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温馨提示:1.本次检测时间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卷面3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3.试卷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我们会惊奇地发现:(1)诗中有画,在刘禹锡的眼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有声,谭嗣同听出了被猎猎秋风吹散的马蹄声“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3)诗中有情,李商隐夜雨寄北,想象“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4)诗中有志,陆游僵卧孤村,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5)对于志,亦有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6)诗中有理,王湾《次北固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富哲理,揭示了自然界新旧交替的规律;(7)文中亦寓理,《论语·为政》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答案】①.晴空一鹤排云上②.便引诗情到碧霄③.终古高云簇此城④.何当共剪西窗烛⑤.铁马冰河入梦来⑥.匹夫不可夺志也⑦.海日生残夜⑧.江春入旧年⑨.学而不思则罔⑩.思而不学则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碧霄、烛、残夜、罔、殆”等字的写法。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那毛女即便回身转洞,对罗刹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提盐入火,火上浇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鬟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高叫道:“孙悟空何在?”(1)选文出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文中罗刹女指的是(别称)__________。(2)罗刹听到“孙悟空”三字为何会生气?【答案】2.①.西游记

②.

吴承恩③.铁扇公主3.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劫持唐僧,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她觉得儿子被孙悟空坑害。

【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名著人物。从“孙悟空和尚”“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罗刹”等词句可知,本段文字选自名著《西游记》。文中罗刹女指的是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型加工,更能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结合《西游记》第十三回“大战红孩儿”可知,记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变作小孩喊救命,把唐僧抓到了火云洞,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想要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可红孩儿喷的是三昧真火,雨水浇不灭,反使悟空熏了一身的烟火;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变的观音骗进了洞,悟空又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出了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成为善财童子。所以,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怒发心头、骂从口出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劫持唐僧,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她觉得儿子被孙悟空坑害。3.近日,实验中学开展“书香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邀请市电视台的播音员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营造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2)活动现场七年级李小萌同学朗诵了冰心的《荷叶·母亲》,接着市电视台播音员王老师朗诵泰戈尔的《金色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3)活动中主办方公布了近两年的未成年人课外图书阅读量调查结果,请你根据表格筛选信息(表格信息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22年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阅读量年龄段0-8周岁9-13周岁14-17周岁0-17周岁2020年未成年人阅读量(本)10.02本9.63本13.07本10.71本2021年未成年人阅读量(本)10.33本10.21本13.10本10.93本

根据表格的内容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4)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并说明推荐理由。(5)阅读名著,分析人物。假如你是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立微信群,名为“温馨记忆”,下面哪个人物不适合入微信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寿镜吾阿长范爱农衍太太闰土【答案】3.示例:书香浸润岁月,文学照亮人生。4.示例:在李小萌同学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荷叶为荷花提供荫蔽的温馨场面,体会到母亲的无私博大。接下来,活泼可爱的孩子对母亲深切的依恋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动呢?请继续欣赏市电视台播音员王老师的散文诗朗诵《金色花》。5.示例:2021年各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阅读量都比2020年有所增长;2021年我国14-17周岁的青少年读书最多,为13.10本,较2019增加了0.03本;9--13周岁少年儿童人均阅读量增长最多。(写出两点即可)6.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人类的作用。7.衍太太不能入群。衍太太和蔼可亲的外表下,隐藏着坏心眼,因为她对孩子们的危险或不良行为进行“鼓励”,不懂事的孩子们才喜欢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宣传语要围绕“书香伴我成长”的主题,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简洁生动,不超过20个字即可。如:欣赏文学经典,感悟多彩人生。【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拟写串联词。串联词是将两个独立的节目有机的连贯成一个整体。作用是承上启下,上串下联。首先要结合两篇文章的主题编写内容;其次串联时要注意承上启下,即承接上面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引起下文的内容和形式;最后要注意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还要优美、抒情性强。示例:在李小萌同学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感受到母爱的博大宽厚,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无私呵护与关爱的感激之情。