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因果推理与反事实第一部分因果关系的本质:可观察性与建模 2第二部分反事实条件:介入与替代结果 4第三部分反事实推理的类型:因果关系和责任 6第四部分因果图模型:DAG和因果效应识别 8第五部分条件独立性:因果关系假设的前提 11第六部分混杂偏差:因果关系推断中的障碍 13第七部分敏感性分析:因果关系鲁棒性的评估 15第八部分鲁棒因果推理:因果效应的可靠性 19
第一部分因果关系的本质:可观察性与建模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因果关系的可观察性
1.可观察性条件:因果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可观测到的数据和介入条件,可通过实验或准实验设计来实现。
2.混杂因素的控制:混杂因素会影响因果推断,需要通过匹配、分层或协变量控制等方法进行控制。
3.因果图模型:因果图模型有助于描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识别混杂路径和依赖关系来进行因果推理。
主题名称:因果关系的建模
因果关系的本质:可观察性与建模
因果推断是统计学中一个基本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果关系指的是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即一个事件(原因)导致了另一个事件(结果)的发生。为了理解因果推断的本质,我们必须考虑可观察性和建模这两个关键方面。
可观察性
因果关系的可观察性是指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和测量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因果关系可能是不可观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混杂因素:混杂因素是指影响结果的因素,但它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混杂因素的存在会使因果关系难以观察,因为它们可以掩盖或夸大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时间顺序:因果关系通常涉及时间顺序,即原因必须先于结果。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很难确定两个事件的准确时间顺序,这会给因果推断带来挑战。
*逆转因果关系:有时,因果关系可能被逆转,即结果似乎导致了原因。这是因为结果可能会影响原因的测量,从而导致虚假关联。
建模
由于因果关系通常不可观察,因此我们需要使用统计模型来对其进行建模。因果模型是一种数学框架,它将原因、结果和混杂因素之间的关系形式化。通过使用因果模型,我们可以推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效应,即使这些关系是不可观察的。
因果建模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识别混杂因素:确定可能影响结果的所有潜在因素,这些因素既不是原因也不是结果。
*选择因果模型:选择一个适当的因果模型来表示原因、结果和混杂因素之间的关系。
*估计因果效应:使用统计方法估计原因对结果的因果效应,同时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常用的因果建模方法包括:
*随机对照试验(RCT):RCT是一种实验设计,它通过随机分配参与者到对照组和实验组来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使用非实验数据来估计因果效应。这些研究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和匹配方法)来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倾向评分匹配:倾向评分匹配是一种统计方法,它通过匹配具有相似倾向评分的个体来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倾向评分表示个体在给定原因条件下接受结果的可能性。
结论
因果推断是统计学中一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领域。可观察性和建模是理解因果关系本质的两个关键方面。通过考虑这些因素,我们可以使用因果模型来推断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效应,即使这些关系是不可观察的。因果推断对于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日常决策中理解因果关系至关重要。第二部分反事实条件:介入与替代结果关键词关键要点【因果推理与反事实】:
【介入与替代结果】:
1.介入的定义:故意操纵或改变变量或处理的值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2.介入的类型:行为干预,如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及观察性干预,如自然实验。
3.替代结果的定义:如果没有介入,则可能发生的实际结果的假设版本。
【因果效应的估计】:
反事实条件:介入与替代结果
反事实条件是因果推理的关键概念,它描述了如果某个事件没有发生,那么另一件事就不会发生的情况。反事实条件通常用以下形式表述:
*如果A,那么B。
其中,A是一个条件事件,B是一个结果事件。
介入和替代结果
在因果推理中,介入是研究者主动改变一个变量以观察其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在反事实推理中,介入对应于条件事件A。
