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治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治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治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治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治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XXXXXXX—2024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治理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施工现场粉尘治理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规定、治理管理、源头减量、治理措施、防治信息化。本文件适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防治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25安全网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JGJ/T43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扬尘dust松散颗粒物质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进人到环境空气中形成的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3.2施工扬尘constructiondust指因建筑施工活动产生或引起的扬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扬尘、运输扬尘和拆除扬尘等。3.3粉尘治理dustcontrol通过采取管理、组织、经济和技术措施,有效预防粉尘污染发生。3.4建筑垃圾constructionwaste对建筑工程进行建设、改造、装修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渣土、废旧混凝土、碎砖瓦、废旧木材等。3.5施工围挡constructionenclosure将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安全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各种砌体材料砌筑的围墙或采用各种成型板材构成的围护体等。3.6易扬尘材料easydustmaterials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包括砂、石粉、石屑、细颗粒建筑材料等。4基本规定4.1施工单位编制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粉尘治理的内容。4.2建设单位应将防治粉尘污染的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并应在工程承包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防治粉尘污染的责任。4.3施工现场粉尘治理指标应符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土石方作业区内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1.5m;2T/XXXXXXX—2024——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0.5m;——工作区域外应目测无施工扬尘。4.4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宜采用有利于施工粉尘治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4.5施工现场总平面的布置应优化作业线路,减少扬尘发生面。4.6建筑材料的加工宜在工厂内进行,现场加工制作时宜在封闭的工棚内进行。4.7建筑工程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遮盖。4.8已建成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宜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4.9建筑工程暂停施工期间,现场应采取覆盖、绿化、固化等粉尘治理措施。4.10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公示粉尘治理措施、负责人、扬尘监督管理部门等信息,建立工作台账,记录每日粉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覆盖面积、出入洗车洒水次数和持续时间等信息。4.11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当地重污染天气的预警等级和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停止土石方作业、建筑物拆除施工等粉尘治理措施。4.12施工单位应对粉尘治理工作进行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保存相关检查记录。检查记录可参照本文件附录A填写。5治理管理5.1治理责任5.1.1建设单位应依法开展环评工作,在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包括施工扬尘对环境污染的评价内容和防治措施。5.1.2建设单位应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制定粉尘治理措施,并在建设工程合同中明确粉尘治理内容和责任。5.1.3建设单位应将粉尘治理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按照合同约定将粉尘治理费用及时足额支付给施工单位。5.1.4建设单位应负责粉尘治理的组织协调,督促施工、监理单位落实粉尘治理主体责任。