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496-2015》详细解读_第1页
《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496-2015》详细解读_第2页
《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496-2015》详细解读_第3页
《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496-2015》详细解读_第4页
《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496-2015》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规程DL/T5496-2015》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总则2术语3站址选择与站区总布置4电气一次5系统及电气二次6土建部分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contents目录8给水和排水9消防10节能与环境保护11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制定说明011总则为规范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的设计,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高设计质量和建设效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电力行业相关规定,结合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设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编制。目的依据1.1目的和依据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220kV~500kV电压等级的户内变电站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设计。对于特殊环境条件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户内变电站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0102041.3设计原则户内变电站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和节约用地的原则。设计应满足电网发展规划和地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求,具有适当的可扩展性。应优先采用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维护方便、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材料。设计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美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03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设计图纸、设备材料清册和概算书等部分。设计说明书应对变电站的总体布局、电气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选择、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配置、通信及远动系统、土建工程、消防及环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设计图纸应完整、准确、清晰地表达设计意图和工程要求,包括总平面布置图、电气主接线图、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图、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设备材料清册应详细列出变电站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概算书应根据设计内容和相关定额标准编制,准确反映工程造价。01020304051.4设计深度和要求022术语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是指电压等级在220千伏至500千伏之间,且主要设备均安装在建筑物内的变电站。这种变电站具有占地面积小、环境适应性强、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主变压器是户内变电站的核心设备,负责将高电压变为低电压或相反操作,以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需求。主变压器的选型、容量和数量等需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主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用于控制、保护和隔离电路。这些设备在户内变电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高压开关设备电气设备布置是指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各电气设备的空间位置。良好的设备布置有利于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电气设备布置033站址选择与站区总布置为减少或避免大量电能的远距离输送,变电站站址应接近负荷中心。接近负荷中心站址应便于各级电压线路的引进和引出,避免或减少线路交叉、跨越和转角。进出线方便站址应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和洪水淹没区,选择地质条件稳定、地势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地段。地形地貌条件站址应避开易燃易爆场所、污染严重地区以及通信干扰区,同时考虑与周边建筑物、设施的安全距离。周边环境3.1站址选择功能分区站区内应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如主变压器区、高压配电装置区、低压配电装置区、无功补偿装置区、站用变区、电缆沟道等。道路系统站区内应设置满足运输和消防要求的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绿化及景观站区内应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以改善工作环境和美化站容。排水系统站区内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和生活污水排水。3.2站区规划根据站区规划、工艺流程和运输要求,结合地形地貌条件,进行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根据站区地形地貌条件,确定合理的竖向布置方式,如平坡式或阶梯式。同时考虑站区排水和防洪要求。竖向设计站区内交通运输应便捷、顺畅,满足设备运输和人员通行要求。交通运输站区内各种管线应统一规划、综合布置,避免或减少管线交叉和干扰。管线综合3.3总平面及竖向设计03检修井在电缆沟和管道沟的适当位置设置检修井,便于检修和维护。01电缆沟根据电缆数量和走向,合理布置电缆沟。电缆沟应满足防火、防水、防小动物等要求。02管道沟根据站区排水、给水等需求,合理布置管道沟。管道沟应满足排水顺畅、便于检修等要求。3.4管沟布置围墙围墙应满足安全、防盗、美观等要求。围墙高度和材质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门大门应满足通行和消防要求。大门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站区规划和总平面设计确定。同时考虑大门的开启方式和安全性。3.5围墙及大门044电气一次主接线设计原则01根据变电站的重要性、出线回路数、设备特点及负荷性质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操作检修方便、节约投资和便于扩建等要求。主接线形式02包括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3/2接线、桥形接线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主接线中的设备配置03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应满足正常运行和检修的需要。4.1电气主接线总体布置原则应满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和美观的要求,便于运行操作和检修维护。设备布置主变压器、配电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等应根据其功能和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布置。通道和间距设备间、设备与墙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通道和间距,以满足运行和检修的需要。4.2电气布置123应根据变电站的容量、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等条件进行选择,并考虑其损耗、温升、噪声等因素。主变压器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考虑扩建的可能性。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然冷却或强迫冷却方式。主变压器冷却方式4.3主变压器配电装置选择应根据电压等级、环境条件、设备特点等条件进行选择,并考虑其可靠性、经济性和维护方便性。配电装置布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并满足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的要求。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并考虑其额定电流、短路开断电流等参数。