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目《哲学与人生》
班级2010级计2、4、5、平面设计班
敬师________茹招勇________
学校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年月日
第1课时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解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重点:掌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难点:理解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安校园、共建绿
化校园。
三、引入新课: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我们每个人应该选择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我们又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
生路?人生不仅需要理想、激情,更要面对客观实际脚踏实地,需要把积极的行动与尊重客观规
律结合起来。只有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按照客观规律积极行动,自强不
息,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四、讲授新课: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阅看P2页事例。
思考:①、从小赵的高档名牌服装店不如农机维修部红火的事实说明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要
求是什么?
②、结全小赵选择经营不同行业的事例,说明我们进行人生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
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4、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人生的客观实际,指
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这是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个人的
主客观条件是我们作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根据;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不同阶
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学习P5页的事例:事例中的年轻人最终没有成为作家而成为硬笔书法家的事实,对我们
进行人生选择有什么启示?
3、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要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客观实际,就必须要了解和把握自己的过去。既不能无视过去、否认
现实,也不能只看过去,不看未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才能正确把握住人生的起
点和依据,才能认清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
五、课堂巩固:
1、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为什么说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3、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六、课堂小结: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七、作业布置:
1、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为什么说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3、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4、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九、教学后记:
第2课时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2)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掌握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
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理解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安校园、共建绿
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为什么说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3、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四、讲授新课:
(一)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1、指导学生阅看P6~7页的事例
讨论:①、人能不能同时坐两把椅子?
②、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结合小龙的事例,
请你谈谈如何才能避免作出不正确的选择?
③、我们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选择吗?为什么?
2、人生选择就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追求人生价值中,在多种可能
性中所作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自尊、自信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结果。中职生要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3、人生选择是人的自我觉醒的表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能不能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是影
响人一生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关键时期的选择对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
至起着决定性作用。青年人在人生选择面前应力求做到科学、正确、迈好人生每一步。
4、由于选择对象的多样性和选择主体目的的多样性,人生选择存在着多种可能性。
5、阅看P9页侯斌的人生选择事例,该事例给我们选择人生道路有哪些启示?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1、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自己的客观
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2、指导学生认真阅看P10页胡适能成为文学家和哲学家的事例。
思考:胡适选择学科专业的两个标准启发我们应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3、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还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
流,主动地承担社会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4、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还要主动选择,既要抓住选择的机遇,又要慎重选择。
五、课堂巩固:
1、我们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选择吗?为什么?
2、人生的选择为什么是有条件的?
3、我们应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六、课堂小结:
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七、作业布置:
1、我们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选择吗?为什么?
2、人生的选择为什么是有条件的?
3、我们应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5、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二、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九、教学后记:
第3课时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安校园、共建绿
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我们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进行选择吗?为什么?
2、人生的选择为什么是有条件的?
3、我们应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四、讲授新课:
指导让学生阅看P13页事例。
思考:①、阿平的经历说明了什么?②、谈谈为什么人离开了行动将一事无成?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玫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
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凡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的实在的基础和承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议的。
3、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
的。
(-)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作为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运动形式。
①、人生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和生命运动过程。人生的存在和发展则是
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自觉
能动的生命运动就是人生行动。
②、人生行动虽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是,人生行动总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客
观规律的支配。行动的结果,也不是人们可以任意选择的,它也要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
2、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
动物的生存过程只是本能地运用自身生理特点的过程,动物活动的过程是受单纯的生理运动
规律支配的。但是,人生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人自己的行动,实现一个一个生
活目标,最后实现理想目的的过程。人生行动既需要人的体力和智力的付出,受到自身的体
力、智力的制约,同时又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提高的途径。
3、人生的行动不只是受人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4、人生行动是现实的物质力量过程。
5、人生行动既是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也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展现过程。
6、人的行动不仅是物质力量的外过程,也是人的内在精神、道德力量的展示过程。
7、谈谈你对人生行动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看法,我们应该怎样进行人生行动?
五、课堂巩固:
1、为什么说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2、为什么说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人生行动与动物行动有什么区别?
六、课堂小结: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七、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2、为什么说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3、人生行动与动物行动有什么区别?
4、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九、教学后记:
第4课时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2)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让学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重点:掌握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让学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理解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安校园、共建绿
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为什么说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2、为什么说人生存在于行动中?人生行动与动物行动有什么区别?