5.1.5对停工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筑工地,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3个月的,应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5.1.6施工单位应建立粉尘治理管理制度,制定粉尘治理专项方案,落实粉尘治理措施,保证粉尘治理费用的投入。5.1.7施工单位应实行工程分包,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将分包单位粉尘治理纳入统一管理,明确分包单位粉尘治理责任,并督促落实粉尘治理措施。5.1.8施工单位应按下列规定配备粉尘治理管理员:——房屋建筑工程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下的不应少于1人,5万平方米以上的不应少于2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造价1亿元及以下的不应少于1人,1亿元以上的不应少于2人。5.1.9监理单位应编制粉尘治理监理实施细则,审查粉尘治理专项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粉尘治理措施,审核签认所发生的费用。5.1.10施工现场发生扬尘污染的,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拒不整改或停止施工的应及时向属地行业主管部门报告。5.2治理专项方案5.2.1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粉尘治理专项方案,明确粉尘治理目标、职责、措施等,经监理单位审查通过后实施,并报送建设单位和相关监管部门备案。5.2.2粉尘治理专项方案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进度计划、防尘物资计划、粉尘治理主要措施、粉尘治理责任及分工、不同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污染源分析、应急响应等基本内5.2.3应鼓励建筑工地开展粉尘治理创新,如以下方面:——建筑工地应结合所在地、周边环境、资源等相关特点,采取创新、精益、绿色、智慧建造等方式,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一步对建筑工地扬尘进行防治;3T/XXXXXXX—2024——粉尘治理创新宜在技术性、推广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验证。5.3治理技术交底5.3.1施工单位应建立粉尘治理技术逐级交底制度,交底应有针对性,由交底人、被交底人和粉尘治理管理员现场签字确认。5.3.2逐级交底应包括下列要求:a)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在工程开工前和分包单位进场前,对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及分包单位负责人进行粉尘治理技术交底;b)粉尘治理管理员应在施工作业前,对施工作业班组长进行粉尘治理技术交底;c)施工作业班组长应每日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班前粉尘治理技术交底。5.3.3粉尘治理专项方案变更应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并重新进行技术交底。5.4治理公示5.4.1建筑工地应在出入口处设置粉尘治理公示牌,公示牌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名称;——参建单位;——扬尘治理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举报电话等。5.4.2建筑工地应设置粉尘治理设施平面布置图,并根据不同施工时段要求及时调整。5.5治理应急响应5.5.1当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中度污染时,施工现场应增加洒水频次,加强覆盖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5.5.2当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重度污染时,施工单位应按照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响应措施。5.5.34级及以上大风天气,不应进行土石方开挖、回填或爆破施工作业,以及露天拆除施工。5.6治理教育施工单位应建立粉尘治理教育培训制度,粉尘治理教育每半年不应少于1次,并将教育记录纳入人员档案管理。6源头减量6.1一般规定6.1.1粉尘治理应从源头控制,减少扬尘污染产生。6.1.2建筑工地的粉尘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现场围挡和外架防护全封闭,围挡保持整洁美观,外架安全网无破损;——裸露土地及易起尘物料全覆盖;——易起扬尘作业面全湿法施工;——施工现场出入口及车行道路全硬化,且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出入口全部设置车辆冲洗设施,保证车辆清洁上路;——渣土车辆采用全密闭运输。6.1.3宜采用以下措施,进行扬尘防治的源头控制:——宜深化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宜采用精细化施工管理手段;——宜使用工厂生产的成品、半成品部品部件;——宜加强成品保护。6.1.4建设单位应为粉尘智力源头控制的首要责任单位,施工单位应为扬尘防治源头控制的主体责任单位。4T/XXXXXXX—20246.2策划阶段6.2.1建设单位负责策划阶段粉尘治理源头控制工作,应将粉尘治理源头减量相关措施纳入工程策划文件。6.2.2宜实施新型建造方式,采用工厂化预制、装配化施工的建造模式。6.2.3宜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模式。6.2.4宜选用优质、绿色建筑材料。6.2.5宜推广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6.3设计阶段6.3.1设计单位应通过采用减少扬尘产生的设计技术措施,进行设计阶段的粉尘治理源头控制。6.3.2宜采用可工厂化生产的建筑材料,宜选用结构机电内装分离体系等进行设计。6.3.3宜推进功能模块和部品构件标准化,减少异型和非标准部品构件。