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_第1页
2023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_第2页
2023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_第3页
2023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_第4页
2023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2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 制 指 南2023目 录一、总体思路 5(一)主要目的 5(二)基本原则 5(三)总体要求 6(四)主要步骤 6二、达峰目标分析及目标确定 7(一)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方法学 7(二)分析碳排放历史趋势与现状特征 9(三)分析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 三、实施路径 12(一)重点领域识别 13(二)鼓励确定重点区域 13(三)政策和措施优选 13(四)重大工程项目衔接 16四、保障措施 17(一)加强组织领导 17(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17(三)强化资金支持 18(四)加强能力建设 18五、时间进度 18一、总体思路(一)主要目的(要切实提高政治(,进一步明确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路线图、实施路径,统筹考虑国家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对达峰后情景进行必要论证,为推动本省(区、市)低碳发展提供综合方案、行动指导。(二)基本原则科学性。坚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科学分析碳排放历史变化及发展趋势,结合战略定位,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科学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规范性。坚持以峰值目标为导向,做到指导思想明确、目标析边界一致、数据透明、分析方法规范、峰值目标可比。可行性。充分反映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基本特征,确定的达峰务清晰精准,提出的政策行动和保障措施切实可行。战略性。将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工作与力争在2060年前水平保护要求的达峰目标。(三)总体要求发展规划。强地方能力建设,发挥研究机构支撑作用,开展国际合作。识,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合力。(四)主要步骤1.分析排放变化与特征源。2.研判确定达峰目标化新常态。2060行分析和说明。3.实施路径明确达峰路径:识别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重点领域及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相衔接。放权交易市场等政策工具开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二、达峰目标分析及目标确定(一)二氧化碳排放分析方法学1.核算边界((排放,以及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为推动各省(区、市)实现达峰目标的同时做好率先实现碳域定义参考附件。为便于统计,各省(区、市)按运营主体注册地原则,将航空客货运输碳排放及国际远洋运输碳排放填入附件的表格中,单独报送生态环境部,不计入本省(区、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2.基本方法((以下简称名义排放总量)由能源活动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加总得到,即:C02=C02,直接+C02,间接其中,(1)能源活动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能源的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即:C02,=ΣAi(的消费量(标准量,可由能源平衡表计算得到。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以各年度《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附录为准。EFi表2.66CO2/为1.73吨CO2/吨标准煤,天然气为1.56吨CO2/吨标准煤。(2(市子计算得到,即:

C02,ΣAe力调入量,EFe0.853tCO2/MWh,气电排放因子为0.405tCO2/MWh。调入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其相应的调入电力二0。(二)分析碳排放历史趋势与现状特征()2010-2019和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等领域。1.碳排放总量及各领域排放增幅计算本省(区、市)及各领域2011-2019年碳排放量相对2010年碳排放量增幅,分析碳排放总量历史变化趋势与规律。。第y2010=(€O2,y–€O2,2010)。€O2,2010第yj2010j。=(€O2,y,j–€O2,2010,j)。€O2,2010,jy2010j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等。2.各领域碳排放占比计算本省(区、市)2010-2019年各领域碳排放量占该年度本省(区、市)碳排放总量比重,分析碳排放变化趋势与规律。第y年第j个领域碳排放占比= €O2,y,j 。本省(区、市)碳排放总量yy2010-2019j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等。3.分品种化石能源、调入电力碳排放增幅及占比计算本省(区、市)2011-2019年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调入电力碳排放相对2010年碳排放增幅,分析分品种能源碳排放变化趋势和特征。yi2010i。增幅=(€O2,y,i–€O2,2010,i)。€O2,2010,i其中,第y年指除2010年外的已有能源平衡表的年份,第i种能源指煤炭、石油、天然气、调入电力。第y年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占比= €O2,y,i 。本省(区、市)碳排放总量yy2010-2019i(三)分析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2035化碳排放达峰目标,明确达峰路径和重点任务。1.一般步骤(1)识别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驱动因素((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后呈稳中有降的趋势。(2)分析政策和措施发展趋势及减排潜力(重点领域碳排放控制政策与行动的实施(3)峰值目标确定结合国家碳排放控制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相关要求,采用(4)识别重点领域并确定达峰路径2.分领域计算方法分领域的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可以根据不同种类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计算得到,即:2,直接=ΣΣ(i,j,k×i,j,k)ijk(在预测分析并确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和表格。三、实施路径明确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施路径是落实省级达峰目标的关(进一步分解到区域(一)重点领域识别(二)鼓励确定重点区域(将二氧化碳达峰目标进一步细化(三)政策和措施优选(年2060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纳入本省(区、市“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城市空间格局方面的政策和措施2.经济和产业结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3.能源加工转换领域的政策和措施灵活负载项目等。4.工业领域的政策和措施持续、资源化再利用。5.主要涵盖减少建筑能耗和优化建筑用能结构两个方面,推动能标准等。6.交通领域的政策和措施服务水平等。(四)重大工程项目衔接2021-2035(综1综合分析重大项目对本地区碳排放影响,并填写附件中的表格。充分考虑本省(区、市)(及工程项目与达(重点区域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二氧化碳(局、重点领域及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的总体进展。(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点区域主管单位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三)强化资金支持推广和应用等的扶持力度。(四)加强能力建设五、时间进度20212-3(通座谈,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相关研究及测算。4相关测算考虑报送生态环境部。7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8-12月,根据国家达峰行动方案相关要求,对《省级达峰(初稿)环境部。