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一、选择题1.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将在拆分元代行省基础上形成的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为与此前设置的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平级的机构。“三司”各自对相应的中央机构负责。明太祖此举()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威C.削弱了丞相行政职权 D.弱化了地方权力监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太祖时期。根据材料“明太祖将在拆分元代行省基础上形成的浙江、江西……降为与此前设置的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平级的机构。”及所学可知,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朱元璋设置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明太祖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监察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司”各自对相应的中央机构负责,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权力监督,排除D项。故选B项。2.罗马皇帝克芳狄(公元41~54年在位)曾说:“只要这些人的子孙还活着,他们对罗马的爱丝毫不比我们差。”话中的“这些人”原本指的是被征服者,他们在罗马得到了公民权,化身为合作者,其子孙很快为罗马社会所同化,并积极参与罗马社会的建设。这种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的做法()A.加速了共和制度的成熟 B.解决了国内的民族矛盾C.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 D.拓宽了获取奴隶的渠道〖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1~54年(罗马)。据本题材料“罗马皇帝克芳狄(公元41~54年在位)曾….…的是被征服者,他们在罗马得到了公民权,化身为合作者,其子孙很快为罗马社会所同化,并积极参与罗马社会的建设”可以看出罗马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授予公民权,使得这些地方的人拥护罗马的统治,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罗马共和制度走向成熟的相关论述,并且这时期不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A项;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无法彻底解决罗马国内的民族矛盾,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通过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的做法以扩大罗马统治基础,没有强调获取奴隶渠道,排除D项。故选C项。3.据毛泽东1930年10~11月的调查报告,1930年江西兴国县永丰区第一乡10名乡政府委员中,出身贫农者6人,中农2人,小知识分子和富农各1人;吉水县南区第八乡木口村的7名政府人员中,出身贫农、中农者各3人,小地主1人。这反映了当时()A.农村基层秩序的彻底颠覆 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C.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 D.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尝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府人员中占的比重大,苏维埃政权属于劳苦民众,这是创建人民民主政权的尝试,D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不能说明全国农村基层秩序的彻底颠覆,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4.1906年,清政府在颁布“预备立宪诏”后,不久又颁行《法院编制法》草案,该草案规定了审判衙门通则、审判衙门等级及其案件管辖范围、审判衙门内检察厅之配置、司法行政职务及监督权等事项。这一做法()A.加快了晚清司法近代化进程 B.蕴含了三权分立的改革取向C.受到了西方列强的间接干预 D.维护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06年的清政府。根据材料“规定了审判衙门通则、审判衙门等级及其案件管辖范围、审判衙门内检察厅之配置、司法行政职务及监督权”可知,叙述的是清末新政时期关于司法审判改革的相关信息。清政府借鉴了西方法律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细化了司法审判机构的内部权责,这有助于加快晚清司法近代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司法审判方面的改革信息,与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约的三权分立体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西方列强的间接干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清末新政是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这是一场排除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5.从997年到1124年(宋太宗至宋徽宗时期),平均每年有200多人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当时1.2万名甚至更多的高级官僚队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出身科举;这一时期,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上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这反映了宋代()A.积贫积弱的根源 B.社会流动的加速C.文官制度的鼎盛 D.门阀士族的消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97年到112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从997年到1124年(宋太宗至宋徽宗时期),平均每年有200多人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当时1.2万名甚至更多的高级官僚队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出身科举;这一时期,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上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科举考试使得更多的平民进入官僚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社会的流动性,B项正确;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和宋代“冗兵”、“冗官”、“冗费”的政治三冗现象,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文官制度鼎盛的结论,排除C项;宋代门阀士族并未消亡,排除D项。故选B项。6.如表所示为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材料可用来说明,美国的文官制度()学历初中程度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占比0,5%90%80%25%10%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完善 B.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C.导致文官队伍急剧膨胀 D.造成选才的范围狭窄〖答案〗B〖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美国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中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占比最大,其次是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也有一定的占比,这说明美国文官的文化素养水平较高,体现了政府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B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不能说明其推动高等教育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没有体现文官数量的增长,不能说明文官队伍急剧膨胀,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没有体现出选官范围的变化,不能得出选才的范围狭窄,排除D项。故选B项。7.新政开始后,清政府曾拟定了一套用大约10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的计划;但在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大力鼓吹之下,中央政府官员对科举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1905年,慈格太后最终准许“立停科举”。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无意维持科举制度 B.统治危机不断加剧C.利用新政发展洋务 D.中枢权力运行异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中国)。根据材料“新政开始后,清政府曾拟定了一套用大约10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的计划;但1905年,慈格太后最终准许‘立停科举’。”可知,清末新政开始后,清政府计划用十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但是政府官员对科举的反对越来越严重,最后,清政府不得不废除科举制,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且不断在加剧,B项正确;清政府曾拟定了一套用大约10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的计划,说明清政府是不情愿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洋务”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的废除,没有体现中枢权力的异化,排除D项。