6.3.4应避免采用复杂的节点构造,为简化施工提供便利条件。6.3.5应加强设计过程中各专业的协同设计配合。6.4施工阶段6.4.1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分析施工扬尘的重点产生部位和敏感控制区域,制定相应防治方案。6.4.2施工中应通过科学组织、合理安排,降低施工误差和返工,减少施工扬尘产生。6.4.3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适用的施工作业方法和适宜的施工机具、设施,减少扬尘产生。6.4.4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年检要求。6.4.5对于施工现场的水、电、消防、道路、绿化等临时设施,条件具备时宜采用永临结合的施工方7治理措施7.1一般规定7.1.1施工围挡7.1.1.1建筑工地应实施全封闭管理,环绕工地四周连续设置施工围挡,并合理设置大门,保证道路7.1.1.2施工围挡应进行专项设计,确保整体安全、坚固、整洁、美观。7.1.1.3城市主干道、景观地区、繁华区域周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围挡高度不宜低于5m,其它道路不应低于3m,宜采用轻钢结构框架围挡。7.1.1.4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及其它项目施工围挡高度不应低于2.5m,应采用装配式围挡。7.1.1.5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施工围挡进行验收,并建立巡查制度和验收、巡查档案。7.1.1.6施工单位对施工围挡应进行日常清理维护,恶劣天气条件下应进行重点巡查。7.1.2施工设施7.1.2.1城市建成区建筑工程项目不应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预拌砂浆,应使用自带螺旋输送装置和搅拌设备的专用储藏罐,搅拌设备四周应设置全封闭围挡。7.1.2.2搅拌机应设在封闭式防护棚内,并应在棚内设置喷淋装置,搅拌机工作时喷淋装置应适时开启。施工现场使用储罐式散装水泥时,储罐顶部应设置粉尘治理罩,下部应设置输送装置,并封闭围挡。7.1.2.3水泥、粉煤灰等粉料灌装和输送时,管道接口应严密,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粉尘外泄。7.1.2.4砂、石储料场应设置三面围墙,并应有覆盖措施。7.1.3施工道路7.1.3.1建筑工地施工道路布局应科学合理,宜采取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技术措施。7.1.3.2建筑工地出入口及场区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宜优先采用装配式、定型化等可周转使用的材料构件铺设,合理设置减震带,道路承载力应满足车辆行驶和抗压要求,路面坡度应满足排水需求,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且宜设置降尘设施。5T/XXXXXXX—20247.1.3.3施工道路应常态化洒水清扫,保持路面清洁,防止道路扬尘。7.1.4防尘(安全)网7.1.4.1施工现场裸土覆盖材料宜优先选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当选用防尘网时,不宜小于6针,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并压实压牢、可靠固定。7.1.4.2在建工程外立面应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外挂定型钢板网实现全封闭围护,安全网材质、规格、物理性能、耐火性、阻燃性应符合GB5725的规定。7.1.4.3破损、污染的防尘(安全)网应及时更换。7.1.5车辆管理与冲洗7.1.5.1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车辆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排放标准。7.1.5.2建筑工地车辆出入口应根据现场情况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包括洗车槽、自动冲洗设备、冲洗平台、沉淀池、排水沟、隔音减噪冲洗棚等,污水不应直排市政管网。7.1.5.3自动冲洗设施冲洗压力应能满足车辆冲洗要求,冲洗设施应能满足各类工程车辆外围尺才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基础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满足使用要求;——基础内四周应设置循环排水沟,排水沟坡度应大于2%,保证排水畅通;——排水沟排水口应与沉淀池连接;——自动冲洗设施基础周围2m范围内路面,宜按不小于2%坡度向基础方向顺水设置;——沿车辆进出方向宜设置减速带。7.1.5.4施工现场车辆冲洗设施沉淀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沉淀池设置不应少于两级沉淀,水容量应满足自动冲洗的要求;——沉淀池四壁应采用水泥砂浆粉刷,并做防渗处理;——沉淀池、排水沟中积存的污泥应定期清理。7.1.5.5车辆冲洗设施的验收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沉淀池污水不应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和河、湖等水体;——冲洗设施安装完毕后,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冲洗设施基础和安装情况进行验收;——自动冲洗设施初次使用前,应由安装人员对设备进行作业调试,满足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车辆冲洗应定人、定岗,操作人员应按规程操作,并填写车辆冲洗台账,确保车辆驶离施工现场前车厢及厢盖外部、底盘、轮胎处不应粘有污物和泥土;——工程项目部应定期做好自动冲洗设施的清洁和保养,检查喷头、喷孔有无堵塞现象。7.1.5.6施工现场应当配备高压水枪等冲洗工具,安排保洁人员对物料、渣土运输车辆的车轮、车身等进行二次辅助冲洗,水枪喷嘴静压应不小于0.5MPa,当处于土方开挖或回填阶段时,应配备不少于2名保洁人员,车辆应冲洗干净,不应带泥上路。