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取消 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C.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答案〗D〖解析〗据材料“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使物价平衡”“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等信息可知,周代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D项正确;工商食官政策在西周时比较盛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政府对市场的管理,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不同时期城市功能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2.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A.科举制度影响的深远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周边的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华医学、经典著作及教育制度等文明成果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的辐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教育制度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B项中“交流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性特点,C项中“同源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3.下表所示为公元5世纪—6世纪南传佛教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传播情况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僧人法显411年,法显曾途径耶婆提国,有过短暂停留,后在其《佛国记》中写到:耶婆提(爪哇或苏门答腊)“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印度高僧求那跋摩424年,求那跋摩该高僧应邀到阇婆国(爪哇)为王母和国王授戒,据其所言,该地佛教颇为兴盛。A.经历不同导致史实至今已不可能考证 B.该事件的真实情况尚需更多材料佐证C.求那跋摩的身份表明了其记述更真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获得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关于爪哇国佛教发展情况,同时代法显和印度高僧求那跋摩在记述中的描述完全相反,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该事件的真实情况尚需更多材料佐证,B项正确;史实依然可以考证,但是需要更多的材料,排除A项;求那跋摩的身份不能证明其记述更加真实,排除C项;综合各种历史叙述的前提是历史叙述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并不一定可以得出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4.清朝学者钱大听说:“以一人治天下,不若使天下各自治其身。故曰‘与国人交’,天子之视庶人,犹友朋也,忠恕之至也。”龚自珍也指出,君主应视群臣为平等之手足、股肱之师友,而不能视之如犬马或一己之私有财产。这些认识()A.说明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B.反映了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C.根植于民主思想的萌发与传播 D.蕴含士大夫制衡君权的诉求〖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钱大听和龚自珍的观点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意味,蕴含了士大夫制衡君权的诉求,D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且A项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排除B项;C项错在“根植于民主思想”,排除。故选D项。5.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的工人自发顶着敌人炮火,支援前线抗战将士,并奋力抢救船厂。香港的船舶工人自觉拒绝修理法国兵舰,以抵抗法国侵略,并于当年9月举行了长达35天的大罢工。这体现出()A.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B.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C.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法战争中,为了抵抗外来入侵,觉醒了的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抵抗,初步显示了中国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B项正确;仅凭材料看不出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A项;中国的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6.清末,维新派一边倒地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大农”,使“私人资本增殖”;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精英人士对西方“大农”和中国“小农”的比较明显增多,所持观点也由一元转向多元。这一变化主要说明()A.国人固守小农经济模式 B.私人资本膨胀加剧社会分化C.简单照搬西方不合国情 D.军阀混战导致民族工业衰败〖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精英人士对大农经营和小农经营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说明简单照搬西方不符合国情,这是对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的反思,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在清末学习西方发展大农业,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私人资本的膨胀,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军阀混战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们的农民运动,开展时间还不是很长,不如工人运动,除广东外,差不多方才开始”;大革命失败后,在敌人统治力量较弱的边远山区,农村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由星星之火很快发展为燎原之势,而工人运动大大低落于农民运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A.中国革命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漫长性B.中国工农运动发展失衡并缺乏相互配合C.农民运动更适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D.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步开展〖答案〗B〖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革命以工人运动为主,农民运动起步较晚,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很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工人运动却大大低落于农民运动,说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工农运动发展不平衡,二者间没有密切配合,B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20年代,并未说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漫长性,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明确,农民运动比工人运动更适合中国实际需要,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8.下图是邮电部发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这反映出()A.“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社会新气象 B.社会主义建设踏上新征程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 D.“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可知,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即邮票发行时间是1979年,此时改革开放已开启,青年一代弘扬“五四”精神,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中国踏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A项;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公元前461年斯巴达驱赶雅典军队引起了雅典人的极度反感。民主派伯里克利利用人们的愤怒情绪,将贵族派著名将军客蒙以“斯巴达朋友”的名义放逐。雅典在埃及遭遇惨败后又将客蒙召回,他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扭转了雅典人对他的看法。这表明()A.民主派和贵族派矛盾尖锐 B.城邦之间征战频繁C.民众的喜好决定城邦命运 D.决策体现权力来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将贵族派著名将军客蒙以‘斯巴达朋友’的名义放逐。