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理工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上海理工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上海理工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上海理工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上海理工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o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

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

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谁来

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

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

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

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

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

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

我们要有—的自觉。文化遗产为我们弘扬华夏文明、繁荣中华文化提供—o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有的

精神家园。我们要增强自觉,把它当作自己的职责,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的宝贵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还要有责无

旁贷的担当千百年来,文化道产历经岁月更逸,穿越烽火硝烟—至今,本身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珍视、守护、传承的

结果。我们应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保护文化遗产,我们更要有的紧迫感。我们常说,文化保护是一场

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留下的文物言迹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既要我们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我们在保护的同时做

好修复和利用工作,更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义不容辞滋润留传时不再来

B.当仁不让滋润留传时不我待

C.义不容辞滋养流传时不我待

D.当仁不让滋养流传时不再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我们应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要我们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我们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

古董”焕发新活力。

B.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焕

发新活力。

C.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更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让“老古董”焕

发新活力。

D.我们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

焕发新活力。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_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o

世界很大,问题不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全球化。闭门筑墙、诿过他人都不是解决问

题的正确方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_的结果,不会以哪些人、哪些国家的意志为转

移,其潮流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赋

予经济全球化新的孕育新的发展动能。

正是因为对世界经济的长远趋势有着一把握,中国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的方向发展。这一主动拥抱未来的开阔视野,被视为“握住了通向明天的钥匙”。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举办进博会,

正是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有力一项举措。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休戚相关水到渠成内涵精准B.息息相关顺水推舟内含精准

C.休戚相关顺水推舟内涵准确D.息息相关水到渠成内含准确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是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B.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让经济全球化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C.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D.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是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让经济全球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办进博会,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

B.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开展进博会,正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有力一项举措。

C.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中国开展进博会,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有力一项举措。

D.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中国举办进博会,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结束,卫冕冠军羽生结弦获得金牌,成为自1952年以来,首位连续蝉

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选手。

B.交通部门指出,今年“春运”形势相当严峻,各运输单位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春运”

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C.在新一轮人事调整中,一些女性以市委书记、市长的身影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近日邱丽新当选黄冈市市长,成为

黄冈建市以来的第二位女市长。

D.许多人都知道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时拨打报警电话11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利用微信报警呢?日前山东警

方已把这一设想变成了现实。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朝无人①(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植②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③。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②殖(qi):沙石堆积之地。③降款:投降的文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大丈夫驰骋疆场,正赶上边塞战机,“立可乘”表现其求战心切,斗志旺盛。

B.五、六句从听觉方面来写,身披铠甲的勇士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

C.七、八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敌人势穷力竭,连夜送来降书,缴下的铠甲堆积如山。

D.“汗血马”“霜毛鹰”代指贡品,诗人借以表达“四夷宾服”“天下定一”的理想。

2.诗歌三、四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以至千里。(《劝学》孟子)

(2)皇览揆余初度兮(《离骚》屈原)

(3)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庄子)

(4)总角之宴,o(《诗经•氓》)

(5),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范仲淹)

(6)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出师表》诸葛亮)

(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善道也。(《孟子》)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7、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

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

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

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家

国一体的礼乐制度,来自西周的分封制。天子封诸侯为立国,诸侯分封土地和人民给卿大夫为立家,进而形成金字塔

形的封建等级制度。所谓家国天下,就是由这种宗法分封制联为一体的卿大夫、诸侯与天子。天子代表天下(相当于

现代意义上的国),诸侯代表列国(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卿大夫代表采邑(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家乡);家国天

下之间,通过层层分封与效忠而形成血缘——文化—政治共同体,既是亲戚,又是君臣,如同一个大家族。春秋战

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家的郡县制与儒家

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宗法家族的父子、夫妇伦理与国家

的君臣之道高度同构,王朝的政治关系是家族伦理关系的放大,伦理与政治高度一体化。

家国与天下,是肉身与灵魂的关系。天下代表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最高价值,这一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通

