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末期,鲁昭公在与卿大夫的斗争中失利,逃至国外。掌权的正卿季平子虽然外看齐楚的援助,内有国君般的权力,但是“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国”。这反映了此时鲁国()A.分封制度已然瓦解 B.礼乐制度仍有影响C.政局受到大国支配 D.集权趋势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鲁昭公已经逃至国外,掌权的季平子虽然很有权势,但对待国君的态度依然像国君在国内时一样。这说明礼乐制度对季平子依然有约束力,B项正确;此时鲁国分封制受到冲击,但尚未瓦解,排除A项;季平子虽有齐楚大国的支持,但依然对待国君像在国内时一样,排除C项;根据以上分析,无法得出集权趋势得到强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初期,贾谊根据“强者先反”历史教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晁错多次上书陈述诸侯罪过,力主“削藩”。这些主张()A.贯彻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B.解决了汉初的王国问题C.改变了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D.顺应了大一统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这威胁着国家安定、统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藩”的主张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D项正确;这些主张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A项;这些主张本身无法解决王国问题,甚至引发了动乱,更没有改变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排除BC项。故选D项。3.两宋时期,政府出租官田以佃农自愿为前提,签订租佃契约。如果佃户不愿意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不得无理阻拦。这说明当时()A.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相对松弛 B.租佃生产方式成为主流C.国有土地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佃农自愿”“不得无理阻拦”可知,封建政府出租官田以佃农自愿为前提,佃户来去自由,说明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材料并未突出租佃经济的地位,排除B项;当时仍然是私有制占主导,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政府和佃农,没有涉及其他社会群体,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4.如图是明朝徐渭(1521年—1593年)的《山水图》。画面的近景是陂陀的山石,其上种有数株杂木,杂木的叶子有的已凋零;中景是空荡荡的水域,一人头戴斗笠,在船上垂钓;远景是低缓的山峦。据此可知,该画()A.开启文人画的先河 B.强调以形写神C.注重对意境的追求 D.手法灵活多变〖答案〗C〖解析〗画面近景是陂陀的山石,其上种有数株杂术,杂木的叶子有的已凋零,表明时值寒秋;中景是空荡荡的水域,一人头戴斗笠,在船上垂钓,其孤独的身影为画作增添了几分荒凉。再结合作者的生卒年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此图表现出的寒意、孤独正是画家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写照,C项正确;苏轼开文人画派先河,排除A项;“以形写神”是东晋顾恺之提出的绘画理论,他认为绘画首先要重形,只有通过对形的把握才能进而表现对象的神,《山水画》并不强调形似,注重的是通过画面表达作者人生的失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描述,无法体现该画绘画手法多变,材料中的“近景”“中景”“远景”只是对该画的介绍,并不属于绘画手法,排除D项。故选C项。5.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相比,上海庚予时论中出现了诸如“满贼”“北京贼政府”“觉罗氏江山破碎”“东南半壁”“迁都南京”等新术语和新话题,这种言论在以往都未见或少见。该变化表明当时()A.清政府成为众矢之的 B.立宪骗局的破产C.上海成为变革的先导 D.中央权威的式微〖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了1900年(庚子年)上海出现的一系列言论,“满贼”“北京贼政府”“觉罗氏江山破碎”等用词可以说明中央权威的式微,D项正确;材料只是展示上海的言论,无法说明清政府成为众矢之的,排除A项;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排除B项;材料中的言论无法体现上海成为变革的先导,排除C项。故选D项。6.自辛亥革命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其所代表的阶级主体处于脱节状态,到了大革命初期,这种状态不但没有拉近,反而走得更远,只得寻求其他力量的支持。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A.提倡摒弃陋习建立文明社会 B.兴办实业助力国家发展C主张节制资本协调劳资矛盾 D.转变观念信仰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只得寻求其他力量的支持”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为了更好地开展国民革命,热衷于扶助工人运动,并不希望工商交恶的阶级斗争的产生,因此国民党人主张节制资本,协调劳资矛盾,C项正确;国民党人为了争取工农而主张节制资本,并不是提倡摒弃陋习建立文明社会,也不是兴办实业助力国家发展,排除AB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没有转向信仰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7.民国三十七年,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法币通货膨胀问题,颁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以金圆为本位币,一圆含金量为纯金0.22217公分,禁止黄金、白银和外币的流通、买卖或持有。此次币制改革()A.意在解决民族战争时期财政危机 B.使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C.导致法币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 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国民党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金圆券的购买力几乎形同废纸,使得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彻底崩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终结,B项正确;本次币制改革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非解决民族战争时期财政危机,排除A项;本次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法币不再流通,排除C项;此次币制改革使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8.195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区行行长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在私营金融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人民银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并、淘汰等不同处理。同年年底,中国实现了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一做法()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 B.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D.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答案〗C〖解析〗我国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排除B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9.日本学者盐野七生认为,《安东尼努斯敕令》颁布后,“行省民不管之前的业绩如何,任何人都能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使得原本是‘取得权’的罗马公民权,变成有如雅典一般的‘既得权’。根据该学者的观点可推知,《安东尼努斯敕令》()A.最大程度保护平民的权益 B.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化的完成C.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D.使罗马公民权的吸引力减弱〖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在该敕令颁布之前,罗马公民权属于取得权,行省民通过自身努力就有成为公民的可能性。所以,没有公民权的行省民可以通过战功等方式来获得公民权,向往着公民权。而现在,只要是自由民就可以自动获得公民权,原来行省民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会弱化,公民权的吸引力会减弱,D项正确;《安东尼努斯敕令》并不是最大程度保护平民权益,排除A项;公元6世纪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化的完成,排除B项;C项是对《十二铜表法》的评价,排除。