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选择题主观题专练50题)(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选择题主观题专练50题)(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选择题主观题专练50题)(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选择题主观题专练50题)(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选择题主观题专练50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选择题+主观题专练50题一、单选题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晚清洋务派创办各种新式企业;日本明治政府推行“殖产兴业”政策。二者的共同点是(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 B.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C.主要采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 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2.(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轮船招商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经营管理模式。创办初期,李鸿章通过允许其承运官物、免税、贷款和缓息等多种途径,使它在与外国轮运公司的竞争中未曾处于劣势。从1874年到1892年,年年盈利。由此可知,该局(

)A.得益官方扶助,实力匹敌洋商 B.过于依赖官方,不利自身成长C.专意谋取贴补,影响竞争公平 D.享有垄断特权,助推同业发展3.(2022·山东·高考真题)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 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5.(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2.2811.6414.8421.36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 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 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7.(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A.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 B.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C.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D.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8.(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1912—1927年 B.1927—1937年C.1949—1956年 D.1978—1992年9.(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1949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占中国工业总产值比重表产品原煤烧碱电动机棉纱棉布纸火柴卷烟面粉比重28.3%59.4%79.6%46.7%40.3%63.4%80.6%80.4%79.4%据上表推知,当时(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明显B.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有益补充C.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迫在眉睫D.限制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必要性10.(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1956—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译著中,以社会主义国家的著作为主,但资本主义国家的著作数量增长很快。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专家的人数和比重从1961年起逐渐增加,至1966年,日本和法国的专家人数居在华外国专家前两位。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三线建设缺乏专业人才 B.科技交流摆脱冷战影响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11.(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类别年份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业用电量(亿度)1952年2513.631.77.80.51978年1597540672489.5884253.1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 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12.(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26日上午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下午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27日晚上参加外事活动下午报社来人约稿晚上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 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 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13.(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它突出反映了中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 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 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14.(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15.(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 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16.(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B.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 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17.(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注:一般意义上,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了农业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工业发展C.国家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第三产业发展 D.亚投行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18.江南制造局自翻译馆开馆到1907年止,前后四十年,共译成西书217种,计750本。下表为江南制造翻译馆翻译书籍情况。这可用来说明洋务运动(

)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目别种数卷数图数本数图学135497024医学139195863船政91117721农学115811510天文52815923史志17166—186工程54116913学务4333地学452101313兵政431981660112矿学1080138336算学2012859059商学35—6格致391607物理1038131125化学118571773工艺3696385676合计217114412241750A.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 B.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C.促进了官员选拔的多元发展 D.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新思潮19.1909年,上海《时报》评论说:“(汉阳铁厂)生铁一日之间已制成钢,制成钢后又成种种钢货……京汉铁路所用之钢轨,均为汉阳铁厂所供给。”这说明,汉阳铁厂(

)A.提升了中国工业生产自主性 B.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C.打破了西方对华的钢铁封锁 D.实现了国人实业救国的愿望20.洋务运动时期,来自顽固守旧派的攻击、抵制和反对往往以坚持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制度为说辞,在长期封闭、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轰开的社会环境下,对主张学习西方的洋务派自然有着先声夺人的压力。材料可用以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 B.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C.“中体西用”提出的背景 D.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21.同治六年(1867年),御史张盛藻上奏说:“……天文算学,宜令钦天监天文生习之;制造工作,宜责成工部督匠役习之。文儒近臣,不当崇尚技能,师法夷裔。……”而这些奏议传出后得到北京士大夫的称赏,当时凡以“士君子”自尊自重的人,皆以读洋书为耻辱,没有人肯入同文馆。这表明(

)A.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B.维新变法运动面临巨大阻力C.传统观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22.从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到19世纪中后期的洋务运动,再到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最后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贯穿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是(

)A.国家出路的探索 B.早期近代化的尝试C.学习西方的深入 D.反帝反封建的斗争23.1928年《民国日报》曾刊载一则报道:闸北太阳庙文安坊内,有年轻妇女尹王氏,于昨日傍晚骑乘自由车,在大统路一带大兜圈子,更有多数工人随后拍掌胡调。四区巡长么万钧正率警在该处检查行人,以尹仿佛率众游行,究竟有伤风化,遂命警将尹连人带车拘送至区署,经署长判罚洋五元以儆。该事件反映出(

)A.新旧观念冲突 B.女性追求自由平等 C.城市治理有序 D.新式交通工具普及24.1912年,《申报》刊载随笔《做上海人安得不穷》,文中称:“从前家中陈设,不过榆木器具,及瓷瓶铜盆,已觉十分体面。今上海人红木房间觉得寻常之极。一定要铁床皮椅电灯风扇才觉得适意,做上海人安得不穷。”该变化旨在说明(