过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肉身,这些制度是由将伦理与政治合为一体的名教、典章制度和风俗组成,由此,天下

价值不远人,就在人间的礼法秩序与日常生活之中。离开了家国的肉身,天道将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另一方面,宗

法秩序的正当性、国家秩序的合法性,无法自证其身,只能从超越的天下意识,从更高的天命、天道、天理中获取。

家国对于中国人来说之所以神圣,之所以具有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乃是因为它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

在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家国不过是中介物,最重要的乃是自我和天下这两极。天下在古代中

国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含义:一个是普遍的宇宙价值秩序,类似于西方的上帝意志,与天命、天道、天理等同,是宇宙

与自然最高之价值,也是人类社会和自我的至善所在;另一个含义是从小康到大同的礼治,是人类社会符合天道的普

遍秩序。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自我便可以与其沟通,

孟子有“天民”之说,此说以后为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发扬光大。一个人的内心因为先天拥有良知,可以直接与

天理打通,良知即天理,天理即良知,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不必经过家国的转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

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达致“平天下”,因而家国成为从自我到天

下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而与出世的佛教、向往天国的基督教不同,儒家的个人良知之实现,必须通过在家族与王朝

的公共事务之中从事道德实践。所谓致良知中的“致”,不仅是对天理的领悟,更是对天理的践行。

(节选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天下推崇自我至上,并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中获得同一性。

B.自西周的分封制而来的家国一体的礼乐制度在后来的历史中已不复存在。

C.天下代表的最高价值要在人间实现,必须依托于宗法家族和王朝国家的制度。

D.自我与天下有直接的通道,人们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就能达致“平天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揭示了家国天下的内涵,接着阐明了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之间的关系。

B.文章借助具体的历史事实,论述了家国天下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之间的联系。

C.通过“天下”两种含义的辨析,论证了家国天下连续体之中天下和自我的重要。

D.文章开头和尾部都引用孟子的言论,突出了“孟子推重家国天下”这一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社会治理只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核心的法律制度。

B.董仲舒“三纲思想”提出后就成了中国封建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政治伦理化更明显。

C.中国人认为家国是天下价值的人间体现,觉得它具有神圣而不可撼动的现实权威性。

D.儒家“致良知”是在从事家国事务的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不只是对天理的领悟。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

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

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观旨在构建理想的“天下”秩序。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全球乃至宇宙的维度来思考世

界秩序,从而避免因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所带来的国际问题治理困局。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尚书.

尧典》中记载,帝尧家族内部关系融洽后,又先后在各部落以及更远的外邦间次第推行德治与仁爱,使各部落以及外

部邦国和平有序。显然,儒家把“和”看作是处理中国与外国关系的思想准则。而“和”的本质是“仁”,这是儒家

所倡导的“忠恕”之道。“仁”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合于国家间的关系。为此,孔子还从“仁”的普遍伦理角

度确立了人际关系的两原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

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

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左传》作者曾将这种“仁”推及国家间的关系,认为“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是“和而不同”。“和而不问”在处理国

家间的关系上,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尤其值

得指出的是,尽管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却多主张“王者不治夷狄”。他们旨在阐述,“中国”帝王不

要去直接统治“夷狄”,应与“夷狄”各守其地,和平相处。所以,即使是明朝派遣郑和率领庞大水军远游东南亚以

及印度洋诸国时,他们也是秉持着“圣王”对于“夷狄之邦,则以不治治之”的坚定理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间的政

治关展。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还要处理好“王道”与“霸道”之间的关系。所谓“王道”,就是用道德来感化四夷。孔

子曾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而“霸道”,则是使用武力以制服四夷。不过,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

的使用,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遵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荀子对“以力辅仁”的思想

曾做过精辟的阐述:认为用仁爱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与它靠近;用道义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对它尊重;用威力