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市电视台播音员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散文诗朗诵《金色花》,让我们一起感受泰戈尔笔下的那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一起感受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图表转换。根据图表中的数字,把这些数字进行横向比较(青少年年龄段比较)和纵向比较(2021年度和2020年度比较),然后写出两条信息即可。示例:横向比较(青少年年龄段比较)可以得出:2020年我国14--17周岁的青少年读书最多,为13.07本。9—13周岁的读书最少,为9.63本。纵向比较(2021年度和2020年度比较)可得出:每个年龄段的人2021年比2020年的阅读量都要多一些。【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围绕“读书”的主题,选择有关“读书的名言”即可,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读书的益处,发人深省。【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及人物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他极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严而不厉,给鲁迅留下的美好的记忆,体现“‘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写阿长(长妈妈)买来“我”渴求已久的《山海经》,表现了长妈妈的朴实善良、关爱孩子,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与尊敬,体现“‘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范爱农》一文,作者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体现“‘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父亲的病》),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琐记》),展现了衍太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未体现“‘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所以衍太太不能入群。闰土这个名字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雪地捕鸟中提到过,也可归入《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少年闰土天真淳朴,勇敢机智,他给鲁迅讲了很多关于农村的故事,让鲁迅对外面的世界心生向往,体现“‘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二、阅读(42分)(一)(12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冬韵张升平①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我从小就喜欢冬天。②我的家在农村,在那些仅能维持温饱的日子里,用煤炭烧火烧水、做饭、取暖,那简直是一种奢望。我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每一个月有二十公斤煤炭的供应,比起我的小伙伴家条件要好得多,就那也没法维持我家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更不要说那些村民们了,所以村民们取暖大多都是用木柴、庄稼的秸秆甚至落叶。村民们一般都是在秋末时节,就开始做柴草储备,只等大雪封门,没法出门上工了,“难得浮生半日闲”,于是就在主房的正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郑重其事地烤起火来。如果这时恰好又来了串门的邻居,那这堆火烧的就更有意义了。由于那时屋子大多窄小,再加上柴草又有些生涩,于是浓烟四起,往往熏得人眼流泪,嗓子眼发痒,那也其乐融融,主客之间,聊天一点也不受影响。③冬天的孩子们自然是不甘寂寞的。④那时我们这些少年功课本来就不多,到了冬天更是无书可读,所以游戏就成了我们必做的功课。贫穷以及因贫穷给我们带来的寒冷,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快乐。⑤无雪的日子,我们就推着自制的铁环,兴致勃勃地作长距离地奔跑;打仗也是我们最喜欢的,几十个小伙伴,像现在解放军军事演习似的分成两个阵营,煞有介事的你攻我守;有时我们还跑到麦地里,骑着东家的驴子、西家的绵羊,享受纵马驰骋的乐趣;最有趣味的就是我们跑到打麦场上,玩起的“上刀山,下火海。”游戏,那一堆堆麦草垛,就是我们要征服的目标,一次次艰难地爬上麦垛,再一次次无畏地滑到地面上,不计较付出,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勇敢……⑥冬天的韵味,在响晴的日子里,体现地往往不够明显,只有到了下雪的日子,冬天才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她的妩媚来。少年时的雪,要比现在的雪多,也比现在的雪大,更比现在的雪白。雪,是冬天的一张华美的名片。无雪的冬天,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完美的冬天。⑦雪,是无声的。有时,早晨一觉醒来,你会发现整个村庄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女,着一身素裙悄悄下凡人间。家家屋门都被厚厚的积雪,掩盖了半截,所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雪,各家各户纷纷把屋门打开,你也扫雪,我也扫雪,不大一会,整个村子里,就只听见刷刷的扫帚声,还有村民们热情地招呼声。所有这些,无不给冬雪后的村庄,平添一种浓浓的乡情。再后来,清扫过雪的羊肠小道就连在一起,蜘蛛网似地呈现在雪地上。青黑色的小路,白茫茫的屋顶,那黑白分明的强烈对比,你如果没亲眼看到过,你就没法说出她的怡人和美好!⑧雪不但装点着大地、小路、山川、树木,雪还装点着我们这些少年绮丽的梦想。我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虽然幼稚,即使粗糙,但是那是孩子们的创造,再笨拙,大人们也给以最隆重地肯定,而且家长们也来帮忙,为我们打造美好的幻想。⑨冬天的水,是最奇特的。⑩它一改春季的温馨,夏天的蓬勃,秋天的清澈,而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质感,冰清玉洁的妖娆。水,不再仅仅是一种流动的生命,而又呈现出另一种雕塑般的挺立,她或卧或立,或厚或薄,是冬天颠覆了水常态化的形象,是冬天让人欣赏到了水们另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凝结成冰的水,是孩子的最爱。有了冰的河流,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水面上驰骋,而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凫水的技巧和经验。陀螺是我们经常玩的一种玩具,有了冬天,有了厚厚的冰,陀螺变得更加欢快,更加活泼。⑪我怀念那个又是雪、又是冰,但却让我心灵感到温暖的冬天!我迷恋那个有点质朴、又有点原始,个性鲜明、风韵独特的冬天!4.文章开头“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我从小就喜欢冬天。”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5.短文题为《冬韵》,作者用什么来表现冬韵的?6.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你会发现整个村庄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女,着一身素裙悄悄下凡人间。7.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答案】4.点题,引出后文对故乡冬天的描写,表达对冬天的喜爱之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5.冬天人们围着柴火取暖;冬天孩子们游戏的快乐;冬天下雪后人们扫雪,孩子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冬天孩子们在水面上驰骋,玩陀螺。6.