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青岛43中中考押题历史预测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14世纪时,欧洲服饰文化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服装为崇尚人体美服务,服饰的作用在于充分显示人体的美感,显示男性和女性的特征。这表明A.资产阶级革命促进男女平等B.工业革命推动服饰变革C.启蒙运动提倡平等民主观念D.文艺复兴影响服饰变革2.《一战秘史》中记载了一个法国中尉描述的一场战役的场景:“浓烟像云一样翻滚,人无法呼吸,到处是死人。在我们脚边,血流成河……”。这位中尉描述的战役是A.萨拉热窝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3.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C.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中国对外“门户开放”D.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打败法西斯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最终熄灭于A.欧洲B.亚洲C.非洲D.美洲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A.强大的军事实力 B.稳定的政局C.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6.有学者曾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称之为“姊妹革命”,这两次革命的共同之处是A.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B.实现了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C.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D.凸显了民主平等的启蒙理念7.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通往漠北的道路8.欧共体从1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1986年的12个成员国,2004年5月,欧盟发展到25个成员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有①地域上接近②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③战后国家间矛盾彻底地消除④联合自强应对大国威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qq和微信成为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主要得益于A.蒸汽时代的到来B.航天技术的发展C.电气时代的到来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10.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此人主张()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11.下面示意图反映出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美国在一战中消耗了实力B.美国实行新政效果不显著C.苏联新经济政策极大调动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2.材料中的皇帝举措①造成了重武轻文的局面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③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本草纲目》是明朝时期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这部巨著的作者是()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光启 D.沈括14.“为实现扭转全国战局的战略目标,迫使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队回援,刘邓野战军在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决然南征。”此次“南征”A.基本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D.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5.总书记号召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甘当螺丝钉的精神”源于A.王进喜B.焦裕禄C.邓稼先D.雷锋16.“兴办军事工业就是为了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湘军、淮军普遍改用洋枪洋炮装备,采用洋操训练,成为新式陆军。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又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对材料所述理解最正确的是A.清朝内外交困B.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自强C.促进经济发展D.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求富17.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18.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里的“新”不包括A.革命由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B.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C.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D.革命开始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19.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下列民族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①五四精神②长征精神③“铁人”精神④“两弹一星”精神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的标志是A.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B.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C.苏联解体D.新中国的成立2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一个统一的中国”的准确理解是A.北伐战争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重庆谈判22.下图中展示的是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朝代更替如果请你对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进行描述,你会说()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23.我国的疆城版图是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观察下面四幅疆城图,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概括一个最恰当的主题()A.集权统治面临危机B.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C.中外交往不断扩大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4.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A.成立中华民国 B.推行“三民主义” C.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D.颁布《临时约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毛泽东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A.B.C.D.26.提出“原子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家德谟克里特。27.《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爆发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判断分析史实结论A魏晋南北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B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C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并与中国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与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获康熙帝同意。郑克塽投降归顺,从此成为清的一部分。统一后,施琅认为,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府。——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为收复地区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府设置的背景。材料二:从1888年之后,未再增添任何新式军舰。1891年后,因海防经费被挪用修筑颐和园,连枪炮弹药也停止购买。北洋海军本来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李侃《中国近代史》(2)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哪场探索活动的产物?结合材料二分析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的原因。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典型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0.(7分)2019年3月24日,在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指出,今年是中法建交5周年,我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访问法国,具有特殊意义。某历史小组开展“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主题探究活动,完成下面各题(1)根据材料一、二,中国、法国资产阶级通过哪些途径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境况?(2)下面是小华、小夏同学对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评述,请你谈谈这样评述的理由。小华: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小夏:辛亥革命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民主共和只是一块空招牌。(3)结合史实分析,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共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欧洲形成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皇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促进了人民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影响了当时服饰的变革,D符合题干;资产阶级革命在14世纪还没有到来,A错误;工业革命在19世纪才开始,B错误;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的欧洲,C错误,故本题选D。2、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D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A不符合题意,BC项是二战的战役,B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其中华盛顿会议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在《九国公约》中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最终熄灭于亚洲,B选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战结束的标志,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标志二战的结束,抓住关键词“战火最终熄灭于”可知是在亚洲。5、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经济是政治的基础,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根源便是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故D符合题意。