施行于天下,四方各国皆不敢与它为敌;而用这种它国不敢为敌的威力,来辅助协和万邦的使命,才是真正懂得王道

的人。显然,《荀子》中“王天下”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与《周易.系辞下》中所阐述的黄帝、尧、舜诸圣王之思维路

径完全一致。

“厚往薄来”也是儒家治理天下的一条原则。孔子所总结的周朝治理天下的九条纲领中就有:“厚往而薄来,所

以怀诸侯也。”据唐朝孔颖达解释:“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

而“厚往薄来”原则的提出,与儒家的义利观不无关系。孔子曾说,“君子义以为上”;“君于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就是说,“君子”(统活者,有德者)应当以“义”作为自己最高的行为准则。不过,孔子并不否定“利”。孔子所否

定的是不义之利。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孔于将“义”置于“利”之上,提倡“以义制利”。后来的中国封建

帝王,为了表现“天子有德”的风度,对于“四夷来朝”的行为也就一概施行“厚往薄来”的方针。

不可否认,秉持上述理念的中国封建君臣在涉外实践过程中,也曾因不顾具体环境而执行偏颇曾带来一定的弊端。

然而,儒家文明在今天仍然具有极强的普遍价值。这些涉外理念,今天对于我们也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

(摘编自陈尚胜《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天下观”,可以帮助人们从更大的维度来思考世界秩序,从而避免了国际问题治理困境。

B.孔子确立了人际关系的原则,即要求自尊和尊人,体现了宽容和尊重精神。

C.郑和率领庞大水军远游东南亚和印度洋诸国,就秉持着“和为贵”来处理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关系。

D.荀子的“以力辅仁”思想,强调了军事在“王天下”中的重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儒家学者提出的涉外理念

B.文章论证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不同角度来解析使天下有序的途径。

C.文章在论证“王道”与“霸道”的关系时,举《左传》的例子来论证“以力辅仁”的观点。

D.文章辩证的看待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认为涉外理念也有偏颇的地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尚书.尧典》中帝尧家族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要使“天下”有序,就要“协和万邦”的观点。

B.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想。

C.儒家主张“天下一家”。但后世儒者认为“王者不治夷狄”,应与夷狄和平相处。

D.孔子认为“义”应在“利”之上,“以义制利”,但他并不否定利。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酒忆贺监④二首(其二)

李白

狂客归四明②,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注:①贺监:贺知章。贺知章曾官至秘书外监,晚年自号“四明狂客”。②四明:古时浙江宁波府的别称,因境内有

四明山而得名。③山阴:今浙江杭州,古属宁波府,是贺知章的故乡。④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天宝三年,贺知

章患病,上疏请求还乡做道士,皇上答应了他,并赐予镜湖一角。

1.诗歌前四句表现了贺知章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空有荷花生”中的“空”字与王勃诗句“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的“空”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两者的异

同。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窦建德传

①窦建德,贝州漳南人。世为农,自言汉景帝太后父安成侯充之苗裔。材力绝人,少重然许,喜侠节。乡人丧亲,

贫无以养,建德方耕,闻之太息,遽解牛与给丧事,乡党异之。盗夜劫其家,建德立户下,盗入,击三人死,余不敢

进。请其尸,建德日:“可投绳系取之。”盗投绳,建德乃自縻,使盗曳出,跃起捉刀,复杀数人,繇是益知名。为

里长,犯法亡,会赦归。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②武德元年,宇文化及至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及德绍日:“吾,隋民也;隋,吾君也。今化及杀之,大逆

