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9、10章 教育教学制度、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_第1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9、10章 教育教学制度、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_第2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9、10章 教育教学制度、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_第3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9、10章 教育教学制度、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_第4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9、10章 教育教学制度、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法学目录CONTENT01教育学与教育法02030405学校09教育教学制度依法治教原理06教育行政机关10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学生07父母与社会11科学研究制度教师08考试招生制度12学校安全制度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教学制度的目的和原则。2.了解我国的课程和教材制度。3.了解教学评价制度。第九章教育教学制度1.教育目的的双重维度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直接关涉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教学制度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规则约束,教育目的对教育教学制度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2.教育目的在我国立法中的体现我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从个人角度而言,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社会角度而言,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教育目的第九章第一节教育教学制度概述案例导读:A县教育局对Y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处理【想一想】案例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行为存在哪些不当之处,为什么?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学前教育主要面向三周岁到入小学前的学前儿童,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要,因此其核心原则是儿童利益最大化。其一,幼儿园应当充分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其二,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坚持“去小学化”的原则。其三,幼儿园应当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学前教育。案例延伸: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想一想】如何理解“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高质量地实现儿童的游戏权?二、学前教育制度第九章第一节教育教学制度概述案例导读:杭州市滨江区试行班级微信群公约,教师要保护个人隐私,不得公布成绩排名【想一想】禁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的规定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制度的何种特点?《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也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德育是指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等的教育。智育是指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是指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和心灵的教育。劳动教育是指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三、义务教育制度第九章第一节教育教学制度概述案例导读:劳务派遣公司组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案【想一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立法和制度设立的本意是什么?职业教育制度如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重在实践技术的培养,是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首先离不开校企合作。在学校教学上,职业学校依法办学,依章程自主管理,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为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学校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负有监督管理的职责。此外,职业教育教学制度还涉及认证证书的发放,即学生具有获得证书的权利。四、职业教育制度第九章第一节教育教学制度概述案例导读:曾某诉江苏省教育厅教育行政管理案【想一想】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自主性。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可见,高等教育制度的特点在于高校享有自主办学的权限。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首先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方面。专业的构成要素是课程,专业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上。除了课程学习,学位论文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国高等教育包括学历制度与学位制度。五、高等教育制度第九章第一节教育教学制度概述案例导读:教育部开展国家级中小学校校本课程案例征集与遴选【想一想】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是什么?应当遵守哪些法律规定?1.课程制度概述(1)课程的概念和类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教学科目,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根据课程管理和制定主体的不同,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2)课程制度的内涵课程制度大致可以分为课程结构与标准、课程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部分,涉及学校的课程价值,学校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课程的关系等。一、课程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2.课程结构与标准在课程结构上,由于各个教育阶段特点不同,立法对其所开设的课程要求也各不相同。学前教育阶段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小学教育阶段以内容具有统整性的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教育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教育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职业教育阶段以专业技能实践课程为主,高等教育阶段主要设置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同时,在小学至高中的教育阶段,还应当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课程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3.课程管理课程管理是指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为实现教育目的、贯彻教育方针而对教育机构课程进行管理的活动。课程管理权是国家教育行政权的组成部分,学校不具有行政管理的权能,但可以经由政府授权而行使相应权力。课程管理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的确定等方面。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但国家、地方、学校等对课程的管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每一管理层级都要对上述三类课程负责,只是在具体的管理职责范围上存在差别。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行政机关有权规定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包括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实施要求等内容。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更加灵活多样。一、课程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指将以教材为载体的课程内容在学科教学的实践中转变为现实的活动。从整个课程系统来看,课程实施扮演着体现课程理念与取向、实现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工具性角色。