雅典在埃及遭遇惨败后又将客蒙召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该将军的放逐与召回均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程序,反映了决策的权力来源,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民主派和贵族派矛盾尖锐的论述,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雅典城邦之间征战频繁,排除B项;民众的喜好只是影响城邦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对城邦命运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0.英国1832年改革“使得代表权的基础从世袭特权向人口和财富因素转移”,“下院的自信也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在济贫等方面实施了一些之前竭力回避的改革。由此可知,此次改革()A.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 B.导致传统贵族政治的终结C.催生了英国的济贫体系 D.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开始进入议会,改革后的议会通过了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法案,这些都有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D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支持,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并未终结贵族政治,排除B项;材料与催生英国济贫体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1926—1927年苏联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超过1/3依赖进口,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这说明()A.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 B.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进程C.西方加强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果。得益于苏联工业化政策,苏联逐渐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设备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机器设备对国外的依赖度显著降低,并开始向外出口,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关于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就已经被废止了,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封锁不能解释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2.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利用“天下无对手”的优势,推行赤裸裸的实力政策:大幅增加军费,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否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拒签《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大力发展国家反导防御系统,大搞“反恐划线”。这说明美国()A.极力追求永久的单极世界 B.试图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C.称霸世界的野心由来已久 D.国家实力及国际地位增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赤裸裸的实力政策,极力追求以美国为主宰的单极世界,A项正确;美国政策具有霸权主义,不是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霸权野心的悠久历史,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美国国家实力,但无法得出国际地位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民族史观的发展总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迟于《史记》已明确提出“各民族同祖同源”的结论,少数民族史家同样力图证明本民族与尧舜禹汤等先圣有血缘联系。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等时期,民族史观往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隋唐时期,杜佑《通典》则认为“中华与夷狄同”,并客观探讨夷夏差别产生的原因。《元史·许衡传》中则对“天下一家”做出新的解释:“二小儿同父母兄弟也,或因小事物相恶骂,即咒其爷娘今死,不知彼父母亦我父母也”。——摘编自李珍《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几个特点》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民族成立之唯一要素在“民族意识”之发现与确立,“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之后逐步混合“成为数千年来不可分割、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他在《新史学》中说:“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竞争而已”。因此,“民族为历史之主脑”,应该记述民族“排人”“排于人”的历史,“排人者,则能扩张本种以侵蚀他种;排于人者,则本种日以凌夷衰微。”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摘编自王娟《梁启超民族史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导论卷开篇就明确写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对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他认为:“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摘编自王东平《白寿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寿彝对民族史观发展,并简要评价。〖答案〗(1)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多民族文化认同不断深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巩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中心,最终同化于汉文化;与社会政治局面、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政局相对安定、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时期则更为进步,动荡冲突时期则出现回潮/服务于现实政治,为少数民族政权提供政治上的合法性;受到儒家思想、大一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史观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曲折性/有从“华夷之辨”向“天下一家”的发展趋势/民族史观在曲折发展中渐趋客观、理性。(2)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影响;空前而深刻的民族危机;西方的民族观、种族论、进化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传入;推动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3)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提出撰写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理论和原则;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贡献;认为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评价: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指导了中国通史、民族史等的编写;推动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国古代。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由材料一“各民族同祖同源”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之一是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多民族文化认同不断深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巩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中心,最终同化于汉文化;由材料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中华与夷狄同”可知,史观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曲折性/有从“华夷之辨”向“天下一家”的发展趋势/民族史观在曲折发展中渐趋客观、理性;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史观还有与社会政治局面、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政局相对安定、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时期则更为进步,动荡冲突时期则出现回潮/服务于现实政治,为少数民族政权提供政治上的合法性;受到儒家思想、大一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等的特点。