故选B项。8.公元前536年,郑国国相子产不顾贵族的反对,命人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以此作为国家的常法。此后,郑国庶民与贵族相争时“不忌于上”。据此推知,子产铸刑鼎()A.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 B.旨在打击封建贵族势力C.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 D.响应了奴隶阶级的诉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通过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公布了成文法,限制了奴隶主贵族滥用刑罚,使平民也可以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A项正确;子产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铸刑鼎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排除B项;《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排除C项;子产铸刑鼎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响应奴隶阶级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A项。9.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民审判员(担任审判员的普通公民)在法庭充当主角。他们不是“法官”,因为雅典的法庭压根就没有具备专业资质的法官;他们虽然被称为“陪审员”。但却实际充当着“主审官”。据此可推知,当时雅典()A.法庭成为城邦权力机关 B.司法活动遵循民主原则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法学专业教育遭到忽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据材料得出结论:雅典法庭的法官多为没有专业资质的普通公民,体现了当时雅典司法的局限性,也说明雅典的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力滥用,C项正确;雅典城邦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A项;材料说明当时雅典的司法活动并未遵循民主原则,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法学专业教育遭到忽视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1986年的《精神文明决议》则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转变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弱化了意识形态色彩 B.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C.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 D.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一转变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应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形态的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公民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为今人以现代测绘技术绘制的西夏疆域图(12世纪后期),图中的地理事物皆用当时流行于该地的文字加以标注。作者欲借此表明,当时()A.多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B.民族政权之间贸易频繁C.汉族文化蒙受巨大损失 D.各民族间不断交往交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后期(西夏)。据本题材料“图中的地理事物皆用当时流行于该地的文字加以标注”可知,作者是在强调西夏文的价值,西夏人是结合汉字、西夏文创造的本民族文字,材料表明当时多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民族政权之间贸易频繁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汉族文化蒙受巨大损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且材料强调的是汉文化的输出,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涉及其它民族的相关知识,无法得出民族间不断交往交融的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提出,拿破仑最终成为其本人宣传力量的牺牲品。他快速地颠覆一个个封建政府认为他的外国臣民永远也不会起来反抗他;他创立了新的帝国,但无法保证长治久安。在他试图征服整个欧洲的过程中,其他民族的人们集结起来,推翻了他和他的帝国。该学者的主要依据应是,拿破仑的“征服”()A.传播了大革命的理想信念 B.扫荡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C.开了近代外交关系的先河 D.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3年5月13日—1815年11月20日(法国)。据本题材料“在他试图征服整个欧洲的过程中,其他民族的人们集结起来,推翻了他和他的帝国。”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拿破仑战争宣传了法国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这些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非传播大革命的理想信念,排除A项;据本题材料“推翻了他和他的帝国。”可知拿破仑战争并未达到扫荡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的效果,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初步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为两位外国学者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学者结论俄罗斯东方学家雅科夫列夫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均大幅提升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盖里雄·伊基亚拉中国政府为西藏引入了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使西藏成为一个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几十年来当地发生了巨变A.新中国在西藏最先建立民族自治区 B.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C.民族平等成为民族自治的核心内容 D.西藏社会变迁完全依靠国家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均大幅提升”,可知,俄罗斯东方学家雅科夫列夫认为西藏自治区的设立,使西藏地区较之以前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材料“中国政府为西藏引入了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使西藏成为一个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几十年来当地发生了巨变”,可知,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盖里雄·伊基亚拉认为因为政府使西藏享有自治权,所以西藏发生了巨变。由此可知,两位外国学者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B项正确;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是五大民族自治区中最晚建立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平等,排除C项;“西藏社会变迁完全依靠国家支持”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图所示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变化(单位:票)。这一变化趋势表明()A.美国改变了对新中国敌视的立场 B.新中国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和需要C.第三世界国家主导了国际政治 D.经济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影响力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1971年(中国和世界)。据材料“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可以看出,1970年之后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票数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提升,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和需要,B项正确;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排除A项;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但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政治,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具体看出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票数情况,且无法推断出票数变化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是明代前中期徽州地区的契约货币使用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明代()年代契约数通行的货币年代契约数通行的货币洪武朝48钞37、银6、谷5正统朝。