不道,乃吾仇,欲为天下诛之,何如?”正本等目:“大王奋布衣,起津南,隋之列城莫不争附者,以能杖顺扶义、

安四方也。化及为隋姻里,倚之不疑,今戕君而移其国,仇不共天,请鼓行执其罪。”建德善之。即引兵讨化及,连

战破之。化及保聊城,乃纵撞车机石,四面乘城,拔之。

③未几,连突厥侵相州,刺史吕琅死之。滑州刺史王轨为奴所杀,奴以首奔建德,建德曰:“奴杀主,大逆。纳

之不可不赏,赏逆则废教,将焉用为?”命斩奴而返轨首,滑人德之,遂降,齐、济二州亦降。

④五月,建德自板渚出为阵,西薄汜南,属鹊山,亘二十里,鼓而前。秦王登虎牢城望其军,按甲不战。日中,

建德士皆坐列,渴争饮,意益怠。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

而惊,遂大溃。建德被重创.窜牛口谷。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获之,传而西,斩长安市,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滑人停之()(2)西淳汜南()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大王奇布衣()

A.奋发B.奋斗C.奋起D.发扬

(2)西薄汜南,展鹊山()

A.聚集B.连接C.归属D.嘱咐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王麾军先登,骑怒,尘大涨,乃率史大奈、秦叔宝缠麾帜,弛出贼阵后,建德军顾而惊,遂大溃。

4,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5.第①段画线句“建德杀盗”之事在《旧唐书》中未曾记载,《新唐书》详细叙述此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6.唐朝人殷侔在《窦建德碑》中写道:“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

可灭,而及人者存也。”请结合全文推断百姓“为之祀”的原因。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

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林以蓝手

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斯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日:“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

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在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日:“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口:“止!

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

军登空堡上,目:“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臀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

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B.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编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C.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D.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2.下列文字叙述都是选文中涉及的我国文化常识,以下说法有错的一项是(3分)

A.楚,现在湖南、湖北带,古称楚地。

B.响马贼,我国古时指拦路抢劫的强盗。《隋唐演义》中常提及。

c.北平:北京。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改名为北京。

D.将军,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军政官员的称谓,甚至作为爵号使用。

3.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的目的是说明他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将军。

B.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锥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C.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梅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以下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10分)

(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12、下面是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某选手所抽题图

阅读上面的图画材料后,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综合两幅图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

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衔接能力,即句子补写题,句子补写题属于语用专题中的连贯考点。由于它能很好地考查学

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鉴于此,作为考生一定要认真作答,解答这种题决

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一定要注意下面几点:一、明确题目要求,二、辨别文体类别,三、分析语段特点,四、

关注标点符号,五、看清句子的位置,六、把握关联词语。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谁来担此重任?”“谁”恰好照应所填句的“一

位”“守门员”。据以上分析排除AB。D项"不仅……而且……”关联的内容顺序颠倒,不合由浅到深的认知逻辑,

且“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表达繁复。

故选C。

2.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的能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

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名。

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含贬义。语境中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意思,所以选择“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

据上文“谁来担此重任”,第二空应该照应“担此重任”,恰好与责任相关,所以填“责无旁贷”O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强调客观。迫不及待:迫: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强

调主观。根据前语境“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此处强调客观迫切性,应该填“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

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

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语境中强调清楚,应该填“一目了然”。

故选D。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

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看有无以上问题。

文中划线句子”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

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

A项,“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缺主语。

B项,无语病。

C项,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问题”和“关注”不搭配

D项,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问题”和“关注”不搭配

故选B。

2、6.C

7.B

3.D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基的本义、感情色

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

型。义不容辞:从道义上讲不允许推托、拒绝。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主动积极去做,不推让。这里是说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义务保护中华文化遗产,所以应选“义不容辞”o滋润:可以做动词、形容词。滋养:可以做

动词和名词,做名词时意思为养分、养料。文句中指文化遗产提供养料,应该填名词性质的词语,所以是“滋养”。

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文句中是指文化遗产传到现在,所以选“流传”。时不我待:时

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时不再来: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文句中语境为我们要有

紧迫感,所以是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补写方法:6.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

文段层次;7.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6.选词

造句;7.串读检查。本题中“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下文“使

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

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

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

“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更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语序不当;二是“……'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成分残缺。A项成分残缺,B项成分残缺,C项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

故选D。

3、1.A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

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

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休戚相关:彼此间的忧喜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连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密

