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省级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省级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省级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省级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省级九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春天的婺源是中国最美的地方。冬天还没有完全离去,婺源的春天就悄然来了,万物萌发,莺歌燕舞。当清晨的雾霭散去,看,一朵朵争春的油菜花次①开放,一只只找家的燕子翩然而归,就连②了好久的小虫们也再现了它们的身影……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婺源县政府推广并通过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的休闲旅游政策。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mái弟 B.ái睇 C.mǎi递 D.ǎi第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烟消云散 B.销声匿迹 C.无影无踪 D.杳无踪迹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1分)A.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婺源县政府推广并通过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推广并通过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的休闲旅游政策。C.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婺源县政府通过并推广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的休闲旅游政策。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婺源县政府推广并出台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的休闲旅游政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___。世人只会看到成功者登顶时“一览众山小”的光芒万丈,却无法体察他背后的艰难与曲折。他一步步地向前,以尺寸的力量去撼动拔地而起的高山()他一步步地积累,让他拥有珍贵的毅力与魄力。尺寸的步履从不迟到,而成功又怎会迟到呢?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1分)A., B.: C.、 D.。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我们需耐得住寂寞,守住自己的一方冷板凳B.以一颗平凡心和一身才华闯过万重阻碍才觅得出处C.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去打拼,脚踏实地做好一件事才会成功D.万事贵在坚持,每一天的日积月累成就差距的万里6.现在许多人争做“低碳族”,他们认为过“低碳生活”是非常环保的事。小语的父母也想赶这个“时聪”,向她请教应该怎么做。下列小语的应对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A.爸爸妈妈,践行“低碳生活”这么简单的事还要问我,你们上网一搜不就知道了,网上相关信息那么多。B.爸爸妈妈,你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了,比如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等,这些就很“低碳”。C.爸爸妈妈,你们不是天天都在做?整天唠叨要随手关灯、拧紧水龙头,买个菜还要自带篮子,这不就是“低碳”嘛!D.爸爸妈妈,“低碳生活”倡导降低生活能耗,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一起行动吧!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甲]夏日西斋书事①司马光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乙]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挺柳花。[注释]①这首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回家后居洛阳时所作。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的体裁都是七绝,并且从诗文内容上来看,两首诗都选取了植物类意象来描绘夏日景象,两位诗人把所见写得意趣盎然。B.甲诗中,“槐影沉沉雨势来”一句虽未直接写明夏雨滂沱之势,但静中寓动,风雨欲来,槐树影子显得更为深沉,静态的描写饱含动态势能,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给人一种深深的压力感。C.陶渊明辞官后有诗云:“心远地自偏。”甲诗中亦有“地偏”二字,由此可见,两位诗人虽时空相隔,但境遇相似,心境一致。D.乙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不知做什么好。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心情舒畅。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甲、乙两诗都写闲居生活,甲诗抒发了作者______之情;乙诗则抒发了作者______之情。(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入蜀记(节选)陆游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①,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②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③,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④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⑤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⑥,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着,传云汉昭烈入吴⑦”,尝舣⑧舟于此。晚,观大鼋⑨浮沉水中。[注]①抛大江:放船于大江之上。②臼碓:舂米的器具。③夹:江河港汊可泊船的地方。④昳(dié):太阳偏西。⑤芰:菱角。⑥机:捕捉鸟兽的工具。⑦云汉昭烈入吴:三国时刘备入吴招亲。⑧舣(yí):使船靠岸。⑨鼋:大鳖。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类() (2)阡陌() (3)素()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日逆风挽船,自平且至日跌才行十五六里。(2)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11.陆游入蜀时所见的水上人家与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颇有几分相似。请简要概括本文和《桃花源记》有哪些相似之处。