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阳澄湖畔的草鞋山遗址是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文化遗存,1972年以来的墓葬考古发掘了大量随葬品,主要有陶制的鼎、罐、壶、豆等器,另有杯、钵、盆、盘等器类,M198墓还出土了外方内圆、刻有兽面纹饰的大型玉器——“中华第一玉琮”(如图)。上述现象可以综合研判当时()A.手工生产超过北方 B.已经出现社会分化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 D.开始进入阶级社会2.《史记》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险要关口)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司马迁意在说明()A.分封制保障了边疆安宁 B.宗法制规范了尊卑等级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恩令稳定了统治秩序3.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文献评述魏收《魏书》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欧阳修《居士集》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赵翼《廿二史札记》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4.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材料主要表明()A.官员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B.人情私利威胁政权的稳定C.三省六部制导致效率低下 D.官官相护限制了中央集权5.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C.雇佣劳动制比较普遍 D.盐业专卖制度被废除6.顾炎武认为,“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并在《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了经义、政事、财赋、世风、礼治、科举、史地、兵事、艺文等方面的笔记。由此可见他()A.隐晦指出明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知识分子应治事救世C.反对八股取士埋没了人才 D.批驳道教和儒家无所作为7.有学者认为,“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材料重在()A.说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掩盖英国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C.全面贬抑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D.模糊东西方对抗的时空大背景8.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空前兴盛,下表反映了其部分研究成果作者成果魏源《西北边域考》沈垚《新疆私议》李兆洛《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官方修订《钦定回疆则例》据此推断,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A.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B.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C.总结了历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D.推动了近代史学逐渐走向繁荣9.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10.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11.1896年《时务报》发行后,孙诒让在给朋友信中写道:“统计阅报人数以敝里为最多,而敝里阅报之人,弟率稔知其人。盖慨时事之危迫,爱玩钦服者十之一二;而闻有科举变法之说,假此揣摩为场屋怀挟之者十之七八;其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者,无一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A.清末知识分子阅读新式报纸蔚然成风 B.体现了维新思想在社会底层广泛传播C.当时阅读新报主要是从功利角度出发 D.社会底层人民关心时事挽救民族危亡12.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甘孜后,根据朱德的提议举行了“五一”全军运动会,进行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项目的比赛。这次运动会的召开旨在()A.锻炼敌后军民的应战能力 B.适应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庆祝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宣扬抗日反蒋的斗争精神13.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史料相对匮乏。有学者认为八路军能够直接与日军战斗部队作战,从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有学者根据八路军的伤亡情况,推测日军战斗部队占比较大,所以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也有学者引用日方资料,知悉其实是运输辎重的部队受到八路军伏击,因此“平型关大捷”就是演绎出来的。上述材料说明()A.综合研究多种史料能发现历史真相 B.国外史料能增加历史叙述的可信度C.历史解释过程中不能运用逻辑推理 D.史料实证方法深刻影响历史评价14.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山东等关内各大军区负责人时指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为此,中共中央于7月份提出这样的号召()A.“武装自卫” B.“坚持游击战” C.“挺进中原” D.“解放全中国”15.1953年时,毛泽东认为:“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这样的评述印证了()A.东北经济的重要性 B.民族复兴的艰巨性C.抗美援朝的合理性 D.维护独立的正当性16.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扫清中美建交的体制性障碍 D.反思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汉文帝时开创了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可以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材料二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晚期,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权、领兵权,对所部郡县实行管理。——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刺史制的特点,指出其与秦朝监郡御史的相同之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将土地所有权思想具体阐释为“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土地现有地价归地主所有,此后因社会经济发展之“增价”则归于国家。在1919年“双十节”的演讲中,他提出要防止私人垄断以及资本专制。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地主垄断土地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以致形成资本集中与社会的贫富悬隔,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由此产生。1924年,孙中山在《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的演讲中指出,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如果这一群体不能觉悟起来促成三民主义的实行,“就是我们的革命一时成了功,还不能说是彻底”。材料二1948年2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由“中国土地改革协会”起草的《土地改革方案》,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耕者有其田,所以全国农耕土地,应自即日起,一律归现耕农民所有”。“协会”领导人萧铮指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待农村经济复苏之后,再逐步实行大农场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学桃《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材料三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思想内涵。