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精编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无论如何,玻利瓦尔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响力依然可观,在南美和北美,以他命名的街道和广场数不胜数,很多政治家早已习惯了把他名字的那几个音节挂在嘴边。下列说法与他无关的是A.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B.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C.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D.率军解放哥伦比亚等地2.2020是鸦片战争爆发180周年,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是A.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 B.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理藩院B.中书省C.宣政院D.行中书省4.1937年9月的一天,自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方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局A.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B.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D.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5.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此番风貌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汉朝()A.民族关系融洽 B.社会经济繁荣C.巩固大一统局面 D.中外交流频繁6.“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上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战争 D.“一五”计划7.下面三幅图片是我国青铜器的代表,观察可知A.青铜器只能用来祭祀B.青铜器可用作兵器C.青铜冶炼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D.我国金属冶炼始于商周8.在二战的危急关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统一战线。其标志是()A.诺曼底登陆成功 B.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雅尔塔会议召开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B.台儿庄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C.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0.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11.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这段话旨在强调A.农民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B.中国农村所蕴藏的革命力量C.联合各个革命阶级的重要性D.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12.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一国两制”构想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1)请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2)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谁?(3)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分别于何时回归祖国?14.经济的繁荣,是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繁荣,请举例说明。(2)经济发展和时代变化息息相关。全国抗战初期,重庆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全国抗战后期,重庆的经济却濒于崩溃。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20世纪80年代,为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国家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改革的实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15.观察下图,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军队,打败西班牙军队,1819年成立了由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组成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因此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所以选项C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与玻利瓦尔无关,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和玻利瓦尔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C【解析】

从题干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元朝设置官员对边远地区进行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管理西藏宣政院。故此题选C。4、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9月”和内容“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影响;B项指的是1935年日本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产生的影响;C项指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37年9月,国民党提交了国共合作的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方式是军内合作,共产党的军队改变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由此可以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5、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可知,此内容从胡姬的年龄、服饰、首饰、发髻等各方面描写,体现了当时的汉朝中外交流频繁,互相影响,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民族关系融洽、社会经济繁荣、巩固大一统局面,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6、A【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是主要得益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建国初期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因此A正确。三大改造是从1956年开始的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属于建国初期。因此B错误。抗美援朝和一五计划与农民无直接关系,因此CD错误。综上故选A。7、C【解析】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精美的青铜立人像等,它们都体现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体现了青铜冶炼具有技术性和艺术性,C符合题意。商周青铜器种类丰富,大量用于祭祀,还有用作兵器、礼器等。所以A不符合题意。青铜器可以用作兵器,但是题干图片的三个青铜器没有体现这个作用,B不符合题意。我国金属冶炼在商周之前,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英、美两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蒙受重大损失,被迫对日宣战。为了商讨对策,拟定作战计划,提高国际声望,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选项C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二战转折点;雅尔塔会议召开,是关于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日战争的爆发,A项不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B项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D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前者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后者符合时代潮流,却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故B符合题意。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对应《资政新篇》,而《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产物,没有提出资本主义的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废除封建剥削、获得土地的理想追求,而《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的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1、B【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反映中国农村所蕴藏的革命力量,强调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1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C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邓小平(3)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14、(1)打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置的布局;店铺经营时间长,从白天一直延续到后半夜。(2)日本阻断了重庆的物资供应和销售的国际通道;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3)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对国企进行改革。增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繁荣,打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置的布局;店铺经营时间长,从白天一直延续到后半夜。(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国抗战初期,重庆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全国抗战后期,重庆的经济却濒于崩溃,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日本阻断了重庆的物资供应和销售的国际通道;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为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国家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