课程实施是学校课程管理中的实践操作环节,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5.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指根据学校教育培养目标,对课程标准、课程管理以及课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定量测量和定性描述,进而作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以期探索如何改善课程品质的活动。课程评价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执行评价。一、课程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6.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管理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高校作为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制定本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办法,规范课程选用、教学、评价、督导和学分认定等管理制度,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日常教学管理,做到线上与线下课程同管理、同要求。其二,讲授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完整的教学活动,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好在线服务,确保线上课程质量。对于造成教学事故的教师,由其所在高校根据教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教学事故处理办法等给予相应处分。其三,选修在线开放课程的学生应当签署在线学习诚信承诺书,遵守课程学习纪律和考试纪律,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通过非法软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的“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严禁以任何形式传播课程考试内容及答案。一、课程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1.教材建设属于国家事权作为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承担着重要育人功能。国家是统筹教材建设的当然主体。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所谓“事权”,是中国财政理论的特有概念,强调的是在公共服务中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责与权限,即各级政府的权责边界。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正式设立国家教材委员会以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此后,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作为我国首个体系化的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从思想、领导、管理、治理、运行五个方面落实了教材建设的国家事权。二、教材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2.教材管理制度(1)教材规划制度教材规划是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我国中小学教材、职业院校教材和高等学校教材实行不同的规划制度。(2)教材编审制度根据编审主体的不同,可将教材编审制度分为国定制、自选制和审定制。(3)教材出版与发行制度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条,教材的出版、发行单位应当具有适应教材出版、发行业务需要的资金、组织机构和人员等条件,并取得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教材出版、发行资质。二、教材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2.教材管理制度(4)教材选用制度教材选用制度主要包括选用主体、选用程序等,涉及教材选用权力的分配方式。目前,我国各类教材选用均采取集体决策制度和备案制度,以保证教材选用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5)教材检查监督制度教材检查监督制度是指对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发行、选用等各环节进行检查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追究主体责任的制度。教材检查监督主要由国务院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二、教材制度第九章第二节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1.学校考试评价制度考试是对学生进行的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形式主要是纸笔测验。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教育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逐步从考试频次、命题管理和考试结果运用等方面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考试制度作了专门规定:一是大幅压减考试次数。二是规范考试命题管理。三是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在高等教育阶段,考试属于高校自主办学范畴。在学业成绩评价中,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表现为获得公正评价权,即学生参加学习、考试之后,由教育者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行作出公正的评价。一、学业成绩评价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2.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以及社会实践五个板块。综合素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信息公示、导入系统、形成报告五个步骤,遵循学生参与原则和信息公开原则。案例延伸:高校学生因课程打分不合理起诉学校【想一想】上述案例中任课教师是否可以自行确定打分规则,你认为该学生的诉求是否合理,为什么?一、学业成绩评价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案例导读:在读博士生Y不服专家对其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想一想】学位论文评审应当遵守哪些法律规定?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学位论文是学位申请者为获得某一学位而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学论文,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个级别。学位论文制度是规范学位论文评价的程序和规则。1.学位论文开题制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教育立法中尚没有对学位论文开题的具体规定,主要由各高校自主制定规范进行管理。一般而言,学位申请人应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培养环节后向培养单位提出学位论文开题申请,经导师审核后进行学位论文开题。二、学位论文评审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2.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学位论文评审是指学位授予前,学位论文必须经过作为同行的第三方评审的制度。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有三种类型。一是外部评审,二是内部评审,三是混合评审,外部评审与内部评审相结合。论文评审的送审权属于学位授予单位,即国务院所确定的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高校或者其他科研机构。在学位论文评审结果的运用上,由于立法并未规定学位论文的评审通过标准,因此高校在具体的实施细则中设计的标准各不相同。在学位论文评审的权利救济上,目前立法没有统一规定学位论文评审的救济规则,依各高校的实际做法,一般学位申请人可以就评审结果提出复议申请,学位授予单位再委托专家进行复审,但在提起复议的条件、程序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二、学位论文评审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3.学位论文答辩制度论文答辩是学位论文评价的重要环节,学位申请人需要通过论文答辩方可获得学位。在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位授予单位组织有关学科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其组成人员由学位授予单位遴选决定。为有效提高论文答辩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严格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细化规范答辩流程,提高问答质量,力戒答辩流于形式。……因此,论文答辩在形式上要遵循公开透明、程序正当的原则,在实质上也要充分落实学位论文制度的评价功能。二、学位论文评审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案例导读:高校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辞退试用期教师的依据【想一想】学生评教的性质是什么?高校应如何组织学生评教和利用学生评教的结果?1.学生评教制度的法律依据学生评教制度是指学校组织学生对其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与管理的一种制度安排。