54钞35、银7、绢12建文朝22钞7、银11、谷4景泰朝30钞27、银1、绢2永乐朝103钞85、银1、谷14、绢3天顺朝33钞31、谷2洪熙朝6钞4、谷1、银1成化朝90银90宣德朝40钞9、银1、谷9、绢21A.货币结构趋于单一 B.商业规模日益扩大C.商业发展受到阻碍 D.白银的货币化趋势〖答案〗D〖解析〗表格信息反映出银进钞退的趋势,白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反映了白银的货币化趋势,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契约货币使用情况,无法体现商业规模,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商业发展受到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16.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初的协定,重大决议的通过需获得85%以上的多数同意。如表所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部分国家份额与投票权比重(截至2010年10月1日)(单位:%)。据此可知,当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地区份额比重投票权国家/地区份额比重投票权美国17.0916.74加拿大2.932.88日本6.216.01俄罗斯2.732.69德国5.985.87荷兰2.372.34法国4.944.85比利时2.122.08英国4944.85印度1.911.88中国3.723.65瑞士1.591.57意大利3.243.19西班牙1.401.38沙特3.213.16巴西1.401.38A.严格按照民主原则进行决策 B.能够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C.仍受到美国单边利益的牵制 D.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国际)。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国话语权、投票权最大,但是日、德、法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西班牙等发展中国家有一定话语权,这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部分国家份额与投票权比重,不能体现严格按照民主原则进行决策,排除A项;材料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B项表述片面,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美国之外,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也增加,C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7.唐朝时,被用于“均田”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 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 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唐初推行的均田制,没有触动地主士地所有制,到唐朝中期出现士地兼并严重的现象,均田制遭到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使得赋税制度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因此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由此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中期两税法推行的原因,因此材料可用于说明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A项正确;“消除”的说法绝对化,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社会流动风险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重建中央集权”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调整赋税制度”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表所示是清代中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表中数据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均耕地(亩)时间(年)资料出处7.161722《清世宗实录》7.501734《清世宗实录》3.691753乾隆《大清会典》2.451784乾隆《大清一统志》2.181812嘉庆《大清会典》1.871822《户部则例》A.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B.土地抛荒现象严重C.赋税标准发生变化 D.高产作物迅速推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期(中国)。材料信息显示,清代中期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结合所学,这一时期耕地面积并未出现大量减少的情况,故可推断人均耕地面积的缩减与人口大量增加有关,A项正确;清朝中期社会比较安定,人口膨胀迅速,为了缓解土地不足,土地基本上得到了充分利用,排除B项;仅凭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无法得出赋税制度情况,且“赋税标准发生变化”的说法比较模糊宽泛,排除C项;高产作物迅速推广主要影响粮食产量和饮食结构,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9.元代理学家郑玉曾在徽州的《方氏族谱序》中阐述宗族兴盛的三个条件:“非有达官大人之势,豪家巨室之资,世以力田相遗而能保守不坏。”据此可知,当地宗族的兴盛()A.强化了政府对基层教化的控制 B.得益于科举制及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基层的干预 D.深刻影响着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本题材料“非有达官大人之势,豪家巨室之资,世以力田相遗而能保守不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要想保存家业,必须要当官,而且要有很多的钱,说明当时科举制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宗族兴盛有很大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基层教化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科举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当地宗族的兴盛,没有强调中央政府对基层的干预,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当地宗族的兴盛深刻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当地宗族兴盛与科举制、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下表所示为1976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福利支出占比状况。据表可知,当时()国家或地区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联邦德国福利支出在政府费用中的比重(%)4.61.536.122.749.4A.社会保障制度受具体国情影响 B.西方普遍奉行福利主义政策C.“福利主义”缓和了社会矛盾 D.亚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经济发达,韩国和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弱,因此,韩国和新加坡的福利支出占比远低于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受发展阶段影响,A项正确;材料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福利支出占比状况,不能说明西方普遍奉行福利主义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福利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福利支出占比状况,不能体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排除D项。故选A项。21.东亚地区的中国先民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和粟;南亚地区的居民则最早驯化了芋头;中南美洲的居民发现并种植了玉米等,他们都还驯养了猪、牛、羊等家畜。这些现象的出现()A.根源于国家形成 B.以私有制产生为前提C.是城市兴起的基础 D.发生于原始社会早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世界)。据材料“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和粟”“还驯养了猪、牛、羊等家畜”等信息可知现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结合所学,农业出现后逐渐形成村落,然后逐渐形成集镇,随着人口的增多,出于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城市出现了,C项正确;国家形成、私有制产生都是以农业为前提的,A、B项因果颠倒,排除A、B项;结合所学可知农耕和畜牧业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并不是原始社会早期,排除D项。故选C项。22.据樊绰的《蛮书》(成书于晚唐时期)记载,当时在西南地区实行稻麦轮作复种的一年二熟制;与此同时,南方部分地区还尝试采取间套复种的方法,创造了水稻的一年三熟制。这些做法()A.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便利了各地农作物的交流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D.推动了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稻麦轮作复种的一年二熟制”“间套复种的方法,创造了水稻的一年三熟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复种制提高了耕地在一年内被重复利用的程度,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尽量做到多产出,这就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与各地农作物交流无关,排除B项;农业精耕细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形成了,排除D项。