7.1.5.7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车辆冲洗设施的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7.1.6物料运输与存放7.1.6.1施工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运输单位进行易扬尘材料运输,双方签订粉尘治理协议,明确双方粉尘治理责任,不应使用未取得运输许可证的车辆。7.1.6.2建筑工地施工使用的易扬尘材料露天堆放时,应采用防尘网覆盖,并定期洒水。7.1.6.3易扬尘材料运输时应采取密闭、覆盖或其他措施,防止遗撒。7.1.6.4建筑工地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不应自行现场搅拌。7.1.6.5建筑工地工程运输车辆均应限速在10km/h之内行驶,防止车速过快产生扬尘。7.1.6.6驶入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车身应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的货物应堆码整齐,不应污染道路环境。7.1.6.7建筑物料的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泥、粉煤灰、预拌干混砂浆等散装粉状材料应采用密闭容器运输,袋装粉状材料应采用厢式货车运输;——砂石、灰土、工程渣土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散状物料宜采用密封式货车运输,当采用非密封式货车时,其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且应遮盖严实;6T/XXXXXXX—2024——工程泥浆应采用密封罐车运输;——运输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车辆出料口应加装防泄漏装置。7.1.6.8建筑垃圾装车运输作业时,应采取扬尘防治措施,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板,上部厢盖密封到位,车厢栏板锁紧装置应可靠有效。7.1.6.9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出门时应做到车容整洁,运输车辆掉落在施工现场周边的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应安排专人及时清扫。7.1.6.10建筑垃圾和土方(泥浆)场外运输的时间、线路及倾倒点应符合主管部门相关要求。7.1.7建筑垃圾处置7.1.7.1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开存放,并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合理利用废旧资源,减少建筑垃圾的产出量。7.1.7.2建筑物内垃圾应采用竖向密闭式容器或管道进行收集、运输,不应高处抛掷,室内清理时,应使用移动式降尘设施。7.1.7.3施工现场应设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分类堆放、及时清运,48h内无法清运完毕的,应采取洒水、覆盖防尘网等防尘措施。7.1.7.4建筑工地不应焚烧各类废弃物。7.1.8办公生活区7.1.8.1办公生活区地面应进行硬化或绿化,宜使用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定型化材料构件,应保持干净、整洁。7.1.8.2办公生活区垃圾应进行分类处理,应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设置密闭式垃圾桶,并及时收集清运。7.1.8.3建筑工地应根据作业环境采取粉尘治理措施,宜安装喷淋降尘系统,配备移动式雾炮(洒水车),定期洒水降尘,确保PM10均值浓度<150μg/m3。7.2房屋建筑工程7.2.1土石方开挖或回填阶段,应配备移动式雾炮降尘,保持湿润状态,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散落的泥土,做到不带泥、不扬尘,对7d内未施工区域应及时进行盖。7.2.2桩基工程应严格按方案施工,合理划分流水作业面,施工作业中产生泥浆时,应设置泥浆池、泥浆沟,对泥浆进行集中收集消纳,不应泥浆外溢。可采用泥浆固化技术,减少泥浆外运量。7.2.3基坑支护、边坡支护工程施工作业时,应采用湿法作业。7.2.4地基处理控制施工扬尘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灰土回填时,宜采用厂拌法;——采用砂石回填时,砂石应保持湿润,避免过筛和拌合过程中产生扬尘;——在进行强夯作业时,作业场所应有喷雾降尘措施;——地基换填、垫层施工时,应及时铺填上层或封层,限制车辆通行。7.2.5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底部应采取硬质材料全部封闭。脚手架作业层以及密目式安全立网、外挂定型钢板网应定期清理,不应堆积垃圾。7.2.6砌筑、装饰、节能工程所用墙砖、地砖、石材、木制品、塑料、装饰板、玻璃棉、岩棉等块状材料宜在场外加工。当在场内集中加工时,应采取围护、遮挡、喷雾等防飘散和降尘措施,加工后的废料应集中收集消纳。7.2.7剔凿、开槽、打孔、打磨等施工作业时,宜采用湿法作业。7.2.8易扬尘材料现场拌合及铺装施工时,应有遮挡和降尘措施。7.2.9油漆和涂料宜采用刷涂或滚涂的方法施工。当现场采用喷涂施工时,应有遮挡措施。7.2.10装饰用的石膏粉、腻子粉等应袋装,并应入库集中管理。7.2.11涂装面打磨施工时,应有喷水围挡等防尘降尘措施。7.2.12易飘散材料现场拌合及铺装施工时,应有遮挡措施,风力达5级及以上时不宜露天作业。7.2.13脚手架、支模架、模板、安全网及临时设施等拆除作业时应采取扬尘防治措施。7.2.14建筑临边防护应采用密目网,底部应设置踢脚板,防止垃圾从楼层外围散落而产生扬尘。7.2.15清扫电梯井垃圾时不应使用抖动安全网的方法。7T/XXXXXXX—20247.2.16外脚手架扬尘防治应符合下列规定:——脚手架外侧应设置封闭式防尘帷幕或密目网;——悬挑脚手架底部应封闭;——脚手板上的垃圾应及时清理。7.2.17屋面工程、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等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7.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7.3.1在土石方开挖、回填、运输、装卸施工和场地平整、地基处理等施工时,应采取喷雾、洒水等降尘措施。