替代结果是如果条件事件A没有发生,那么结果事件B将会发生的情况。替代结果对应于结果事件B在条件事件A不发生的情况下的值。
符号表示
介入和替代结果通常用符号表示:
*A:条件事件(介入)
*B:结果事件
*B(A):在条件事件A发生的情况下,结果事件B的值
*B(¬A):在条件事件A没有发生的情况下,结果事件B的值
因果效应的定义
因果效应(也称为处理效应)定义为替代结果之间的差值:
*因果效应=B(A)-B(¬A)
这个差值表示如果实施介入A,则结果事件B将如何改变。
反事实推理的类型
反事实推理的类型取决于研究者对介入和替代结果的了解程度。
*实际反事实推理:研究者可以观察介入和替代结果。
*潜在反事实推理:研究者无法观察介入或替代结果,但可以根据假设或模型进行推断。
*假设反事实推理:研究者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对介入和替代结果进行假设。
反事实推理的挑战
反事实推理通常很困难,因为替代结果通常是不可观察的。因此,研究者必须依赖于假设、模型和/或归纳推理来估计替代结果。
反事实推理的应用
反事实推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
*医学: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
*社会科学:研究社会政策的影响
*经济学:预测经济事件的影响
*法学:确定因果关系
示例
考虑以下示例:
*条件事件A:吸烟
*结果事件B:肺癌
*因果效应=B(A)-B(¬A)
这个因果效应表示吸烟导致肺癌的程度。如果一个人吸烟,则他患肺癌的风险会增加。第三部分反事实推理的类型:因果关系和责任反事实推理的类型:因果关系和责任
反事实推理是一种评估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的认知过程。在因果推理中,反事实推理用于确定两个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责任推理中,反事实推理用于评估个人在事件中的责任程度。
因果关系
在因果推理中,反事实推理涉及评估一个事件是否导致了另一个事件。以下是如何使用反事实推理来确定因果关系:
*必要条件:如果在没有事件A的情况下,事件B不会发生,则事件A是事件B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如果事件A发生,事件B肯定会发生,则事件A是事件B的充分条件。
*因果关系:如果事件A是事件B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则事件A是事件B的因果关系。
责任
在责任推理中,反事实推理用于评估个人在事件中的责任程度。以下是两种类型的责任反事实推理:
*可能性反事实:如果个人采取了不同行动,事件是否会发生?
*可归咎性反事实:如果个人没有采取不同行动,事件是否会发生?
可能性反事实评估个人是否在事件中采取了必要的步骤来防止事件发生。如果个人的行为很可能导致事件,则他们可能负有责任。
可归咎性反事实评估个人对事件的责任程度。如果个人的行为不足以防止事件发生,则他们可能不负有责任,即使他们的行为对事件有影响。
案例研究
案例1:因果关系
假设一场火灾毁坏了一座建筑物。为了确定火灾的原因,调查人员考虑以下反事实推理:
*如果建筑物的布线系统没有故障,火灾是否会发生?(必要条件)
*如果有人纵火,火灾是否肯定发生?(充分条件)
基于这些反事实推理,调查人员确定电气系统故障是火灾的因果关系,因为它是火灾发生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案例2:责任
假设一场车祸中,一名司机不遵守红灯。为了评估司机的责任,考虑以下反事实推理:
*可能性反事实:如果司机遵守了红灯,车祸是否会发生?
*可归咎性反事实:如果司机没有遵守红灯,车祸是否会发生?
可能性反事实表明,如果司机遵守了红灯,车祸很可能不会发生。可归咎性反事实表明,即使司机没有遵守红灯,车祸也会发生。因此,司机因不遵守红灯而负有责任。
结论
反事实推理在因果推理和责任推理中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通过评估事件的替代结果,反事实推理可以帮助确定因果关系并分配责任。第四部分因果图模型:DAG和因果效应识别关键词关键要点因果图模型(DAG)
1.DAG(有向无环图)是一种表示因果假设的图形模型。节点代表变量,而有向边代表因果关系。
2.DAG中的路径表示可能的因果机制,而因果效应可以在条件独立性和干预试验等假设下利用图形规则进行识别。
3.DAG在医学研究、流行病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广泛用于因果推理和因果效应建模。
因果效应识别
1.因果效应识别是指在观测数据中估计因果关系强度或方向的过程。
2.识别方法包括:条件独立性、边际结构模型和匹配方法。
3.识别要求满足因果假设,例如不存在混杂因素或反事实变量。因果图模型:DAG和因果效应识别
简介
因果图模型是一种表示因果关系的图形模型。它使用有向无环图(DAG)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节点代表变量,而边代表因果关系。因果图模型被广泛用于因果推理和因果效应识别。
DAG
DAG是一种有向图,其中不存在回路。这确保了因果关系的无环性,即一个变量的因果效应不会影响其自身。DAG中的边表示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一个变量的值会影响另一个变量的值。
因果效应识别
因果图模型允许识别因果效应,即使这些效应不能通过实验或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通过利用DAG中的因果关系,可以确定哪些变量对结果变量有因果影响。
识别准则
用于识别因果效应的常见准则包括:
*后门准则:如果一个混杂变量Z满足以下条件,则X对Y的因果效应可以被识别:
*Z影响X和Y。
*X和Z满足马尔可夫条件(即X和Y在给定Z时条件独立)。
*前门准则:如果X影响Y,Y影响Z,Z影响X,则X对Y的因果效应可以被识别,即使X和Z之间存在有向通路。
稳健性检查
在识别因果效应时,重要的是要执行稳健性检查,以确保结果对以下内容不敏感:
*隐性混杂因素
*模型错误规范
*遗漏变量
应用
因果图模型已被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
*流行病学:识别疾病风险因素
*经济学:分析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社会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局限性
因果图模型也有一些局限性:
*结构识别:确定DAG的因果结构通常具有挑战性。
*假设:因果图模型假设因果关系是稳定的,并且不存在隐藏的混杂因素。
*计算密集型:因果效应的识别可能在计算上很密集,特别是对于大型DAG。
结论
因果图模型是因果推理和因果效应识别的一项强大工具。通过利用DAG,我们可以识别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使这些关系不能通过实验或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然而,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因果图模型的局限性,并采取必要的步骤来确保结果的稳健性。第五部分条件独立性:因果关系假设的前提关键词关键要点【条件独立性:因果关系假设的前提】
主题名称:条件独立性
1.条件独立性定义:在给定一个或多个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两个变量是条件独立的,意味着这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或相互影响。
2.因果关系中的条件独立性:因果关系假设的前提之一是条件独立性,即在其他所有相关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原因和结果是条件独立的。
3.消除混杂变量的影响:条件独立性允许研究人员通过控制或调整混杂变量的影响,来评估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主题名称:贝叶斯网络
因果推理与反事实:独立性:因果关系假设的前提
引言
因果推理是确定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过程。反事实推理是因果推理的基石,它涉及考虑如果原因不同,结果会如何变化。独立性是反事实推理的一个关键假设,如果没有它,因果关系就无法被确定。
独立性假设
独立性假设认为,在没有原因的情况下,结果不会发生。换句话说,原因是结果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原因,结果就永远不会发生。
形式化表示
独立性假设可以用以下公式形式化表示:
```
P(R)=0,如果C=False
```
其中:
*P(R)是结果发生的概率
*C是原因
反事实推理
在反事实推理中,我们考虑如果原因不同,结果会如何变化。例如,我们可能会问:“如果没有吸烟,约翰会得肺癌吗?”
如果独立性假设成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反事实结果的概率:
```
P(R|do(¬C))=0
```
其中:
*P(R|do(¬C))是在原因被干预为False的情况下结果发生的概率
因果关系假设
独立性假设是因果关系假设的前提。因果关系假设包括以下三个条件:
1.相关性: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统计相关性。
2.时间顺序: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
3.独立性:没有其他因素会同时影响原因和结果。
如果独立性假设不成立,则因果关系就不能被确定。这是因为可能有其他因素既影响原因又影响结果,使因果关系模糊不清。
例子
相关性: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相关性,这意味着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更高。
时间顺序:吸烟通常发生在肺癌之前。
独立性:如果独立性假设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吸烟导致肺癌。然而,其他因素,如遗传易感性或职业暴露,也可能既影响吸烟又影响肺癌,使因果关系模糊不清。
结论
独立性假设是反事实推理和因果关系假设的基石。如果没有独立性,因果关系就无法被确定。因此,在进行因果推理时,了解独立性假设及其对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第六部分混杂偏差:因果关系推断中的障碍关键词关键要点【混杂偏差:因果关系推断中的障碍】
主题名称:可观察混杂
1.可观察混杂是指混杂变量对暴露和结果均有影响,从而导致观察到的暴露与结果之间的关联偏离其真实因果效应。
2.例如,在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时,社会经济地位可能是一个可观察的混杂变量,因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更有可能吸烟和患上肺癌。
主题名称:不可观察混杂
因果关系推断中的混杂偏差
引言
因果推理是确定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过程。反事实理论是因果推理的一个框架,它通过考虑如果某事件没有发生,其他事件会如何变化来评估因果关系。然而,混杂偏差可能会破坏因果关系推断的准确性。