(3分)(三)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蒹葭》一诗中“______,______”两句交代时节已是深秋,天刚破晓,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友情可以克服空间阻隔,消除孤独苦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3)《小石潭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______,______”凸显出小石潭周围环境凄凉幽深,使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8分)二十四节气之首一立春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实践,体现着顺天应时的思想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立春日盛大开幕,以二十四节气开篇,从“雨水”一路前行,迎来“立春”,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立春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象征,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年大不如春大②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太阳到达黄经315°迎来立春节气。四时流转,以春为首。立春意味着冬去春来、万物更生,既是春季节气的起点,也是一年四季的始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开端的象征意义。对于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立春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开端,也是人们“重启”社会生活时序的开端,既是十分重要的节气,又兼有“节日”身份,民间广泛流传着“春朝大如年朝”“年大不如春大”等说法,充分诠释着立春在中国传统节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重大意义。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③立春代表着生机,孕育着希望,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迎春”。隋唐时期,聚春牛成为相当普遍的节庆仪式活动。通常,独春牛仪式由县街里的官员执行。春牛多为泥塑牛。牛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情之气,宣告春耕的开始,包含着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寓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④民间流传的立春习俗不胜枚举。过去,浙江一带的人们会在立春时节去郊外探春,然后折松柏枝条编成圆圈,戴在小孩头上,俗谓此举可以保证孩子“四季清健”。山西等地立春时有童稚“戴春娃”的习俗。⑤立春饮食有尝春、咬春之俗,常见的食物有萝卜、春卷、春饼等,其寓意多与“阳”“新”“生”等文化观念相连。汉《四民月令》:“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装粥,以乎和气。”吃生菜,有迎接新春到来之意。人们将生菜、水果、饼、糖等物置于盘内,衍生出吃春盘的习俗。咬春习俗中,最为普遍的是吃萝卜。老北京的“咬春”萝卜为紫萝卜,其味辣,能够驱除春因,补充阳气、提振精神。立春饮食习俗体现了因时而动、顺时养生的节气文化智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⑥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二十四节气元素,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演绎着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协奏的春之乐章。(选自中国日报网2022年02月28日,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惰之气,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不误农时赶紧耕种。C.“咬春”是老北京立春的特有习俗,人们通过吃紫萝卜来补充阳气、提振精神。D.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二十四节气元素,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说明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和意义,并引出说明对象一立春。B.文章用小标题统领相关内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便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C.第⑤段加点字“多”使用得当,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D.第⑤段在说明立春的饮食习俗时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5.有同学认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立春这一节气的,你是否认同?请简要阐述理由。(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6分)【材料一】曾经有个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外国学生读完《静夜思》后,一脸茫然地问他的朋友:月亮跃故乡有什么关系呢?这位外国学生之所以有此疑问,是因为他不懂中国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如“梅”是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有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诗歌为什么要用意象呢?因为诗歌讲究含蓄,忌直接宣泄主观情思。只有将抽象的情思转化为意象,才能构成诗的艺术。如诗人鲁藜的《泥土》: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诗歌用“珍珠”和“泥土”两个极平常的意象进行对比,就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直接讲述道理,诗歌的艺术境界就荡然无存。“立象”可以“尽意”。诗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观情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古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不言出”来代替“言不出”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这种“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但诗人把抽象的乡愁转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物化,继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令人动容。诗歌离不开意象。有意无象的诗,很难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有象无意的诗,难以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摘编自王宜振《诗是意象的艺术》,有改动)【材料二】如果说意象是一些砖石,那么意境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与意象构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这种意境不仅能包括诗里所有意象的审美指向,更能集中突出全诗的主旨。