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届中考历史模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A.促进生产力发展B.重视发展农业C.使人民安居乐业D.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2.国民党爱国人士柳亚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卡尔”这里指马克思主义)。”诗中“中山卡尔双源合”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召开 B.北伐战争开始 C.黄埔军校创办 D.国民党一大召开3.《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这表明当前世界A.已进入单极化时代 B.已形成多极化格局C.两极格局依然存在 D.已出现多极化趋势4.当代中国对国际的影响与日俱增,在国际事务中地位与作用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腾飞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不能离开中国。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的事件是A.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B.1971年10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1979年中美建交D.2001年12月加入WTO5.“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下列说法与材料中的“全新政体”无关的是A.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B.为其他国家限制王权树立典范C.英国成为联邦制共和国D.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6.大盂鼎鼎内有291字,包括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该鼎的价值在于研究A.甲骨文 B.分封制C.书同文 D.郡县制7.下列国家与其文明成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古中国—种姓制度 B.古埃及—象形文字、金字塔C.古印度—楔形文字 D.古巴比伦—甲骨文、青铜器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中国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新中国政府实行了()①包干到户②三大改造③“一五”计划④国企改革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9.下图所示是扬州的哪座园林美景A.瘦西湖B.平山堂C.何园D.个园10.“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B.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C.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11.下面表格中的内容突出反映了科技革命的哪一特点成果蒸汽机电动机无线电雷达原子能晶体管激光器发明到应用的时间84年65年35年15年6年7年1年A.科技进步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的比重不断上升B.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会引发多种技术的革命C.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改善了人们的生活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12.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一场李鸿章面对八国列强的场景,台词“一群狼进了羊圈还要和羊谈条件……我们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这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条约签订时的场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他在临终前告诫国人:“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他在四十年革命生涯中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做出了哪些历史贡献?试着设计一个表格加以说明。14.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一超”是指美国。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发生在1999年的什么事件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多强”中的有一个是国家联盟。它的名称是什么?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头脱离该联盟,该联盟成立是时间是多少?“多强”中还有中国和日本。日本在近代史上曾两次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分别是什么战争?“多强”中另一个国家曾最早加入苏联的联邦。它是哪个国家?在列宁领导下,为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苏俄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苏联后期,哪两位领导人针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15.中国古代文学成就辉煌,但各个时期又有不同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宋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元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__。明清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题干“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和所学知识,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这一模式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高,题干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故选D。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三年半。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D【解析】

依据题干《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结合所学知识,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D选项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已进入单极化时代的说法不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未形成多极化格局。B选项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4、B【解析】

依据题干“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诞生,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1971年10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标志着国际社会正式接受新中国为世界五大国,故B符合题意。1979年中美建交反映的是中美关系正常化,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2001年12月加入WTO反映的是中国对外开放扩大,与题干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为了限制王权,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选项ABD说法与材料中的“全新政体”相关,不符合题意;英国成为联邦制共和国,不符合史实,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知,此内容与分封制有关。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还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故B符合题意;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为金文,不是甲骨文,故A不合题意;秦朝统一文字,即书同文、实行郡县制,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7、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古老文字,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两者都是古埃及文明成果,B正确;种姓制度对应的是古印度文明成果,A排除;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发明的古老文字,C排除;甲骨文、青铜器对应的是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文明,D排除。故选B。8、B【解析】

根据题干“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编制和实施了一五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③符合题意。包产到户和对外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的。①④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D【解析】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个园以假山堆叠精致闻名。假山采纳分峰叠石的方法,采用不同的石料堆砌,表示春夏秋冬四时风景,号称“四序假山”。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时,为海内孤例,是扬州园林中最具特点的一景,因此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B【解析】

汉武帝、唐玄宗不是开国皇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秦始皇推崇法家思想。秦始皇、汉武帝时期还没有创立科举制度。三者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故选B。11、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发明到应用的时间是84年,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激光器发明到应用的时间是1年,这说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故D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科技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逐步缩短,没有涉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的影响等,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

依据题干“八国列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A项不符合题意;《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条约,B项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时间主要贡献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同盟会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1912年1月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中国之自由平等”所做的最大的贡献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民报》上,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纲领。此后,他领导了多次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回国领导了辛亥革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政体。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可以制作表格为:时间主要贡献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同盟会1906年发表三民主义1912年1月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1)科索沃战争。(2)欧洲联盟或欧盟;1993年。(3)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4)俄罗斯联邦;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超”是指美国。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发生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造成三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不甘心失去超级大国的地位,力图阻止其他国家的迅速发展,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使其转换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强”中的有一个是国家联盟。它的名称是欧洲联盟或欧盟;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强”中还有中国和日本。日本在近代史上曾两次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分别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全面侵华战争遭到惨败。(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多强”中另一个国家曾最早加入苏联的联邦。它是俄罗斯联邦;1922年12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俄罗斯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