国银行业的重组(一)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1.政府干预2.政策失误3.企业投资效益降低(二)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1.设立专门的重组机构2.筹集专项资金3.采用多种手段4.加强银行监管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四节国际银行业的重组二、日本银行业的重组(一)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1.泡沫经济崩溃2.约束机制不足3.改革配套政策不足4.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二)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1.稳定金融系统计划2.过度银行计划3.重建金融计划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四节国际银行业的重组二、日本银行业的重组(一)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二)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1.稳定金融系统计划2.过度银行计划3.重建金融计划4.RTC计划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四节国际银行业的重组三、匈牙利与波兰银行业的资产重组(一)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积累2。经济环境与经营状况的恶化3.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保障4.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二)匈牙利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1.重组方案2.实施阶段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四节国际银行业的重组三、匈牙利与波兰银行业的资产重组(一)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二)匈牙利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1.重组方案2.实施阶段
收购不良资产对银行和企业注资整顿银行的民营化发展1992.12-1993.121993.12---1994.121993.1---1997.12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四节国际银行业的重组三、匈牙利与波兰银行业的资产重组(三)波兰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方式1.国有企业与银行重组计划2.银行重组计划的实施案例讨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IMF与东南亚金融危机1.巩固国际货币体系2.加强良政管理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IMF与东南亚金融危机1.巩固国际货币体系2.加强良政管理3.增加基金组织的资源4.推动资本帐户可兑换(二)IMF份额的确定与调整1.初始份额的确定2.份额检查与份额调整3.第十一次份额总检查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IMF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二)IMF份额的确定与调整(三)IMF的贷款方式与政策1.普通贷款(1)储备档(2)信用档(3)备用安排(4)中期贷款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IMF的贷款方式与政策1.普通贷款2.特殊贷款(1)补偿与应急贷款(2)缓冲库存贷款(3)补充储备贷款3.优惠贷款(1)加强结构调整贷款(2)向ESAF信托提供融资;(3)使ESAF实现自我维持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IMF的新发展1.加强技术援助2.增强借款能力3.加强监管力度(1)加强数据的收集与披露(2)加强与世界银行的合作(3)加强汇率监督二、世界银行集团(一)国际复信开发银行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集团(一)国际复信开发银行1.银行宗旨2.组织机构3.资金来源4.主要业务(二)国际开发协会1.协会宗旨2.组织机构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集团(二)国际开发协会3.资金来源4.主要业务(三)国际金融公司(IFC)1.公司宗旨2.组织机构3.资金来源4.主要业务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集团(二)国际开发协会(三)国际金融公司(IFC)(四)世界银行集团的新发展1.采取措施缓解金融危机2.加强新产品开发3.完善业绩指标体系4.制定并实施战略契约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世界银行集团三、国际清算银行(一)国际货币与金融合作1.货币与金融问题的定期协商2.促进金融稳定的各常设委员会会议(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3)支付与清算系统委员会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三、国际清算银行(一)国际货币与金融合作1.货币与金融问题的定期协商2.促进金融稳定的各常设委员会会议3.更广泛的国际合作(1)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框架(2)加入2000年问题联合委员会(3)设立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代表处(二)代理与委托职能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三、国际清算银行(一)国际货币与金融合作(二)代理与委托职能1.终止ECU非官方清算与估算系统代理人2.代理国际政府贷款(三)对中央银行的金融援助(四)银行部的运作1.负债2.资产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三、国际清算银行四、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一)ESCB的建立1.建立2.建立的特点(1)是欧盟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必然结果(2)建立过程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形式,以便与一体化阶段相适应(二)ESCB的组织机构和资本1.ESCB的组织机构2.ESCB的资本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四、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一)ESCB的建立(二)ESCB的组织机构和资本1.ESCB的组织机构2.ESCB的资本3.ESCB与其他机构的联系与区别(三)ESCB的目的任务与各权力机构的职责1.ESCB的目的2.ESCB任务3.各权力机构的职责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四、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一)ESCB的建立(二)ESCB的组织机构和资本(三)ESCB的目的任务与各权力机构的职责(四)ESCB的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活动(1)主再筹资金活动(2)较长期再筹资活动(3)微调活动(4)结构活动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四、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四)ESCB的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活动2.常设信贷(1)边际信贷;(2)存款信贷3.最低准备金(五)ESCB的货币供应1.货币供应内涵2.货币供应构成3.货币供应差别