切。从横线前的“命运”来看,填“休戚相关”更恰当。

水到渠成: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顺水推舟:比喻顺应形势行事。根据语境,填

“水到渠成”。

内涵:逻辑上指概念中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内含:内部包含的。此处指经济全球化定义,填“内涵”。

精准:比“准确”多了精确的意思。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

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从前后句式一致的角度来看,括号中的句子为“……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与前文”……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衔

接得更紧密,排除A、D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排除B项。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

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划线句有两处成分残缺,一处是“举办进博会”前缺主语“中国”,排除A;二是“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前缺谓语

“支持”。还有一处语序不当,“一项”应该放在“有力”之前,排除BC。

故选D。

4、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

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赘余,“连续蝉联”语意重复;B项,成分残缺,可在“对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前加“本着”;C项,“以市委书记、市长的身影”搭配不当,应为“以市委书记、市长的身份”,

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

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

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A项残缺,B项赘余。

5、1.B

2.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报国将士形象。如何塑造: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

夫”勇敢作战。②借环境烘托。“冷露”“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

【解析】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

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

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在雨中穿过戈壁滩,在陇地的雷鸣中作战”分析错误,是说行军发出的声

响如雨声飒飒,鼓声雄壮,有如雷鸣。故选B项。

2.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要先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然后抓

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

以采用“本诗塑造了……的形象。”表述时要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概括时点要全。如果是赏析,概括评价

完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分析诗歌三、四句塑造的人物形象,并分析是如何塑造的。第三四句“追奔

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意思是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

坚冰。这两句诗里的形象是战场上奋力杀敌的爱国将士们。塑造形象的技巧方法:“追奔”“夺城”,运用动作描写,

表现战士们勇敢作战的精神。同时用“冷露”“青海月”“黄河冰”等苦寒冷清的边地环境来突出战斗环境的艰苦,

以此来衬托战士们不畏严寒,不畏任何困难的精神。

【点睛】

解答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赏析能力题,涉及到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

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

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6、故不积蹉步肇赐余以嘉名翱翔蓬蒿之间言笑晏晏若夫露雨霏霏庶竭鸳钝守约而施博者

为人谋而不忠乎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

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蹉、肇、蒿、晏、霭、驾。

【点睛】

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

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

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

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

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7、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

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所谓家国天下,乃是以自我为核心的社会连续体。

每一个自我都镶嵌在从家国到天下的等级性有机关系之中,从自我出发,逐一向外扩展,从而在自我、家族、国家和

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以自我为核心”“从自我出发”并非推崇自我至上,并且“获得同一性”不能将“自

我”排除在外,即在自我、家族、国家和天下的连续体中获得同一性。B项,“在后来的历史中已不复存在”过于绝

对。原文说“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到汉武帝之后,法

家的郡县制与儒家的礼乐制合流,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意识形态核心”可见后来虽礼崩

乐坏,但家国一体却在大一统的秦汉体制中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董仲舒提出的“三纲”思想成为两千年中华帝国的

意识形态核心,并未“不复存在”。D项,张冠李戴。文中说“天下”有两个含义,”前一个天下,因为作为价值体

等同于天命、天道、天理,所以不必经过家国的中介后一个天下,乃是现实世界中的文化伦理秩序,个人若要与

天下打通,必须经过“齐家治国",才能”,此项前面说的是前一个“天下”,后面的“达致”却是后一个“天下”

的结果。故答案为C。

2.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以及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对文本中心论点概括错误,孟子言论只是作者论述家国天下

思想的论据之一,本文重在阐述家国天下的内涵、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等。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

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A项,过于绝对,“只重视伦理性的礼乐制度,一贯无视以契约为

