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马说》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马说》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马说》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马说》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马说》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马说韩愈【全文必背】导入新课

你知道多少关于马的成语呢?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天马行空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声色犬马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走马观花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信马由缰信、由:听任。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戎马生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读准字音、停顿节奏,疏通文义。2.结合具体语句理解虚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主要作品有《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著有《韩昌黎集》,本文选自《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

此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创作背景文体常识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往往是托物寓意。我们学习过的说体文章有周敦颐的《爱莲说》。“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所加,“马说”即是谈马、论马。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听读课文·动手标记整体感知 1.把握停顿节奏、语气,读熟成诵。

2.利用工具书、对照文下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义,扫清阅读障碍。 3.初步感知文章内容。zhǐ读准字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áo

lìpián

shísìxiàn

读准停顿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即使。同“衹(只)”,只、仅。奴仆。(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马槽。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整体感知【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整体感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次。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有时。同“饲”,喂。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表肯定语气。指示代词,这样。才能,能力。才能和优点。同“现”,表现。犹,尚且。等同,一样。疑问代词,怎么。助词,表停顿,强调“是马”。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末尾,与疑问代词“安”相配合,表示反问,可译为“呢”。整体感知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整体感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助词,用在动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通晓它的意思。面对。表示惊叹,相当于“唉”。表示加强诘问语气。语气词,表判断。整体感知【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马鞭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整体感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见()同“饲”,喂。同“现”,显现、表现。合作探究通假字同“衹(只)”,只、仅。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古义:仆役。今义: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平安,安定,安装。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合作探究古今异义安求其能千里也()之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之千里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助词,的。定语后置标志。助词,不译。其其真不知马也()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代词,它的。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合作探究一词多义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而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而伯乐不常有()介词,因为。介词,按照。表转折,但是。表顺承,来。合作探究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鞭子。用马鞭驱赶。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才能。能够。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吃。同“饲”,喂。合作探究尽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动词,吃完。动词,竭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一食或尽粟一石()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竭尽。合作探究词类活用倒装句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合作探究文言句式马之千里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也”前面省略宾语“它”,可补充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它)也”。省略主语“食马者”,可补充为“(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合作探究结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精读文本一、阅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1.本段哪一句提出了论点?2.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将如何呢?辱没在奴仆手里,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槽里,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3.作者借千里马的命运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不满,以及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二、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哪一句体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哪些句子体现了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三、阅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找出刻画“食马者”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刻画“食马者”的?运用排比,从动作和语言方面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合作探究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比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人才伯

乐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千里马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发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合作探究托物寓意

3.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1)直称,如“千里马”。正面提及,表述严正。(2)暗称,如“名马”“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3)代称,如“是马也”。表意简洁含蓄。4.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下面句子的语气。合作探究(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陈述语气反问语气转折语气诘问、感叹语气写作特色1.托物寓意,结构精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