【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由材料二“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影响;由材料二“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受到西方的民族观、种族论、进化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的影响;据所学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还离不开空前而深刻的民族危机;推动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小问3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小问,关于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由材料三“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体现为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由材料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可知,白寿彝提出撰写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理论和原则;由材料三“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可知,白寿彝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贡献;据所学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还体现为认为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关于评价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由材料“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他主编的《中国通史》”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研究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指导了中国通史、民族史等的编写;据所学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还推动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领导妇女解放的百年历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道路,形成了宝贵的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1921开始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尝试,创办上海平民女校,改组中华女界联合会1923中共三大《妇女运动决议案》:制定统一的、便于联合和组织的革命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928《农民运动决议案》:轻视吸收农民妇女到运动中来,必然会使土地农村革命失败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雇农、苦力、劳动农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限1937《妇女工作大纲》: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逐渐建立健全中央妇委和各级妇女机构1949全国统一的妇女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宣告成立1954《宪法》明确规定妇女与男性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57中国妇女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1978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四个现代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个现代化1992颁布《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政治、劳动、财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2018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共742名,比第一届时提高了12.9%2019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在校女生占比分别为47.1%和50%以上——摘编自郑吉伟、李雪薇《###领导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与时代意蕴》上述材料是百年来###领导妇女解放的部分政策与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凝练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并予以阐述。(要求:历史经验明确且不少于三条,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将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事业相结合/基于党的中心工作制定妇女解放政策阐述:国民大革命期间,党重视将妇女力量统一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斗争当中来;土地革命时期通过保障妇女的经济利益,以巩固根据地建设;抗战时期,基于全面抗战路线,调动妇女力量参与抗战。建国初期,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社会风气,保证工业化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后,妇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2、创建并领导统一妇女组织机构阐述:建党初期,通过改组的方式成立临时妇女领导机构;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各级妇女机构建立健全,形成了中央领导与各界群体联合的妇女统一战线;建国后,成立全国统一的妇女群众组织,后来经过改组具有完整组织体系,成为维护妇女权益、联络团结引导各族各界妇女解放的重要机构。3、保障妇女政治、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权利/保障妇女参加经济生产活动的权利/保障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保障妇女接受平等知识教育的权利阐述:土地革命时期,在土地分配问题上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妇女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改变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建国后,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使妇女在劳动、财产等经济权利得到了法律保障,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等原则/……4、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妇女权利阐述:土地革命时期,通过《土地法令》保障妇女的经济权利;建国后,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保妇女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以八二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确保妇女的各方面权利。〖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主要是1921年至2019年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拟定三个论题,展开论述即可。首先,就整体而言,###在各个时期都有解放妇女工作的贡献,可见###是将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拟定论题:将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事业相结合/基于党的中心工作制定妇女解放政策。其次,结合不同时期党解放妇女工作的史实展开论述,国民大革命期间,党重视将妇女力量统一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斗争当中来;土地革命时期通过保障妇女的经济利益,以巩固根据地建设;抗战时期,基于全面抗战路线,调动妇女力量参与抗战。建国初期,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社会风气,保证工业化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后,妇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可见,###确实是将妇女解放运动当做一项使命与民族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如果就材料内容而言,我们会发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都有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的做法,我们不妨拟定论题为: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其次,结合不同时期党具体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的史实展开论述,建党初期,通过改组的方式成立临时妇女领导机构;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各级妇女机构建立健全,形成了中央领导与各界群体联合的妇女统一战线;建国后,成立全国统一的妇女群众组织,后来经过改组具有完整组织体系,成为维护妇女权益、联络团结引导各族各界妇女解放的重要机构。可见,###在不同时期的妇女解放工作很扎实,每个时期都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结合材料内容我们还得出一种认识,为了更好地保障妇女的权益,党在很多时期都在加强法制建设,如材料中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因此不妨拟定论题: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妇女权利。