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疮附属医院中医科赵丽华第二节口疮[目的要求]:一、熟悉口疮发病原因和病理。二、掌握口疮实证运用解毒通腑法的重要性。三、了解外治法的应用。第二节口疮[教学内容]:概述:口疮实证较多,虚证少见。病因病机:脾胃积热或心火上炎所致。辨证论治:一、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二、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三、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原。介绍外治法:第二节口疮一、定义:
口疮是指口腔内粘膜、舌、唇、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口疮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第二节口疮二、发病情况
1.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2~4岁的小儿多见。
2.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预后:小儿口疮一般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体质虚弱,可导致重症,或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第二节口疮三、历史沿革
1.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已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藏,燥砾以行……民病口疮,甚则心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亦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的记载。第二节口疮
2.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口疮候》指出:“小儿口疮,由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心有客热熏上焦,令口生疮也。”认为心经热盛,则发生口疮。《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说:“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着,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若发于口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指出本病是由感受风湿毒热所致,由于发病部位不同,而有口疮与燕口疮之称。第二节口疮
3.治疗:古代医家对口疮的治疗早有记载,如《外科正宗》提出凉膈散、八味丸,《寿世保元》提出清胃泻火汤、六味丸,《幼幼集成》理中汤,这些方剂至今仍有较好的疗效。第二节口疮四、讨论范围
包括西医学所称卡他性口炎、疱疹性口炎、急性球菌性口炎、口角炎等。口疮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它疾病之中。第二节口疮[病因病理]
小儿口疮,多由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病变在脾与心,虚证常涉及于肾。
风热乘脾:外感风热之邪,外袭于肌表,内乘于脾胃。脾开窍于口,胃络于齿龈,风热毒邪侵袭,引动脾胃内热,上攻于口,使口腔粘膜破溃,发为口疮。若夹湿热,则兼见口腔糜烂。第二节口疮[病因病理]
心脾积热:
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积生热;或喜吃煎炒炙烤,内火偏盛,邪热内积心脾,循经上炎口腔,发为口疮。
虚火上浮:小儿“肾常虚”,若久患热病,或久泻不止,津液亏耗,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发生口疮。第二节口疮[临床诊断]
口疮的诊断主要以口腔局部症状为主。1.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点,大小不等,甚至满口糜烂,疼痛流涎。2.外感引起者,初起有时可见口腔疱疹,继则破溃成溃疡,常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3.发病多与发热疾患或饮食失调有关。4.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第二节口疮[鉴别诊断]
鹅口疮多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的婴幼儿,口腔粘膜上出现白屑而不是溃疡,周围有红晕,疼痛不明显。第二节口疮[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口疮轻者仅见口腔出现溃疡点,妨碍哺乳进食,饮食时可因疼痛出现哭闹。重者发热、烦躁、啼哭不安,或见呕吐、腹泻等症。
2.辨虚实:凡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尿黄便干者,多属实证。以心火偏盛为主者,舌体溃疡较多。以脾胃积热为主者,口颊粘膜、上腭、齿龈、口唇等处溃疡较多。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兼有神疲、颧红者,多为虚证,病变脏腑以肾为主。第二节口疮
证型局部症状
全身症状
实证口疮溃烂周围焮红烦躁多啼,口臭涎多,小便黄疼痛,有灼热感赤,舌红苔黄或腻
虚证口疮溃烂周围色淡,口流清涎,神疲,口干不渴,疼痛不甚,无灼热感舌淡少苔
第二节口疮二.治疗原则
治疗口疮,以清热泻火为基本法则,内治外治相结合。口疮是心脾胃脏腑功能失调的局部表现,而口疮的局部刺激,又可进一步促使内脏失调。内治是治其本而撤其源,外治是驱腐生肌,直接作用于溃疡病灶。本病实证治宜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但不能一清到底,后期应以调理为主;虚证治宜滋阴降火,引火归元。但急性发作时,应清补结合。无论实证、虚证均应配合外治疗法。第二节口疮1.风热乘脾
证候:
以口颊、上腭、齿龈、口角溃疡为主,甚则满口糜烂,或为疱疹转为溃疡,周围焮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伴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为外感引起,外感风热邪毒,内引脾胃之热,上熏口舌,故发为口疮。火热熏灼,故疼痛拒食,烦躁不安。热灼肠胃,津液受劫,故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兼有风热表证,故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第二节口疮
治法:
疏风散火,清热解毒。方药:
银翘散加减。或用凉膈散。方解:常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疏风散郁火;竹叶、芦根清心除烦;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凉膈散:黄芩、黄连、栀子清热解毒,大黄、芒硝荡涤腑实,通便泄热,竹叶、甘草清心除烦利尿,薄荷芳香辛散,开郁散结白蜜和诸药解毒。第二节口疮
加减:发热不退;加柴胡、黄芩、生石膏清肺胃之火;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火;疮面色黄糜烂不收口者,加黄连、薏苡仁、五倍子、人中白清热利湿生肌收敛。口渴烦躁加生石膏以清热生津。小便短赤加生地、木通以泻小肠实热。
人中白—为人尿沉结的固体物。咸寒、入肺、肝、膀胱经。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疳等。(也叫人尿白)
现代研究还证实多种中药如金银花、射干、虎仗、紫花地丁、马齿苋、赤芍、黄精、侧柏叶等对单纯疱疹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可在辨证基础上选择运用。第二节口疮2.心火上炎
证候:舌上、舌边溃疡较多,色红疼痛,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分析:
舌乃心之苗,手少阴之经通于舌。心火炽盛,热毒循经上炎,故发为口疮,色红疼痛。心火内盛,津液受劫,故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均为心火炽盛之象。第二节口疮
治法:
清心泻热、凉血解毒。方药:
泻心导赤汤加减。方解:常用药:黄连泻心火专泻中焦之热。生地凉心血生津,灯心、竹叶清心除烦利小便,通草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心烦不安加连翘、白木通清心泻火除烦;口干欲饮加生石膏、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小便短黄加车前子、茯苓、滑石利尿泄热。第二节口疮
以前用关木通可致血尿,对肾脏有害,一般小儿不宜应用。现在用白(川)木通。
木通—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便身枸痛(本草纲目)。木通利九窍,除郁热,导小肠,治淋浊,定惊痫狂越,为心与小肠要剂,所以治惊之剂,多用木通。惊由心气郁故也。第二节口疮3.虚火上浮
证候:口舌溃疡或糜烂,稀散色淡,不甚疼痛,反复发作或迁延难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分析:婴儿体禀虚弱,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故见口舌溃疡或糜烂,不甚疼痛,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第二节口疮
治法:滋阴降火。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方解:常用药: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加知母、清热降火,加肉桂引火归元,专治阴虚火旺,口疮反复发作者。佐牛膝引火下行。第二节口疮
加减:若久泻之后,脾肾大虚,无根之火上浮,而见口舌生疮,神疲面白,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者,改用理中汤加肉桂以温补脾肾,引火归元。心肾虚火口疮可用六味地黄丸合补心丸加减,滋阴降火,清心安神。脾阴虚口疮用甘露饮滋阴生津,泻热利湿。肝肾阴虚口疮用一贯煎治疗。第二节口疮[其它疗法]一.中成药剂1.小儿化毒散每服2~3g,1日2~3次。用于口疮实证。2.牛黄解毒片每服2~4片,1日2~3次。用于口疮实证。3.知柏地黄丸每服2~3g,1日2~3次。用于虚火上炎证。第二节口疮二.单方验方一枝黄花、大青叶各30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口疮实证。2.大青叶、鲜生地、生石膏(先煎)、芦根各30g,玄参、赤药、丹皮各10g,生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用于口疮实证伴发热者。第二节口疮三.药物外治
1.冰硼散、锡类散、珠黄散、绿袍散、西瓜霜喷剂,任选一种搽口腔患处。2.野菊花、金银花、薄荷、连翘、板蓝根各10g,玄参15g,加水1000ml煎沸。待温后含漱,每次至少含漱3分钟,每日3~5次。用于口疮实证。3.珠黄油新鲜鸡蛋煮熟取黄,文火煎出蛋黄油,外敷溃疡面上。实证、虚证均可用,用于溃疡日久不敛者更佳。4.吴茱萸粉5g,陈醋适量调成糊状,临睡前敷两足涌泉穴,翌晨去除。用于虚火上炎证。第二节口疮[预防护理]
一.预防1.保持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经常消毒。2.食物宜新鲜、清洁,不宜过食辛辣炙烤及肥甘厚腻之品。3.初生儿及小婴儿口腔粘膜娇嫩,清洁口腔时,不应用粗硬布帛拭口,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口腔粘膜。二.护理1.对急性热病、久病、久泻患儿,应,检查口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疮。2.根据辨证施护原则,选用适当中药煎剂频漱口。3.饮食宜清淡,给予半流饮食,避免粗硬食品。第二节口疮【结语】
口疮多发生在婴幼儿,表现为口腔内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烂,白色或淡黄,其发生原因主要由于饮食、养育不当致心脾积热,心火上炎、虚火上浮引起,内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小便,外治以冰硼散等。日常注意不偏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预防复发作用。第二节口疮[文献摘要]
《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幼幼集成·口疮证治》:“口疮者,满口赤烂,此因胎禀本厚,养育过温,心脾积热,熏蒸于上,以成口疮。内服沆瀣丹,外以地鸡擂水搽疮上。口糜者,满口生疮溃烂,乃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以导赤散去小肠之热,五苓散去膀胱之热,当以二方合服。口疮服凉药不效,乃肝脾之气不足,虚火泛上而无制,宜理中汤收其浮游之火,外以上桂末吹之。若吐泻后口中生疮,亦是虚火,理中汤。昧者以为口疮悉为实热,概用寒凉,必不救。”第二节口疮[现代研究]高津福,马玉香,林和平.加味银翘散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11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0):620用加味银翘散:金银花、板蓝根各10g,牛蒡子9g,连翘、桔梗、竹叶各6g,薄荷、木通、甘草各3g,芦根12g。面赤、苔黄、便干、口臭,去桔梗、薄荷、牛蒡子,加生石膏15g,知母、生地黄各6g。每日1剂,分3次口服。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112例。并设对照组,用吗啉双胍片及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治疗75例,两组均用药3~5天。结果中药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6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6%;西药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即兴三分钟演讲稿600字5篇
- 关于在校大学生洗澡时间长短与自恋程度的调查
- 清扫街道包工合同范本
- 国际生产设备租赁合约
- 国旗下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稿5篇
- 物流经理解聘合同证明
- 地铁站建设钻探工程合同
- 北京核心区二手房交易合同
- 电影院租赁合同样本
- 软件专业实习报告5篇
- (试卷)建瓯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 《安徽省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全套》
- 2024年企业业绩对赌协议模板指南
-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主题班会教案(3篇)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北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招聘1人(实验中心)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新能源光伏电站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
- 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 2024版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培训课件
- 2024第五轮营商环境考试复习试题含答案
- 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方案-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