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貌(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貌(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貌(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貌(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貌(解析版)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貌提分小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0年1月11日,坐落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地“大窝凼”中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投入正式运行。2021年3月31日起,中国天眼向全世界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图示为射电望远镜及周围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的成因可能是()A.地质时期海水遗迹 B.陨石撞击的深坑 C.石灰岩溶洞坍塌 D.岩浆喷发的火山口2.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A.一马平川,沃野千里 B.地表崎岖,奇峰林立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冰川广布,河湖众多【答案】1.C2.B【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大窝凼”洼地为喀斯特洼地,喀斯特地貌多为石灰岩,石灰岩溶洞坍塌形成天坑,C正确,ABD错,故选C。2.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征是地表崎岖,奇峰林立,B正确;“一马平川,沃野千里”多形成肥沃的广袤平原,A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多形容黄土地貌,C错;“冰川广布,河湖众多”多形容冰川地貌,D错。故选B。下图为典型河流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甲、乙河流地貌的名称分别是()A.冲积扇、河漫滩 B.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4.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①地势平坦,多汊流②沉积物大小差别大③分布地区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3.B4.C【解析】3.甲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为冲积扇;乙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处,呈三角形,为三角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4.读图可知,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平坦,多汊流,多沙洲、沙岛发育,①④符合;冲积扇沉积的物质多石块、砾石,也有泥沙,沉积物大小差别大,而三角洲内沉积物以泥沙为主,颗粒大小差别较小;三角洲分布地区气候不一定温和,如勒拿河三角洲,②③不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为河流不同河段河床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A河段河流地貌常表现为“V”型峡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势落差大,河流侵蚀作用强②河流以向下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延长③该河段一般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④该河段降雨集中,地表径流带来泥沙堆积所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6.关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表述正确的是()A.在BC河段,容易形成曲流 B.在BC河段越靠近上游堆积物的颗粒越小C.河流中下游都会形成冲积平原 D.冲积扇形成在支干流交汇处【答案】5.A6.A【解析】5.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看出,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因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且河流上游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形成V型谷,①②正确;根据材料,看不出A河段土质情况,③错误;该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④错误。A项的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6.BC段地处河流中下游,地形起伏变小,河流流速相对减慢,河流以侧蚀为主,侧蚀容易使河流进一步形成凹岸和凸岸,从而导致曲流出现,A正确;BC段河流越靠近上游,流速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B错误;河流冲积平原由河流携带的泥沙经堆积作用形成,如果河流携带的泥沙少,便不易形成冲积平原,C错误;冲积扇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D错误。故选A。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照片,照片中的骆驼向西而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主导风向是()A.偏东风 B.偏西风C.偏北风 D.偏南风8.图示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C.丙→丁→乙→甲 D.丁→丙→甲→乙【答案】7.C8.B【解析】7.根据骆驼向西前进,可将图中方位定出来,左侧是北,右侧是南。再根据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原理,可知图片左侧是迎风坡,所以主导风向为偏北风,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图中演示新月形沙丘的形成过程,最开始沙丘两侧坡度一致,后受风力影响形成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的形态,乙为最开始的样子,丙是最后的样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高度地貌是出露地表的岩石圈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现的形态,是地球演化的结果。下图是在我国某地区拍摄的一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据图判断当地的主要盛行风向()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10.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答案】9.B10.D【解析】9.该地貌为新月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结合图中所给的方向可知,当地盛行西北风,故选B。10.图中地表形态是沙丘,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A错;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B错;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C错。故选D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边的海水中曾经矗立着12根巨大的石柱,近年来,陆续有5根石柱倒塌(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1.墨尔本海岸石柱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堆积 B.海水侵蚀 C.岩石风化 D.波浪搬运12.墨尔本海岸边海水中这些残存的石柱()A.与海岸越来越近 B.数量越来越多C.高度越来越低 D.永久存在于岸边【答案】11.B12.C【解析】11.