四、讲授新课:
(-)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人生离不开行动):
1、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由一连串的行动构成的。
①、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
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
文学、艺术等精神财富。而且,积极的人生行动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体力、智
力和意志在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完善。
②、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就必须行动。人生的意识、目的和理想,都只能通过人自己的行
动才能实现。
2、不同的行动造就不同的人生。
3、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
①、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行动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②、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获得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才能不断地理解和认识人生,积累人生的经
验,实现自己的成长。
4、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的人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5、学习也需要有实际的行动。结合自己的表现,谈谈你认为如何实际行动才能学习好?
(二)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①、自己的人生路必须要自己去走,必须要付诸实际的行动。
②、人生不仅需要理想,需要智慧,还需要勇敢。
人生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才能得到解决。
④、人生是短暂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必须立刻行动,不能把自
己的目标和理想停留在口号上。
2、要行动,就需要有勇气,不怕失败(认识事物运动的规律)。
①、认识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前提。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
程中,遵循着本身固有的规律。事物的规律隐藏于事物内部,不会自动反映到人的头脑
中来,认识它并非易事。要认识规律,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
分析综合,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提示事物的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②、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行动中实现的,有行动,就会有失败,就会有挫折。失败和挫折是
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害怕失败、挫折而放弃行动,实际上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人生,
只有是一事无成。
③、要敢于行动,就要学会坚持,要有不放弃的决心和信念。
3、善于行动,就是要学会做事,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法则去做事(按事物运动的规律办事),这样
才能取得成功。
①、任何人都不可能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于行动。
②、坚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走好人生
每一步。
③、认识了事物的规律,我们就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也可以通过创造或者改变
规律赖以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加速或延缓规律的实现进程,我们还可以控制规律发
生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更好地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即:要有准备一一要有顺序——要有始有终。
五、课堂巩固:
1、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2、怎样按事物运动的规律办事?3、如何善于行动?
六、课堂小结:
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七、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2、怎样按事物运动的规律办事?
3、如何善于行动?了4、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二、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九、教学后记:
第5课时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1)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
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为什么说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2、怎样按事物运动的规律办事?
3、如何善于行动?
四、讲授新课:
1、阅看P25页小李创业成功的经历。
2、思考:①、人要作成一件事情,为什么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②、人为什么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阅看P25页“嫦娥奔月”有事。思考:该故事反映一个什么问题?
小结:这个神话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人类登上月球的向往。而今天,人类已把这个神话变成了
现实。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3、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坚强的意志。
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还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1、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
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2、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
3、人生意义也是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
思考:人生意义的实现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结:人生发挥自觉能动性的过程,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
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怨天尤人,
实际上是推卸自己责任的做法。同学们要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勇敢选择,积极行动,做
自己人生的主人。
五、课堂巩固:
1、为什么说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2、怎样发挥自觉能动性?为什么说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3、人生意义的实现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六、课堂小结:
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七、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2、怎样发挥自觉能动性?为什么说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3、人生意义的实现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4、完成学习指导书上的习题?
5、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二、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九、教学后记:
第6课时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2)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掌握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要求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教学重点:掌握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力争做一个积极进取,自强不自息的人。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
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为什么说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2、怎样发挥自觉能动性?为什么说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3、人生意义的实现为什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讲授新课:
1、阅看学习指导书上P19页张海迪的人生经历。
2、思考:①、如果你是案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样做?
②、从张海迪的人生经历中你读懂了什么?
(-)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1、自信自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有没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决定了一个的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2、自信是打开自己的潜能宝库的钥匙。
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让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
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
豪迈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阅读P31页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我国第一条铁路)的事例。
思考:京张铁路的修建如何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阅看学习指导书上P21页女排名将郎平的事例。
小结: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自觉能动的过程。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人生如登高山,
只有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顶峰。只要我们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培
养自己的意志力,就能自信自强,成为自己人生的真正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闪亮
人生。
(-)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1、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不断自我激励。
激励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可以激发自己成功的信心与欲望,充分发现和调动自己的
长处和潜能。
2、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战胜自我,克服自卑。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确定的关键时期中,是人生观和人格的形成时期,也是成
长过程中矛盾最突出的时期。
3、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
人生如登高山,只有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登上顶峰。只要我们积极进取、努力
学习,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就能自信自强,就能成为自己人生的真正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
人生的真正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闪亮人生。
五、课堂巩固:
1、为什么说人生是自学能动的过程?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
3、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六、课堂小结:
人生是自学能动的过程;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七、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人生是自学能动的过程?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
3、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一、人生是自学能动的过程:
二、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九、教学后记:
第7课时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1)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方法:举例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
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为什么说人生是自学能动的过程?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有什么作用?
