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朿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西周“千耦其耘”到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秦汉以后“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的确立 B.铁犁牛耕的应用 C.井田制瓦解 D.水利工程的兴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千耦其耘……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千对农人在耕地,每二人相互协作进行农业耕作,配对进行操作。战国时期,百亩之田,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到秦汉时期,一个农夫带着五口,就可以耕种百亩之地,说明西周至秦汉,生产力效率得到提高,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也就是铁犁牛耕的应用,B项正确;土地私有的确立并不是生产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井田制的瓦解,也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C项;水利工程的兴建,是农业进步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前期,面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董仲舒曾建议汉武帝限制占有土地的数额并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农民土地私有B.防止社会贫富分化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确保国家赋税收入〖答案〗D〖解析〗古代王朝赋税收入主要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承担,限制土地兼并可以保护小农,确保国家赋税来源,故D正确;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非保障农民土地私有、防止社会贫富分化,排除AB;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和“抑商”无关,排除C。【『点石成金』】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统治者加强统治的角度分析解答。3.唐代纺织品的花式十分精美。高级绫绢类的花式有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万字、双胜等十几种,争奇斗艳。这反映出,唐代A.丝织工艺最为精湛 B.纺织生产分工细密C.纺织技术较为先进 D.手工业生产规模大〖答案〗C〖解析〗唐代丝织品中高级绫绢类的花式达十几种,说明唐代丝织业技术较为先进,故选C;没有对比,不能得出“最为精湛”,排除A;材料仅说明高级绫绢类的花式种类多,无法体现分工细密,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生产规模大”,排除D。4.汉代民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这说明民营手工业A.生产领域逐渐扩大 B.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生产形式不断进步 D.出现新型生产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民营手工业生产领域呈现扩大的趋势,A正确;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新型生产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此时尚未产生,D排除。故选A。5.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通过州县造籍,户部总领,政府对各地工匠建立起详备的档案资料,对工匠的技术培训、役作项目完成时间等都有着严格规定,并制定了明确的治罪条例。这反映了A.唐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唐朝官府工匠受到严格管理C.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D.唐朝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对工匠的技术培训、役作项目完成时间等都有着严格规定,并制定了明确的治罪条例”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管理,B正确;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A排除;官营手工业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兴起,C排除;材料未涉及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情况,D排除。故选B。6.北宋时期的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还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这反映了宋代()A.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放宽 D.商业发展已经超过农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说明商业发展突破时间限制,根据“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还有专业交易场所”说明商业发展突破空间限制,A项正确;材料反映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变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发展的政策放宽也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发展,并没有和农业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交子的使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商帮的出现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明清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大都市人口规模都缩小,主要原因是中小城镇数量增加,吸纳了人口,转移了都市的部分功能,D项正确;交子是两宋时期的,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映商品经济繁荣,会促进城市化整体水平,但与大都市规模无关,排除B项;商帮出现,推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但与城市“离心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西汉惠帝时,“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官为吏”;汉武帝时“有市籍者”“不得官”。由此可见汉代A.商人社会地位较高 B.官吏不能世袭C.户籍管理十分严格 D.实行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西汉初期商人的后代不能做官,这是对商人的压抑,说明汉代实行了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故选D,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抑商问题,BC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9.康熙二十三年,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这一变化A.振兴了沿海经济 B.保护了民族工业C.顺应了时代潮流 D.妨碍了中外交流〖答案〗D〖解析〗从“四口通商”到“一口通商”乾隆时期又执行了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实行妨碍了中外交流,故选D;海禁政策阻碍经济发展,不能振兴沿海经济,不顺应时代潮流,排除AC;乾隆时期尚未出现民族工业,排除B。10.道光二年的某碑刻中记载:苏州民间各机户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计工受值”;机匠“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机户若与之理论,即“另投别户。”该碑刻内容体现出当时苏州A.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B.农民大多在经营副业C.小农经济仍占据优势 D.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答案〗A〖解析〗根据“计工受值”、“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可知当时苏州的丝织业内出现了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丝织业内的雇佣情况,而非农民经营副业,排除B;CD项由题意内容均无法反映,排除。11.鸦片战争后,茶和丝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茶厂专门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对外贸易占据优势 D.西方经济侵略日益加重〖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大量增加,并针对外国市场制作茶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在逐步解体,故A正确;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B错误;对外贸易占据优势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不是强调西方经济侵略日益加重,故D错误。