7.3.2风力达5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石方作业。7.3.3大规模场地平整应分区块有序进行,整平后的施工场地应采取覆盖、绿化、洒水或喷洒抑尘剂等扬尘防治措施。7.3.4土石方开挖宜随挖随运,土方回填应及时平整压实,并应减少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土方裸露时间。7.3.5采用凿裂法、钻爆法开挖岩层作业时,凿裂和钻孔施工宜采用湿法作业或采取有效的扬尘防治措施。7.3.6土石方爆破作业粉尘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不同的爆破方法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在爆破作业前,爆破作业面应按专项施工方案采取覆盖措施;——在爆破作业完成后,应采取洒水等降尘措施。7.3.7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宜采用湿喷或水泥裹砂喷射工艺,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防尘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应设集尘器或除尘器;——在扬尘浓度较高地段,应设置降尘水幕;——应采用增粘剂等外加剂。7.3.8地基处理时施工粉尘治理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灰土回填时,宜在封闭的作业棚内对灰土进行拌合并应设置洒水降尘设施;——采用土方或砂石回填时,回填料应保持湿润;——在进行强夯作业时,作业场所应有喷雾降尘措施;——换土地基、垫层施工时,换填土石方铺填后宜当天压实。7.3.9施工作业中产生泥浆时,宜采用泥浆固化技术,设置泥浆池、泥浆沟等对泥浆进行集中收集消纳,减少泥浆外运量,不应外溢。7.3.10绿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作业现场应采取围挡等必要的防尘措施;——风力达5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地平整、换土、原土过筛等作业;——种植土入场后一周内应进行苗木种植或草坪铺植;未进行草坪铺植的,应适时酒水或覆盖;——种植坑穴开挖后,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及时种植,坑穴土应采取覆盖措施。7.3.11施工周期长、工程内容和范围阶段性变化明显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围挡,宜根据工程建设进展,及时调整围挡的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对行人、车辆通行的影响。7.3.12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等线性工程施工应采用渐进式分段作业方式,减少土石方裸露面积和裸露7.3.13用作沟槽回填使用的土方或混合料、人行道砌筑用砖应在指定场地集中堆放,用密目防尘网进行覆盖并定时洒水湿润。7.3.14水泥稳定类基层施工完毕后,应盖洒水养护。7.3.15铺装式面层及其附属构筑物切割作业时,宜采用吸尘装置或采取喷雾降尘措施。7.4拆除工程施工7.4.1拆除工程应采取湿法作业,配备洒水降尘设备,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洒水降尘或覆盖,并及时清运建筑垃圾。8T/XXXXXXX—20247.4.2建筑物拆除过程应控制废水、废弃物、粉尘的产生和排放。7.4.3城市建成区和主要城镇地区建筑的拆除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风力达5级及以上时,应停止作业;——机械拆除、爆破拆除应采用洒水或喷淋措施,人工拆除时应采用脚手架围档、密目式安全网等措施以避免粉尘外泄;——清理楼面、整理破碎构件、翻渣和清运建筑垃圾时,应采取洒水或喷淋措施。7.4.4建筑工程拆除施工单位应监督渣土运输单位做好车辆清洁工作,车辆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现场。7.4.5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应严格划分物料堆放区和施工通道界线,及时清除遗落物料、渣土。7.4.6拆除工程施工现场应配备洒水车、雾炮或其他喷淋设施并按照”先喷淋、后拆除,边喷淋、边拆除”的程序操作。喷淋水量应能满足降尘要求,喷淋软管应能覆盖拆除现场。7.4.7在人口密集区及临街区域进行拆除作业时,应设置不低于被拆除建筑物的防护排架并安装防尘帷幕。7.4.8在分解构配件时,应采取洒水等粉尘治理措施;当使用机械或机具钻孔、破碎结构构件时,宜采用带水作业工艺7.4.9爆破拆除时应制定粉尘治理方案,在确保爆破作业安全的条件下应采取以下粉尘治理措施:——应经过用药量的计算控制爆破强度,宜采用多孔微量爆破方法;——应选择风力4级及以下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各层楼板及各爆点四周宜设置塑料水袋;——应清理部分致尘构件与积尘;——建筑物内部应采取洒水措施;——爆破完成后应及时采取洒水或喷淋等降尘措施。7.4.10人工或机械拆除作业时,拆除的材料及建筑垃圾应通过垂直升降设备、流放槽、电梯井道或垃圾井道有组织地卸至地面,禁止高空抛掷、凌空抛洒。7.4.11拆除墙体时,不应采用拉倒或推倒拆除方法。7.4.12装饰面层拆除应采取分层拆除法,先拆除附着物,再剥除粉刷层。7.4.13高层建筑宜设置建筑垃圾垂直运输通道,在垃圾通道内设置水平缓冲带,减少安全隐患,防止扬尘。8防治信息化8.1一般规定8.1.1施工企业应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8.1.2施工现场扬尘应配备专用设备进行监测。8.1.3施工现场粉尘监测应根据具体作业情况确定监测点和监测频率,并应重点关注下列区域:——土方作业阶段和绿化施工阶段的土方作业区;——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施工阶段材料切割作业区及易扬尘物料操作区;——施工现场内车辆主要行驶道路及易产生扬尘物料的装卸、堆放场地;——施工现场内紧邻医院、学校、住宅和商业中心等区域。8.1.4施工现场应根据粉尘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施工扬尘自动防治措施。