强大的军事实力、发达的科技和教育是原因但不是根源,稳定的政局不相关,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6、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这两次革命都凸显了民主平等的启蒙理念。所以有人会把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称之为“姊妹革命”,故选D。7、B【解析】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故选B。8、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欧洲国家地域接近,民族文化接近,有利于促进合作,属于合作的原因,符合题意;②.二战后,欧洲经济萧条,各国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符合题意;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战后国家间的矛盾并没有彻底的消除,不符合题意;④.欧洲国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能与苏美等大国抗衡,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9、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QQ与微信成为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主要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运用,故D符合题意。蒸汽时代的到来是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航天技术的发展促使太空技术发展,电气时代的到来是因为电力的广泛使用,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
题干中反应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的维新派的主张,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维新。ACD选项不是维新派的主张。故答案选B。11、D【解析】
根据图片时间“1929-193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在1929——1938年呈下降趋势。苏联在1929年—1938年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建设,所以苏联在1929年—1938年经济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2、D【解析】
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这项政策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但不利于军队作战能力的增强。所以③④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文献。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14、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野战军在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决然南征,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符合题意;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的主力,故A不符合题意;到1947年春,人民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故B不符合题意;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雷锋立足本职、扎根岗位,勤恳敬业、履职尽责,默默付出、甘于奉献,把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成好事。被称之为螺丝钉精神。D符合题意。王进喜被称为“铁人”;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6、B【解析】
根据题干“兴办军事工业就是为了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60年代湘军、淮军普遍改用洋枪洋炮装备,采用洋操训练,成为新式陆军.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又筹建新式海军,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可以知道这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筹建海军。因此B选项正确。A、C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选项是洋务运动后期的内容,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民用工业,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点睛】注意题干的时间范围,以及关键词“军事工业”“海军”等可知这是洋务运动的前期内容。1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西夏、金、北宋和南宋。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北宋,③是北宋,故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8、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由此可知C项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含义,但符合题意。ABD三项属于“新”的含义,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19、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精神的准确识记,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是来自于1919年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红军二万千里长征所体现出来的,“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两弹一星”精神,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据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①②,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2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1、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的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矛盾上升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全民族的抗战开始,面对外敌,国共两党携手并肩,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选项C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成就,排除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是在1927年,排除B;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排除D。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局面的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确立。22、B【解析】
分析图片,可知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是春秋战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政权分立,另一方面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故B符合题意。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之一,包含在B选项里,故C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和巩固时期;元朝和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秦朝、西汉、元朝、清朝四幅疆城图,反映的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朝是首创中央集权制,故A概括不恰当;友好交往成为民族关系的主流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不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中外交往不断扩大对四幅疆城图的概括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4、C【解析】
依据题干“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正式退位。”和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C选项符合题意;中华民国,是第一个亚洲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选项不符合题意;“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辛亥革命的的历史功绩,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A【解析】
依据题干“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结合所学,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体现了著名的双百方针,这是促进新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故A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故B不符合题意。“努力学习,保卫国防”出自毛泽东1951年1月15日为军事学院的题词,号召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练好本领,保卫祖国,故C不符合题意。“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的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毫不利己帮助别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6、古希腊;【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哲学成就突出。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因此填写古希腊。27、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由此诞生。由此可知,题干空处分别填写:《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B。(2)答案一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并未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局面).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没有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答案二①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②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B。(2)依据课本所学,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没有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②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点睛】对表格中的史实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表格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反映了史实是抗日战争;“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论相关的史实新中国的成立。29、(1)措施:清军大举进攻,占领澎湖;“招抚”政策的实施。背景:战略位置重要;面临西方殖民侵略威胁,需要加强管辖。(2)活动:洋务运动;原因:清政府统治的腐朽。(3)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或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国内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