混杂变量
混杂变量是影响因果关系的第三方变量。它与原因和结果都相关,并导致因果关系的错误估计。例如,在研究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时,年龄是一个混杂变量,因为它与吸烟和肺癌都相关。
混杂偏差的类型
有两种主要的混杂偏差类型:
*选择性混杂:当研究人群不代表目标人群时(即,由于某种原因排出某些个体)就会发生。
*测量混杂:当变量的测量存在错误或偏差时就会发生。
混杂偏差的影响
混杂偏差会导致因果关系推断的错误估计。它可以夸大或缩小因果关系的估计值,甚至可能逆转因果关系的符号。
解决混杂偏差
解决混杂偏差有几种方法:
*随机化:通过随机分配个体到干预组和对照组来消除选择性混杂。
*调整:使用统计方法(如回归)在分析中控制混杂变量。
*匹配:根据混杂变量对个体进行匹配,以创建比较组。
*敏感性分析:探索不同混杂变量值下的因果关系估计的稳健性。
混杂偏差的例子
*吸烟与肺癌:年龄是一个混杂变量,因为年龄与吸烟和肺癌都相关。如果不控制年龄,就会夸大吸烟与肺癌之间的因果关系。
*贫困与健康: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混杂变量,因为它与贫困和健康都相关。如果不控制社会经济地位,就会缩小贫困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育与收入:智商是一个混杂变量,因为它与教育和收入都相关。如果不控制智商,就会高估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
结论
混杂偏差是因果关系推断的一个主要障碍,可以导致对因果关系的错误估计。通过了解和解决混杂偏差,研究人员可以提高因果推理的准确性。第七部分敏感性分析:因果关系鲁棒性的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敏感性分析:因果关系鲁棒性的评估
1.敏感性分析是一种评估因果推理鲁棒性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型假设或输入数据来观察因果估计的敏感性。
2.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对因果关系解释至关重要的假设,并确定结论受潜在偏差或未观察到的混杂因素影响的程度。
3.常见的敏感性分析方法包括改变处理分配、使用不同协变量集、采用非线性模型以及引入随机噪声。
假设敏感性
1.假设敏感性评估因果估计对模型假设的依赖性,例如线性模型假设、处理效应的可加性以及独立性假设。
2.通过检查假设违背时的因果估计变化,可以确定这些假设对因果推理的重要性。
3.例如,如果处理效应在不同协变量水平下显著不同,那么可加性假设可能就会受到质疑,从而影响因果关系的解释。
协变量敏感性
1.协变量敏感性评估因果估计对协变量选择和调整的敏感性。
2.通过使用不同的协变量集或调整方法来观察因果估计的变化,可以确定协变量选择是否会影响因果推断。
3.如果不同的协变量调整方式导致因果估计显著不同,则混杂偏差或模型过度拟合可能是潜在问题。
模型敏感性
1.模型敏感性评估因果估计对模型类型的敏感性,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或决策树。
2.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因果估计,可以确定模型选择是否会影响因果推断。
3.如果不同的模型产生截然不同的因果估计,则模型错误指定或数据过拟合可能是潜在问题。
随机噪声敏感性
1.随机噪声敏感性评估因果估计对估计数据的随机噪声的敏感性。
2.通过向数据中引入随机噪声并观察因果估计的变化,可以确定数据噪声是否会影响因果推断。
3.如果随机噪声导致因果估计显著变化,则数据收集或测量错误可能是潜在问题。
趋势和前沿
1.敏感性分析方法正在发展,包括利用机器学习和贝叶斯方法来增强因果推理的鲁棒性。
2.前沿的研究方向包括开发用于因果关系建模的鲁棒统计方法以及整合多源数据以提高因果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随着因果推理在决策制定和科学发现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敏感性分析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确保因果关系解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果推理中的敏感性分析
概述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评估因果推理模型对输入扰动(例如模型参数或观测数据)的鲁棒性的技术。在因果推理中,敏感性分析用于了解因果估计对潜在混杂因素、模型选择或测量误差的敏感程度。
方法
敏感性分析方法有多种,包括:
*有限微分法:计算因果估计相对于输入参数或协变量的微分。微分量化了估计对输入的敏感性。
*模拟扰动:通过随机扰动输入或协变量来模拟因果估计的分布。分布的方差表示对扰动的敏感性。
*重新加权:调整观测权重以模拟特定混杂因素或测量误差情景。重新加权后的估计量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因果估计对这些潜在偏差的敏感性。
应用
敏感性分析在因果推理中具有广泛应用,包括:
*鲁棒性评估:确定因果估计是否对潜在的混杂因素或模型选择具有鲁棒性。
*识别关键变量:通过分析因果估计对不同输入变量的敏感性,识别最具影响力的预测变量。
*确定数据收集需求:根据对因果估计敏感的变量,指导数据收集或测量策略。
*验证因果假说:通过比较对不同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响应,验证因果假说并消除替代解释。
优点
敏感性分析为因果推理提供了以下优点:
*增强透明度:通过揭示因果估计对输入扰动的敏感性,增强了模型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减轻偏倚风险:通过模拟潜在偏倚情景,敏感性分析有助于减轻因果估计的偏倚风险。
*指导决策:了解因果估计的鲁棒性可用于指导决策,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示例
考虑一个估计特定干预措施影响的因果模型。敏感性分析可以用来:
*模拟未观察到的混杂因素对因果估计的影响。
*评估因果估计对测量误差或数据遗漏的敏感性。
*确定最具影响力的预测变量,并指导数据收集策略以减小估计误差。
局限性
敏感性分析也有一些局限性:
*依赖于模型:敏感性分析结果取决于因果模型的有效性。
*计算成本:某些敏感性分析方法在计算上可能是昂贵的。
*无法检测不可观察混杂:敏感性分析只能检测到可能观察到的混杂因素的影响。
结论
敏感性分析是因果推理中的一个宝贵的工具,可用于评估因果关系的鲁棒性,识别关键变量,并增强模型透明度。通过模拟潜在偏倚情景,敏感性分析有助于减轻偏倚风险并指导决策。第八部分鲁棒因果推理:因果效应的可靠性关键词关键要点鲁棒因果效应
1.鲁棒因果效应指的是在面对因果推理中常见挑战(如混杂变量、测量误差)时,因果效应估计结果保持稳定和可靠。
2.鲁棒因果效应分析需要采用方法学框架,该框架可以最小化或消除偏倚和可变性的影响,从而提高因果效应估计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评估鲁棒因果效应需要使用多重方法,例如敏感性分析、稳健估计和贝叶斯分析,以确定因果效应对不同假设和扰动的敏感性。
因果图形模型(CGM)
1.CGM是一种基于图论的框架,用于表示因果关系并推理因果效应。通过将变量表示为节点,因果关系表示为有向边,CGM可以形象化因果假设,并进行因果推理。
2.CGM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混杂变量、设计抗混杂的研究设计,并预测对因果效应估计的影响。
3.使用CGM的挑战之一是确定因果模型的正确方向,这通常需要背景知识和假设。
合成对照
1.合成对照是指使用统计方法从观察性数据中创建虚拟对照组,以模拟实验条件。通过匹配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协变量,合成对照可以减少混杂变量的影响。
2.合成对照方法包括倾向得分匹配、逆概率加权和合成对照法。
3.合成对照的有效性依赖于充分匹配协变量和没有违反可重分配假设,即在没有暴露的情况下,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潜在结果是可比较的。
非参数因果效应估计
1.非参数因果效应估计方法不依赖于关于因果模型的参数假设。这些方法使用数据驱动的算法来估计因果效应,例如随机森林和机器学习算法。
2.非参数方法可以处理高维数据、非线性关系和复杂因果关系。
3.非参数方法的挑战之一是它们可能缺乏可解释性,并且在小样本量或高噪声数据中可能不稳定。
双重稳健推断(DRI)
1.DRI是一种统计检验框架,用于评估因果效应估计结果对不同敏感性分析的敏感性。通过考虑多种扰动,DRI可以评估因果效应的鲁棒性和可重复性。
2.DRI方法包括稳健标准误差、稳健置信区间和稳健假设检验。
3.DRI的好处在于,它提供了关于因果效应估计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更深入见解。
反事实推理
1.反事实推理涉及根据假设改变条件来评估特定事件或结果的因果效应。这是一种在因果推理中探索替代性未来的思想实验。
2.反事实推理可以用来预测因果效应、识别混杂变量和评估干预的潜在影响。
3.反事实推理的挑战在于它依赖于未观察到的数据和假设,并且可能难以在实践中执行。鲁棒因果推理:因果效应的可靠性
反事实条件分析是一种因果推理的关键方法,它假设如果没有因变量,则自变量的值不会改变。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假设通常是不成立的,因为许多因素会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鲁棒因果推理是一种方法,可以评估因果效应在不满足反事实条件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的程度。它基于以下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储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测算表
- 广西建设工程专用合同条款
- 海上货运代理合同 答辩状
- 合同到期搬离通知书
- 大班数学认识半点课件
- 专项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2-2023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练习
- 2024普通软件产品销售合同
- 2024公司借款保证合同范本
- 深圳大学《印度文化遗产赏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菜苗栽种合同(2篇)
- 《临床决策分析》课件.ppt
- 家风家训PPT课件
- 泪道冲洗PPT学习教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表(带拼音)-六上册词语表连拼音
- 浅谈校园影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 无公害农产品查询
- 试剂、试药、试液的管理规程
- 研究生课程应用电化学(课堂PPT)
- 通信综合网管技术规格书doc
- 六宫数独可直接打印共192题
- 班会:如何克服浮躁心理PPT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