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修改完善后正式发布。(附件:1.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大纲2.核心指标测算表3.二氧化碳直接排放4.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5.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6.化石能源消费活动领域分类与定义7.重大项目能耗与碳排放8.航空客货运输及国际远洋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附件1省级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大纲XX省(区、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一、现状与形势分析通过对本省(区、市)经济社会、能源消费、低碳发展的现状分析,在研判当前形势及未来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特征、发展趋势、驱动因素、减排潜力等。(一)经济社会发展(二)能源消费及结构(三)二氧化碳排放历史与现状(四)二氧化碳排放发展趋势二、总体要求20302060(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份、总量目标及重点任务。三、开展重点领域及行业的达峰行动根据达峰目标任务,围绕重点领域及行业达峰要求,从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出发,提出促进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以及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尽早达峰的政策与行动。(一)能源领域政策与行动(二)工业领域及主要行业政策与行动(三)建筑领域(包括服务业和居民生活)政策与行动(四)交通运输领域政策与行动(五)农业等其他领域政策与行动(六)重大项目分析研判及相关措施四、重点区域的达峰行动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根据达峰目标任务,围绕重点区域率先达峰要求,从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出发,提出重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重大项目布局、深化低碳发展试点、探索近零碳及碳中和试点示范等政策行动和体制机制创新。(一)达峰目标(二)达峰行动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三)强化资金支持(四)强化能力建设附件2核心指标测算表指标单位2005年2010-2019各年度2020-2035各年度实际值实际值预估值经济社会发展GDP增速%GDP总量万亿元(2015年不变价)人口亿人人均GDP万元/人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煤煤炭消费占比%石油消费占比%天然气消费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能源活动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亿吨名义排放总量亿吨五年规划关键目标五年碳强度下降率%五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电力调入排放总量亿吨排放占比%调入电力量亿kWh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排放总量亿吨排放占比%化石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农业排放总量亿吨排放占比%化石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指标单位2005年2010-2019各年度2020-2035各年度实际值实际值预估值工业和建筑业排放总量亿吨排放占比%化石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交通运输排放总量亿吨排放占比%化石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服务业及其他排放总量亿吨排放占比%化石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居民生活排放总量亿吨排放占比%化石能源消费量亿吨标煤附件3XX省(区、市)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年份排放总量(万吨)分领域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2005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20282029203020312032203320342035附件4XX省(区、市)电力调入蕴含的间接排放年份调入煤电电量(万千瓦时)调入气电电量(万千瓦时)调入非化石能源电量(万千瓦时)外省调入电量合计(万千瓦时)(万吨二氧化碳)2005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20282029203020312032203320342035附件5XX省(区、市)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年份排放源与吸收汇种类201020152020202520302035总排放量(净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总计1.水泥生产过程2.石灰生产过程3.钢铁生产过程4.电石生产过程5.其他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总计1.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小计乔木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活立木消耗2.森林转化碳排放小计燃烧排放分解排放废弃物处理总计固体废弃物附件6化石能源消费活动领域分类与定义一、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包括电力、热力、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领域的能源消费量由各省(区、市)能源平衡表中的“加工转换投入量”计算得到。对于电力,只考虑“一次能源生产量”,不考虑热力。具体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参照下表。表1 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电力=一(1)热力不考虑其他能源类型=二(1)至二(2)中所有负项之和的绝对值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二、农业()能源平衡表中“终端消费量”下的“农、林、牧、渔业”相对应,按照如下拆分规则对能源消费量数据进行调整中汽油的80和柴油的10划出至交通运输不考虑电力和热力。具体参照下表。表2 农业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农业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汽油=四(1)*20%柴油=四(1)*90%电力、热力不考虑其他能源类型=四(1)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三、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其他工业以及建筑业。工业和建筑业领域的能源消费量与各省(区、市)能源平衡表中“终端消费量”下的“工业”和“建筑业”相对应。按照如下拆分规则对能源消费量数据进行调整“工业”汽油的79、柴油的26划出至交通运输,不考虑电力和热力。具体参照下表。表3 工业和建筑业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工业和建筑业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汽油=四(2)*21%+四(3)柴油=四(2)*74%+四(3)电力、热力不考虑其他能源类型=四(2)+四(3)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四、交通运输(不含国际远洋运输(能源平衡表中“终端消费量”下的“仓储和邮政业”相对应。具体参照下表。表4 交通运输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交通运输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汽油=四(1)*80%+四(2)*79%+四(4)+四(5)*98%+四(6)*98%+四(7)*99%柴油=四(1)*10%+四(2)*26%+四(4)+四(7)*95%电力、热力不考虑其他能源类型=四(4)注:表中数字对应能源平衡表中序号。五、服务业及其他包括第三产业中扣除交通运输的部分。服务业及其他的能源消费量与各省(区、市)能源平衡表中“终端消费量”下的“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相对应。按照如下拆分规则对他中汽油的98划出至交通运输不考虑电力和热力具体参照下表。表5 服务业及其他对应的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服务业及其他能源平衡表拆分情况汽油=四(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