12.据1894年全网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的情况统计,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的工人人数约占全国工厂工人总数的78%。这一数据表明A.民族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B.近代工业分布不均衡C.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D.洋务运动影响力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的工人人数约占全国工厂工人总数的78%。”可以看出,工人主要分布于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主明工业分布也主要在这些地方,体现了近代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特点,B正确;从分布不能体现水平,排除A;材料中没有与之前比较,因此不能得出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并不是特指洋务运动,排除D。13.下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与其中的变化有关的是()A.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B.清政府实行奖励兴办实业的政策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得,民族资本有所发展,官僚资本增加较多,1936年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地主阶级发起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清政府实行奖励兴办实业的政策”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8年7月,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25万元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1948年国民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严重贬值,C项正确;货币流通量不是缺乏,而是充足,排除A项;B项从属于C项,排除;D项中“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15.1946年7月,《解放日报》刊文:“美货源源由上海等地运来,如民万、民联等轮,运来布匹及颜料、香烟、木油、西药、杂货等大批美货。……布业无法生存,改业者已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A.美国极力扶植国民党经济 B.美国大肆对中国倾销商品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 D.抗战后国内物资极度缺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6年美国货物充斥中国市场。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利用特权大肆倾销商品。B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对华大量倾销商品,冲击中国的经济,而不是扶植国民党经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不是官僚资本,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对华大肆倾销商品,冲击了中国经济,而不是抗战后国内物资匮乏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16.“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建设的项目称为“156项工程”,但一五期间实际开工147个。其分布如下表: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化工机械轻工医药军工252257117241243据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形成了工业的合理布局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C.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 D.建立了完整的国防体系〖答案〗B〖解析〗从一五期间实际开工147个项目看,多数属于煤炭、电力、有色、机械、军工,而石油、化工、轻工等项目较少,体现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仅从一五期间实际开工的项目不能说明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排除C;D从表格信息无法得出,排除。17.“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A.“文革”时期的严重错误 B.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C.“大跃进”的“浮夸风” 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答案〗C〖解析〗从“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可知“豪言壮语”具“左”倾倾向,属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过于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C项正确;“文革”时期的严重错误主要体现在“左倾”错误的扩大化,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涉及改革开放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18.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如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A.是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 B.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C.揭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 D.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D〖解析〗深圳“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深圳作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体现,故D正确;材料和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无关,故A错误;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故C错误。19.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B.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 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答案〗A〖解析〗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深入,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重要讲话,言论包括:“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百年不动摇;改革要打破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束缚,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等,这些言论为之后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以及提出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根据时间和会议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B项;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见邓小平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项;1978年我国社会进入历史新时期,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党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是实行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20.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论断。由此可见()A.我国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完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论断,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1984年我国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A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21.