8.1.5施工现场应设置自动粉尘监测与喷雾降尘系统,当粉尘含量达到既定值时,喷雾系统可自动做出反应,及时抑制扬尘产生。8.1.6施工现场宜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并应安装在施工现场主出人口和扬尘重点监控区域。8.1.7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宜定期查阅远程视频监控,做好相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8.2监测与防治8.2.1粉尘监测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具备实时监测PM10和PM2.5浓度的功能,数据采集间隔不大于5min/次;——具备不少于1年的数据储存能力及数据传输功能;9T/XXXXXXX—2024——具备PM10和PM2.5浓度超标自动报警功能;——监测设备应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定期检定校准,平均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0%,扬尘检测仪校准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表B.2。8.2.2当PM10连续2h监测平均值超过200μg/m3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应停止室外建筑工程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施工现场堆放的易产生扬尘物料应100%覆盖;——裸露场地应增加洒水降尘频次1次以上;——施工道路、硬化场地应加强冲洗清扫,确保不起尘;——应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及倾倒。8.2.3当PM10连续2h监测平均值超过300μg/m3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应停止室外建筑工程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施工现场堆放的易产生扬尘物料应100%覆盖;——裸露场地应增加洒水降尘频次2次以上;——施工道路、硬化场地应加强冲洗清扫,确保不起尘;——应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及倾倒;——应停止室外材料切割、打磨等施工作业。8.2.4当PM10连续2h监测平均值超过400μg/m3时,应采取下列措施:——应停止室外建筑工程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施工现场堆放的易产生扬尘物料应100%覆盖;——裸露场地应增加洒水降尘频次3次以上;——施工道路、硬化场地应加强冲洗清扫,确保不起尘;——应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及倾倒;——应停止一切可能产生施工扬尘的作业。8.3监测系统8.3.1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见图1)应由颗粒物在线监测仪、数据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系统、监控平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T/XXXXXXX—2024图1扬尘在线监控系统组成8.3.2扬尘在线监测仪应由样品采集、流量防治、颗粒物实时监测终端组成,可对施工现场产生的颗粒物浓度进行连续自动监测数据传输、存储、分析和处理。8.3.3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应按后台服务器指令定时向后台服务器传输在线监测数据和设备的工作状态。8.3.4监控平台应对监测结果进行判别、检查、存储、统计分析与处理。8.3.5其他辅助设备应包括现场显示屏幕、供电电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基础等。8.3.6扬尘在线监测应采用基于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的在线监测仪。8.4监测点位8.4.1施工活动区域应设置1个~2个监测点,点位应设置在车辆进出口、施工作业区等敏感处,可与视频监控点相结合。8.4.2监测点位距离任何反射面宜大于3.5m,在线监测系统设备顶端应设在距地坪以上3m~5m处。采样管应垂直设置,采样口到在线监测仪管道长度应不大于2.5m。8.4.3施工现场物料堆场监测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监测点的数量应根据现场实际需求设置,并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监测点与围挡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0m,优先设置于车辆进出口处;当监测点数量多于车辆进出口数量时,多余的监测点应结合常年主导风向沿围挡外侧均匀设置;——当与其他堆场相邻时,应避开在相邻边界处设置监测点;——应设置于施工场地围栏安全范围内的边界处,且可直接监控施工现场主要施工活动的区域;——监测点周围,不宜有非施工作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阻碍环境空气的流通;——从监测系统采样口到最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至少为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垂直距离的两倍以上。8.4.4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期应与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及堆场、料场的使用期同步。8.4.5施工现场应做好在线监测设备基础的砌筑或混凝土浇筑,加装护栏。8.5数据处理T/XXXXXXX—20248.5.1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应按传输指令要求实现数据传输与反馈,且应能满足多台在线监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