故选C项。23.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 B.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 D.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可见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由于小麦的传播,其饮食习惯有所改变,可见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的交流和传播,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并非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洲作物遭到欧洲各国排斥,排除B项;“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事农业生产的是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和厂商,他(它)们大多数弱不禁风,却在地区与地区竞争、人与人竞争的环境中生存。有学者估计,美国中西部谷物每跌价一次,除了会使少数投机分子破产外,还可能迫使德意志或者阿根廷的小麦种植者以绝望的价格出售产品。该学者的研究可说明当时()A.世界粮食市场的封闭性 B.帝国主义对粮价的操纵C.各国间的农业技术差距 D.国际粮食安全的脆弱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阿根廷)。从材料中“美国中西部谷物每跌价一次,……可能迫使德意志或者阿根廷的小麦种植者以绝望的价格出售产品”,可以看出当时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世界各地之间经济联系也非常密切,这些与帝国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有关,B项正确;美国粮价变动影响欧洲和美洲,表明世界粮食市场具有开放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各国间农业技术差距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体生产者和小厂商的脆弱性,而非国际粮食安全得不到保证,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方式从温和的宪政方式发展到激烈的“战斗”方式。但英国政府长期对妇女的政治诉求充耳不闻,使得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陷于僵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妇女们很快从和平反战转为支持和参与战争,从舆论宣传到实际参与,从工厂到志愿者工作,从办公室到战地服务,妇女们全面积极地参与战争,这使得英国男性不得不承认女性在各个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变了首相强硬的反对态度,使议会在立法形式上的分歧逐渐消亡,同时,妇女运动也由激烈的“战斗”转向平和。1918年,英国年满30岁的女性户主获得了选举权。——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议会的职能与权力出现了重大变迁。1911年通过的《议会法》规定,下院(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通过的财政法案无须经过上院(贵族院,议员由世袭贵族充任,无固定任期)的赞同,上院在收到财政法案的一个月内,需呈送国王批准;下院连续通过的多数公议案,若连续三次遭到上院否决,下院可直接将其呈送国王批准。1949年的《议会法》又将上院对下院通过的议案的拖延期由2年缩短为1年。按照惯例,首相必须来自下院。据估计,在二战后历届政府中任职的贵族只有15~20名(截至2006年)。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所有重大的政策都由与首相关系密切的阁僚商量决定,且内阁决定政策时从不进行表决,全由首相决定。——摘编自祁建平《英国议会制度的变迁:从“议会主权”到“行政集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英国议会民主制发展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议会民主制不断发展的因素。〖答案〗(1)表现:经过激烈斗争,英国年满30岁的女性户主获得选举权;英国议会的职能与权力出现了重大变迁,下议院是平民院,上议院是贵族院,下议院权力增大;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作用:20世纪英国议会民主制发展变化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2)因素:女性主体的积极推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以及民主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解放。〖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英国。第一问表现,由材料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方式从温和的宪政方式发展到激烈的‘战斗’方式。……1918年,英国年满30岁的女性户主获得了选举权。”可得出经过激烈斗争,英国年满30岁的女性户主获得选举权;由材料二“英国议会的职能与权力出现了重大变迁。1911年通过的《议会法》规定,下院(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1949年的《议会法》又将上院对下院通过的议案的拖延期由2年缩短为1年。按照惯例,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可得出英国议会的职能与权力出现了重大变迁,下议院是平民院,上议院是贵族院,下议院权力增大;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第二问作用,由材料一“使议会在立法形式上的分歧逐渐消亡”和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所有重大的政策都由与首相关系密切的阁僚商量决定,且内阁决定政策时从不进行表决,全由首相决定。”及所学可知,20世纪英国议会民主制发展变化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的英国。由材料一“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方式从温和的宪政方式发展到激烈的‘战斗’方式。”可得出女性主体的积极推动;由材料二“英国议会的职能与权力出现了重大变迁。1911年通过的《议会法》规定,下院(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1949年的《议会法》又将上院对下院通过的议案的拖延期由2年缩短为1年。按照惯例,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可得出法律的制定和完善;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以及民主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的解放。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元代,中西海陆交通的空前扩展与畅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相互了解,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人头脑中的“西方”的概念,已从两汉与唐宋时期的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实实在在地扩展到了欧洲。——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中国人的西方概念”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论题:古代中国人的西方概念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变化。阐述:中国古代西汉,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不断开辟,中国对外了解逐渐深入,“西方”的概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人们的视野扩展的亚洲、非洲等地区。元朝时期,对外扩张突出,涉及范围广泛,中西海陆交通的空前扩展与畅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相互了解,人们对西方的认识空前升华。结论:总之,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加深了对西方的了解。〖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元代(中国)。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然后进行分析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依据材料“元代,中西海陆交通的空前扩展与畅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前所未有的相互了解”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古代中国人的西方概念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变化。然后结合西汉、唐朝、元朝等时期的对外交流或扩展的史实进行分析。“阐述”示例如下:中国古代西汉,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不断开辟,中国对外了解逐渐深入,“西方”的概念从国内拓展到国外。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更加频繁,人们的视野扩展的亚洲、非洲等地区。元朝时期,对外扩张突出,涉及范围广泛,中西海陆交通的空前扩展与畅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世界前所天有的相互了解,人们对西方的认识空前升华。总之,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加深了对西方的了解。其它〖答案〗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也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总裁宋子文在开幕典礼的致词中强调,中央银行直辖于南京国民政府,“而非隶属于财政部”。中央银行自成立起,便力图使政府各项收入全部存入该行,并且特别规定财政部所辖各机关所有公款均应从其他银行转存中央银行,若须解缴税款,亦应交由中央银行汇解。