清末,经营西式餐饮、住宿六国饭店“红顶花翎日日来”,成为京中时尚;到了民国初年,官绅宦室则是“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这说明A.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B.中外商业竞争日益激烈C.民众饮食生活普遍西化 D.上层社会崇洋之风渐浓〖答案〗D〖解析〗材料“到了民国初年,官绅宦室则是‘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体现的是上层社会的崇洋之风之风渐浓,D正确;A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外商业竞争问题,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错在“普遍”,排除。故选D。22.据记载,1917年,江苏常州已出现“文明结婚”(也称“新式结婚”)。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礼服、披白色长纱,教堂证婚,礼仪从简。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新式婚俗成为主导潮流C.删繁就简文明之风盛行 D.婚俗受到西方风俗礼仪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近代中国常州地区出现新式婚礼。结合所学可知,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因此材料中的西装革履、白色长纱礼服、教堂证婚、礼仪从简反映了西方风俗对中国婚俗的影响。D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是指政治方面,而材料是社会习俗,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当时已经出现的新式的婚礼,但传统的婚礼仍然是主流,排除B项;删繁就简的婚礼出现,但并不是主流,因此不能得出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3.1881年12月5日《申报》载:“上海地方将行德律风,工部局已会核准矣。……此法一行,无论华人西人皆可置备,相隔数里或为风雨所阻,亦不难进遥共话,是又一快事也已。”德律风是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电话 D.电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无论华人西人皆可置备,相隔数里或为风雨所阻,亦不难进遥共话”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工具实现了远距离的通话,因此德律风就是电话,故〖答案〗为C项;电报并不能实现直接通话,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讯工具,而不是交通工具,排除D项。24.1868年2月《上海新报》扩展为四版,新闻和言论集中于第二版,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由此可见,《上海新报》的主要功能是A.报道重大时事 B.宣扬言论自由 C.介绍航海技术 D.传播商业信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可知,《上海新报》的四个版面中,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说明《上海新报》主要为商业发展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商业信息,D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可得出该报主要传播商业信息,而不是报道重大时事,A项错误;言论只有一个版面,因此宣扬言论自由不是该报主要功能,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上海新报》主要以广告和船期消息为主,不代表主要介绍航海技术,C项错误。25.1903年6月,《大公报》的文章《记活动影戏》中有这样的记载:“初三日晚,有友人赴玉顺茶园观看电光活动影戏,据云其间人物活动如生,颇多有趣。”这表明当时()A.国产电影事业不断进步 B.近代广播事业创新发展C.近代电影已经传入中国 D.市民休闲方式开始改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友人赴玉顺茶园观看电光活动影戏,据云其间人物活动如生,颇多有趣”可知,当时的民众已经可以观看电影,因而可以证明电影此时已经传入中国,C项正确;国产电影起步于1905年的《定军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电影,而非广播,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休闲方式开始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政府在两市均设专门机构负责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摘编自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达到了封建社会商业的发达形态。从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并较多地采用赊销、广告推销和注意陈设等方式,以方便顾客。——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都城长安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答案〗(1)特点:城市人口规模宏大;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坊市分离;商品种类丰富;设专门机构管理商业活动;对外交流频繁,成为世界性大都会。(2)表现: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区域分布更加广泛,形成全国性商业网络;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商品交换程序更加完备。〖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得出城市人口规模宏大;依据材料“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得出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坊市分离;依据材料“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得出商品种类丰富;依据材料“政府在两市均设专门机构负责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得出设专门机构管理商业活动;依据材料“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得出对外交流频繁,成为世界性大都会。(2)表现:依据材料“从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得出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依据材料“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得出商业区域分布更加广泛,形成全国性商业网络;依据材料“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得出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依据材料“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得出商品交换程序更加完备。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资产阶级因而一度受到鼓舞。人民群众开展的“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活动,在经济上抵制了外国侵略,促使一些海外华侨也竞相回国投资。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昙花一现的中国民族工业再度陷入了发展艰难的“严冬”时期,致使一度振奋人心的“春天”被过早地封杀。——摘编自唐秀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短暂兴盛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存在的弱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兴盛”的原因。〖答案〗(1)弱点: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部门结构不合理;设备差、技术落后;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2)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小问1详析】弱点:根据材料一“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可知,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根据材料一“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可知,民族工业部门结构不合理;根据材料一“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可知,民族工业设备差、技术落后;根据材料一“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可知,民族工业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根据材料一“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可知,民族工业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根据材料二“人民群众开展的“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活动,在经济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可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昙花一现的中国民族工业再度陷入了发展艰难的‘严冬’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兴盛”的原因还有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村改革并非来自领导层的“事先”设计,它发端于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化而产生的“自救”,普及于领导层的“允许”和合法性“追认”。