故选D项。10.有学者指出,某些民族国家在玩着一种“零和”游戏,它们认为一国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国所失。在贸易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国海外贸易的上升必然建立在与之构成竞争关系的国家海外贸易下降的基础之上,该国国库中黄金储存的增加必然是以其他国家黄金储存的减少为代价。下列文献符合该思想的是()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克伦威尔颁布的《航海条例》C.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 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国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国所失”“该国国库中黄金储存的增加必然是以其他国家黄金储存的减少为代价”可判断出,该思想是重商主义。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航海条例》,这是重商主义思想在英国的重要表现,B项正确;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符合自由主义,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属于凯恩斯主义,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870年(注:德国为1872年)到1913年的世界贸易占比变化()A.英国占据贸易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C.德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D.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格局〖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从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显示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则有所提高,再加上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新格局。D项正确,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最终形成,排除B项;占比不变并不是意味着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恰好相反,此时期内德国经济发展迅速,排除C项。故选D项。12.某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条约的签订()A.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 D.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是《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签订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排除B项;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排除C项;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后,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问,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摘缟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特征及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独立性;监察官员选任有严格标准;监察制度法律化;不断发展完善。(任答3点即可)作用:有利于整顿吏治,维护统治;有利于约束监察官员,规范监察行为;提高了监察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任答3点即可)(2)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借鉴了西方监察制度;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国民党维持独裁统治的需要。(任答4点即可)(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任答3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特征:根据“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得出历史悠久:根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得出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独立性;根据“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得出监察官员选任有严格标准;根据“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得出监察制度法律化;不断发展完善。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监察制度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整顿吏治,维护统治;有利于约束监察官员,规范监察行为;提高了监察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根据“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得出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根据“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得出借鉴了西方监察制度;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同时还源于国民党维持独裁统治的需要。(3)根据“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加强监察体制的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马人很早就接触到希腊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们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摘编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文化传播”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阐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孝文帝主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行封建化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尊崇儒学文化。这些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家通过一系列殖民战争确立了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拿破仑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被征服地区传播,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总之,战争在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示例仅供参考,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可知,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可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拿破仑对外战争等相关史实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说明战争在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中叶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流亡或者成为地主的佃户,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桔蝎,“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因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正式颁布,“两税法”。规定:每户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摘编自赵建玲张洁《简论两税法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白居易集》卷2《重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原因。(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朝“两税法”的实施。〖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吏治腐败,随意征税。(2)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赋税负担相对公平合理;(任答3点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官员的腐败,农民的负担没有得到真正的减轻。