中央银行以“铲除”在华国外银行的“恶势力”为由,分别训令海关总税务司和盐务稽核所,将关、盐税款(主要作为庚于赔款等的抵押)一律转存中央银行,从而较顺利地从外商银行收回了关、盐税款的保管权。虽然中央银行发行的是印有上海地名的钞票,但该行数次咨文国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宣布中央银行钞票“无论缴纳赋税公款、清偿债务、各项买卖,一律通用”。另外,它昭告民众:中央银行钞票准备十足,持券人可在银行营业时间内,无限制地随时兑现金。1929年1月,中央银行又获得发行辅币券的专权,其他各银行均不得涉足。——摘编自吴景平《宋子文与中央银行》(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立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历史作用。〖答案〗(1)职能:储存政府各项收入,管辖汇解机关所有公款;管理关、盐税款;发行钞票;发布债券和发布辅币券的专权。目的:敛财,增加收入;服务于派系斗争的需要。(2)作用: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成立有利于改革币制,整顿金融,支持财政,巩固政权,但中央银行的设立几乎完全丧失了独立性,被国民政府绑架,其职能也成为国民政府敛财的旗号,但它的出现是世界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潮流和国内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我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一次预演,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经验意义。〖解析〗【小问1详析】职能: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8-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央银行自成立起,便力图使政府各项收入全部存入该行,并且特别规定财政部所辖各机关所有公款均应从其他银行转存中央银行,若须解缴税款,亦应交由中央银行汇解”可知,储存政府各项收入,管辖汇解机关所有公款;根据材料“分别训令海关总税务司和盐务稽核所,将关、盐税款(主要作为庚于赔款等的抵押)一律转存中央银行,从而较顺利地从外商银行收回了关、盐税款的保管权”可知,管理关、盐税款;根据材料“虽然中央银行发行的是印有上海地名的钞票,但该行数次咨文国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宣布中央银行钞票‘无论缴纳赋税公款、清偿债务、各项买卖,一律通用’”可知,发行钞票;根据材料“它昭告民众:中央银行钞票准备十足,持券人可在银行营业时间内,无限制地随时兑现金。1929年1月,中央银行又获得发行辅币券的专权,其他各银行均不得涉足”可知,发布债券和发布辅币券的专权。目的: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8-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总裁宋子文在开幕典礼的致词中强调,中央银行直辖于南京国民政府,‘而非隶属于财政部’。中央银行自成立起,便力图使政府各项收入全部存入该行,并且特别规定财政部所辖各机关所有公款均应从其他银行转存中央银行,若须解缴税款,亦应交由中央银行汇解。中央银行以‘铲除’在华国外银行的‘恶势力’为由,分别训令海关总税务司和盐务稽核所,将关、盐税款(主要作为庚于赔款等的抵押)一律转存中央银行,从而较顺利地从外商银行收回了关、盐税款的保管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敛财,增加收入;服务于派系斗争的需要。【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8-1929年(中国)。根据材料“虽然中央银行发行的是印有上海地名的钞票,但该行数次咨文国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宣布中央银行钞票‘无论缴纳赋税公款、清偿债务、各项买卖,一律通用’。另外,它昭告民众:中央银行钞票准备十足,持券人可在银行营业时间内,无限制地随时兑现金。1929年1月,中央银行又获得发行辅币券的专权,其他各银行均不得涉足”可知,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成立有利于改革币制,整顿金融,支持财政,巩固政权;根据材料“总裁宋子文在开幕典礼的致词中强调,中央银行直辖于南京国民政府,‘而非隶属于财政部’”可知,中央银行的设立几乎完全丧失了独立性,被国民政府绑架,其职能也成为国民政府敛财的旗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的出现是世界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潮流和国内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我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一次预演,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经验意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辣椒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时称“番椒”。明代的外来物种还有番豆、番茄、番薯等。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杭州)中有:“番椒丛生,白花,子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虽有番椒的形态记录,但高濂却忽略了它的食物属性。辣椒最早作为食物的记载出自贵州的地方志,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中写道:“海椒,俗名辣火,土苗(当地主要少数民族)用以代盐.”在盐业官营的时代,贵州一个盐井都没有,甚至有谚语说“一石米换一斤盐”。——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等材料二当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大层次的辛辣区;生活在辛辣区的人们将辣椒文化作为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域内部,辣椒得到高度认同。国画大师齐白石受辣椒文化的熏陶而产生了浓厚的辣椒情结,他一改传统国画以梅、兰、竹、菊为对象的创作习惯,针对辣椒进行了一系列的绘画创作,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辣椒的赞颂。近年来,随着祖国大江南北的饮食交流越来越深入,不少人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转而以辣椒作为食疗产品进行身体调节。一些长期频繁食用辣椒的人也会适量地调节饮食习惯,改换清淡口味,调节生理机能,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年的历史,但是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促进了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摘编自张艺凡、朱宏斌《珠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辣椒传入中国的特点,并简析其传播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的食用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答案〗(1)特点:与诸多作物一起传入;从沿海向内地传播;传播速度较慢;用途从观赏转向食用。背景: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美洲;洲际物种交流的兴起;盐业官营导致调味品供不应求;不同地域饮食文化传统的差异。(2)影响:塑造了饮食文化分布格局;丰富了地域文化认同符号;提供了现代艺术创作的意象;助推了中华饮食文化向追求养生发展;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据材料“辣椒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时称‘番椒’。明代的外来物种还有番豆、番茄、番薯等”可知,辣椒与诸多作物一起传入;据材料“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杭州)中有……”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沿海向内地传播;据材料“辣椒最早作为食物的记载出自贵州的地方志,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思州府志》中写道……”可知,传播速度较慢;据材料“虽有番椒的形态记录,但高濂却忽略了它的食物属性”并结合所学可知,辣椒的用途从观赏转向食用。背景:据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美洲;洲际物种交流的兴起;盐业官营导致调味品供不应求;不同地域饮食文化传统的差异等方面回答。【小问2详析】影响:据材料“当代中国在饮食口味上形成了三大层次的辛辣区;生活在辛辣区的人们将辣椒文化作为本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域内部,辣椒得到高度认同”并结合所学可知,辣椒塑造了饮食文化分布格局;丰富了地域文化认同符号;据材料“国画大师齐白石受辣椒文化的熏陶而产生了浓厚的辣椒情结,他一改传统国画以梅、兰、竹、菊为对象的创作习惯,针对辣椒进行了一系列的绘画创作,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和对辣椒的赞颂”可知,提供了现代艺术创作的意象;据材料“近年来,随着祖国大江南北的饮食交流越来越深入,不少人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转而以辣椒作为食疗产品进行身体调节”并结合所学可知,助推了中华饮食文化向追求养生发展;据材料“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年的历史,但是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促进了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可知,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交流。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一、选择题1.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将在拆分元代行省基础上形成的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诸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为与此前设置的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平级的机构。