学生评教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一项基本制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所在,也是教学活动的亲身体验者和利益相关者。在新型的对等师生关系下,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发表意见是合理且必要的,评教是学生的一种法定权利。三、学生评教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2.学生评教制度的现状学生评教在大部分学校已经成为一项常规制度,但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并未对此作具体规定。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该制度在评价目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利用环节都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评教目的功利化。二是评教过程形式化。三是评教结果利用单一化。三、学生评教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3.学生评教制度的法律原则学生评教的结果会影响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关涉教师的荣誉、职称等个人利益,相关部门应当谨慎地组织评教,遵循合理性原则(1)要坚持公平公正对待原则。(2)要遵循考虑相关因素原则。(3)要坚持比例原则。学生评教制度还应当遵循程序正当原则

(1)遵循公众参与原则。(2)教师应具有针对评教结果的陈述和申辩权。三、学生评教制度第九章第三节教学评价制度思考与讨论1.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课程制度和教材制度如何体现了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九章2.请试着说说一本教材从编写、审定、出版、发行到被选用应当遵循的法律规定。3.在高等教育教学制度中,存在哪些具有行政权力属性的规定?行政权力与学生权利、教师权利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进行协调?Thanks教育法学目录CONTENT01教育学与教育法02030405学校09教育教学制度依法治教原理06教育行政机关10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学生07父母与社会11科学研究制度教师08考试招生制度12学校安全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惩戒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其类型、适用情形及禁止性规定。2.了解学生纪律处分的含义,掌握其类型和适用情形。3.了解正当程序理论的基本内涵,掌握实施教育惩戒和纪律处分的程序性规定。4.掌握学生不服纪律处分和教育惩戒决定时可以寻求的救济方式。第十章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为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部于2020年12月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及其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提供规范和指引。根据该规则第二条,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在这一概念中,教育惩戒包含如下核心要素:首先,基于教育目的。教育惩戒应以教育为核心旨归和最终目标,旨在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教育行为。其次,被惩戒行为存在失范与偏差。被惩戒行为应当属于违规违纪行为或者是与合范行为、受鼓励行为有所偏差的不恰当行为,单纯的学习成绩不佳并不能构成实施教育惩戒的事由。最后,属于否定性评价。教育惩戒是对上述不当行为的否定性评价,通过对学生进行管理、训导等,对不当行为予以矫治。一、教育惩戒概述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1.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第一,实施教育惩戒应以发挥育人效果为最终目标。第二,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重视教育惩戒的善后处理。2.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第一,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实施教育惩戒应当根据惩戒类型遵循相应的程序。3.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第一,学校、教师惩戒学生时应当注意过罚相当。第二,学校、教师惩戒学生时应当注意因材施教。案例延伸:某小学低年级教师不当惩戒学生案【想一想】上述案例中教师的行为违反了实施教育惩戒的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如果你是上述案例中的在场教师,你会怎么做?二、实施教育惩戒的基本原则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1.一般教育惩戒(1)点名批评;(2)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3)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4)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5)课后教导;(6)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2.较重教育惩戒(1)由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2)承担校内公益服务任务;(3)安排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行为规则教育;(4)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游览、校外集体活动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5)学校校规校纪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3.严重教育惩戒

(1)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在家进行教育、管教;(2)由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予以训诫;(3)安排专门的课程或者教育场所,由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行为干预。三、教育惩戒的类型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4.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教育惩戒本质上属于教育行为,学校和教师在上述法定的教育惩戒措施之外,仍可通过校规校纪或班规、班级公约创设其他较重或一般教育惩戒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应受到的限制:首先,在类型上,不得通过班规、班级公约创设较重的教育惩戒措施,不得通过校规校纪创设严重的教育惩戒措施。其次,在目的和事由上,必须基于教育目的,符合下文所述的教育惩戒的适用情形。最后,在程序上,学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当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的意见,有条件时可以组织听证。校规校纪应当提交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施行,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教师组织制定班规或班级公约时可以组织学生及其家长以民主讨论的形式参与制定,并报学校备案。三、教育惩戒的类型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三、教育惩戒的类型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1.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故意和不服从均指向学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即学生明知教学任务和教育管理要求,仍旧违反相关规则或要求。2.扰乱秩序扰乱秩序是指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学生扰乱秩序的行为可能发生在课堂上,也可能发生在学校日常活动中。3.言行失范言行失范是指吸烟、饮酒,或者违反学生守则的行为。其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是吸烟、饮酒行为,第二是在言语和行为上违反学生守则的行为。四、教育惩戒的适用情形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4.具有危险性具有危险性是指学生实施有害自己或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5.侵犯他人权益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是指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6.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该项规定系兜底性条款,可以涵盖前述情形之外的学生失范行为。学校应当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依法制定校规校纪,根据学生不良行为的类型和失范程度确定适当的教育惩戒措施。四、教育惩戒的适用情形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1.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第一,以惩罚为目的。锻炼身体或增强体魄的行为,如体育热身等,不能称之为体罚。第二,针对学生身体或心理健康。体罚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对身体产生损害,产生肉体上的痛苦。