)A.家居变革提升生活品质 B.倡用国货迎合时代潮流C.城市生活助长奢靡之风 D.消费能力增强身份认同25.1912—1921年,在政府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了764家,资本总额达到28540万元,比1911年分别增加了1倍、2倍左右。这表明(

)A.一战结束后国民经济发展转向 B.列强卷土重来对经济影响巨大C.北洋军阀减少对经济支持力度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仍然在持续26.下图为1931年《申报》刊登的某外国品牌汽车广告。这反映出当时(

)A.西方消费观念得到传播 B.民族工商业受到了排挤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27.晚清时期,投资者不论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依惯例享有获取固定利率的股息即“官利”或“官息”的权利。1914年北洋政府《公司条例》明确规定“(公司)开业前分派利息于股东”,1929年修订的公司法保留该项规定,将年利从最高六厘降为五厘。这说明(

)A.官利制在近代中国有其合理性 B.官利是企业利润分配的一部分C.近代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D.北洋政府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28.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春耕生产的指示》,规定:允许地主继续经营原有土地,地主在减租后向农民收租是合法的,允许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同时就奖励精耕细作、保护耕者收获权利、发放贷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人民政府(

)A.努力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 B.团结地主阶级投身于工业建设C.把农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D.致力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束缚29.下图描绘了毛泽东1950年视察哈尔滨车辆厂的情景。毛泽东在视察过程中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做基础了。”这说明当时我国(

)A.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 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C.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 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30.新中国成立初期,组织劳动竞赛是各国营企业工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954年4月,工业劳动模范张明山等人联名向全国总工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这项建议随即被全国总工会采纳,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新运动随即拉开帷幕。这说明技术革新运动的开展(

)A.利于职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 B.加快国民经济恢复改变工业落后面貌C.有助于树立工业企业的良好形象 D.彰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31.1954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国营及公私合营厂矿推广车间医师制:要求厂矿医务工作者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对工人进行系统防治。这一制度(

)A.发挥卫生对工业建设的保障作用 B.促成了“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C.有效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标志着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3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工业化建设。下表为工程项目分布与投资情况表。区域工程项目计划投资实际投资数量比重%资金数额/万元比重/%资金数额/万元比重/%东部96.00524332.59534582.72中部3724.6860472729.9048726224.84西部4832.0057976228.6755110128.09东北5637.3478525638.8286951444.34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A.工业布局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 B.社会主义改造稳步推进C.东部地区受战争影响出现衰退 D.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33.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毛泽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

)A.是文革发展的必然产物 B.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D.提高了国防能力,推进了我国现代化进程3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解放军官兵连同随军家属等共计十万人,齐集黑龙江,在一片过去地图上都没有名字的荒原上建立了国营农场。经过军民数十年的努力,昔日的荒原变成了“北大仓”。“北大仓”的形成(

)A.反映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属于三线建设的重要成果C.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D.推动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35.1981年我国发行的国库券(见图),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国库券是实物型的对内国债,一定条件下可以流通转让。1996年国库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国库券的发行旨在(

)A.调控计划体制下的国家经济 B.提升城乡居民的投资收益C.弥补经济建设收支的不平衡 D.创新改革开放的货币形式36.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A.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注重维护粮食安全C.坚持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的精神 D.工作重心发生转移37.2000万人待业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最具“爆炸性”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中央鼓励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和自谋职业,个体经济的恢复最快,再次出现了小型个体工业,从业者38万人。这表明我国当时(

)A.经济所有制结构有所突破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确定 D.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38.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设者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推动政府放权,减少办事成本;注重人才开发和培养;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方式;等等。这些做法(

)A.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C.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D.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传统经济观念39.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美元,到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约23倍。这反映出中国(

)A.加入WTO推动了经济发展 B.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实现C.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40.从1995年到2004年,农业各税的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4.6%到3.3%之间。以安徽省为例,3万多名农税人员,每个人征收的税额仅10余万元,扣除管理成本和工资,实际税收所剩无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这一改革措施(

)A.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B.反映了综合国力的增强C.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 D.推动农业对工业的反哺二、材料分析题41.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材料二

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又两种不用的现代经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了重大影响。——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三

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的“新因素”。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费经验。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51年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根据“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部署,着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政府的帮助下,采取边制定、边执行的办法,经过多次修改,195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原则通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计划中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3;大中型工业建设项目的53%分布在内地,222个项目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城市,合理地利用原有工业基础。——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材料二