“三司”各自对相应的中央机构负责。明太祖此举()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 B.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威C.削弱了丞相行政职权 D.弱化了地方权力监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太祖时期。根据材料“明太祖将在拆分元代行省基础上形成的浙江、江西……降为与此前设置的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平级的机构。”及所学可知,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朱元璋设置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明太祖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监察体制改革的内容,“三司”各自对相应的中央机构负责,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权力监督,排除D项。故选B项。2.罗马皇帝克芳狄(公元41~54年在位)曾说:“只要这些人的子孙还活着,他们对罗马的爱丝毫不比我们差。”话中的“这些人”原本指的是被征服者,他们在罗马得到了公民权,化身为合作者,其子孙很快为罗马社会所同化,并积极参与罗马社会的建设。这种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的做法()A.加速了共和制度的成熟 B.解决了国内的民族矛盾C.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 D.拓宽了获取奴隶的渠道〖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1~54年(罗马)。据本题材料“罗马皇帝克芳狄(公元41~54年在位)曾….…的是被征服者,他们在罗马得到了公民权,化身为合作者,其子孙很快为罗马社会所同化,并积极参与罗马社会的建设”可以看出罗马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授予公民权,使得这些地方的人拥护罗马的统治,扩大了罗马的统治基础,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罗马共和制度走向成熟的相关论述,并且这时期不属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A项;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无法彻底解决罗马国内的民族矛盾,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通过授予被征服者公民权的做法以扩大罗马统治基础,没有强调获取奴隶渠道,排除D项。故选C项。3.据毛泽东1930年10~11月的调查报告,1930年江西兴国县永丰区第一乡10名乡政府委员中,出身贫农者6人,中农2人,小知识分子和富农各1人;吉水县南区第八乡木口村的7名政府人员中,出身贫农、中农者各3人,小地主1人。这反映了当时()A.农村基层秩序的彻底颠覆 B.人民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C.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 D.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化尝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府人员中占的比重大,苏维埃政权属于劳苦民众,这是创建人民民主政权的尝试,D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不能说明全国农村基层秩序的彻底颠覆,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4.1906年,清政府在颁布“预备立宪诏”后,不久又颁行《法院编制法》草案,该草案规定了审判衙门通则、审判衙门等级及其案件管辖范围、审判衙门内检察厅之配置、司法行政职务及监督权等事项。这一做法()A.加快了晚清司法近代化进程 B.蕴含了三权分立的改革取向C.受到了西方列强的间接干预 D.维护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06年的清政府。根据材料“规定了审判衙门通则、审判衙门等级及其案件管辖范围、审判衙门内检察厅之配置、司法行政职务及监督权”可知,叙述的是清末新政时期关于司法审判改革的相关信息。清政府借鉴了西方法律的相关内容,进一步细化了司法审判机构的内部权责,这有助于加快晚清司法近代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司法审判方面的改革信息,与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约的三权分立体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西方列强的间接干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清末新政是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这是一场排除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5.从997年到1124年(宋太宗至宋徽宗时期),平均每年有200多人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当时1.2万名甚至更多的高级官僚队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出身科举;这一时期,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上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这反映了宋代()A.积贫积弱的根源 B.社会流动的加速C.文官制度的鼎盛 D.门阀士族的消亡〖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997年到112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从997年到1124年(宋太宗至宋徽宗时期),平均每年有200多人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当时1.2万名甚至更多的高级官僚队伍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出身科举;这一时期,获得功名的人实际上也占据了朝中的显要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科举考试使得更多的平民进入官僚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社会的流动性,B项正确;北宋“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和宋代“冗兵”、“冗官”、“冗费”的政治三冗现象,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文官制度鼎盛的结论,排除C项;宋代门阀士族并未消亡,排除D项。故选B项。6.如表所示为1959年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材料可用来说明,美国的文官制度()学历初中程度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占比0,5%90%80%25%10%A.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完善 B.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C.导致文官队伍急剧膨胀 D.造成选才的范围狭窄〖答案〗B〖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美国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中某种程度的大学教育占比最大,其次是大学毕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也有一定的占比,这说明美国文官的文化素养水平较高,体现了政府重视官员的文化素养,B项正确;材料只是涉及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不能说明其推动高等教育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只是涉及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没有体现文官数量的增长,不能说明文官队伍急剧膨胀,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美国联邦政府10851名行政长官的学历占比,没有体现出选官范围的变化,不能得出选才的范围狭窄,排除D项。故选B项。7.新政开始后,清政府曾拟定了一套用大约10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的计划;但在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大力鼓吹之下,中央政府官员对科举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1905年,慈格太后最终准许“立停科举”。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A.无意维持科举制度 B.统治危机不断加剧C.利用新政发展洋务 D.中枢权力运行异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中国)。根据材料“新政开始后,清政府曾拟定了一套用大约10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的计划;但1905年,慈格太后最终准许‘立停科举’。”可知,清末新政开始后,清政府计划用十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但是政府官员对科举的反对越来越严重,最后,清政府不得不废除科举制,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且不断在加剧,B项正确;清政府曾拟定了一套用大约10年时间逐步废除科举制的计划,说明清政府是不情愿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洋务”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的废除,没有体现中枢权力的异化,排除D项。故选B项。8.公元前536年,郑国国相子产不顾贵族的反对,命人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以此作为国家的常法。此后,郑国庶民与贵族相争时“不忌于上”。据此推知,子产铸刑鼎()A.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 B.