(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当时制定土地政策的原因。(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进步之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的演变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在一种经济的平面上进行的。经济变革需要通过政治变革来实现,而观念变革又是政治变革的先导。经济、政治、观念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网络,历史演变正是通过这种网络结构而进行的。——杨耕《危机中的重建》根据上图任选中国近代史某一个具体时期,在时空构建图上补充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具体史实,并根据所填关键词自拟观点,概述该时空下的历史现象。(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具体史实展开概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4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2022年,苏州市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72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出口15475.0亿元,增长4.0%,进口10246.1亿元,下降1.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进出口1504.9亿元,增长2.9%;民营企业进出口8271.0亿元,增长11.9%;外资企业进出口15944.9亿元,下降3.1%。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日本、欧盟(不含英国)和东盟出口分别为3231.7亿元、1173.5亿元、2887.6亿元和2069.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5%、4.2%、6.0%和11.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2.8%。全年新设外资项目1242个,实际使用外资74.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制造业使用外资32.66亿美元,增长147.9%。全年新增对外投资项目381个,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25.63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协议投资额占比达42.3%。——《202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据材料一,概括40年来的伟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取得成就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苏州对外经济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经济发展的隐忧。
苏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调研试卷历史一、选择题1.阳澄湖畔的草鞋山遗址是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文化遗存,1972年以来的墓葬考古发掘了大量随葬品,主要有陶制的鼎、罐、壶、豆等器,另有杯、钵、盆、盘等器类,M198墓还出土了外方内圆、刻有兽面纹饰的大型玉器——“中华第一玉琮”(如图)。上述现象可以综合研判当时()A.手工生产超过北方 B.已经出现社会分化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 D.开始进入阶级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发掘了大量随葬品”“M198墓还出土了外方内圆、刻有兽面纹饰的大型玉器——‘中华第一玉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鞋山遗址中的外方内圆、刻有兽面纹饰的大型玉器“中华第一玉琮”,这是古代用于象征财富和地位用的玉器,体现了社会分化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是否超越,排除A项;国家机器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雏形的出现,排除C项;人类社会也就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开始进入到第一个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2.《史记》载:“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险要关口)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司马迁意在说明()A.分封制保障了边疆安宁 B.宗法制规范了尊卑等级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恩令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强本干弱枝叶之势”等信息可知,当时推恩令已经实行,诸侯国已经被削弱,据材料“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可知司马迁意在说明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统治秩序,D项正确;司马迁强调的是削弱封国有利于维护统治,而不是分封制保障了边疆安宁,排除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崩溃,且材料不涉及宗法制,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稳定了统治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3.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文献评述魏收《魏书》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欧阳修《居士集》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赵翼《廿二史札记》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去夷即华,易姓建都”“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务欲以夏变夷”等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以上典籍都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C项正确;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与“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六镇兵率多摈弃之”等说法不符,排除A项;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只是部分信息,与欧阳修的观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4.唐太宗曾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材料主要表明()A.官员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 B.人情私利威胁政权的稳定C.三省六部制导致效率低下 D.官官相护限制了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此实亡国之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认为官府有时处理政事时顾忌人情颜面,知道这么做不是政事,但是最后也做了,最终弊端很大,容易造成亡国。说明材料强调的是人情私利威胁政权的稳定,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官员素质的高低作出判断,排除A项;推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央和地方关系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5.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C.雇佣劳动制比较普遍 D.盐业专卖制度被废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说明此时制盐技术的进步,反映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才出现,排除B项;仅从四川一地,并不能得出雇佣劳动制比较普遍,排除C项;仅从新制盐技术的状况,无法得出盐业专卖制度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6.顾炎武认为,“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并在《日知录》中分条缕列了经义、政事、财赋、世风、礼治、科举、史地、兵事、艺文等方面的笔记。