其次,结合不同时期###立法保障妇女权利史实展开论述,土地革命时期,通过《土地法令》保障妇女的经济权利;建国后,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保妇女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以八二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确保妇女的各方面权利。可见,我党一直很注重通过法律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89年2月11日,《明治宪法》正式颁布,此时距“王政复古”已有二十余年。其间,明治天皇享有崇高威望,手下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也能为走向现代国家共同努力,唯一和中央政府发生争议的西乡隆盛在1873年西南之乱后兵败身死。1901年,慈禧在“西狩”途中颁布改革上谕,日俄战争后她下定决心“仿行预备立宪”。兴办新政需要大量费用,身背巨额战争赔款的清政府,通过成立“度支部”、整顿全国财政等举措来开源增收。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与《明治宪法》的相同相似文本达91.3%,以近2/3篇幅规定了“君上大权”。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这在青年知识分子们看来,无疑是拖延的表现。慈禧和光绪去世后,满族亲贵大臣之间互不买账,对袁世凯、张之洞等汉族大臣也是内心提防。最终,《钦定宪法大纲》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的方式,吹响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朝的挽歌。——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钦定宪法大纲》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治宪法》〖答案〗(1)外交环境恶劣,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腐朽;政府财政状况极为糟糕,缺乏推行新政的资金;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中央地方离心离德;无法形成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权臣之间、满汉官员之间互相猜忌,民族矛盾激化;照搬照抄明治宪法,严重脱离国情;革命势力已经孕育并不断发展。(2)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本主义宪政;承认了人民的部分政治权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为他国所效仿;保护天皇政体,带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埋下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1901年至1908年(中国)。关于《钦定宪法大纲》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由材料“慈禧和光绪去世后,满族亲贵大臣之间互不买账,对袁世凯、张之洞等汉族大臣也是内心提防。”可知,无法形成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权臣之间、满汉官员之间互相猜忌,民族矛盾激化;由材料“与《明治宪法》的相同相似文本达91.3%”可知,照搬照抄明治宪法,严重脱离国情;据所学可知,《钦定宪法大纲》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还有外交环境恶劣,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腐朽;政府财政状况极为糟糕,缺乏推行新政的资金;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中央地方离心离德;革命势力已经孕育并不断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主要是1873年至1889年(日本)。关于评价《明治宪法》,由材料“明治天皇享有崇高威望”可知,《明治宪法》保护天皇政体,带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埋下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由材料“下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也能为走向现代国家共同努力”可知,《明治宪法》定程度上实现资本主义宪政;据所学可知,《明治宪法》承认了人民的部分政治权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为他国所效仿。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16年上半年,列宁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书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操纵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生活”。资本家不会用“过剩的”资本来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此将他们的统治扩展到全世界,“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更加不平衡了”,“使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尖锐化”,“加速着崩溃”。同时,这种不平衡“使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列宁还指出:马恩的学生、德国政治理论家卡尔·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实质是在粉饰帝国主义侵略的反动政治特性。——摘编自陈征《对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意义。〖答案〗(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资产阶级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社会主义可以率先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突破。(2)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马恩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的背景下,进行了有力的斗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初期(世界)。关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由材料“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操纵国家政权和整个社会生活”可知,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资产阶级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材料“资本家不会用“过剩的”资本来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可知,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由材料“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了”可知,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由材料“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更加不平衡了”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可以率先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突破。【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初期(世界)。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历史意义,由材料“这种不平衡‘使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可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指导了俄国革命,推动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由材料“马恩的学生、德国政治理论家卡尔·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理论,实质是在粉饰帝国主义侵略的反动政治特性。”可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在马恩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的背景下,进行了有力的斗争;据所学可知,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取消 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C.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答案〗D〖解析〗据材料“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使物价平衡”“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等信息可知,周代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D项正确;工商食官政策在西周时比较盛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政府对市场的管理,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不同时期城市功能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2.在汉代,朝鲜半岛官方曾邀请中国医生前去讲学,也有半岛人主动到中国学习中医,朝鲜半岛传统医学著作《东医宝鉴》就是在中国医学典籍《素问》《伤寒论》等的基础上编撰形成的;8世纪时,日本仿效唐代的教育制度,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国学,学习《史记》《汉书》《礼记》《尚书》等中华传统经典著作。