墨尔本海岸石柱所在地区位于中纬西风带,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的侵蚀于相对松软的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海岸石柱。故选B。12.墨尔本海岸边海水中这些残存的石柱,仍然受海水侵蚀,因而数量越来越少,高度越来越低,最终会消失,C正确,B、D错误;由于海岸也继续接受海水侵蚀,因而石柱与海岸相距越来越远,A错误。故选C。研学旅行第三站来到了大连金石滩海边,同学们拍摄到“恐龙探海”的景观照片(下图),还远眺到冲浪爱好者正在进行冲浪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该景观为()A.海岸侵蚀地貌 B.河流侵蚀地貌 C.海岸堆积地貌 D.河流堆积地貌14.冲浪时人们利用了()A.潮汐的能量 B.海啸的能量 C.波浪能量 D.洋流的能量【答案】13.A14.C【解析】13.该景观位于大连金石滩海边,主要受到海浪作用,BD错误;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形似“恐龙探海”的海蚀拱桥,A正确,C错误;故选A。14.冲浪主要是人们利用波浪的翻滚能量进行运动,C正确;波浪的能量主要来自风能,不是主要来自潮汐的能量、海啸的能量、洋流的能量,A、B、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某地貌观察者的视野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观察者选择丙地观察地貌,其主要原因是该地()A.海拔最高 B.视野开阔 C.海拔最低 D.起伏较小16.地貌观察的顺序一般是()①从宏观到微观②从面到点③从微观到宏观④从点到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5.B16.A【解析】15.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丙地可以有开阔的观测视野,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选B。16.本题考查地貌观察的顺序,即先整体后局部: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材料二:浙江某中学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在甲地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又在乙地重温了飞夺泸定桥故事,并在甲地周边地区考察了喀斯特地貌,在乙地考察了河流地貌。a、b、c是学生拍摄的部分照片,下框是对三幅照片地貌特点的描述。abc描述一:河谷横剖面成“V”形,河谷深度大,谷地两壁陡峭,谷底狭窄。描述二:溶洞顶部有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帘,底部可见向上发育的石笋。描述三:锥状山峰耸立,远望如林;近处孤立的山峰和残丘分布于盆地中。(1)长江经济带的成渝、长江中游和长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中,位于下游的是_________城市群,该城市群濒临海洋,可开发的海洋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列举一种)。(2)长江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库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_________,中上游实施退耕还林后长江向海洋输送的泥沙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3)判断拍摄地点、照片、地貌特点描述和地貌类型的对应关系、并用直线正确连接。地点照片地貌特点描述地貌类型甲a地貌特点描述一河流地貌b地貌特点描述二乙c地貌特点描述三喀斯特地貌(4)地理背景是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地理客观情况。根据地图中的信息,说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项地理背景,并用图中信息说明得出的结论。【答案】(1)长江三角洲;潮汐能(波浪能或温差能)(2)地表径流;减少(3)(4)长江航运优越;水系发达,通航里程长;干流可通航船舶吨位大,通航能力强。【解析】(1)长江经济带的成渝、长江中游和长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中,位于下游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濒临海洋,因此可开发的海洋清洁能源有波浪能、潮汐能以及温差能等。(2)长江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库,影响了河流,河流属于地表径流,所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中上游实施退耕还林后水土保持能力增强,使得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减轻,向海洋输送的泥沙减少。(3)读图分析,图a为峡谷,分布在长江上游的乙地,,符合地貌特点描述一,属于河流侵蚀地貌;图b为溶洞中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等,属于地貌特点描述二,为喀斯特地貌;图c为峰林和孤峰,也属于喀斯特地貌,属于地貌特点描述三,b和c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云贵高原的甲地。(4)材料一位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可知,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地理背景是长江流域的水文水系特点,如长江水系发达,干流沟通东西,支流连接南北,通航里程长;干流水量大,水流较为平稳,可通航船舶吨位大,通航能力强;发达的航运条件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入河泥沙量大,下游河床淤积严重,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导致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易淤、易决、易徙”。针对这个问题,小浪底水库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对黄河调水调沙,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地上河”再也没有长高,黃河下游基本保持冲淤平衡。下图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示意图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图。(1)描述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2)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析黄河下游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现象对黄河入海口产生的影响。【答案】(1)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为了防治水害,两岸加高河堤,使黄河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悬河”。(2)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沟壑纵横、崎岖不平的地表形态;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易被侵蚀;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能力弱;地形崎岖,地表径流流速快。(3)人海口地区来沙量增加,土地肥力提高;获得稳定泥沙来源,利于河口三角洲发育;入海口附近入海径流挟带的营养盐类增加,渔业资源增加。【解析】(1)黄河下游河床上沉积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使得黄河带来大量泥沙;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坡度变小,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提升,逐渐使河床高出两岸河堤之外的平原。为了防止水害,河水全靠人工大堤约束,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河床的不断抬升,两岸大堤也逐渐增高,于是形成著名的“地上悬河”。(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从整体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分析。黄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