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9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2024·合肥)新四军成立初,中共中央强调“保存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到正式开拔后强调“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再到1938年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定位为“发展江南(浙、皖南、苏南)闽粤赣游击战争之‘产婆’”。中共中央战略决策的发展(C)A.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C.依托于对全国抗战形势的研判D.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解析]材料表明中共中央对新四军的战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做出合适的调整,这是在抗争形势一直在变化之下中共中央的具体调整,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百团大战之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的抗日,与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无关,排除D项。2.如表中的历史事件表明(C)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工农士兵劳苦民众动员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日宣战。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A.国共合作抗日需要民众的支持B.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C.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为己任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解放为己任,号召全国工农士兵劳苦民众动员起来、对日宣战、联蒋抗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C项正确;“国共合作抗日需要民众的支持”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信息,A项说法错误,排除;此时国共合作还未形成,没有开辟敌后战场,排除B项;1936年底经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排除D项。3.如图所示,《东方杂志》第三十卷第一号刊行时,以“新年特大号”为题,以丰子恺的画作(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为封面。这寓意(C)A.继续开展新文化运动B.国民大革命即将席卷全国C.期盼国人能洗雪国耻D.用思想启蒙呼应全面抗战[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儿童在水盆里洗刷地球仪上中国版图部分的污垢”以及时间民国22年(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寓意是期盼国人能洗雪国耻,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国民大革命是从1924年到1927年,排除B项;这时是局部抗战,排除D项。4.(2024·沙坪坝)1938年10月,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参政员提出《拥护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案》,提案第一条即为“蒋委员长为领导抗战建国的民族领袖,国民政府为领导抗战建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我全国军民一致信任和拥护。”这能够说明(A)A.国共双方为团结抗战加强合作B.国民参政会保障了抗战的胜利C.国共两党采用党内合作的方式D.国共两党的政治方针完全一致[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组织的国民参政会允许共产党参加,体现了国民党方面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共产党在会议上提出拥护国民政府,体现了共产党为抗战的大局意识,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国民参政会对抗战的作用,排除B项;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党外合作,排除C项;国共两党政治方针不是完全一致,排除D项。5.(2023·海口)历史图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是1910—1949年近代中国出版期刊创刊年代分布图。下列对下图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C)A.北洋军阀时期报刊业开始萌芽B.国共两党日益重视报刊业发展C.抗日救国思潮促进报刊业发展D.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业急速衰落[解析]根据材料“1910—1949年近代中国出版期刊创刊年代分布图”可知,近代以来,民族危机加深,在1930—1939年,中国出版期刊品种数最多,说明此时抗日救国思潮的发展与推动,促使报刊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中国的报业萌芽早于西方,中国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就产生了邸报,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是国共两党日益重视报刊业发展,排除B项;1940—1949年,受国内局势的影响,中国报刊业仍然发展良好,而非急速衰落,排除D项。6.(2024·盘锦)1933—1936年,伪满重刊《清实录》,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将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如将“倭”字改成“日”字,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记载大段删除。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B)A.打破东亚传统宗藩秩序B.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C.消解隔阂实现东亚共荣D.推动伪满州国史学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3年到1936年期间,日本占据东北地区,受到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重新刊刻《清实录》,而日本将有碍日本的内容大量删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进而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这一时期东亚的传统宗藩秩序已经荡然无存,排除A项;C项描述是日本制造的美化日本侵略的舆论,不是日本删改《清实录》的目的,排除;日本的上述举措不利于满洲史学的发展,排除D项。7.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B)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地动员组织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解析]根据“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可知,毛泽东认为只要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民众组织起来就能够对日本造成冲击,对抗日本的侵略,由此说明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B项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排除A项;材料意在对民众进行有效的动员组织,而非中共坚持持久抗战,排除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抗日战争是否进入相持阶段,实际上,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8.(2024·哈尔滨)1937年11月在武汉成立了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宣传部下属的国际宣传处,该处多次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外国记者招待所。1942年初,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A.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B.国共合作抗战引起国际社会瞩目C.英美逐渐加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D.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解析]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国际宣传,组织外国记者到前线采访,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战,把战时陪都重庆发展为“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等,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社会瞩目国共合作抗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举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排除C项;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与“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不符,排除D项。9.(2024·苏州)在抗日战争中针对一次重大战事,国民党、共产党、日军发表了如下评论:国民党共产党日军捷电传出,大家心理为之一变,国际上的观感也就焕然一新。给全世界援助中国的友人以满意答复,给一切反对侵略的人们证明中国军队英勇的作战,是可以把侵略军击退的。没有给予重庆军应有的打击,相反地,更加促进了这块土地上全民防御的高潮。与上述评论相一致的是(D)A.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B.