只有物象,或意象散乱,都不能构成一首有意境的诗。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就像一幅画,多个意象围绕画的主题有机组合,构成的整体画面营造出的境界就是意境。如《江雪》图。(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改动)【材料三】从诗歌写作的本质来讲,诗歌以表达诗人情感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将诗人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的载体,但是它也可能限制读者的想象力。例如,如果诗人写月亮代表思念,那么当读者读这首诗时看到月亮,必然觉得月亮就只是思念的象征物。但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月亮除了代表思念,还能寓意团圆、爱情、凄冷等意义,寄托思念的也不止月亮,还有杨柳、酒杯、歌曲等物象,但读者读这首诗时却认为思念只能用月亮来寄托,想象力就被限制了。另外,意象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让读者难以准确理解诗歌意蕴;而无意象的诗歌直抒胸臆,能直接传达诗人的情感,易于读者准确把握诗歌主旨,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所以诗歌并非一定要用意象。只要诗人能写出最真实动人的情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这样的诗歌也具有艺术性。(创编自冯天,袁毅《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述材料主要围绕诗歌艺术的意象与意境进行了阐释与介绍,呈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深厚意蕴。B.材料一主要阐释了诗是意象的艺术,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C.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境与意象构成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D.材料三主要阐释了诗歌中意象的局限性,如可能限制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难以准确理解诗歌意蕴等,建议诗歌少用意象,直抒胸臆。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切看得见的客观物体,如山、水、草、木等只要进入作品,就成了意象。B.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诗人要围绕诗的主旨将一组或多组意象有机组合,才能营造出意境。C.诗歌以表达诗人情感为首要目的,意象只是诗人情感的载体。D.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一种物象可以寄托多种寓意,一种寓意也可以寄托于多种物象。(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6分)转眼却是二三年路遥①时值年末,祭祖之日。从县城到老家,一共细算下来足有三十余分钟的车程,还有四里的土路。那条山路我是记得的,并且记忆犹新。别看我将近五年没有与它接触,可那里始终埋藏着我童年时的种种记忆,所以它的一点一滴都扎根在我的心底,并且挥之不去。②我在父母苦口婆心般的劝说下终于决定回一趟老家,一来为了祭奠老祖宗,二来是为了找回一些随岁月匆匆流逝的光阴。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晌午,我与父亲一同踏上了回老家的旧路。我坐在车后座,放着他们听不懂的英文歌,并且心底还暗暗戏谑他们没文化。在阳光细线般闪烁中,车子在道路上奔驰,两路的风景呼啸而过。伴着车内优雅而繁杂的音乐,犹如沙粒般的时光从我手里草蛇灰线般溜走。那些微弱的光芒,那些盛满温馨布满灰尘的旧房子,那些道路上微笑着的行道树,在岁月的洗礼中都褪去了原本的颜色,变得愈加苍老与成熟。③音乐越来越刺耳,仿佛生了一只爪子在抓挠着他们的心,在猛刺他们的耳膜。远离了城镇,远离了喧嚣,却没能远离我这般的吵闹。他们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大自然不需要这些陈词滥调。它自有它从古至今的风韵,有着启迪人生的神明,有着催发万物生长的激素。但他们不发一言一语,不吐一句不快。只是一边抵抗着一边默许着,因为我面向的早已不再是大自然。④一路走完,满路尘埃飞扬,前面的山道还是那么遥远,遥远的仿佛没有终点。如今我已很难想象少时奶奶背着我爬上爬下是如何的艰难,亦然无法感知又是何等的信念支撑着这般精神与躯体的苦难,但当我看到这遥远的山道时还会感到莫名的伤感。从车上下来,环顾四周。我看到不少曾安居在高山上的人都搬到了山脚下,我看到那些房屋相较以前都装点的堂皇。门前一个人似乎还认得我,满脸笑意让我到他家做客,我父亲说还有事,就匆匆做了别。⑤我踏上那条不太好走并且满是黄土的山路,道路崎岖,陡坡累人。我没走多久便感到力不从心,仅是四里路,我却休息了不下三回。在休息间隙,我几次仔细审视这片大山,看着它到底变化了多少。山上生长的植物大多都已经枯黄,还有些零碎的花朵经不起寒冷的折磨已无心装点自己的美貌。他们在这不再湿润的泥土中慢慢闭上了双眼,等待春风的救赎。但仍有一些骄傲的,不畏寒冷的花朵默默地开放着。他们挺直了腰板,昂起了头,坚挺着永不言败的勇敢,信仰着满江春水的浩荡。他们似乎没受到过西南风的眷恋,也没感受过西方太阳的温暖,亦然没有听到过哼着外国腔调的人的赞叹。但他们就在这生了根,发了芽,望着后人匆匆回来又匆匆离去。⑥望着他们的身影,猛地回头,我已经站在了离老家仅百米的坡下。向下观望去,老祖宗的脚印仿佛烙进了泥土里,与这万物的根本融合在了一起。老祖家的脚印是扎根在山路上,心底里却飞向远方。老祖宗种着一亩三分地,汗水滋润着土地也同时滋润着后人。后人是他们心底里的希望,是他们从幻想中飞向远方的信鸽。偶然想到,心中的酸楚却久久留存。留存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后辈记住,因为总有一天它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损殆尽。但记忆是一种神奇的魔法,它会带着我们一同慢慢领悟。⑦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关了嘈杂的音乐,听着美妙的风声。既然来到了老祖宗家里做客,就得遵守规矩。不管你走得多么远,走过了万里千山,遥远的路程不能让你忘了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些规矩一半希望你高飞,一半希望你扎根泥土。高飞时就得努力生长翅膀,扎根时就得心无旁骛,切莫让在天之灵寒了心,落下凝结成坚冰的泪。也不要在高飞的过程中忘了那生养你的地方,一来可以激励你,二来可以给心灵找个归途。⑧想要找个臂膀的时候,想要找个清静的时候,不妨到老祖宗家里做做客。别怕路遥,因为转眼却是二三年!(有删改)18.在回家祭祖的途中,“我”的心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请仔细阅读文章,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将下面的流程图补充完整。(6分)情节:心境: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老家的土路扎根在“我”的心底,奠定了全文深沉的感情基调。B.第②段写“我”在父母的劝说下才决定回老家与结尾处“我”产生了“不妨到老祖宗家里做做客”的想法形成对比,体现了“我”的情感变化。C.文章第⑤段写“我”没走多久就力不从心,表达了“我”,对离开故土的悔悟之情。D.