由此可见他()A.隐晦指出明朝灭亡的教训 B.主张知识分子应治事救世C.反对八股取士埋没了人才 D.批驳道教和儒家无所作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列了经义、政事、财赋、世风、礼治、科举、史地、兵事、艺文等方面的笔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主张修治人之实学,而不是空谈,因此得出顾炎武主张知识分子应制事救世,B项正确。顾炎武的观点并未涉及“明朝灭亡教训”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并没提到八股取士,只是强调注重经世致用,排除C项;顾炎武的思想并未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7.有学者认为,“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材料重在()A.说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B.掩盖英国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C.全面贬抑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D.模糊东西方对抗的时空大背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年(中国)。根据题干材料“不兼容”“体制之间的冲突”“对抗”等信息可以看出该学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中西方存在冲突,表明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A项正确;材料中的“英国工业的扩张”体现了侵略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国经济政治制度的评价,排除C项;材料中的冲突是对当时具体历史背景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A项。8.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空前兴盛,下表反映了其部分研究成果作者成果魏源《西北边域考》沈垚《新疆私议》李兆洛《大清一统舆地全图》官方修订《钦定回疆则例》据此推断,西北边疆史地学研究A.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 B.反映出“天朝上国”观念盛行C.总结了历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D.推动了近代史学逐渐走向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西北边域考》《新疆私议》《大清一统舆地全图》”等研究的成果,可得出这些都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的统治危机有关,反映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天朝上国,排除B项;历朝的说法太绝对,材料并没有体现历朝,排除C项;材料与史学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除A项;“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是以经验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10.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 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纺”“织”分离,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手工织布工场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手工织布只是“一度的兴盛和繁荣”,且进口机织棉布的销售情况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11.1896年《时务报》发行后,孙诒让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统计阅报人数以敝里为最多,而敝里阅报之人,弟率稔知其人。盖慨时事之危迫,爱玩钦服者十之一二;而闻有科举变法之说,假此揣摩为场屋怀挟之者十之七八;其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者,无一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A.清末知识分子阅读新式报纸蔚然成风 B.体现了维新思想在社会底层广泛传播C.当时阅读新报主要是从功利角度出发 D.社会底层人民关心时事挽救民族危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6年(中国)。根据材料“其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者,无一也”可知,《时务报》发行后,阅读报纸的人大部分是出于功利角度,更关注科举变法,而不是出于民族危机和学习西方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阅读报纸的人关注的内容,没有涉及多少人阅读报纸,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知识分子,没有涉及社会底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底层人民,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2.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甘孜后,根据朱德的提议举行了“五一”全军运动会,进行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项目的比赛。这次运动会的召开旨在()A.锻炼敌后军民的应战能力 B.适应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C.庆祝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宣扬抗日反蒋的斗争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进行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项目的比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后,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实际需要,提升全军的战斗素养,举行了运动会,主要比赛项目以战争中的实际运用为主,包括跨越障碍、刺杀、投弹、骑兵表演等,B项正确;1936年,尚未建设敌后根据地,排除A项;1936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适应革命斗争需要,提升战斗力,没有体现抗日反蒋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3.关于平型关战役史料相对匮乏。有学者认为八路军能够直接与日军战斗部队作战,从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有学者根据八路军的伤亡情况,推测日军战斗部队占比较大,所以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也有学者引用日方资料,知悉其实是运输辎重的部队受到八路军伏击,因此“平型关大捷”就是演绎出来的。上述材料说明()A.综合研究多种史料能发现历史真相 B.国外史料能增加历史叙述的可信度C.历史解释过程中不能运用逻辑推理 D.史料实证的方法深刻影响历史评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有学者认为八路军能够直接与日军战斗部队作战”,“还有学者推测日军战斗部队占比较大,所以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也有学者认为‘平型关大捷’就是演绎出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种观点都是在关注八路军面对的是否是日军的战斗部队这一论题,这说明对这一论题的史料实证方法将影响对平型关战斗的评价,D项正确;“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说法绝对,材料体现了对一件历史事件的多种说法,不能说明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排除A项;国外史料并不一定能增加历史叙述的可信度,B项说法与史学研究方法不符,排除B项;历史逻辑推理有其合理性,在描述具体史实中也有其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晋冀鲁豫、晋绥、晋察冀、山东等关内各大军区负责人时指出:“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为此,中共中央于7月份提出这样的号召()A.“武装自卫” B.“坚持游击战” C.“挺进中原” D.“解放全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国民党当局公然打破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内战。