1996年,经中共中央建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更多关注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布局、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和部署、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纲要要求,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的台阶,为下个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开创新的局面。——摘编自《中国改革开放30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简要归纳“一五”计划制定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两个有关五年计划的文件在主要内容上的不同,并略述从中得到的启示。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企业名称概况江南制造总局1865年)总投入近千万两白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等,由美国人负责生产技术。但生产效率低下,其生产的枪炮普遍落后西方二三十年。福州船政局(1866年)共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有52人之多,其所需的木材皆购自东南亚各国,平均每生产一艘船的成本是购买同样船只费用的两倍以上。兰州制呢局(1880年)总监工为德国人,5名技工也来自德国。从德国引进机器设备,但与兰州本地出产的羊毛毛质不匹配,导致效率低下。汉阳铁厂(1890年)前后总计耗费千万两之多,从英国购买设备,但与当地煤、铁矿石不匹配。因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建成之后被迫停产。——据陈佳琪《论洋务企业技术引进的特点及意义》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在煤炭、电力、机械等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进入1960年代,我国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中央政府领导国营企业在20多个基础性和共用性技术领域发起“大会战”,来攻坚克难。以机械工业为例,中央政府在1961—1969年启动“九大装备”重大任务专项,动员了国务院的10个部委,100多个国营大型工厂,1000多名工程师和超过10000名工人,共设立了100多项重大项目。到1969年,该项目建成了9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类,1400多台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基本解决了中国在工业机械上对外依赖的问题。——据王思霓、王彩萍《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企业引进技术的历史背景与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企业在技术引进上的进步之处,并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国有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大会战”。44.金融的稳定性与自主性关乎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375年,明朝印行“大明通行宝钞”,原则上规定宝钞一贯准铜钱一千文,准白银一两。但发行“宝钞”之始,即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至1394年并铜钱亦收缴禁用,“宝钞”成为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宝钞”的发行,没有实价货币为准备金,发行额也没有任何严格限定。“宝钞”发行60年后,其对白银的市场比价降到一千贯抵银一两。与此同时,白银却在国家种种限制中,在民间贸易中默默地扩大流通。——摘编自赵轶峰《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材料二

长久以来,中国即存在钱庄、商行、票号等承担货币存贷及兑换业务的机构。被西方列强轮番暴打之后,大清朝在金融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列强纷纷在华成立银行,发以银两、银元或者外汇作为兑现本位的纸币。在时任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的建议之下,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于1897年建立并发行纸币,随后,清政府又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于1905年成立了户部银行,在1907年成立了交通银行并开始发行银两票、银元票和钱票。——摘编自路瑞锁《中国金融进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大明通行宝钞”的发行对经济的影响。(2)阅读材料二,围绕中国近代经济的变革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表探析》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植棉改良行动兴起的有利条件。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一些苛政,使社会上掀起一个振兴实业的热潮,大量实业团体涌现出来;随着民众参政热情的高涨,入学结社蔚然成风,各种政党和政治团体像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都和晚清时期不同。人们热烈期待着中国进入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期。——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二

当1956年9月党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时,大会是以洋溢的自我庆贺和自我批评为其特征的。对1949年的胜利和对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来庆贺。……但是党的领导人也认识到,它仍有许多任务有待完成,而且新制度中还存在缺点:所以这次党代会的特征是对政权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坦率得惊人然而又极为自信的分析。——摘自【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对“振兴实业的热潮”的推动作用;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未能“进入一个和平建设的新时期”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社会变革的角度,简析1956年党代会呈现“洋溢的自我庆贺”的缘由。结合所学,概述此次会议对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的“自信分析”。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晚清国内公债筹募概况(节选)公债名称时间与用途筹募额定数实际额度具体承销情况西征借款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350万两认购150万两成立乾泰公司借款昭信股票1898年战争赔款1亿两认购2000万两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湖南公债1910年地方财政120万两转外债外资银行承销爱国公债1911年镇压辛亥革命3000万元不足1200万元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贵及官员摊派——摘编自刘杰《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材料二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分,华东区分担45%,上海市分担华东区的66.6%。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深入宣传,“购买公债不但还本,而且付息……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摘编自孔祥成、牛茹琪《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公债发行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圆满成功的原因。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业迅速扩展,逐渐走向兴盛。以前烧造瓷器的窑场继续生产,并在此基础上,窑址地点、数量均有增加,如晋江磁灶窑,由南朝时期的1处、唐代的5处,发展为宋元时期的12处之多。除了常见的碗、盘、罐等器物,各类罐、瓶、盆、盒、杯、执壶等类型增多。釉色品种突破单一青釉的类型,还大量烧造了青白釉、酱釉、酱黄釉、黑釉、青黄釉等不同品种的瓷器。窑炉仍为龙窑,但长度增加,残长50余米,坡度合理,窑内器物摆放紧密有序,匣钵装烧较为普遍,改善了器物的烧成环境。——摘编自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业的兴盛与技术来源试探》材料二:1950年毛泽东说:“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在1957年,他又进一步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他认为我国当时工业空间分布不平衡不合理,即沿海占70%,内地只有30%,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沿海已有的工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内地工业;新的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