这反映了()A.科举制度影响的深远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的密切C.东亚文化具有同源性 D.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周边的朝鲜和日本深受中华医学、经典著作及教育制度等文明成果的影响,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地区的辐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教育制度而不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B项中“交流互鉴”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文化具有民族性、多元性特点,C项中“同源性”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3.下表所示为公元5世纪—6世纪南传佛教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传播情况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僧人法显411年,法显曾途径耶婆提国,有过短暂停留,后在其《佛国记》中写到:耶婆提(爪哇或苏门答腊)“其国外道、婆罗门兴盛,佛法不足言”印度高僧求那跋摩424年,求那跋摩该高僧应邀到阇婆国(爪哇)为王母和国王授戒,据其所言,该地佛教颇为兴盛。A.经历不同导致史实至今已不可能考证 B.该事件的真实情况尚需更多材料佐证C.求那跋摩的身份表明了其记述更真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获得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关于爪哇国佛教发展情况,同时代法显和印度高僧求那跋摩在记述中的描述完全相反,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该事件的真实情况尚需更多材料佐证,B项正确;史实依然可以考证,但是需要更多的材料,排除A项;求那跋摩的身份不能证明其记述更加真实,排除C项;综合各种历史叙述的前提是历史叙述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并不一定可以得出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4.清朝学者钱大听说:“以一人治天下,不若使天下各自治其身。故曰‘与国人交’,天子之视庶人,犹友朋也,忠恕之至也。”龚自珍也指出,君主应视群臣为平等之手足、股肱之师友,而不能视之如犬马或一己之私有财产。这些认识()A.说明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B.反映了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C.根植于民主思想的萌发与传播 D.蕴含士大夫制衡君权的诉求〖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钱大听和龚自珍的观点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意味,蕴含了士大夫制衡君权的诉求,D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且A项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排除B项;C项错在“根植于民主思想”,排除。故选D项。5.1884年中法战争中,福州船政局的工人自发顶着敌人炮火,支援前线抗战将士,并奋力抢救船厂。香港的船舶工人自觉拒绝修理法国兵舰,以抵抗法国侵略,并于当年9月举行了长达35天的大罢工。这体现出()A.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B.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C.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 D.工人阶级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法战争中,为了抵抗外来入侵,觉醒了的工人阶级积极参与抵抗,初步显示了中国早期产业工人朴素的爱国精神,B项正确;仅凭材料看不出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A项;中国的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联合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排除C项;1919年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6.清末,维新派一边倒地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大农”,使“私人资本增殖”;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精英人士对西方“大农”和中国“小农”的比较明显增多,所持观点也由一元转向多元。这一变化主要说明()A.国人固守小农经济模式 B.私人资本膨胀加剧社会分化C.简单照搬西方不合国情 D.军阀混战导致民族工业衰败〖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精英人士对大农经营和小农经营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说明简单照搬西方不符合国情,这是对学习西方探索救亡之路的反思,C项正确;材料中提到了在清末学习西方发展大农业,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私人资本的膨胀,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军阀混战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7.有学者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们的农民运动,开展时间还不是很长,不如工人运动,除广东外,差不多方才开始”;大革命失败后,在敌人统治力量较弱的边远山区,农村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由星星之火很快发展为燎原之势,而工人运动大大低落于农民运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20世纪20年代()A.中国革命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漫长性B.中国工农运动发展失衡并缺乏相互配合C.农民运动更适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D.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步开展〖答案〗B〖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革命以工人运动为主,农民运动起步较晚,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很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工人运动却大大低落于农民运动,说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工农运动发展不平衡,二者间没有密切配合,B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20年代,并未说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漫长性,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明确,农民运动比工人运动更适合中国实际需要,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8.下图是邮电部发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这反映出()A.“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社会新气象 B.社会主义建设踏上新征程C.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 D.“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可知,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即邮票发行时间是1979年,此时改革开放已开启,青年一代弘扬“五四”精神,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中国踏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A项;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9.公元前461年斯巴达驱赶雅典军队引起了雅典人的极度反感。民主派伯里克利利用人们的愤怒情绪,将贵族派著名将军客蒙以“斯巴达朋友”的名义放逐。雅典在埃及遭遇惨败后又将客蒙召回,他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扭转了雅典人对他的看法。这表明()A.民主派和贵族派矛盾尖锐 B.城邦之间征战频繁C.民众的喜好决定城邦命运 D.决策体现权力来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将贵族派著名将军客蒙以‘斯巴达朋友’的名义放逐。雅典在埃及遭遇惨败后又将客蒙召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该将军的放逐与召回均体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程序,反映了决策的权力来源,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民主派和贵族派矛盾尖锐的论述,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雅典城邦之间征战频繁,排除B项;民众的喜好只是影响城邦发展的因素之一,但对城邦命运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0.英国1832年改革“使得代表权的基础从世袭特权向人口和财富因素转移”,“下院的自信也得到了增强”,特别是在济贫等方面实施了一些之前竭力回避的改革。由此可知,此次改革()A.赢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 B.导致传统贵族政治的终结C.催生了英国的济贫体系 D.