4.4配电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的类型包括电容器、电抗器、调相机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和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考虑其与系统的匹配问题。无功补偿装置的作用用于补偿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4.5无功补偿装置站用电电源及接线方式应根据站用电负荷的重要性和可靠性要求确定电源及接线方式。站用变压器选择应根据站用电负荷的容量、电压等级等条件进行选择,并考虑其损耗、温升等因素。站用电负荷分类包括经常性负荷、事故负荷、季节性负荷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4.6站用电系统用于连接变电站内各电气设备,构成完整的电气系统。联络导体的作用包括母线、电缆、架空线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联络导体的类型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并考虑其载流量、机械强度等因素。联络导体的截面和布置4.7联络导体用于限制系统中的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免受损坏。过电压保护的作用包括避雷器、放电间隙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过电压保护的类型用于将电气设备与大地相连,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接地装置的作用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接地装置的类型和要求4.8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装置建筑电气的设计原则应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建筑电气的设计内容包括照明、动力、防雷、接地等系统的设计。建筑电气的设备选择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气设备,并考虑其可靠性、经济性和维护方便性。4.9建筑电气055系统及电气二次5.1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继电保护配置原则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快速、准确地切除故障设备。安全自动装置包括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投等,提高供电可靠性。保护与控制系统协调确保继电保护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调配合。

5.2调度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系统功能实现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功率控制等功能,提高调度水平。远动装置配置满足远方调度中心对变电站的实时监控和操作需求。调度数据网接入确保变电站与调度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可靠。通信系统构成包括传输网、业务网、支撑网等,满足变电站内部及与外部的通信需求。通信设备配置根据业务需求配置相应的通信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通信电源及防雷确保通信设备电源可靠,采取防雷措施保障通信安全。5.3通信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控制、报警等功能,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确保接线清晰、简洁,便于运行和维护。二次接线设计原则采取屏蔽、滤波等措施,提高监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抗干扰措施5.4计算机监控系统及二次接线直流系统配置为控制、保护、信号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不间断电源(UPS)配置为重要负荷提供连续、稳定的交流电源。蓄电池组选择及容量计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蓄电池组,并进行容量计算。5.5直流系统及不间断电源确保变电站内各设备时间同步,便于故障分析和处理。时间同步系统作用配置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设备,如GPS接收器、时钟装置等。时间同步设备配置确保时间同步信号稳定、可靠地传输到各设备。时间同步信号传输5.6时间同步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照明控制、安全防范等功能,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辅助控制系统功能辅助设备配置控制方式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辅助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如自动控制、手动控制等。0302015.7辅助控制系统确保设备布局合理、便于运行和维护。二次设备布置原则选择合适的屏柜并进行安装,满足设备防护等级和散热要求。屏柜选择及安装确保电缆走线清晰、固定可靠,避免交叉和干扰。电缆走线及固定5.8二次设备布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电缆,满足传输性能和机械强度要求。控制电缆选择选择合适的光缆并进行敷设,确保光信号传输稳定、可靠。光缆选择及敷设采取防火和阻燃措施,提高电缆运行安全性。电缆防火及阻燃5.9控制电缆、光缆的选择及敷设066土建部分03变电站的土建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符合环保和消防要求。01变电站土建设计应遵循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原则,满足电气设备和运行要求,并考虑施工、维护和扩建的方便。02变电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少线路投资。6.1一般规定变电站建筑设计应遵循工业建筑设计的原则,满足功能要求,并考虑建筑造型与立面处理。屋内配电装置楼应根据电气设备和运行要求,设置相应的操作走廊、检修场地和运输通道。主控制楼应布置在便于运行、操作、检修和试验的位置,并有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条件。变电站内的辅助建筑和设施,如消防泵房、警卫室、值班室等,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布置。6.2建筑输入标题020104036.3结构变电站结构设计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变电站基础设计应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上部结构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变电站内的构支架应采用热镀锌钢管或型钢等材料制作,满足电气设备和运行要求,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主控制楼和屋内配电装置楼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07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选择优先采用节能、环保的系统和设备,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设计原则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室内环境要求和设备散热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控制方式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自动调节和监控。7.1一般规定采暖方式选用高效、节能的采暖设备,满足变电站室内温度要求。采暖设备采暖系统设计合理的采暖系统,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并考虑系统的维修和保养。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暖方式,如散热器采暖、地暖等。7.2采暖根据变电站内设备的散热量、有害气体产生量等因素,确定合适的通风方式,如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通风方式通风设备通风系统选用高效、低噪的通风设备,确保变电站室内空气流通。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实现变电站内空气的有效流通和散热。7.3通风空气调节方式根据变电站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室内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空气调节方式,如中央空调、分体空调等。空气调节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的空气调节设备,满足变电站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要求。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合理的空气调节系统,实现变电站内环境的自动调节和监控,并考虑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性能。7.4空气调节088给水和排水优先选用城市自来水或符合标准的地下水,考虑备用水源。水源选择环状管网或枝状管网,满足消防和生活用水需求。给水管道布置8.1给水确保供水可靠性、水质合格、系统经济合理。