核心的法律制度”的推论失当,原文只是说“中国的古代社会政治关系,不是用以契约为核心的法来调节,而是以伦

理性的礼乐制度构成基本的社会框架”,可见“无视法治”言过其实。故答案为A。

【点睛】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

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

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

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

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8、1.D

2.D

3.B

【解析】

I.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

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

未然为已然等。

D项,“荀子的'以力辅仁’思想”错,“以力辅仁”不是荀子提出来的,原文有“儒家并不是完全排斥武力的使用,

而主张“以力辅仁”。《左传》曾谈到军事与遵德之间的关系:'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

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于此可见,'兵’只是昭示‘文德’的手段。荀子对“以力辅仁”的思想曾做过

精辟的阐述……”,可见“以力辅仁”是儒家思想之一,荀子对此做过精辟的阐述,但看不出“以力辅仁”是荀子提

出来的。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

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

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认为涉外理念也有偏颇的地方”错,原文是“不可否认,秉持上述理念的中国封建君臣在涉外实践过程中,

也曾因不顾具体环境而执行偏颇曾带来一定的弊端”,可见不是“涉外理念”有偏颇,而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执行时不

顾具体环境而带来一定弊端。

故选九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体现了'推己及人'的思想”错,“推己及人”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思想”。原文有“'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条原则,就是要求自尊和尊人,把自我与他人同等看待,承认他人

与自我的相同心理需求。从这个‘推已及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崇高的宽容和尊重精神”。

故选B。

【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

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

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

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9、1.①首句中“狂”字突出了贺知章旷达不羁的形象特点。②第三、四句写贺知章受御赐镜湖一角,荣光无限,突

出了贺知章备受敬重、声名显赫的名士形象。

2.同:两个“空”字,都有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感慨。异:李白诗中的“空”字还蕴含着贺知章的宅院依旧在,镜

湖中的荷花仍然盛开,然而友人亡故,美好的往事像梦一般邈远的无限感伤之情,以及作者睹物思人,抚今追昔,对

友人贺知章的深深怀念之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

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

“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语言表述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

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题干要求结合前四句内容分析鉴赏。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

“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突出了贺知章旷达不羁的形象特

点。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

友情的倾心。作者写这两句诗,主要是为了表现贺知章蒙受皇恩,荣耀无比,作者的羡慕之情和得朝廷重用的渴望只

是暗含在诗。突出了贺知章备受敬重、声名显赫的名士形象。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这类题目答题时既要指出该字含义、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

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空有荷花生”,“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

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如幻似梦般

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

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槛外长江空自流”,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长江不停地无

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空”把悲伤之情

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两个“空”字,都

有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感慨。

10、1.感激临近

2.CB

3.秦王李世民指挥军队率先出发,战马奋起,尘土高涨,李世民率领史大奈、秦叔宝将旌旗卷起,疾驰冲入建德阵营

后方,窦建德的士兵回头看见唐军非常吃惊,于是大败。

4.久之,父卒,里中送葬千余人,所赠予皆让不受。

5.第①段详细叙述“建德杀盗”的事例,正面表现了窦建德的勇猛无畏和机智聪明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

6.百姓“为之祀”的原因有四点:①窦建德行侠仗义,乡人贫穷,无钱下葬亲人,他把自己的耕牛送去充作办丧事的

费用。②窦建德勇猛杀盗,盗贼去他的家中抢劫,他不仅不怕,还杀死了不少盗贼。③窦建德能够凭倚天意顺应民心

行动,用礼义安定天下,他在漳南发动起义的时候,人们都依附于他。④窦建德能够秉持正义,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

杀害,奴仆投降窦建德,窦建德不但不收留奴仆,反而杀死了他。

【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

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1)德,感激;“滑人德之”译为:滑州人感激他。

(2)薄,临近;“西薄汜南”译为:西临汜水。

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

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1)窦建德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他的手下说他“大王奋布衣”,意思是大王您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起兵。因此,奋是“奋

起、起兵”的意思。

故选C。

(2)“汜南”“鹊山”均是地名,排除AD;因为句子的主语是窦建德的军阵,不能与“归属”搭配,排除C。“西

薄汜南,属鹊山”意思是西临汜水,南连鹊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