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季氏将伐颛臾》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季氏将伐颛臾》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季氏将伐颛臾》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季氏将伐颛臾》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1/3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主要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文化名人之一,孔子被尊为“至圣”。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和武力征伐。2/35孔子格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35半部《论语》治天下论,纂辑意思,应读lún;语,言谈。《论语》是一部统计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集,是相关儒家思想经典著作。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教育、文学以及立身处世道理等。《论语》全书20篇。《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4/35时代背景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著名历史事件“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桓公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逐步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深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寻求深入扩充实力,攻取颛臾。5/35背景介绍

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初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加了出征前策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对话。6/35主要观点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关键是“仁”,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政治上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本文中,孔子从“仁”政观点出发,果断反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

7/35人物出场(1)季氏:季孙氏,当初鲁国贵族。这里指季康子(名肥,鲁国大夫)。相关事件和思想:春秋末期,诸侯吞并,当初把持鲁国朝政季康子,横征暴敛,富比宫室。但他仍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攻伐吞并颛臾(春秋小国,从属于鲁国,故城在山东费县西北),以扩大自己势力范围。

8/35(2)冉有、季路:两人都是孔子学生,当初是季康子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求。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相关事件和思想:冉有和季路即使把“季康子想要吞并颛臾”消息汇报给了老师——孔子,但他们听了孔子(反对“讨伐”颛臾)观点后,并不服气。其实,做为季康子家臣,冉有和季路在内心里是很支持“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9/35朗诵第一段,试译以下文句10/35第一段翻译(1)季氏将伐颛臾(2)无乃尔是过与?(3)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4)何以伐为?

11/35

(1)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要进攻附庸国颛臾。

“伐”,讨伐,进攻。“伐”有旗鼓之意,就是公开地进攻。与之相反是“袭”,就是趁人不备而进攻。

12/35(2)无乃尔是过与?恐怕应该责备你吧?“无乃……与”是个固定句式,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吧”。无,不。乃,是。尔,你,指冉有,宾语前置。是,这,是宾语提前标志。代词,指代没能劝说季氏放弃伐颛臾想法。过,动词,责备。与,疑问语气助词。

13/35(3)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

以前先王封他做东蒙山主祭人。

“认为”是“以之为”省略,之指颛臾。

(4)何以伐为?

为何要讨伐他呢?

“何以……为?”是疑问句式。14/35课文第一部分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15/35冉有有意将讨伐之事轻描淡写,说成“有事”孔子果断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先王认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不可伐无须伐不妥伐义正词严16/35第2段朗诵和疏通文意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夫子欲之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7/3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假如)能够施展才能就担任官职,(假如)不能施展才能就不要担任官职。

陈,陈设,摆出来。力,才能。就,动词,靠近,靠近,这里有担任,充任意思。止,停顿,这里是不要做官意思。

18/35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况且你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过失呢?这句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19/35双重喻义:“虎兕出于柙”喻指季康子去进攻颛臾,“龟玉毁于椟中”喻指颛臾在境内遭到进攻,这是第一重喻义;老虎、犀牛从笼中跑出,龟甲和玉在盒中被毁皆因管理人员渎职,所以来喻指季路、冉有渎职,这是第二重喻义20/35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

21/35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不然,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利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应尽职责,从而以理服人。22/35第3段朗诵和疏通文意疾、辞、患、寡、均、贫、安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3/3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想要’,却要找理由去做人。疾,痛恨;舍:同“捨”,放弃;而:表转折,却;辞:托辞。24/3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怕财富少而怕分配不平均,不怕人少而怕境内不安定。有国有家者:诸侯和大夫患:担心而:表转折25/3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盖”,表示语气情态副词,常放在句首表示提醒语气。“无”,没有,无所谓。“寡”,与“少”是同义词。“倾”,倾覆。

26/3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做到这么,远方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抚他们。服:归附;修:修明,致力于;来:使动使用方法。27/35既来之,则安之。使他们来了之后,就使他们安心。来、安:使动使用方法。28/3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29/35二、内容介绍鲁哀公时,权臣季康子要吞并小国颛臾。冉有、子路时为季氏家臣,将此事通知孔子。孔子观点冉有、子路对此事有责任季氏不应吞并盟国颛臾应该用“文德”使邻国归顺当务之急是处理国内事务曲阜泗水平邑费县蒙山鲁国颛臾季氏封地30/35讨论:这几句话表明孔子基本政治主张是什么?孔子认为冉有、季路做怎么样?表明对内创造平等、安定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政,使外邦异族归附。即实施礼治,以德服人。31/35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标准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到达“无贫”、“无寡”、“无倾”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治国标准,“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标准详细办法,这充分表达了孔子实施仁政、实施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政治主张。

但冉有和季路却违反了些标准。32/35经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表明了孔子什么样态度和性格?季氏真正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表明孔子目光锐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