第四章国际银行业的新发展第五节国际金融机构的新发展四、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四)ESCB的政策工具(五)ESCB的货币供应(六)ESCB对违规金融机构的处罚权力1.处罚程序2.处罚辩护3.处罚时效4.处罚权威专题----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特点
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投资银行的功能(一)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与商业银行的区别1.职责不同2.资金来源不同3.融资方式不同(二)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1.有利于证券一级市场的顺利发行2.有利于证券二级市场的顺利交易3.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4.有利于约束市场主体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投资银行的功能(一)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与商业银行的区别(二)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1.引导资源合理流动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安排兼并收购2.实施反兼并收购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投资银行的功能(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安排兼并收购2.实施反兼并收购3.确定兼并收购的条件4.提供融资安排二、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投资银行业的兼并收购1.外部动因2.内部动因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投资银行的功能二、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投资银行业的兼并收购(三)投资银行业的产品创新1.融资形式的创新2.并购产品的创新3.基金产品的创新效率提高4.金融衍生品的创新成本降低(三)投资银行电子化有利于全球化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投资银行的功能二、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三、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中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效应1.为企业开辟了直接筹资的渠道2.推动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发展3.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4.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权益(二)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1.业务主体进一步规范化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三、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中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效应(二)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1.业务主体进一步规范化2.竞争手段规范化3.业务范围多元化4.市场角色多元化5.经营理念集约化6.市场管理规范化7.投资银行国际化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一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三、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一)中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效应(二)中国投资银行业的新发展(三)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思路1.采取分离型的投资银行模式2.投资银行业的整合与购并3.培育专门人才4.加强业务创新5.加快立法建设专题----总结一国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合的规律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一、保险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一)地位1.随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2.随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而提高3.与世界经济发展相一致(二)作用1.补偿经济损失2.促进国际贸易3.分散国际风险4.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一、保险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二、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一)国际保险业的的兼并收购-----原因1.占领国际市场2.降低经营成本3.进入新的市场(二)网络保险的兴起1.网络保险的概念2.网络保险的成因(1)降低经营成本(2)适应新的竞争(3)增加销售机会(4)适应顾客偏好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二、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三)保险自由化程度逐渐加深1.市场准入条件放宽2.主体经营活动的放宽3.监管内容的转变(四)保险业与银行业的相互融合1.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合资成立新的机构3.相互收购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二、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五)国际保险业的创新1.可供风险转移的资本的有限性2.信息不对称3.非价格竞争三、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一)我国保险业取得的成就1.保险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3.保险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一)我国保险业取得的成就4.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5.保险市场逐步对外开放(二)我国保险业现存的问题1.机构设置行政化2.产品开发滞后3.服务质量不高4.地区间不平衡加大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一)我国保险业取得的成就(二)我国保险业现存的问题(三)我国保险业的新发展1.保险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1)原因(2)意义2.