大规模的改革是在1982年“1号文件”下发之后展开的,1980年底到1983年初,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所占比重由14.9%提高到了93%。农村的改革,无论就其改进生产效率,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言,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以最有说服力的现实变化,冲击了传统体制的合理性。——摘编自杨启先、石小敏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材料二: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国家经委推广山东等省市的经验,将盈亏包干引入扩权让利改革,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1981年10月至1982年11月,国务院将完善经济责任制的重点放在企业内部责任制上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吃国家、职工吃企业“两个大锅饭”的问题。从1983年起,实行将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的改革,即“利改税”改革。“利改税”规范了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国营企业由原来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使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46.3%上升为1984年的63.1%。——摘编自李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因素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及其产生的影响。〖答案〗(1)因素:农村的极度贫困;农民的“自救”;中央的肯定与推广。意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举措:实行扩权让利;推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推行“利改税”;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影响:促进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解析〗【小问1详析】因素:根据材料“发端于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化而产生的‘自救’,普及于领导层的‘允许’和合法性‘追认’”可得出农村的极度贫困;农民的“自救”;中央的肯定与推广。意义:根据材料“无论就其改进生产效率,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言,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可得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农民生活水平;根据材料“它以最有说服力的现实变化,冲击了传统体制的合理性”可得出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小问2详析】举措:根据材料“将盈亏包干引入扩权让利改革”可得出实行扩权让利;根据材料“并将其进一步发展为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可得出推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影响:根据材料“使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比重从1978年的46.3%上升为1984年的63.1%”可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吃国家、职工吃企业‘两个大锅饭’的问题”可得出促进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活力。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英商在上海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终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当其时,以铁路为救时要图,凡有奏请,立予俞允。”至1933年,江南地区已有京(宁)沪、沪杭雨、浙赣路杭玉段等系列铁路。公路运输在民国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抗日战争前,江南地区公路已能到达绝大部分县城。随着江南交通发展,陆运逐渐超越了水运,沿线(铁路、公路)、沿海、沿边城市开始兴起,而原先沿河城市开始衰落。——摘编自丁资勇《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交通史视野下的一个解读》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90.1亿元,其中铁道投资59.2亿元。到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9862公里,比1949年增长35.8%。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和企业专用线共约10000公里。……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修建了许多复线,增加了通过能力。——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江南地区交通体系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答案〗(1)原因:外国工业文明的传入;洋务运动等近代化运动的推进;政府的支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意义:推动交通运输的近代化、体系化;推动城乡交流与融合;促进资本主义和交通沿线城市的发展;促进近代中国新的经济格局形成。(2)特点:独立自主建设;政府主持统一规划;投资大、发展快;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近代江南的铁路修筑,始于1876年英商在上海投资建筑的吴淞铁路”可得出外国工业文明的传入;根据材料“政府对铁路也是采取支持的政策”可得出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等近代化运动的推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义主要有推动交通运输的近代化、体系化;推动城乡交流与融合;促进资本主义和交通沿线城市的发展;促进近代中国新的经济格局形成。【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用于运输和邮电建设的投资为90.1亿元,其中铁道投资59.2亿元,到1957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9862公里,比1949年增长35.8%”可得出政府主持统一规划;投资大、发展快;根据材料“在修建新铁路的同时,还加强和改造了现有铁路的技术设备”可得出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结合所学可知独立自主建设。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Ⅰ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朿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西周“千耦其耘”到战国“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再到秦汉以后“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的确立 B.铁犁牛耕的应用 C.井田制瓦解 D.水利工程的兴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千耦其耘……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千对农人在耕地,每二人相互协作进行农业耕作,配对进行操作。战国时期,百亩之田,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到秦汉时期,一个农夫带着五口,就可以耕种百亩之地,说明西周至秦汉,生产力效率得到提高,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也就是铁犁牛耕的应用,B项正确;土地私有的确立并不是生产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井田制的瓦解,也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排除C项;水利工程的兴建,是农业进步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前期,面对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董仲舒曾建议汉武帝限制占有土地的数额并被汉武帝采纳。