文章从“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有利于作者抒发对故乡的情感。20.文章在典雅凝练的语言中蕴含着生活的温情。请以第④段为例,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4分)21.文章第⑦段中提到“我似乎领悟到了什么”,请你从第一人称的视角,补写出“我”领悟到的内容。(不超过100字)(3分)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2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名著,又是一部伟大的工具书。其中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这“六书”由许慎创造。B.《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体史书。它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C.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D朱自清口中“缠绵悱恻的忠臣、清白不污的节士,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说的是屈原。23.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阅读《经典常谈》。(3分)①刚刚学习了《关雎》、《蒹葭》两首古诗,小阅希望拓展了解《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选择阅读______;②小语最近对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比较感兴趣,想了解他的爱国情感,那么应该选择阅读____________;③班级准备开展的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文打算阅读______,来更深入认识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情况。24.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你刚读完《经典常谈》一书,请你结合该书的内容,说说中学生阅读中国传统经典的意义。(4分)五、写作(5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觅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觅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题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1.D(2分)2.B【解析】A.“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不合语境。B.“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也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符合语境。C.“无影无踪”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去向。不合语境。D.“杳无踪迹”指一点踪迹都没有,不知去向。不合语境。(2分)3.C【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把“推广”与“通过”互换位置。(1分)4.B【解析】两个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表示。(1分)5.D【解析】语段的中心句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强调的是要注重日积月累,不要只图跨越,“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强调的是坚持才能取得成功。由此可知D项恰当。(2分)6.B【解析】A项语气不耐烦,不得体;C项语气中带有抱怨,不得体;D项答非所问,没有回答父母“应该怎么做”。(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7.C【解析】C项表述有误,甲诗“地偏”二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含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而陶诗“地自偏”,说明的是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变得愉快和轻松。(2分)8.压抑苦闷和孤寂落寞恬静闲适和热爱乡村生活(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甲诗借意象“槐影”沉沉的特点,表面写出风雨欲来时的昏暗,实际是隐约透露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小院”人迹罕至表面写幽静之景,实则是作者叹息门庭冷落、世态炎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抑郁的情绪;乙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意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闲”字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之情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了出来。[参考译文][甲]夏日大雨将至,榴花还未全开,槐树的枝叶投下浓密的树影。小院偏僻没有人来,满院都是鸟的足迹,到处长满青苔.[乙]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绿荫映衬到纱窗上。漫长的夏日,日长人倦,午睡后醒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9.类:像,类似 阡陌:田间小路 素:向来,一向(3分)10.(1)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2分)(2)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捕捉野兽的工具。(2分)11.两文都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好安宁的环境;两文结尾都增添了神秘色彩。(3分)[参考译文](八月)十四日,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山顶一刀削去一半,与余姚江边的蜀山非常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田间小路,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停泊,旁边就是蕲州边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捕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是不敢再向前走了。”刘官矶,传说中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经在这里拢船靠岸。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三)默写(6分)12.(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分)(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分)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