旨在打击封建贵族势力C.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 D.响应了奴隶阶级的诉求〖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通过将法律条文刻铸于铁鼎之上,公布了成文法,限制了奴隶主贵族滥用刑罚,使平民也可以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顺应了时代变革的潮流,A项正确;子产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铸刑鼎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排除B项;《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排除C项;子产铸刑鼎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非响应奴隶阶级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A项。9.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人民审判员(担任审判员的普通公民)在法庭充当主角。他们不是“法官”,因为雅典的法庭压根就没有具备专业资质的法官;他们虽然被称为“陪审员”。但却实际充当着“主审官”。据此可推知,当时雅典()A.法庭成为城邦权力机关 B.司法活动遵循民主原则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 D.法学专业教育遭到忽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据材料得出结论:雅典法庭的法官多为没有专业资质的普通公民,体现了当时雅典司法的局限性,也说明雅典的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力滥用,C项正确;雅典城邦的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排除A项;材料说明当时雅典的司法活动并未遵循民主原则,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法学专业教育遭到忽视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10.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1986年的《精神文明决议》则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一转变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弱化了意识形态色彩 B.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C.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 D.关注公民的基本权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一转变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应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形态的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公民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为今人以现代测绘技术绘制的西夏疆域图(12世纪后期),图中的地理事物皆用当时流行于该地的文字加以标注。作者欲借此表明,当时()A.多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B.民族政权之间贸易频繁C.汉族文化蒙受巨大损失 D.各民族间不断交往交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后期(西夏)。据本题材料“图中的地理事物皆用当时流行于该地的文字加以标注”可知,作者是在强调西夏文的价值,西夏人是结合汉字、西夏文创造的本民族文字,材料表明当时多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民族政权之间贸易频繁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汉族文化蒙受巨大损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且材料强调的是汉文化的输出,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涉及其它民族的相关知识,无法得出民族间不断交往交融的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提出,拿破仑最终成为其本人宣传力量的牺牲品。他快速地颠覆一个个封建政府认为他的外国臣民永远也不会起来反抗他;他创立了新的帝国,但无法保证长治久安。在他试图征服整个欧洲的过程中,其他民族的人们集结起来,推翻了他和他的帝国。该学者的主要依据应是,拿破仑的“征服”()A.传播了大革命的理想信念 B.扫荡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C.开了近代外交关系的先河 D.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3年5月13日—1815年11月20日(法国)。据本题材料“在他试图征服整个欧洲的过程中,其他民族的人们集结起来,推翻了他和他的帝国。”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拿破仑战争宣传了法国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这些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推翻了拿破仑的统治,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非传播大革命的理想信念,排除A项;据本题材料“推翻了他和他的帝国。”可知拿破仑战争并未达到扫荡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的效果,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近代外交体制初步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为两位外国学者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学者结论俄罗斯东方学家雅科夫列夫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均大幅提升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盖里雄·伊基亚拉中国政府为西藏引入了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使西藏成为一个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几十年来当地发生了巨变A.新中国在西藏最先建立民族自治区 B.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C.民族平等成为民族自治的核心内容 D.西藏社会变迁完全依靠国家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藏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前较为落后的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均大幅提升”,可知,俄罗斯东方学家雅科夫列夫认为西藏自治区的设立,使西藏地区较之以前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材料“中国政府为西藏引入了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使西藏成为一个享有自治权的地区,几十年来当地发生了巨变”,可知,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盖里雄·伊基亚拉认为因为政府使西藏享有自治权,所以西藏发生了巨变。由此可知,两位外国学者关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研究成果,这可用于说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B项正确;1965年,西藏自治区建立,是五大民族自治区中最晚建立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平等,排除C项;“西藏社会变迁完全依靠国家支持”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如图所示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投票变化(单位:票)。这一变化趋势表明()A.美国改变了对新中国敌视的立场 B.新中国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和需要C.第三世界国家主导了国际政治 D.经济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影响力下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1971年(中国和世界)。据材料“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可以看出,1970年之后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票数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提升,逐渐被国际社会认同和需要,B项正确;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排除A项;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但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政治,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具体看出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票数情况,且无法推断出票数变化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是明代前中期徽州地区的契约货币使用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明代()年代契约数通行的货币年代契约数通行的货币洪武朝48钞37、银6、谷5正统朝。54钞35、银7、绢12建文朝22钞7、银11、谷4景泰朝30钞27、银1、绢2永乐朝103钞85、银1、谷14、绢3天顺朝33钞31、谷2洪熙朝6钞4、谷1、银1成化朝90银90宣德朝40钞9、银1、谷9、绢21A.货币结构趋于单一 B.商业规模日益扩大C.商业发展受到阻碍 D.