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农民土地私有B.防止社会贫富分化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确保国家赋税收入〖答案〗D〖解析〗古代王朝赋税收入主要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承担,限制土地兼并可以保护小农,确保国家赋税来源,故D正确;汉武帝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并非保障农民土地私有、防止社会贫富分化,排除AB;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和“抑商”无关,排除C。【『点石成金』】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限制土地兼并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统治者加强统治的角度分析解答。3.唐代纺织品的花式十分精美。高级绫绢类的花式有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万字、双胜等十几种,争奇斗艳。这反映出,唐代A.丝织工艺最为精湛 B.纺织生产分工细密C.纺织技术较为先进 D.手工业生产规模大〖答案〗C〖解析〗唐代丝织品中高级绫绢类的花式达十几种,说明唐代丝织业技术较为先进,故选C;没有对比,不能得出“最为精湛”,排除A;材料仅说明高级绫绢类的花式种类多,无法体现分工细密,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生产规模大”,排除D。4.汉代民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这说明民营手工业A.生产领域逐渐扩大 B.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生产形式不断进步 D.出现新型生产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民营手工业生产领域呈现扩大的趋势,A正确;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新型生产关系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此时尚未产生,D排除。故选A。5.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通过州县造籍,户部总领,政府对各地工匠建立起详备的档案资料,对工匠的技术培训、役作项目完成时间等都有着严格规定,并制定了明确的治罪条例。这反映了A.唐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唐朝官府工匠受到严格管理C.官营手工业在唐朝兴起 D.唐朝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对工匠的技术培训、役作项目完成时间等都有着严格规定,并制定了明确的治罪条例”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管理,B正确;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A排除;官营手工业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兴起,C排除;材料未涉及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情况,D排除。故选B。6.北宋时期的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还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这反映了宋代()A.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放宽 D.商业发展已经超过农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说明商业发展突破时间限制,根据“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还有专业交易场所”说明商业发展突破空间限制,A项正确;材料反映商业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商人社会地位变化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发展的政策放宽也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发展,并没有和农业进行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交子的使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商帮的出现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明清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大都市人口规模都缩小,主要原因是中小城镇数量增加,吸纳了人口,转移了都市的部分功能,D项正确;交子是两宋时期的,排除A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映商品经济繁荣,会促进城市化整体水平,但与大都市规模无关,排除B项;商帮出现,推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但与城市“离心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西汉惠帝时,“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官为吏”;汉武帝时“有市籍者”“不得官”。由此可见汉代A.商人社会地位较高 B.官吏不能世袭C.户籍管理十分严格 D.实行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西汉初期商人的后代不能做官,这是对商人的压抑,说明汉代实行了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较低,故选D,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抑商问题,BC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9.康熙二十三年,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这一变化A.振兴了沿海经济 B.保护了民族工业C.顺应了时代潮流 D.妨碍了中外交流〖答案〗D〖解析〗从“四口通商”到“一口通商”乾隆时期又执行了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实行妨碍了中外交流,故选D;海禁政策阻碍经济发展,不能振兴沿海经济,不顺应时代潮流,排除AC;乾隆时期尚未出现民族工业,排除B。10.道光二年的某碑刻中记载:苏州民间各机户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计工受值”;机匠“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机户若与之理论,即“另投别户。”该碑刻内容体现出当时苏州A.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B.农民大多在经营副业C.小农经济仍占据优势 D.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答案〗A〖解析〗根据“计工受值”、“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可知当时苏州的丝织业内出现了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丝织业内的雇佣情况,而非农民经营副业,排除B;CD项由题意内容均无法反映,排除。11.鸦片战争后,茶和丝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茶厂专门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C.对外贸易占据优势 D.西方经济侵略日益加重〖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大量增加,并针对外国市场制作茶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在逐步解体,故A正确;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B错误;对外贸易占据优势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不是强调西方经济侵略日益加重,故D错误。12.据1894年全网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的情况统计,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的工人人数约占全国工厂工人总数的78%。这一数据表明A.民族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B.近代工业分布不均衡C.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D.洋务运动影响力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的工人人数约占全国工厂工人总数的78%。”可以看出,工人主要分布于上海、汉口、广州三个城市,主明工业分布也主要在这些地方,体现了近代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特点,B正确;从分布不能体现水平,排除A;材料中没有与之前比较,因此不能得出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工业的发展,并不是特指洋务运动,排除D。13.