3、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四、讲授新课:
1、阅看P36页小何处理人际关系的事例。
2、思考:①、从小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做法中,谈谈你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理解?
②、我们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联系一一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是客观的。不论是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
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事
物,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互相联系
的有机整体,每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环节。
3、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
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4、联系的分类:①、是自然界中物与物之间的联系;②、是人与物之间的联系;③、是人与人之
间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一切联系中最高级、最复杂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①、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
地看问题(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计一点,不及其余);②、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在人生问题上,既要充分尊重个人对
集体、对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③、要善于发现事物
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人际交往理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①、人类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交流和传递生产经验,以及人
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都是通过人们之间的交往实现的。②、人的交往活动不仅创
造了社会,而且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
2、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一样,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生活
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之中,离开与他人的关系,人就无法生存、发展)。
讨论:生活中有可以不和任何人产生联系的情况吗?你害怕还是乐于与人交往?
3、人际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的复杂多样性,是由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的广泛性、
多样性和人的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决定的)。
五、课堂巩固:
1、联系可以划分为哪三类?我们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我们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六、课堂小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七、作业布置:
1、联系可以划分为哪三类?我们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我们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3、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九、教学后记:
第8课时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2)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
造快乐人生。
教学重点:掌握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学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教学方法:举例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
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联系可以划分为哪三类?我们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我们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四、讲授新课:
(-)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1、人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反之,
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消极的态度则表现为冷漠、自闭、排斥、对抗。
2、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3、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关系。
人际和谐意味着不同个性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包容、和睦相处,互助、互补、互利,团结
一致,安定有序,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5、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人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人的身心健
康发展。②、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然实现。③、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有利于“以人为鉴”,
以积极的态度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④、有利于在与人关键
设备过程中广泛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能力,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⑤、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互相支持,有助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6、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的特征:①、平等相处②、宽松的人际环境
③、相互真诚信任④、友善和关爱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1、爱护环境就像爱护生态环境一样重要,人际环境既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自觉营造的。改善
我们的关系,需要我们主动打开交往的大门,学会与人和谐交往,合作共事,建立纯洁而
浓厚的友谊,创造快乐人生。
2、走出孤独,主动交往。(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离不开与他人的
积极的人际关系。没有人从内心拒绝与人交往。但有的同学在交往中却总是表现得被动、
畏缩、缺乏自信,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和发展的主动性,因而失去发展机会。)
3、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
4、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交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与异性的交往,更要把握交往的度。
五、课堂巩固:
1、为什么说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
3、怎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课堂小结:
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七、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说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
3、怎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九、教学后记:
第9课时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1)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清楚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举例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
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为什么说人际和谐是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
3、怎样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讲授新课:
1、阅看P46页的“一位中职毕业生从打工妹成长为民营企业家”的事例。
2、思考:①、事例中的她,在遇到逆境时是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
②、面对未来人生发展中的顺境逆境,你将采取怎样的态度?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无数
事物构成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2、事物的发展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加,不是重复。(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
能凭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
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②、要满腔热忱地支
持新事物,促进新事物的发展;③、要把握发展的实质,学会辨别新事物和旧事物;④要正
确理解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不沉浸于一时一事的得失成败,以宽阔的
胸怀和远见卓识看待发展中的前进与曲折,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
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方向不动摇。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1、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人生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精神发展两方面。
①、人在生理上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其基本规律、特征和阶段,每个人大体上都是相
同的,都是沿着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发展;②、人在精神方面的
发展,如品德、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在实践基础上对自身生活目标、价值的
追求和创造,潜能的不断开发等都有一个日积月累、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
2、人生发展同样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练习]:谈谈你对“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认识
3、在人生发展中我们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准备走曲折的路。
进取心是人生发展永不停息的内在动力,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激励人们勇于克服一切
困难,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五、课堂巩固:
1、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为什么说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七、作业布置:
1、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为什么说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3、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九、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2)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掌握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要求学生以积极的
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教学重点:掌握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教学难点: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教学方法:举例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
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为什么说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四、讲授新课:
1、阅看P49—51页的材料。
2、思考:①、为什么说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②、逆境有哪些作用?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
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
在顺境的条件下,人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可以顺利实现,有利于人主动创造机会,借势而
上,不断取得成功。人在为断体验成功的基础上,可以激发出更大的发展动力,从而形成人
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但顺境也容易使人沉浸于安逸,养成惰性和骄、娇二气,缺乏危机感和奋斗的欲望与冲
动,这些恰恰是导致人生失败的因素。
长期处于顺境里的人,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当逆境来临时,往往表现脆
弱,在未来长期的人生发展中反而容易失败。因此在顺境面前,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
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促进自身发展。
2、逆境的作用:
①、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逆境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②、逆境可以帮助人正确认识自我。
③、逆境可以积累人生的经验。④、逆境还可以催人奋进。
3、顺境和逆境是辩证的统一。
(-)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1、要正确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
不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都要保持真诚、真实、善良、友好、负责的良好品质。摆脱逆境
要通过正当手段,不能因为逆境就扭曲自己的人格。总之,保持健康人格是以积极人生态度
对待挫折和逆境的基本要求。
阅看:P52的事例。
思考:①、结合书上的事例,谈谈为什么保持健康人格是以积极人生态度对待挫折和逆境的
基本要求?