这场战争是国民党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制止战争,被迫应战,而不是主动挑起战争,所以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几个月,中共中央所提的口号是“武装自卫”,A项正确;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致电朱德、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等,提出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游击战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刘邓野战军挺进中原,排除C项;“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15.1953年时,毛泽东认为:“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这样的评述印证了()A.东北经济的重要性 B.民族复兴的艰巨性C.抗美援朝的合理性 D.维护独立的正当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毛泽东和基辛格分别从保卫东北人民安心生产和阻止美国侵略中国领土等角度,论证了抗美援朝的合理性,C项正确;东北经济的重要性与“阻挡美国”从而不“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分析中国民族复兴面临的困难和任务的艰巨性,排除B项;维护独立的正当性与抗美援朝、保障东北等地人民安心生产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树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扫清中美建交的体制性障碍 D.反思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可得出邓小平认识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是否是市场与计划,这是对之前中国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反思,D项正确;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排除A项;B项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排除B项;1979年元旦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代就有御史监郡的制度,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汉文帝时开创了刺史制度,刺史“居无常治”,他的工作方式就是巡行,在巡视中采察政情民情。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可以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纠正冤狱。监郡御史是一个御史监一个郡,州部刺史是一个刺史监若干郡。郡守两千石,一方长官;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故而“以卑临尊”。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因而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材料二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晚期,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权、领兵权,对所部郡县实行管理。——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1)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刺史制的特点,指出其与秦朝监郡御史的相同之处。(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地方行政区划制度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答案】17.特点:代表中央巡视地方;巡行地方考察政情民意,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刺史权力大,可以监察、评价和处理多个郡级长官;刺史地位低,资历浅;保持监察地方的独立性;刺史敢于担责,监察具有有效性。(任意5点)相同: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监察;都由中央垂直管理;都加强了中央集权。(任意2点)18.变化:“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机构;“州”取代郡,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刺史拥有监察权变为拥有行政权、领兵权。(任意2点)影响:地方势力增强,削弱了中央集权;容易导致分裂割据。【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由中央的御史府派御史常驻郡中,监郡御史直接受御史大夫的领导,是在地方工作的中央官”可知,代表中央巡视地方;根据材料一“居无常治”可知,巡行地方考察政情民意,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根据材料一“同监郡御史相比,州部刺史的权力更大,可以对郡一级地方长官的行政能力进行赏罚”可知,刺史权力大,可以监察、评价和处理多个郡级长官;根据材料一“刺史只是六百石的小官”可知,刺史地位低,资历浅;根据材料一“在整个权力结构中,刺史独立于地方利益之外,资历又相对较浅,正处于官僚生涯的上升期”可知,保持监察地方的独立性;根据材料一“勇于弹劾,敢于承担责任,保证刺史制的有效性”可知,刺史敢于担责,监察具有有效性。第二小问相同点,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都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监察,都由中央垂直管理,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到东汉晚期,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州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可知,“州”取代郡,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权、领兵权”可知,刺史拥有监察权变为拥有行政权、领兵权。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权、领兵权”可知,地方势力增强,削弱了中央集权;结合所学东汉的兴衰的相关知识可知,容易导致分裂割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6年,孙中山将土地所有权思想具体阐释为“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土地现有地价归地主所有,此后因社会经济发展之“增价”则归于国家。在1919年“双十节”的演讲中,他提出要防止私人垄断以及资本专制。在他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地主垄断土地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以致形成资本集中与社会的贫富悬隔,社会问题、社会危机由此产生。1924年,孙中山在《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的演讲中指出,农民“就是中国的一个极大阶级”,如果这一群体不能觉悟起来促成三民主义的实行,“就是我们的革命一时成了功,还不能说是彻底”。材料二1948年2月1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由“中国土地改革协会”起草的《土地改革方案》,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耕者有其田,所以全国农耕土地,应自即日起,一律归现耕农民所有”。“协会”领导人萧铮指出,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待农村经济复苏之后,再逐步实行大农场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学桃《中国近代土地所有权思想研究》材料三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还有1/3的地区没有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已进行改革的地方,有的也不够彻底。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1947年7月至9月,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思想内涵。(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当时制定土地政策的原因。(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进步之处。【答案】(1)内涵:平均地权,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防止土地垄断和资本集中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彻底的民主革命必须实现耕者有其田。