〖解析〗(1)原因根据“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流亡或者成为地主的佃户,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桔蝎”得出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根据“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可知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吏治腐败,随意征税。(2)根据“每户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赋税制度”可知,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赋税负担相对公平合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官员的腐败,农民的负担没有得到真正的减轻。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4年2月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它要用武力得到在谈判桌上没能得到的东西。4月29日-5月1日日军在黑木将军的指挥下大败俄军,而后日军乘胜向满洲推进。5月30日日军占领了大连港。8月29日一9月3日双方在辽阳近郊展开激战,俄军失利后,俄军总司令库罗巴特金率部撤到奉天。l905年1月2日被围困在旅顺口长达7个月的俄军向日军投降。5月27日从波罗的海赶来增援的俄国舰队在对马海峡遭到日本舰的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灭。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俄双方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州的朴茨茅斯签订和约。沙俄在《朴茨茅斯条约》中承认:中国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均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中东铁路南端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库页岛的一半割让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俄国水域捕鱼。——摘编自国永春《沙俄在远东的扩张与日俄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日本明治维新后致力于军事扩张;沙俄希望扩大在远东的势力;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矛盾不断激化;日英结盟助长日本野心;清政府软弱无能。(任答4点即可)(2)加深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刺激了中国革命,加速了中国革命(或辛亥革命)的发展;促使立宪运动在中国的高涨;促使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或进行内政改革);侵犯了中国主权,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任答4点即可)〖解析〗(1)根据“它要用武力得到在谈判桌上没能得到的东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日益尖锐;日本明治维新后致力于军事扩张;沙俄希望扩大在远东的势力;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矛盾不断激化;同时日英结盟和清政府软弱无能都主张了日本的野心。(2)根据“中国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均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中东铁路南端支线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库页岛的一半割让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俄国水域捕鱼”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俄战争加深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侵犯了中国主权,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这场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刺激了中国革命,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严重,促使立宪运动在中国的高涨;促使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郭嵩焘(1818年—1891年),湖南湘阴人,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行者。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展开了一场挽救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郭嵩焘指出:“窃以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英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弊,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郭嵩焘出使外国之后对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有了初步认识。光绪元年,郭嵩焘上奏光绪皇帝:“……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郭嵩焘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也在于中国人才缺乏,学校不修。他指出:“诚诚欲挽回人心风俗,必自学校始。两千年来,人才所以日下,由学校之不修也。此关天下全局,非一时一事芝钎。”——稿自白燕冷《论郭嵩焘的洋务思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嵩焘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思想主张。〖答案〗(1)主张进一步学习西方,批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军事;提倡发展工商业,主张商民自办近代工商业;主张发展近代教育事业,培养新式人才。(2)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任答3点即可)但其思想超越了社会主流,遭到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解析〗(1)根据“窃以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英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弊,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可知郭嵩焘主张进一步学习西方,批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军事;根据“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可知他提倡发展工商业,主张商民自办近代工商业;根据“诚诚欲挽回人心风俗,必自学校始。两千年来,人才所以日下,由学校之不修也。此关天下全局,非一时一事芝钎”可知他主张发展近代教育事业,培养新式人才。(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郭嵩焘主张进一步向西方学习,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发展;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但其思想超越了社会主流,遭到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末期,鲁昭公在与卿大夫的斗争中失利,逃至国外。掌权的正卿季平子虽然外看齐楚的援助,内有国君般的权力,但是“弗敢宣也,事君如在国”。这反映了此时鲁国()A.分封制度已然瓦解 B.礼乐制度仍有影响C.政局受到大国支配 D.集权趋势得到强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鲁昭公已经逃至国外,掌权的季平子虽然很有权势,但对待国君的态度依然像国君在国内时一样。这说明礼乐制度对季平子依然有约束力,B项正确;此时鲁国分封制受到冲击,但尚未瓦解,排除A项;季平子虽有齐楚大国的支持,但依然对待国君像在国内时一样,排除C项;根据以上分析,无法得出集权趋势得到强化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初期,贾谊根据“强者先反”历史教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晁错多次上书陈述诸侯罪过,力主“削藩”。这些主张()A.贯彻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B.解决了汉初的王国问题C.改变了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D.顺应了大一统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随着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这威胁着国家安定、统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藩”的主张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顺应了大一统的趋势,D项正确;这些主张不属于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A项;这些主张本身无法解决王国问题,甚至引发了动乱,更没有改变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排除BC项。