白银的货币化趋势〖答案〗D〖解析〗表格信息反映出银进钞退的趋势,白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反映了白银的货币化趋势,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契约货币使用情况,无法体现商业规模,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商业发展受到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16.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之初的协定,重大决议的通过需获得85%以上的多数同意。如表所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部分国家份额与投票权比重(截至2010年10月1日)(单位:%)。据此可知,当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地区份额比重投票权国家/地区份额比重投票权美国17.0916.74加拿大2.932.88日本6.216.01俄罗斯2.732.69德国5.985.87荷兰2.372.34法国4.944.85比利时2.122.08英国4944.85印度1.911.88中国3.723.65瑞士1.591.57意大利3.243.19西班牙1.401.38沙特3.213.16巴西1.401.38A.严格按照民主原则进行决策 B.能够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C.仍受到美国单边利益的牵制 D.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便利〖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国际)。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美国话语权、投票权最大,但是日、德、法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西班牙等发展中国家有一定话语权,这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部分国家份额与投票权比重,不能体现严格按照民主原则进行决策,排除A项;材料中既有发达国家又有发展中国家,B项表述片面,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美国之外,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也增加,C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7.唐朝时,被用于“均田”土地主要是国有的无主荒地,并不触动所有权明确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唐朝中期,土地迅速向各类地主手中集聚,国家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农民授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发展。这可用于说明()A.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 B.消解阶级矛盾的可能性C.限制社会流动的风险性 D.重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唐初推行的均田制,没有触动地主士地所有制,到唐朝中期出现士地兼并严重的现象,均田制遭到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使得赋税制度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减,因此唐朝中期实行两税法。由此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唐朝中期两税法推行的原因,因此材料可用于说明调整赋税制度的必要性,A项正确;“消除”的说法绝对化,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社会流动风险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重建中央集权”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调整赋税制度”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表所示是清代中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表中数据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均耕地(亩)时间(年)资料出处7.161722《清世宗实录》7.501734《清世宗实录》3.691753乾隆《大清会典》2.451784乾隆《大清一统志》2.181812嘉庆《大清会典》1.871822《户部则例》A.户籍人口大量增加 B.土地抛荒现象严重C.赋税标准发生变化 D.高产作物迅速推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期(中国)。材料信息显示,清代中期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结合所学,这一时期耕地面积并未出现大量减少的情况,故可推断人均耕地面积的缩减与人口大量增加有关,A项正确;清朝中期社会比较安定,人口膨胀迅速,为了缓解土地不足,土地基本上得到了充分利用,排除B项;仅凭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无法得出赋税制度情况,且“赋税标准发生变化”的说法比较模糊宽泛,排除C项;高产作物迅速推广主要影响粮食产量和饮食结构,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19.元代理学家郑玉曾在徽州的《方氏族谱序》中阐述宗族兴盛的三个条件:“非有达官大人之势,豪家巨室之资,世以力田相遗而能保守不坏。”据此可知,当地宗族的兴盛()A.强化了政府对基层教化的控制 B.得益于科举制及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基层的干预 D.深刻影响着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本题材料“非有达官大人之势,豪家巨室之资,世以力田相遗而能保守不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要想保存家业,必须要当官,而且要有很多的钱,说明当时科举制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宗族兴盛有很大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基层教化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科举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当地宗族的兴盛,没有强调中央政府对基层的干预,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当地宗族的兴盛深刻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当地宗族兴盛与科举制、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0.下表所示为1976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福利支出占比状况。据表可知,当时()国家或地区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联邦德国福利支出在政府费用中的比重(%)4.61.536.122.749.4A.社会保障制度受具体国情影响 B.西方普遍奉行福利主义政策C.“福利主义”缓和了社会矛盾 D.亚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经济发达,韩国和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弱,因此,韩国和新加坡的福利支出占比远低于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受发展阶段影响,A项正确;材料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福利支出占比状况,不能说明西方普遍奉行福利主义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福利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福利支出占比状况,不能体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排除D项。故选A项。21.东亚地区的中国先民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和粟;南亚地区的居民则最早驯化了芋头;中南美洲的居民发现并种植了玉米等,他们都还驯养了猪、牛、羊等家畜。这些现象的出现()A.根源于国家形成 B.以私有制产生为前提C.是城市兴起的基础 D.发生于原始社会早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时期(世界)。据材料“最早学会种植水稻和粟”“还驯养了猪、牛、羊等家畜”等信息可知现象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结合所学,农业出现后逐渐形成村落,然后逐渐形成集镇,随着人口的增多,出于防卫或商贸的需要,城市出现了,C项正确;国家形成、私有制产生都是以农业为前提的,A、B项因果颠倒,排除A、B项;结合所学可知农耕和畜牧业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并不是原始社会早期,排除D项。故选C项。22.据樊绰的《蛮书》(成书于晚唐时期)记载,当时在西南地区实行稻麦轮作复种的一年二熟制;与此同时,南方部分地区还尝试采取间套复种的方法,创造了水稻的一年三熟制。这些做法()A.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便利了各地农作物的交流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D.推动了农业走向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稻麦轮作复种的一年二熟制”“间套复种的方法,创造了水稻的一年三熟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复种制提高了耕地在一年内被重复利用的程度,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尽量做到多产出,这就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精耕细作,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上的精耕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