(2)原因:面临战争失败的危险,国民政府统治危机严重;面对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挑战与压力;推行大农业发展的需要;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民生思想。(任意3点)(3)进步:指导思想上,共产党将解决土地问题视为民主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时间上,共产党早在1927年时即开始走农村道路,充分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实践上,土地革命时实行打土豪、分田地,解放战争初期已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组织机构上,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任意3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06年至1924年的中国。据材料一“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土地现有地价归地主所有,此后因社会经济发展之‘增价’则归于国家”并结合所学中华民国的政权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可得出平均地权,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据材料一“他提出要防止私人垄断以及资本专制大地主垄断土地以及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以致形成资本集中与社会的贫富悬隔”可得出防止土地垄断和资本集中导致社会贫富分化;据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在《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革命》的演讲”可得出彻底的民主革命必须实现耕者有其田。【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二“1948年2月19日”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当时国民党面临着战争失败的危险,国民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结合所学可得出,共产党实行耕者有其田,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国民党面临着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挑战与压力;据材料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待农村经济复苏之后,再逐步实行大农场制度,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可得出推行大农业发展的需要;结合所学“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可得出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6年至1947年的中国。据材料三“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可得出指导思想上,共产党将解决土地问题视为民主革命胜利的最基本条件,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结合所学可得出,在时间上,共产党早在1927年时即土地革命时期就开始走农村道路,充分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据材料三“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2/3的地方已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并结合“土地革命”等所学知识可得出,在实践上,土地革命时就实行打土豪、分田地,解放战争初期已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据材料三“中共中央发布了”“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等信息可得出在组织机构上,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的演变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在一种经济的平面上进行的。经济变革需要通过政治变革来实现,而观念变革又是政治变革的先导。经济、政治、观念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网络,历史演变正是通过这种网络结构而进行的。——杨耕《危机中的重建》根据上图任选中国近代史某一个具体时期,在时空构建图上补充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具体史实,并根据所填关键词自拟观点,概述该时空下的历史现象。(要求:围绕所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具体史实展开概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示例史实:①(政治)内忧外患,或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三民主义。观点:辛亥革命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沉重、清政府腐朽无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反清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经济基础。随着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小结:辛亥革命是当时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和思想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中国近代。首先读题干,可知题目要求是任选中国近代史某一个具体时期,在时空构建图上补充三个有内在关联的具体史实,然后根据所填关键词自拟观点,概述该时空下的历史现象;接着读材料,根据材料“经济、政治、观念的交互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网络,历史演变正是通过这种网络结构而进行的”可知历史的研究与学习是一个整体,学生应该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题目要求在中国近代史范围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去论述历史事件。示例:史实①内忧外患,或资产阶级力量壮大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三民主义(史实必须体现政治、经济、思想);观点:辛亥革命的发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沉重、清政府腐朽无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反清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大学《汽车色彩设计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地下室底板防水工程施工合同
- 旅游地产项目投资合同
- 心理咨询师防性侵教育方案
- 造纸行业阀门检修与保养方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练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 九年级物理全册20.3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习题3新版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练含解析鲁教版
- 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管理制度
- 心理咨询与辅导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GB/T 17892-2024优质小麦
- 南京市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数学试卷二(有答案)
- 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一下生物人教版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法院招聘18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动车配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虚拟专用网络(VPN)行业市场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检验检测机构内审员检查表
- 2024中煤电力限公司面向中煤集团内部招聘15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复习课件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