故选D项。3.两宋时期,政府出租官田以佃农自愿为前提,签订租佃契约。如果佃户不愿意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不得无理阻拦。这说明当时()A.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相对松弛 B.租佃生产方式成为主流C.国有土地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佃农自愿”“不得无理阻拦”可知,封建政府出租官田以佃农自愿为前提,佃户来去自由,说明国家对农民的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材料并未突出租佃经济的地位,排除B项;当时仍然是私有制占主导,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政府和佃农,没有涉及其他社会群体,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4.如图是明朝徐渭(1521年—1593年)的《山水图》。画面的近景是陂陀的山石,其上种有数株杂木,杂木的叶子有的已凋零;中景是空荡荡的水域,一人头戴斗笠,在船上垂钓;远景是低缓的山峦。据此可知,该画()A.开启文人画的先河 B.强调以形写神C.注重对意境的追求 D.手法灵活多变〖答案〗C〖解析〗画面近景是陂陀的山石,其上种有数株杂术,杂木的叶子有的已凋零,表明时值寒秋;中景是空荡荡的水域,一人头戴斗笠,在船上垂钓,其孤独的身影为画作增添了几分荒凉。再结合作者的生卒年信息,我们可以得知此图表现出的寒意、孤独正是画家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写照,C项正确;苏轼开文人画派先河,排除A项;“以形写神”是东晋顾恺之提出的绘画理论,他认为绘画首先要重形,只有通过对形的把握才能进而表现对象的神,《山水画》并不强调形似,注重的是通过画面表达作者人生的失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描述,无法体现该画绘画手法多变,材料中的“近景”“中景”“远景”只是对该画的介绍,并不属于绘画手法,排除D项。故选C项。5.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相比,上海庚予时论中出现了诸如“满贼”“北京贼政府”“觉罗氏江山破碎”“东南半壁”“迁都南京”等新术语和新话题,这种言论在以往都未见或少见。该变化表明当时()A.清政府成为众矢之的 B.立宪骗局的破产C.上海成为变革的先导 D.中央权威的式微〖答案〗D〖解析〗材料描述了1900年(庚子年)上海出现的一系列言论,“满贼”“北京贼政府”“觉罗氏江山破碎”等用词可以说明中央权威的式微,D项正确;材料只是展示上海的言论,无法说明清政府成为众矢之的,排除A项;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排除B项;材料中的言论无法体现上海成为变革的先导,排除C项。故选D项。6.自辛亥革命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与其所代表的阶级主体处于脱节状态,到了大革命初期,这种状态不但没有拉近,反而走得更远,只得寻求其他力量的支持。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A.提倡摒弃陋习建立文明社会 B.兴办实业助力国家发展C主张节制资本协调劳资矛盾 D.转变观念信仰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只得寻求其他力量的支持”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为了更好地开展国民革命,热衷于扶助工人运动,并不希望工商交恶的阶级斗争的产生,因此国民党人主张节制资本,协调劳资矛盾,C项正确;国民党人为了争取工农而主张节制资本,并不是提倡摒弃陋习建立文明社会,也不是兴办实业助力国家发展,排除AB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没有转向信仰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7.民国三十七年,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法币通货膨胀问题,颁布了《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以金圆为本位币,一圆含金量为纯金0.22217公分,禁止黄金、白银和外币的流通、买卖或持有。此次币制改革()A.意在解决民族战争时期财政危机 B.使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C.导致法币的实际购买力大大下降 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国民党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金圆券的购买力几乎形同废纸,使得国民政府金融体系彻底崩溃,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终结,B项正确;本次币制改革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非解决民族战争时期财政危机,排除A项;本次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法币不再流通,排除C项;此次币制改革使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溃,不利于国民党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8.195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区行行长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在私营金融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人民银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并、淘汰等不同处理。同年年底,中国实现了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一做法()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长期落后的面貌 B.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D.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答案〗C〖解析〗我国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排除B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9.日本学者盐野七生认为,《安东尼努斯敕令》颁布后,“行省民不管之前的业绩如何,任何人都能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使得原本是‘取得权’的罗马公民权,变成有如雅典一般的‘既得权’。根据该学者的观点可推知,《安东尼努斯敕令》()A.最大程度保护平民的权益 B.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化的完成C.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D.使罗马公民权的吸引力减弱〖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在该敕令颁布之前,罗马公民权属于取得权,行省民通过自身努力就有成为公民的可能性。所以,没有公民权的行省民可以通过战功等方式来获得公民权,向往着公民权。而现在,只要是自由民就可以自动获得公民权,原来行省民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会弱化,公民权的吸引力会减弱,D项正确;《安东尼努斯敕令》并不是最大程度保护平民权益,排除A项;公元6世纪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化的完成,排除B项;C项是对《十二铜表法》的评价,排除。故选D项。10.有学者指出,某些民族国家在玩着一种“零和”游戏,它们认为一国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国所失。在贸易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国海外贸易的上升必然建立在与之构成竞争关系的国家海外贸易下降的基础之上,该国国库中黄金储存的增加必然是以其他国家黄金储存的减少为代价。下列文献符合该思想的是()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克伦威尔颁布的《航海条例》C.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 D.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国所得必然意味着另一国所失”“该国国库中黄金储存的增加必然是以其他国家黄金储存的减少为代价”可判断出,该思想是重商主义。1651年10月,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吉利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航海条例》,这是重商主义思想在英国的重要表现,B项正确;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符合自由主义,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属于凯恩斯主义,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870年(注:德国为1872年)到1913年的世界贸易占比变化()A.英国占据贸易垄断地位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C.德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D.