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开始进入议会,改革后的议会通过了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法案,这些都有利于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D项正确;A项错在普遍支持,排除;1832年议会改革并未终结贵族政治,排除B项;材料与催生英国济贫体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1926—1927年苏联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超过1/3依赖进口,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这说明()A.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 B.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进程C.西方加强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果。得益于苏联工业化政策,苏联逐渐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设备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机器设备对国外的依赖度显著降低,并开始向外出口,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关于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就已经被废止了,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封锁不能解释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2.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利用“天下无对手”的优势,推行赤裸裸的实力政策:大幅增加军费,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否定《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拒签《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大力发展国家反导防御系统,大搞“反恐划线”。这说明美国()A.极力追求永久的单极世界 B.试图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C.称霸世界的野心由来已久 D.国家实力及国际地位增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赤裸裸的实力政策,极力追求以美国为主宰的单极世界,A项正确;美国政策具有霸权主义,不是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霸权野心的悠久历史,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美国国家实力,但无法得出国际地位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3.民族史观的发展总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至迟于《史记》已明确提出“各民族同祖同源”的结论,少数民族史家同样力图证明本民族与尧舜禹汤等先圣有血缘联系。魏晋南北朝、辽宋夏金元等时期,民族史观往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隋唐时期,杜佑《通典》则认为“中华与夷狄同”,并客观探讨夷夏差别产生的原因。《元史·许衡传》中则对“天下一家”做出新的解释:“二小儿同父母兄弟也,或因小事物相恶骂,即咒其爷娘今死,不知彼父母亦我父母也”。——摘编自李珍《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几个特点》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民族成立之唯一要素在“民族意识”之发现与确立,“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之后逐步混合“成为数千年来不可分割、不可磨灭之一大民族”。他在《新史学》中说:“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竞争而已”。因此,“民族为历史之主脑”,应该记述民族“排人”“排于人”的历史,“排人者,则能扩张本种以侵蚀他种;排于人者,则本种日以凌夷衰微。”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摘编自王娟《梁启超民族史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在他主编的《中国通史》中,导论卷开篇就明确写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包含着曾经在这块广大国土上生存、繁衍而现在已经消失的民族的历史”,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对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他认为:“尽管民族之间好一段、歹一段,但总而言之,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摘编自王东平《白寿彝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寿彝对民族史观发展,并简要评价。〖答案〗(1)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多民族文化认同不断深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巩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中心,最终同化于汉文化;与社会政治局面、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政局相对安定、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时期则更为进步,动荡冲突时期则出现回潮/服务于现实政治,为少数民族政权提供政治上的合法性;受到儒家思想、大一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史观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曲折性/有从“华夷之辨”向“天下一家”的发展趋势/民族史观在曲折发展中渐趋客观、理性。(2)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影响;空前而深刻的民族危机;西方的民族观、种族论、进化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传入;推动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3)发展: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提出撰写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理论和原则;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贡献;认为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评价: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指导了中国通史、民族史等的编写;推动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中国古代。关于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由材料一“各民族同祖同源”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史观的特点之一是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多民族文化认同不断深入/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巩固、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以汉族文化为中心,最终同化于汉文化;由材料一“体现为华夷有别、夷夏之辨的一时之盛。”、“中华与夷狄同”可知,史观呈现出鲜明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曲折性/有从“华夷之辨”向“天下一家”的发展趋势/民族史观在曲折发展中渐趋客观、理性;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民族史观还有与社会政治局面、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密切相关/政局相对安定、民族关系较为融洽时期则更为进步,动荡冲突时期则出现回潮/服务于现实政治,为少数民族政权提供政治上的合法性;受到儒家思想、大一统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等的特点。【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由材料二“禹躬亲其劳以集大功,遂成民族结合之枢核”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影响;由材料二“美国史学家杜赞奇称赞他“是第一个用启蒙的叙述结构来写中国历史的历史学家””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受到西方的民族观、种族论、进化论和史学研究方法的传入的影响;据所学可知,梁启超民族史观的形成还离不开空前而深刻的民族危机;推动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的现实需要。【小问3详析】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小问,关于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由材料三“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体现为形成马克思主义民族史观;由材料三“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是他率先提出并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原则。”