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茶紫纹羽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1.3.4 茶紫纹羽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1.3.4 茶紫纹羽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1.3.4 茶紫纹羽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4页
1.3.4 茶紫纹羽病的识别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负责人:罗来银茶紫纹羽病识别与防治主讲人:罗来银分布危害茶紫纹羽病是茶树根部主要病害之一,是发生在茶树根颈处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影响茶树的生长。国内各产茶区均有发生。病株生长势衰弱,叶小,色黄,生长缓慢。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局部茶枝出现枯死,最后全株死亡。(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症状识别茶紫纹羽病发病部位在根部和接近地面的根颈处。(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地上部分难以发现,一般无异常表现。(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症状识别随着病情的扩展,病株生长势衰弱,叶小,色黄,生长缓慢。局部茶枝出现枯死,最后全株死亡。先是单株受害,如不及时控制,会波及周围数株,甚至成片死亡。(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症状识别罹病茶树根表皮先失去光泽,逐渐变为黑褐色。病菌先侵害形成层,逐渐蔓延到其他组织。皮层腐烂后即脱落。病根表面缠绕着紫色的根状菌索,菌索上往往产生很多菌核。菌丝体常聚集成层,包在茶树根颈处,呈现紫色的绒状菌膜,其上着生许多担子和担孢子。开始只有部分细根变色枯死,后由细根逐渐蔓延到较粗的根,最后发展到主根,整个根系腐烂,茶株死亡。一般来说,茶苗罹病后死亡较快,而成年茶树罹病后则需要1年或数年才死亡。(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病原茶紫纹羽病菌,属担子菌亚门/卷担菌属真菌。病原茶树细胞和组织内的菌丝体呈黄白色,根部表面则呈紫红色。雨季其上可产生白色粉状担子层。(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病组织细胞间隙的菌丝病原担子无色,圆柱状或棍棒状,向一侧弯曲,有3个分隔,并在4个细胞上顶生4个小梗。(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担子担子病原小梗无色,圆锥形,每个小梗上着生1个担孢子。(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小梗担孢子病原担孢子卵形或肾形,无色,单胞。(素材来源于国家规划教材《茶树病虫防治学》主编谭琳、谭济才)担孢子病原病根表面的菌核半球形,紫红色,内部呈白色或黄褐色。茶紫纹羽病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根状菌索和菌核长出菌丝,从皮孔或毛细根侵人茶树新根幼嫩组织,溶解寄主细胞中间膜,使根部细胞内细胞质分离收缩,最后剩下细胞膜。病根皮层腐烂,表面形成新菌丝束,向茎部及土壤表面扩展。病害通过流水、农事活动和病健根接触侵染为害,以病健株接触传染为主。发病规律发病条件茶园管理粗放,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等利于该病的发生,高温、高湿也利于病害的扩展。防治方法1、选择苗圃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无病地育苗2、清除病株,发现病株要及时的连同根际部位的土壤一并挖掉,并用石灰水进行土壤消毒3、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系伤口的产生,可抵抗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