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水稻叶、根、蘖、茎的生长_第1页
2.1.3水稻叶、根、蘖、茎的生长_第2页
2.1.3水稻叶、根、蘖、茎的生长_第3页
2.1.3水稻叶、根、蘖、茎的生长_第4页
2.1.3水稻叶、根、蘖、茎的生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生产技术》水稻生产技术认识水稻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目录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水稻起源和分布1水稻种子萌发和出苗2水稻叶、根、蘖、茎的生长3水稻穗的分化发育与开花结实4水稻的一生5三、水稻叶、根、蘖、茎的生长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三、叶、根、蘖、茎的生长早稻10-13片,中稻14-15片,晚稻≥16片,最上一片叶为剑叶。相邻两叶伸出的间隔天数称为“出叶间隔”。水稻一生中随生育中心的变化,出叶间隔随之改变:三叶期前为3天左右,分蘖期5天左右,拔节以后为7-9天。出叶速度也受温度肥水等环境条件的影响。1、叶片的发生规律(一)水稻叶片的生长按出叶间隔,水稻叶片的出生有两个转折点,称为“出叶转换点”。第一转换点在三叶期,标志幼苗已至离乳期;第二转换点在拔节期,标志稻株进入或即将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出叶速度也受温度肥水等环境条件的影响。2、叶片的功能——光合、蒸腾、吸收1、光合面积:用叶面积系数表示光合面积的大小。北方千斤以上高产田的叶面积系数发展动态为,分蘖期2.5-3.5,幼穗分化至孕穗4-6,孕穗6-7,抽穗至成熟4-5。2、光合强度:光合强度与品种和环境条件有关:其单叶光饱和点4-5万lx,单叶光补偿点600-1000lx;群体光饱和点是可达5-6万lx。3、光合时间:光合时间取决于叶片寿命,叶片寿命与叶位和环境条件有关。4、呼吸消耗与经济系数1、根的发生:不定根发生位置的划分方法(以节为单位):每个节上有一片叶,一个分蘖芽和上下两条发根常;节间在下。水稻的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即n叶抽出,n-3节发根。如4叶期的秧苗,第一节发根。(二)根的发生与分布2、根的分布水稻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和发展,受土壤和栽培措施的影响,并随稻株的生育进展而变化。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中(占80%)。分蘖期分布较浅,根群分布呈一扁圆形,抽穗期分布较深,呈倒卵圆形。透水性良好的稻田的根系分布

(抽穗期的分布范围)3、根系的活力与机能根系的活力是表示根系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能力。形态标准:根尖部粗大、健全,伸长速度快,侧根长,白根多;生理标准:根系伤流液多,伤流液的电导率高(即伤流液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养分、水分;向根际泌氧;合成氨基酸、细胞分裂等。4、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1)土壤的通透性:当土壤通透性好时,根际氧化区大,土壤还原性弱,土壤中的Fe2+→Fe3+沉积在离根较远的土中,其它还原性有毒物质也会被氧化,不能接近根表,根呈白色;当土壤通透性稍差时,根际氧化区稍小,土壤还原性稍强,土壤中的Fe2+→Fe3+沉积在根表,根呈黄色至黄褐色;当土壤通透性差时,根际氧化区小,土壤还原性强,根不能将根表附近的Fe2+→Fe3+,Fe2+还会与H2S生成FeS(黑色)沉积于根表,使根呈黑色;当土壤通透性太差时,根际氧化区太小,土壤还原性太强,H2S侵入根内,根变成浅灰色的死根。“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生病、灰根丧命”——晾田或晒田解决。(2)土壤营养:在N、P、K三要素中,N对根系发育影响最大,缺N或N素过量,根量均减少。(3)土壤温度:稻根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低于10℃生长停顿。(4)土壤水分:稻田长期淹水,根分布浅、分枝少,落干晒田可促进根系发育。总之,主要通过水层管理和肥料促进根的生长发育。(三)分蘖的生长一般栽培条件下,地上部4-5个伸长节与茎秆基部2个节(芽鞘节、不完全叶节)不发生分蘖,由接近地表、紧缩在一起的几个中间节位发生分蘖。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蘖称第一次分蘖,由第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第二次分蘖……。分蘖出伸的规律:n叶和n-3叶分蘖同时伸出,一般主茎长出4真叶时,从第一真叶中出生第一个一次分蘖。1、分蘖发生的规律2、分蘖动态(1)大田分蘖动态:在大田里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全田有10%的稻苗新生分蘖露尖时,称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的时期称为分蘖盛期;全田总茎数和最后成穗数想同的时期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全田总茎数达到最多的时期称为最高分蘖期(分蘖终止期);一般拔节时分蘖终止,然后开始两极分化。(2)有效分蘖终止期有效分蘖终止期的判断标准:水稻拔节前15天。原因:①拔节期分蘖有自己的根系,能独立营养,才能成穗。②分蘖长出3片展开叶时开始发根,到4叶期才形成自己独立的根系,因此拔节时(分蘖开始两极分化)具有3叶的分蘖有成穗的可能,具有4叶的分蘖成穗的把握性较大。③分蘖期水稻每长一片叶需5天左右,生长3片叶需15天。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形成的分蘖为无效分蘖。无效分蘖不能成穗,反而争夺母茎养分,降低成穗率;易造成早封行,群体光照恶化;招致病虫害。因此,生产中应尽量控制无效分蘖。①栽培深度和密度:浅栽有利于分蘖,一般以3-3.5cm为宜;适当稀植,特别是降低穴苗数有利于分蘖。(3)影响分蘖的因素栽插深度对稻株分蘖的影响②营养:在N、P、K三要素中,以N素对分蘖的发生影响最大。提高叶片内N素水平是促进前期分蘖的关键,有效分蘖期内,要求叶片内含N量高于3.5%;控制苗体内N素水平也是控制无效分蘖的关键。③温度:最低气温15—16℃,水温16—17℃,日均气温>20℃,分蘖发生才比较顺利。最适气温30—32℃,水温32—34℃。最高气温38—40℃,水温40—42℃。④光照:秧田叶面积系数达3.5时,大田叶面积数系达4.0时,由于群体内光照条件恶化,分蘖终止。⑤水分:分蘖期缺水受旱会抑制分蘖;灌水过深,降低分蘖节周围的温度,也会抑制分蘖。(4)控制无效分蘖的措施①分蘖肥早施(插秧7天施下)且不要过量,到无效分蘖期肥力能减下来。②在分蘖末期进行晾田或晒田,南方(江苏、浙江)提出超前晒田,即分蘖数达计划穗数的70-80%时即开始晒田。做到以水控肥、以肥控蘖。多雨地区可采用深水淹蘖的办法。(四)茎的生长(1)形成过程:茎秆基部第一个节间长达1.5-2cm、外形由扁变圆时,称为圆秆拔节,全田有50%的稻株拔节时称为拔节期。(2)节间伸长的特性:节间伸长的顺序是: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当下一节间伸长快结束时,上一节间正处在伸长盛期,再上一个节间已开始缓慢伸长。节间伸长和出叶的相应关系是:n叶出伸期≈(n-2)-(n-3)节间伸长期。1、稻茎的形成2、茎的功能及防止倒伏的途径(1)功能:支持、输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