变相体罚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尊严,使之背负极大的心理负担。第三,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惩罚措施严重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才会使学生产生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压力,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后果。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体罚直接造成身体痛苦且其影响较为显性。变相体罚一般采用非直接性手段,损害学生身体或心理健康,并且其影响具有隐蔽性。2.禁止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歧视性是指因为某些武断的理由———这些理由与学生被惩戒的行为之间是不相关的,而对学生施以不公正的对待。五、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的禁止性行为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3.禁止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因个人情绪或好恶实施教育惩戒实际上也可被视作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的一种。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是指出于不相关的原因对不应实施教育惩戒的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对应当实施教育惩戒的学生不实施教育惩戒,或因个人情绪随意加重或减轻教育惩戒程度。而个人情绪和好恶是教师选择性实施惩戒的原因之一。4.禁止“连坐惩戒”禁止“连坐惩戒”是指教师不得因个人或少数人的违规违纪行为而惩罚全体学生,例如“一人不坐端正全班不放学”“一人说话全组罚抄写”等。5.禁止因学业成绩而惩戒学生禁止因学业成绩而惩戒学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惩戒的适用情形是学生存在违规违纪行为,而学业成绩不佳不属于违规违纪行为。五、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的禁止性行为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6.禁止指派学生对其他学生实施教育惩戒实施教育惩戒是教师和学校进行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教育惩戒的执行权不能被教师委派给他人。7.禁止其他侵害学生权利的惩戒行为该项规定系兜底性条款,可以涵盖前述六项规定外的其他不当教育惩戒行为。此处的学生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等。总体而言,学校应当支持和监督教师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一方面,如果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而与学生及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如果查明教师确无过错,学校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其他不利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实施了不恰当、不合规的教育惩戒,则需承担相应后果。教师违反教育惩戒规则情节轻微的,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当暂停履行职责或者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给学生身心造成伤害,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五、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时的禁止性行为第十章第一节教育惩戒纪律处分是指学生因违反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而必须承担的一种具有强制性的后果。相较于教育惩戒,纪律处分的“惩罚”意味更浓。一般认为,纪律处分发生在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之后,具有事后“定性”和“处罚”的特点,其实施程序也较教育惩戒严格。仅有学校能够实施纪律处分,且纪律处分必须留有书面记录,一般记入学生档案。而教师可以即时实施教育惩戒,且教育惩戒并非都需留有记录,一般不记入学生档案,仅在部分情况下告知学生家长。由此可见,纪律处分的严重程度显然高于教育惩戒。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行为失范的学生时,教育惩戒是先行使用的“前置措施”,纪律处分是情节严重、确有必要时的后续举措。一、学生纪律处分概述第十章第二节学生纪律处分1.警告警告在所有纪律处分中最为轻微,带有告诫、使学生注意和警惕的意味。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警告一般适用于违反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规校纪等,且屡教不改的情形。在高等教育阶段,警告的适用情形一般由校规校纪确定,大多指向情节较轻的违纪行为。2.严重警告严重警告在严重程度上高于前述的警告。在中小学教育阶段,适用严重警告的情形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前述适用警告处分行为的“升级版”适用严重警告。例如,学生受警告处分后,又出现了适用警告处分的行为。另一方面,与前述适用警告处分的行为相比,严重程度更高、破坏性更强的行为适用严重警告。二、学生纪律处分的类型和适用第十章第二节学生纪律处分3.记过记过在严重程度上高于严重警告和警告。其适用情形一般指向情节严重的、影响较大的、性质恶劣的行为。具体包括以下行为:偷窃;动手殴打他人且造成伤害事故;故意损坏公共财物,情节严重或影响较坏;无理辱骂、顶撞师长且造成严重影响;考试作弊、情节严重且态度恶劣;强行勒索他人财物,性质恶劣;等等。在高等教育阶段,适用记过处分的情形除前述考试作弊外,一般涉及多种违反行政法规、扰乱公共秩序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4.留校察看留校察看在严重程度上仅次于下述的开除学籍。留校察看一般适用于严重违反校规校纪,情节十分严重且影响恶劣,但未至开除学籍之严重程度的情形。在适用情形上,不论是在中小学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留校察看均适用于性质十分恶劣的违纪行为,包括聚众打架斗殴、赌博、偷摸扒窃、殴打教职工等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行为。二、学生纪律处分的类型和适用第十章第二节学生纪律处分5.开除学籍(1)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3)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4)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或其他器材作弊、向他人出售考试试题或答案牟取利益,以及其他严重作弊或扰乱考试秩序行为的;(5)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6)违反本规定和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7)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8)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二、学生纪律处分的类型和适用第十章第二节学生纪律处分1.处分前置程序学校在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前履行特定程序,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相关决定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可能性。此外,这也有助于强化处分决定的信服力和可接受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相较于处分决定作出后的救济程序,处分前置程序的完善能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提高处分决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学校应当:(1)告知并听取陈述和申辩。在作出纪律处分决定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学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2)听证。听证是现代行政法程序的重要内容,是指国家机关在作出决定之前,给利害关系人提供发表意见和提出证据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一、学生纪律处分的实施程序第十章第三节学生纪律处分和教育惩戒的实施程序2.处分决定程序处分决定程序是处分程序中的核心环节,主要涉及决定主体、处分依据等。在决定主体方面,处分决定应当由法定主体作出,否则处分决定无法生效。在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六条明确规定,对学生作出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籍或者其他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的,应当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并应当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查。在处分依据方面,学校应当严格依照相关校规校纪及上位法规定适用纪律处分,重视从证据出发认定学生的违纪行为。一、学生纪律处分的实施程序第十章第三节学生纪律处分和教育惩戒的实施程序3.处分后续程序(1)处分送达。《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处理、处分决定以及处分告知书等,应当直接送达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