保险业推行ISO9002标准(1)强化质量管理(2)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三)我国保险业的新发展1.保险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2.保险业推行ISO9002标准(1)强化质量管理(2)与国际市场接轨(3)有利于可持续发展3.保险技术的创新(四)WTO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机遇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二节国际保险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四)WTO给我国保险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挑战3.对策(1)完善保险立法建设(2)稳步培育保险中介市场(3)努力发展我国的再保险业(4)加强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5)促进保险公司经营行为的理性化(6)加快再保险交易中心的建设专题------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影响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一、信托业的国际比较(一)英国信托业1.在英国的发展历程2.英国的金融信托业务(1)投资信托;(2)单位信托3.特点(1)以个人信托为主(2)法人受托集中经营(3)土地信托经营普遍存在4.英国的金融信托法制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一、信托业的国际比较(一)英国信托业(二)美国的信托业1.发展历程2.金融信托业务(1)个人信托-----受托业务------代理业务(2)法人信托(3)个人和法人兼有的信托3.特点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一、信托业的国际比较(二)美国的信托业1.发展历程2.金融信托业务3.特点(1)信托业务与银行业务按部门职责分工管理(2)有价证券业务开展普遍(3)个人信托与法人信托并驾齐驱(4)严格管理信托从业人员4.美国信托法制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一、信托业的国际比较(三)日本的信托业1.发展历程2.金融信托业务(1)金钱信托;(2)非金钱信托(3)金钱与非金钱信托相兼的信托(4)其他信托3.特点(1)有健全的法制为依据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一、信托业的国际比较(三)日本的信托业3.特点(1)有健全的法制为依据(2)注重发挥信托业务的专门性职能(3)不断开发适合本国特色的信托业务(4)重视信托思想的普及4.日本的信托法制(1)银行法;(2)信托法;(3)信托业法(4)关于普通银行兼营信托业务的法律;(5)贷款信托法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一、信托业的国际比较二、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一)信托的其他职能越来越受重视(二)金融信托机构与其他信托机构的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1.信托和银行2.信托和证券(三)金融信托业务不断创新(四)金融信托业务越来越走向国际化三、中国信托业的新发展(一)曲折历程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新发展(一)曲折历程1.第一次清理整顿(1981--1983)2.第二次清理整顿(1985)3.第三次清理整顿(1988.8---1991)]4.第四次清理整顿(1993.6---1997)5.第五次清理整顿(1999-----至今)(二)中国信托业的反思1.业务构成的异化(1)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占主导地位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新发展(一)曲折历程(二)中国信托业的反思1.业务构成的异化(1)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占主导地位(2)信托投资公司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但违规多(3)以短期性的金融负债支撑长期性的非金融资产2.功能与问题的悖论(1)中国信托业的特殊功能(2)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新发展(二)中国信托业的反思2.功能与问题的悖论(1)中国信托业的特殊功能(2)存在的问题-----机构过于膨胀-----资金来源与运用潜在风险高-----自有资金先天不足------行政干涉严重3.制度的渊源(1)制度背景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新发展(二)中国信托业的反思3.制度的渊源(1)制度背景(2)特有的行政-市场结构---------------行政性体现---------------市场性体现(3)产业评估(三)中国信托业的重塑1.重塑的社会基础分析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重塑1.重塑的社会基础分析(1)信托业的基础与私有制没有必然的联系(2)初步具备了信托业存在的必要财产基础2.中国信托业重塑的前提-----现有机构的出路(1)现有信托机构的购并是一种市场行为(2)被淘汰机构的市场退出问题(3)现有信托机构与地方政府与财政彻底脱钩,按股份制转制(4)量体裁衣第五章国际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第三节国际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新发展(三)中国信托业的重塑1.重塑的社会基础分析2.中国信托业重塑的前提-----现有机构的出路3.重塑的核心----信托制度的确立(1)中国信托制度确立的原则----继受与本土化(2)中国信托制度确立的依据----信托立法A.信托法;B.信托业法4.重塑的关键----业务创新与开拓专题------业务构成的分析,评析中国信托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字水位仪项目申请报告
- 2025年国土资源普查核仪器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2024-2025学年西藏那曲市巴青县三上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军训心得体会汇编15篇
- 2025年水上加油船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放射性废气处置设备项目申请报告
- 2022装修监理年终工作总结
- 去超市实习报告范文8篇
- 住房申请书模板10篇
- 演讲竞聘演讲稿范文6篇
- 2024年度共享办公空间租赁合同2篇
-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课件
- 2024年07月11026经济学(本)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合同3篇
- 2024年01月11289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四级品酒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国家电投《新能源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标准值(2024)》
- 2024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电影摄影及特殊拍摄技术(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
- 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