可知,白寿彝提出撰写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理论和原则;由材料三“是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可知,白寿彝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的贡献;据所学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还体现为认为共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关于评价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由材料“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他主编的《中国通史》”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研究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指导了中国通史、民族史等的编写;据所学可知,白寿彝对民族史观的发展还推动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民族平等,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领导妇女解放的百年历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妇女发展道路,形成了宝贵的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1921开始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尝试,创办上海平民女校,改组中华女界联合会1923中共三大《妇女运动决议案》:制定统一的、便于联合和组织的革命口号,以引导占国民半数的女子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928《农民运动决议案》:轻视吸收农民妇女到运动中来,必然会使土地农村革命失败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雇农、苦力、劳动农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限1937《妇女工作大纲》:以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基本任务,逐渐建立健全中央妇委和各级妇女机构1949全国统一的妇女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宣告成立1954《宪法》明确规定妇女与男性享有平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57中国妇女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勤俭建国、勤俭持家,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1978中国妇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四个现代化需要妇女、妇女需要四个现代化1992颁布《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政治、劳动、财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2018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女代表共742名,比第一届时提高了12.9%2019在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在校女生占比分别为47.1%和50%以上——摘编自郑吉伟、李雪薇《###领导妇女解放的历史经验与时代意蕴》上述材料是百年来###领导妇女解放的部分政策与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凝练其中蕴含的历史经验,并予以阐述。(要求:历史经验明确且不少于三条,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将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事业相结合/基于党的中心工作制定妇女解放政策阐述:国民大革命期间,党重视将妇女力量统一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斗争当中来;土地革命时期通过保障妇女的经济利益,以巩固根据地建设;抗战时期,基于全面抗战路线,调动妇女力量参与抗战。建国初期,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社会风气,保证工业化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后,妇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2、创建并领导统一妇女组织机构阐述:建党初期,通过改组的方式成立临时妇女领导机构;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各级妇女机构建立健全,形成了中央领导与各界群体联合的妇女统一战线;建国后,成立全国统一的妇女群众组织,后来经过改组具有完整组织体系,成为维护妇女权益、联络团结引导各族各界妇女解放的重要机构。3、保障妇女政治、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权利/保障妇女参加经济生产活动的权利/保障妇女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保障妇女接受平等知识教育的权利阐述:土地革命时期,在土地分配问题上实现男女平等,保障妇女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改变传统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建国后,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使妇女在劳动、财产等经济权利得到了法律保障,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等原则/……4、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妇女权利阐述:土地革命时期,通过《土地法令》保障妇女的经济权利;建国后,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保妇女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以八二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确保妇女的各方面权利。〖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主要是1921年至2019年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拟定三个论题,展开论述即可。首先,就整体而言,###在各个时期都有解放妇女工作的贡献,可见###是将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拟定论题:将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事业相结合/基于党的中心工作制定妇女解放政策。其次,结合不同时期党解放妇女工作的史实展开论述,国民大革命期间,党重视将妇女力量统一到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斗争当中来;土地革命时期通过保障妇女的经济利益,以巩固根据地建设;抗战时期,基于全面抗战路线,调动妇女力量参与抗战。建国初期,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社会风气,保证工业化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后,妇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可见,###确实是将妇女解放运动当做一项使命与民族解放事业结合在一起。如果就材料内容而言,我们会发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中都有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的做法,我们不妨拟定论题为: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其次,结合不同时期党具体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的史实展开论述,建党初期,通过改组的方式成立临时妇女领导机构;抗战期间,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各级妇女机构建立健全,形成了中央领导与各界群体联合的妇女统一战线;建国后,成立全国统一的妇女群众组织,后来经过改组具有完整组织体系,成为维护妇女权益、联络团结引导各族各界妇女解放的重要机构。可见,###在不同时期的妇女解放工作很扎实,每个时期都创建并领导统一的妇女组织机构。结合材料内容我们还得出一种认识,为了更好地保障妇女的权益,党在很多时期都在加强法制建设,如材料中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因此不妨拟定论题: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妇女权利。其次,结合不同时期###立法保障妇女权利史实展开论述,土地革命时期,通过《土地法令》保障妇女的经济权利;建国后,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保妇女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以八二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确保妇女的各方面权利。可见,我党一直很注重通过法律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889年2月11日,《明治宪法》正式颁布,此时距“王政复古”已有二十余年。其间,明治天皇享有崇高威望,手下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也能为走向现代国家共同努力,唯一和中央政府发生争议的西乡隆盛在1873年西南之乱后兵败身死。1901年,慈禧在“西狩”途中颁布改革上谕,日俄战争后她下定决心“仿行预备立宪”。兴办新政需要大量费用,身背巨额战争赔款的清政府,通过成立“度支部”、整顿全国财政等举措来开源增收。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与《明治宪法》的相同相似文本达91.3%,以近2/3篇幅规定了“君上大权”。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限,这在青年知识分子们看来,无疑是拖延的表现。慈禧和光绪去世后,满族亲贵大臣之间互不买账,对袁世凯、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