下图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与其中的变化有关的是()A.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B.清政府实行奖励兴办实业的政策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得,民族资本有所发展,官僚资本增加较多,1936年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地主阶级发起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清政府实行奖励兴办实业的政策”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8年7月,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25万元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C.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1948年国民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严重贬值,C项正确;货币流通量不是缺乏,而是充足,排除A项;B项从属于C项,排除;D项中“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15.1946年7月,《解放日报》刊文:“美货源源由上海等地运来,如民万、民联等轮,运来布匹及颜料、香烟、木油、西药、杂货等大批美货。……布业无法生存,改业者已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反映了()A.美国极力扶植国民党经济 B.美国大肆对中国倾销商品C.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 D.抗战后国内物资极度缺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6年美国货物充斥中国市场。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利用特权大肆倾销商品。B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对华大量倾销商品,冲击中国的经济,而不是扶植国民党经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而不是官僚资本,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对华大肆倾销商品,冲击了中国经济,而不是抗战后国内物资匮乏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16.“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建设的项目称为“156项工程”,但一五期间实际开工147个。其分布如下表: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化工机械轻工医药军工252257117241243据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形成了工业的合理布局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C.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 D.建立了完整的国防体系〖答案〗B〖解析〗从一五期间实际开工147个项目看,多数属于煤炭、电力、有色、机械、军工,而石油、化工、轻工等项目较少,体现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故选B;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仅从一五期间实际开工的项目不能说明改变了工业的落后面貌,排除C;D从表格信息无法得出,排除。17.“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A.“文革”时期的严重错误 B.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C.“大跃进”的“浮夸风” 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答案〗C〖解析〗从“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可知“豪言壮语”具“左”倾倾向,属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过于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C项正确;“文革”时期的严重错误主要体现在“左倾”错误的扩大化,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是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涉及改革开放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18.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如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这说明深圳经济特区A.是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 B.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C.揭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 D.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答案〗D〖解析〗深圳“首次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率先发行股票、首次取消票证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深圳作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体现,故D正确;材料和吸引外资技术的窗口无关,故A错误;商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故C错误。19.1992年初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不仅为中国的发展答疑解惑,还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了观念和体制的突破。据此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A.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 B.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 D.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工作重点〖答案〗A〖解析〗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深入,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过程中发表重要讲话,言论包括:“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百年不动摇;改革要打破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束缚,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等等,这些言论为之后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以及提出并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根据时间和会议内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B项;南巡讲话中,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见邓小平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排除C项;1978年我国社会进入历史新时期,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定了党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是实行改革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20.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令人耳目一新的论断。由此可见()A.我国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完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论断,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一步完善。C项正确;1984年我国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A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21.清末,经营西式餐饮、住宿六国饭店“红顶花翎日日来”,成为京中时尚;到了民国初年,官绅宦室则是“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这说明A.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B.中外商业竞争日益激烈C.民众饮食生活普遍西化 D.