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格局〖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从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显示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而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则有所提高,再加上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形成了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新格局。D项正确,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成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最终形成,排除B项;占比不变并不是意味着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恰好相反,此时期内德国经济发展迅速,排除C项。故选D项。12.某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条约的签订()A.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 B.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C.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 D.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条约是《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签订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A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排除B项;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排除C项;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后,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杂律》为惩治滥用职权等职官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唐代,尚书省左右仆射兼掌对御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如宋朝规定:“非曾经两任县令,不得除(授予)监察御史。”明朝谏官的职能由六科给事中取代,监察六部官员。清雍正年问,清廷取消了六科给事中执掌的封驳权,“以六科内升外转,始隶都察院”,都察院的监察职能进一步加强。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摘缟自张国安《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特征及其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我国加强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独立性;监察官员选任有严格标准;监察制度法律化;不断发展完善。(任答3点即可)作用:有利于整顿吏治,维护统治;有利于约束监察官员,规范监察行为;提高了监察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任答3点即可)(2)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借鉴了西方监察制度;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国民党维持独裁统治的需要。(任答4点即可)(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任答3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特征:根据“夏朝,设有监察之官‘啬夫’”得出历史悠久:根据“自魏晋始,御史台脱离少府而成为完全独立的监察机构”得出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独立性;根据“我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其标准大致包括品德、学识和经验三方面”得出监察官员选任有严格标准;根据“清政府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台规》。至此,我国古代监察系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严密”得出监察制度法律化;不断发展完善。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监察制度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整顿吏治,维护统治;有利于约束监察官员,规范监察行为;提高了监察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根据“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得出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根据“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得出借鉴了西方监察制度;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同时还源于国民党维持独裁统治的需要。(3)根据“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加强监察体制的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马人很早就接触到希腊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们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摘编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文化传播”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阐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孝文帝主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行封建化改革,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尊崇儒学文化。这些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家通过一系列殖民战争确立了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拿破仑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被征服地区传播,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总之,战争在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示例仅供参考,其它论题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可知,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可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拿破仑对外战争等相关史实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证。最后说明战争在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中叶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流亡或者成为地主的佃户,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桔蝎,“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因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正式颁布,“两税法”。规定:每户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摘编自赵建玲张洁《简论两税法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白居易集》卷2《重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两税法”的原因。(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唐朝“两税法”的实施。〖答案〗(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吏治腐败,随意征税。(2)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赋税负担相对公平合理;(任答3点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官员的腐败,农民的负担没有得到真正的减轻。〖解析〗(1)原因根据“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流亡或者成为地主的佃户,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桔蝎”得出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根据“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可知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吏治腐败,随意征税。(2)根据“每户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赋税制度”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