②、在人格与境遇问题上你有什么见解?
2、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逆境和挫折,还要我们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阅看:P52~53页的故事。
思考:这个故事对我们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有哪些启示?
3、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逆境和挫折,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必胜的信念,不要放弃积极
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
阅看P53页的桑兰面对逆境的事例(在轮椅上继续创造着她辉煌的人生)。
五、课堂巩固:
1、为什么说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2、为什么说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六、课堂小结: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七、作业布置:
1、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3、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八、板书设计: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一、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九、教学后记:
第11课时
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备课人:彭招勇
课题: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1)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难点:理解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清点人数:
班级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迟到人数缺席人数及姓名
二、安全知识教育、环保知识教育:
防火、防电、防水、防疾病、上下楼梯靠右慢行,禁止校园暴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相互理
解、相互尊重,加强民族团结,节约用水用电,爱护公物,爱清洁、讲卫生,保护环境,共建平
安校园、共建绿化校园。
三、复习导入新课:
1、我们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为什么说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四、讲授新课:
(-)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案例:你是一个富翁
有一个朋友,下岗了,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于是有一天闲暇,他去拜见自己无比敬仰的一位
老师,痛哭着向老师倾诉自己人生的不容易和自己生活的种种艰难。他哭泣着说:“我太穷了,几
乎穷得一无所有,我这样贫穷地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我真想离开这个世界啊!”
德高望重的老师默默听完他的哭泣,什么也不说,站起来从一本书里找出一张纸条递给他说:
“看过这个纸条,你便知道你是不是真的很贫穷了。”他擦擦眼泪接过那纸条,拧亮身旁的台灯,
默默看起来,那张纸条上写着:如果早上醒来,你发现自己还能自由呼吸,你就比在这一周离开
人世的100万人更有福气。如果你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被囚禁的孤寂、受折磨的痛苦和忍饥
挨饿的难受……你已经好过世界上5亿人。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身上有足够的衣服,有屋栖
身,你已经比世界上70%的人更富足。如果你银行户头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金,你已经身居世界
上最富有的80%的人之列。如果你的双亲仍然在世,并且没有分居或离婚,你已属于稀少的一群。
如果你能抬起头,带着笑容,内心充满感恩的心情,你是真的幸福一一因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
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没有。如果你能握着一个人的手,拥抱他,或者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拍一
下……你的确有福气一一因为你所做的,已经等同上帝才能做到的。如果你能读到这段文字,那
么,你更是拥有双份的福气,你比20亿不能阅读的人更幸福。
这个朋友读完,静静思忖了一会儿,揉了揉眼说:“我现在还在呼吸着,我已经比那100万人
幸运和富有了,困为我还有生命。
老师笑了。
朋友又说:“我现在虽然下岗了,但我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危险,也从未被囚禁过,我是自由的,
我拥有自由的生活,我已经比世界上至少5亿人富有了。”
老师又笑了。老师说:“你可能银行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但你有衣服穿,一日三餐有饭吃,
有房屋住,你已经比这世界上70%的人更富有了。”
朋友叹了口气笑了说:“我现在已经读完了这段文字,我又比另外那20忆不能阅读的人富有
多了
老师听了,舒心地笑了。朋友对老师说:“老师,你能将这张纸条赠给我吗?”老师笑着点点
头答应了,朋友高兴地说:“我现在知道自己是个富翁了,我比世界上不知多少的人更幸福了!”