上层社会崇洋之风渐浓〖答案〗D〖解析〗材料“到了民国初年,官绅宦室则是‘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体现的是上层社会的崇洋之风之风渐浓,D正确;A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外商业竞争问题,B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错在“普遍”,排除。故选D。22.据记载,1917年,江苏常州已出现“文明结婚”(也称“新式结婚”)。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礼服、披白色长纱,教堂证婚,礼仪从简。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新式婚俗成为主导潮流C.删繁就简文明之风盛行 D.婚俗受到西方风俗礼仪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近代中国常州地区出现新式婚礼。结合所学可知,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因此材料中的西装革履、白色长纱礼服、教堂证婚、礼仪从简反映了西方风俗对中国婚俗的影响。D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是指政治方面,而材料是社会习俗,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当时已经出现的新式的婚礼,但传统的婚礼仍然是主流,排除B项;删繁就简的婚礼出现,但并不是主流,因此不能得出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23.1881年12月5日《申报》载:“上海地方将行德律风,工部局已会核准矣。……此法一行,无论华人西人皆可置备,相隔数里或为风雨所阻,亦不难进遥共话,是又一快事也已。”德律风是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电话 D.电车〖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无论华人西人皆可置备,相隔数里或为风雨所阻,亦不难进遥共话”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工具实现了远距离的通话,因此德律风就是电话,故〖答案〗为C项;电报并不能实现直接通话,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讯工具,而不是交通工具,排除D项。24.1868年2月《上海新报》扩展为四版,新闻和言论集中于第二版,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由此可见,《上海新报》的主要功能是A.报道重大时事 B.宣扬言论自由 C.介绍航海技术 D.传播商业信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可知,《上海新报》的四个版面中,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说明《上海新报》主要为商业发展服务,其主要功能是传播商业信息,D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三、四版全为广告或船期消息等”可得出该报主要传播商业信息,而不是报道重大时事,A项错误;言论只有一个版面,因此宣扬言论自由不是该报主要功能,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上海新报》主要以广告和船期消息为主,不代表主要介绍航海技术,C项错误。25.1903年6月,《大公报》的文章《记活动影戏》中有这样的记载:“初三日晚,有友人赴玉顺茶园观看电光活动影戏,据云其间人物活动如生,颇多有趣。”这表明当时()A.国产电影事业不断进步 B.近代广播事业创新发展C.近代电影已经传入中国 D.市民休闲方式开始改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有友人赴玉顺茶园观看电光活动影戏,据云其间人物活动如生,颇多有趣”可知,当时的民众已经可以观看电影,因而可以证明电影此时已经传入中国,C项正确;国产电影起步于1905年的《定军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电影,而非广播,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得出休闲方式开始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政府在两市均设专门机构负责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摘编自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材料二:宋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达到了封建社会商业的发达形态。从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并较多地采用赊销、广告推销和注意陈设等方式,以方便顾客。——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都城长安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答案〗(1)特点:城市人口规模宏大;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坊市分离;商品种类丰富;设专门机构管理商业活动;对外交流频繁,成为世界性大都会。(2)表现: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业区域分布更加广泛,形成全国性商业网络;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商品交换程序更加完备。〖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得出城市人口规模宏大;依据材料“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得出城市功能分区明确,坊市分离;依据材料“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得出商品种类丰富;依据材料“政府在两市均设专门机构负责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得出设专门机构管理商业活动;依据材料“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得出对外交流频繁,成为世界性大都会。(2)表现:依据材料“从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得出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依据材料“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得出商业区域分布更加广泛,形成全国性商业网络;依据材料“农产品粮食和原先主要是作为家庭手工业产品的绢帛大量走向市场,转化为商品,并且成为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得出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依据材料“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得出商品交换程序更加完备。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虽有初步发展,但存在许多弱点。1895-1913年创办的549家厂矿中,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同时,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尤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以此为诱饵,招华商入伙附股,结果往往被兼并或倒闭。——摘编自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被称为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资产阶级因而一度受到鼓舞。人民群众开展的“提倡国货,抵制日货”活动,在经济上抵制了外国侵略,促使一些海外华侨也竞相回国投资。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昙花一现的中国民族工业再度陷入了发展艰难的“严冬”时期,致使一度振奋人心的“春天”被过早地封杀。——摘编自唐秀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短暂兴盛的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存在的弱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兴盛”的原因。〖答案〗(1)弱点: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部门结构不合理;设备差、技术落后;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2)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小问1详析】弱点:根据材料一“资本在百万元以上的大企业仅17家,资本在十万元以下的小厂却有303家,占总数的55.2%”可知,民族工业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根据材料一“民族工业大都是投资少的轻工业,重工业缺乏发展的条件”可知,民族工业部门结构不合理;根据材料一“其是作为工业基础的机器制造业更难发展。民族工业的机器厂实际上大都是不能制造机器的修配厂,而进口的机器也很少”可知,民族工业设备差、技术落后;根据材料一“产品达不到“价廉物美”的市场需求”可知,民族工业市场狭小,利润不稳定;根据材料一“外资在华企业凭借特权,一般获利较高”可知,民族工业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强。【小问2详析】原因: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可知,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