给水系统设计原则根据水源水质情况,设置相应的水质处理设施。水质处理排水系统设计原则确保排水畅通、防止污水外溢、保护环境。排水管道布置考虑地形、地势、汇水面积等因素,合理布置排水管道。排水体制选择分流制或合流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污水处理与排放设置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或回用。8.2排水099消防变电站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消防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并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采取防火、防爆、防毒等综合措施。变电站的设备布置和建筑设计应满足防火、防爆要求,并应考虑消防设备便于快速进入和设备操作。变电站内应设置畅通无阻的消防通道和足够的消防作业场地。9.1一般规定变电站应根据其规模、火灾危险性及邻近有关消防力量等因素,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对带油电气设备,宜采用干粉、卤代烷或二氧化碳等灭火器,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变电站应设置与消防任务相适应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斧等消防器材和设施,并应满足火灾时灭火的要求。9.2消防设施变电站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和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火灾探测器应根据变电站的火灾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并应合理确定探测器的类型、数量和位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具有火灾报警、故障报警、火灾优先、消防设备手动控制、消防设备联动控制及消防广播等功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与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应急照明等系统联动,提高火灾时的快速反应能力。9.3火灾探测及消防报警1010节能与环境保护03应对变电站的能耗进行监测、计量和管理,为节能降耗提供依据。01设计应综合考虑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采取先进技术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02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节能、环保法规、政策及技术标准。10.1一般规定01020410.2建筑节能建筑设计应优化建筑布局和体型系数,减少建筑外表面积,降低能耗。应选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构配件,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建筑采光、通风、遮阳等设计应符合节能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建筑设备系统应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合理配置,降低运行能耗。03应选用高效节能的电气设备和材料,降低设备能耗。电缆、导线等导体材料应选用电阻率小、导电性能好的材料,降低线路损耗。电气设备布置应紧凑、合理,减少占地面积和能量损失。应采用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气系统功率因数,降低能耗。10.3设备及材料节能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件,降低用水量。绿化灌溉应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减少用水量。应设置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冲洗等,节约水资源。应采用中水回用技术,将废水处理后用于非饮用水用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0102030410.4节水变电站设计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应采取屏蔽、接地等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对变电站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满足环境保护要求。10.5电磁环境影响010203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和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对变电站内的噪声进行监测,确保满足国家和地方噪声控制标准的要求。应对变电站周围敏感点进行噪声影响评估,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影响。10.6噪声控制变电站生活污水应经处理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排放。应对变电站内的废气进行监测和处理,确保满足国家和地方废气排放标准的要求。应采用低污染、低排放的设备和材料,减少废气排放。应对变电站周围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满足环境保护要求。10.7污水与废气排放1111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03设计单位应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工作。01设计单位应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确保变电站设计符合相关标准。02在变电站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要求,确保劳动者安全和健康。11.1一般规定11.2劳动安全变电站设计应防止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确保劳动者人身安全。设计单位应合理布置设备和设施,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和警示标志,确保劳动者在操作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对于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危险因素的设备和区域,设计单位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劳动者不受危害。01变电站设计应考虑工作场所内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02设计单位应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设施,确保劳动者在操作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03对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区域,设计单位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隔音降噪、减振防抖等,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同时,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11.3职业卫生12本标准用词说明220kV~500kV户内变电站指电压等级在220千伏至500千伏之间,主要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安装在户内的变电站。设计规程针对某一类工程或产品,制定的一系列设计原则、方法、步骤和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术语和定义专业术语在描述变电站设计相关内容时,应使用电力行业的专业术语,避免使用模糊、不准确的词汇。避免歧义在编写规程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歧义的词汇或表述方式,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规程内容。标准用词本规程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用词规范对本规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定义、内涵和外延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规程内容。例如,解释“主变压器”、“GIS设备”、“继电保护”等术语的含义和作用。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应进行辨析和区分,帮助读者明确其差异和联系。例如,区分“户内变电站”与“户外变电站”、“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等概念。术语解释13引用标准名录国家标准《标准电压》(GB/T15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2326)《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电力行业标准《220kV~75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524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DL/T620)《220kV~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