朋友把他的这段故事说给我听,把这张纸条拿给我看,我也十分地高兴,因为我看了这张纸
条我才明白,其实自己也是一个富翁。
其实你也是个富翁,只是你不知道或把自己的参照物找错了,你有房屋栖身,但你却参照别
人的豪华别墅;你一日三餐衣食无忧,但你却参照别人的千金酒宴。。。
不要总是把目光投在前面,那样你只能看见自己的贫穷,把目光投到我们的身后,你就能看
到自己的富有和幸福。
幸福往往在我们的身后,向你的身后看一看,你就知道自己的是多么的富贵和幸福。
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什么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
存在不如意的一面,正所谓祸福相依,即任何事情处于矛盾之中。。那么你能从中总结概括出什么
是矛盾吗?
1、矛盾的概念与属性
(1)概念: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
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哲学上把这种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叫矛
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P55)
(2)属性: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P55)
“对立”是指矛盾的双方的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
透。阅读教材55页小字部分资料。分析并思考解答:
①、哲学上讲的“矛盾”与生活中同学之间闹矛盾,两个概念一样吗?
②“对立统一”讲的“对立”,与生活中的对立一样吗?
(提示:哲学讲的“矛盾”与生活中同学之间闹矛盾不是一个概念;同样,哲学“对立统一”
讲的“对立”,与生活中的对立也是两码事。请同学们思考得出理由)
2、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相互对
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一,二者在事物发展中的
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
心态:例如,有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
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
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
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思考]: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对立统一”讲的“对立”与生活中的对立一样吗?)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
立,这样的矛盾是没有的。
(2)我们所说的事物自身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相对的,既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
种关系,也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3)哲学上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意思。它是对自然现象、社会领
域(包括政治领域)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对立和斗争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它具有广泛的意义,形
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表现为外部冲突、对抗与非对抗,也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因此,不能
把哲学上讲的“对立”“斗争”和日常生活中或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4)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例如只有在空气、阳光、营养等“一定条
件”下,同化与异化才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生物体这个统一体中。
(5)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矛盾双方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因此不能把“对立”说成是矛
盾的一方,把“统一”说成是矛盾的另一方。
(6)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
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如《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
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
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
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
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
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小结]:每一事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差别的统一,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差异和斗争必
然会引起事物自身的调整、变化和发展。又由于矛盾的双方在一个事物的统一体内,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正是矛盾双方的既互相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
事物向前发展。
4、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观
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不能偏激,
不能简单化,要看到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才能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学会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为我
们正确对待和解决人生矛盾、树立积极人生态度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人生矛盾的类型
(1)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矛盾。人类既要保护自然,又要
利用自然。(参见P57)
(2)人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为个人主体性和社会整体性的矛盾。(参见P57)
(3)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人生发展中顺境与逆境、竞争与互助、生与死、哭与乐、
荣与辱等对立统一的矛盾。
2、人生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
①、人生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每个人
的成长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都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矛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每个人思想上
都要有所准备,人生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
②、人,从生到死,矛盾贯穿始终。就单个个人而言,从生理角度看,人每天都有一部分细
胞在死亡,同时新的细胞又在产生。人体中所有原子,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其实,
就是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
就停止生命了。
五、课堂巩固:
1、什么叫矛盾?怎样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2、怎样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为什么说人生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度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22-2025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要求
- 上下铺销售合同范本
- 临汾购房合同范本
- 2025年宁夏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
- 劳务派人员合同范本
- 代理经纪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水电改造施工合同范本
- 修房劳动安全合同范本
- 酱菜批发合同范本
- 包租协议合同范例
- 正大集团大猪场开发流程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体系每单元的总体框架
- 房地产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理论演进
- GB/T 41255-2022智能工厂通用技术要求
- GB/T 41029-2021石油天然气钻井海洋弃井作业规程
-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 GB/T 4026-19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二章 公共财政职能
- GB/T 14643.5-2009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5部分:硫酸盐还原菌的测定MPN法
- GB/T 13762-2009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及土工布有关产品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方法
- 医院转诊转院记录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