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囚笼”政策D.长沙会战的胜利产生积极影响[解析]根据题干中各方评论,特别是“捷电”“把侵略军击退”“没有给予重庆军应有的打击”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胜利,结合所学可推断是长沙会战。在1941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面对十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正确;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未能阻挡日军的侵略步伐,与题干中“捷电”“把侵略军击退”不符,排除A、B两项;根据“没有给予重庆军应有的打击”可知,材料所述为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一次重要胜利,百团大战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排除C项。10.(2023·揭阳)20世纪40年代初,《岳飞》历史剧巡回演出,场场爆满。重庆国泰大剧院一连演出八场,一时间万人空巷。演出现场,中方还负责招待了英、法、美、苏等许多国家的驻华使节,并赠送“还我河山”的旗帜。这一现象主要缘于(B)A.电影放映技术的提高 B.提振抗战士气的需要C.西方青睐中国的文化 D.艺术出现平民化趋势[解析]从材料看到,抗战时期宣传岳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这主要缘于提振抗战士气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抗战因素,非电影放映技术,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青睐中国文化无关,强调的是抗战因素,排除C项;“平民化”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1.(2024·威海)下面为漫画家钟灵发表在《七月》上名为《逃不出掌握》的漫画。这一漫画(C)A.表明共产党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B.促使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的扩大C.利于凝聚民心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D.反映出抗战文艺成为当时主流文化[解析]根据漫画中的“游擊隊”和日本人占领中国的领土的形象,以及漫画名称《逃不出掌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钟灵的漫画告诉读者:日本人占领了我们的领土并不可怕,一切都在游击队的掌握之中。这样的作品对于抗战时期凝聚民心,鼓舞民众士气,增强抗战必胜信心具有一定的帮助,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指明抗战胜利的道路,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革命统一战线基础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宣传抗战必胜的信息,而不是抗战文艺成为当时主流文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2.(2023·聊城)据下图,当时该作品广为传唱主要是因为,它(C)1942—1943年期间,创作过《松花江上》的著名音乐家张寒晖由关中来到陇东的华池县一带采风,以当地民间小调《推炒面》为基调,给这首民歌编入新词,创作出了高亢优美的劳动号子——打夯歌《边区十唱》。它一经问世就广受欢迎,很快传唱开来。A.经由名家的潜心创作 B.具有鲜明乡土气息C.适应根据地建设需要 D.能够激发劳动热情[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边区十唱》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大生产运动的信息,大生产运动是中国革命处在农村长期游击战争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使抗日根据地军民胜利地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增强了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歌曲的创作,排除A项;“具有鲜明乡土气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边区十唱》能够起到激发劳动者的热情,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13.(2023·内江)下图为冀鲁豫边区的年画《战斗英雄·劳动英雄》(1945年),图右侧人物着战士戎装,左臂挎长枪,右手高擎大刀,英姿飒爽;左侧人物农民打扮,右手持镰刀,左手高举一束红高粱,意气风发。该年画体现出(B)A.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劳动热情B.军民精诚合作抗日共御外辱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中流砥柱[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年画左农右军,共同呈现在一起,再结合时间1945年,可知其意在表达根据地军民精诚合作抗日的景象,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军民一体,且抗战期间实行的是“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从材料看不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排除C项;材料强调军民一体,无法得出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信息,排除D项。14.(2024·盐城)1942年3月,重庆《中央日报》指出,缅甸东吁(又称同古、东瓜)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还是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泰晤士报》称“东瓜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上述评论表明,该战役(B)A.推动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B.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C.扭转了国军缅甸战场的困局D.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企图[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境内的英勇作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B项正确;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该战役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但材料未体现扭转国军缅甸战场的困局,排除C项;第一次长沙会战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企图,排除D项。15.(2024·丽水)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日本为打击中国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但石牌保卫战成为日军西进的止点,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堡垒的标识”。《中央日报》在社论中说:“鄂西我军的大捷,确实粉碎了日寇的迷梦,……且可加紧盟军在远东战场各方的反攻。”这表明(D)A.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B.近代民族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C.抗战由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抗战有力制约日本的世界战略[解析]根据材料“确实粉碎了日寇的迷梦,……且可加紧盟军在远东战场各方的反攻”可知,体现了中国军队在石牌的胜利阻碍了日本在中国战场的脚步,在远东整个战局来看,也是关系相当重大的一役,即抗战有力制约日本的世界战略,D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无法得出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的结论,排除A项;抗日战争还未完全胜利,近代中国民族革命尚未实现,排除B项;材料所述时间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因此抗战由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16.(2024·咸阳)1946年,中国大法官梅汝璈在参加东京审判时为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曾进行激烈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他后来回顾时说:在进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中,立场必须合理合法。其中“合理”主要指(C)A.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B.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C.中国在抗战中的贡献D.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中国在抗战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是中国参加东京审判时入场顺序和法官座次的合理依据,C项正确;法官个人的专业权威不是合理的依据,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很低,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美两国的合作关系也不是合理依据,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3·湖北·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根据地与敌后抗战]材料一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8年4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八路军在华北战略展开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敌后抗战的战争形式以“游击战”为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