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雪覆盖下村庄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雪后家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7.在内容上总结全文,表达对故乡冬天的怀念与迷恋。在结构上与题目和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作用。首段中的“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突出了冬天最有韵味的特点,引出后文对冬韵特点的描写。“我从小就喜欢冬天”表达自己对于冬天的喜爱,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②段中的“于是就在主房的正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郑重其事地烤起火来。如果这时恰好又来了串门的邻居,那这堆火烧的就更有意义了”可得:冬天人们围着柴火取暖。根据第④段中的“那时我们这些少年功课本来就不多,到了冬天更是无书可读,所以游戏就成了我们必做的功课。贫穷以及因贫穷给我们带来的寒冷,丝毫不能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快乐”可得:冬天孩子们游戏的快乐;根据第⑦段中的“家家屋门都被厚厚的积雪,掩盖了半截,所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扫雪”和后段中的“雪还装点着我们这些少年绮丽的梦想。我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可得:冬天下雪后人们扫雪,孩子们用雪塑造心里最美好的期盼和祝福;根据第⑩段中的“有了冰的河流,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水面上驰骋,而不要担心自己有没有凫水的技巧和经验。陀螺是我们经常玩的一种玩具”可得:冬天孩子们在水面上驰骋,玩陀螺。【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整个村庄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女”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村庄比作美丽的仙女。“着一身素裙悄悄下凡人间”把村庄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联系句中的“仙女”和“素裙”可知,此处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下雪后,村庄被白雪覆盖后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雪后村庄的喜爱之情。【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末段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我怀念那个又是雪、又是冰”“我迷恋那个有点质朴”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冬天的怀念与迷恋,点明了文章主旨。从结构上来看,末段中的“我迷恋那个有点质朴、又有点原始,个性鲜明、风韵独特的冬天”与首段中的“四季里,最有韵味的就是冬天了”和“冬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二)(13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五猖会(节选)鲁迅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③“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④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⑤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⑦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⑧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里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⑨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⑩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⑪“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⑫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⑬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⑭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⑮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8.此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出自该集的作品还有(请列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计3分。)9.怎样理解“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10.选文开头写准备去看赛会时“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但后来又写“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11.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方式你如何评价?【答案】8.①.旧事重提②.《藤野先生》③.《琐记》9.表面上是担心父亲因为“我”不把《鉴略》读熟,不会同意“我”去看五猖会。实际上是作者担心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10.对比,“我”在背书前盼望观看五猖会的兴奋心情,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批评了强制教育(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1.示例:我不同意父亲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方式。因为父亲这样的做法是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扼杀了儿童的天性。【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段。结合第⑤段“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第⑥段“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知,“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是指“我”担心父亲因为“我”不把《鉴略》读熟,不会同意“我”去看五猖会;结合第⑭段“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可知,作者对父亲这种行为的否定,也就是对束缚儿童成长的封建教育的否定,故“我担着心”还指“我”担心封建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的束缚、压制和摧残。【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写作手法。结合开头写准备去看赛会时“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但后来又写“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可知,“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写出了“我”要去看会时的兴奋和喜悦;“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是指“我”终于背将出来可以去看会了,但这时已是索然无味,没了兴致;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摧残少年儿童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强烈控诉,批评了强制教育(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看法。解答时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自己的经历看法,谈谈理解,言之有理即可。角度一:一次期待已久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严重地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教育方式只会损害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给“我”造成痛苦的记忆,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使“我”厌恶学习。我的父母也常常让我带着学习任务去旅游和看电影等,常常增加我的反感。角度二:父亲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父亲的近于残酷的要求是作者日后成才的基础,我们应该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毕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17分)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旧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颜氏家训(节选)颜之推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①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②至死而无威,忿怒③日隆而增怨,逮④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⑤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注释:①恣:任意放纵。②捶挞:杖击,鞭打。③忿怒:愤怒。④逮:到,及。⑤苛虐:严厉残暴。1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非宁静无以致远励()(2)淫慢则不能励精致()(3)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4)逮于成长,终为败德败德()13.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骄慢已习,方复制之。14.选文(甲)中和“只当存高远”意思相近的句子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乙)中强调如果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2)_________,__________。15.两篇短文都与教育子女有关,但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其中选文(甲)诸葛亮主要告诫儿子:(1)______________;选文(乙)则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应该:(2)_____________。【答案】12.①.达到②.振奋③.轻薄④.修养⑤.

败坏的品德13.(1)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2)骄傲怠慢已经成习惯时,才再去制止。14.①.非淡泊无以明志②.非宁静无以致远③.养成骄傲怠慢的习惯④.养成败坏的品德15.①.要勤奋学习,确立高远的志向,修身养性,在生活上保持节俭与自我约束,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认为要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教育,要严格管教。(或督促训诫,适当体罚,不要放纵,该训诫时要训诫,还要讲究方法)【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2)句意: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3)句意: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险:轻薄;治:修养。(4)句意:等到长大成人,最终养成败坏的品德。败德:

败坏的品德。【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1)重点词语: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修养身心;养德,培养品德。(2)重点词语:骄慢,骄傲怠慢;习,习惯;方,才;复制,再去制止。【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1)“志当存高远”的意思是:人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甲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思是: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这两句和“志当存高远”的意思接近。(2)乙文中强调如果过分溺爱孩子的结果是: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再去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长大成人,最终养成败坏的品德。用自己的话概括结果就是孩子养成骄傲怠慢的习惯,养成败坏的品德。【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勤奋学习,确学高远的志向,修身养性,在生活上保持节俭与自我约束,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根据乙文“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的需要,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呵斥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还认为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可知,作者认为对待孩子不能过分的宠爱,该管教的时候就管教,要有方法。结合乙文第一段“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知,作者同意孔子的观点,建议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教育,要严格管教。【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得还来得及吗?【乙】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的需要,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呵斥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还认为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等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再去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长大成人,最终养成败坏的品德。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着重在口头上予以怒斥伤及他们的脸面,却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应该拿生病来作比喻,难道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应当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三、写作(45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从“读”到“懂”是一段心灵历程,读山水可以感受刚毅与柔情;读童年可以感受到快乐与纯真;读母爱可以感受到包容与无私。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人、事、道理是你慢慢读懂的。请以“我读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答案】例文:我读懂了珍惜我向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