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第一部分扁平苔藓形态学特征 2第二部分组织学改变重点描述 5第三部分棘层细胞改变概述 7第四部分基底层细胞变化概况 9第五部分表皮角化异常特点 12第六部分上皮-真皮交界改变情况 13第七部分真皮炎症及浸润细胞类型 15第八部分慢性扁平苔藓改变总结 17
第一部分扁平苔藓形态学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表皮改变
1.表皮角化过度:角质层显著增厚,角化细胞过度角化,形成致密的角化层。
2.表皮棘层肥厚:棘层细胞增生,细胞增大,细胞间桥粒明显。
3.表皮细胞空泡变性:棘层细胞和基底细胞可出现空泡变性,细胞浆内可见空泡,细胞核萎缩。
基底层改变
1.基底细胞排列紊乱:基底细胞排列不规则,失去正常柱状或立方形排列,细胞形状不一。
2.基底细胞核分裂象增多:基底细胞核分裂象增多,可见有丝分裂像。
3.基底细胞凋亡:基底细胞可出现凋亡,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浆浓缩。
真皮改变
1.真皮乳头突延长:真皮乳头突延长,呈条索状或叶状。
2.真皮炎症细胞浸润:真皮乳头突和真皮浅层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3.真皮血管扩张: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壁内皮细胞肿胀,血管腔扩张。
角化不全
1.表皮角化不全:角化层部分部位可出现角化不全,角质细胞失去正常角化,胞质呈嗜碱性。
2.表皮角化细胞核残留:角质层部分部位可见核残留,角化细胞核不完全脱落,核固缩、碎裂。
3.表皮角化细胞胞浆空泡变性:角化细胞胞浆可出现空泡变性,细胞浆内可见空泡,细胞核萎缩。
气球样变性细胞
1.气球样变性细胞: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可出现气球样变性,细胞胞浆肿胀,细胞核固缩、碎裂,细胞浆嗜eosin性。
2.气球样变性细胞胞浆水肿:气球样变性细胞胞浆水肿,细胞浆内可见空泡,胞浆嗜eosin性。
3.气球样变性细胞细胞核固缩、碎裂:气球样变性细胞细胞核固缩、碎裂,核固缩、碎裂。
寿率小体
1.寿率小体:寿率小体是扁平苔藓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是基底细胞或棘层细胞胞浆内嗜eosin性颗粒状物。
2.寿率小体呈嗜eosin性颗粒状物:寿率小体呈嗜eosin性颗粒状物,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3.寿率小体是扁平苔藓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寿率小体是扁平苔藓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在其他疾病中很少见。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一、扁平苔藓形态学特征
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
1、表皮改变:
(1)角化过度:最常见的表皮改变是角化过度,表现为角化层增厚,细胞核减少,角化细胞变扁,角化颗粒减少。
(2)棘层肥厚:棘层通常呈均匀增厚,细胞核增大,细胞浆嗜碱性,胞间桥明显。在一些病例中,可见棘层内有气泡细胞。
(3)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可出现液化变性,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细胞质肿胀,胞浆嗜酸性,核与核之间形成空隙。
2、真皮改变:
(1)真皮乳头水肿:早期可见真皮乳头水肿,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带状炎症浸润:在真皮浅层或中层可见带状炎症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
(3)真皮纤维化:随着病程的延长,真皮可出现纤维化,表现为胶原纤维增多,排列致密,血管减少,细胞浸润减少。
3、附属器改变:
(1)毛囊炎:毛囊周围可见炎症浸润,毛囊上皮细胞可出现角化过度或萎缩。
(2)汗腺炎:汗腺周围可有炎症浸润,汗腺导管可出现角化过度或萎缩。
4、黏膜改变:
(1)角化过度:黏膜表面可出现角化过度,表现为角化层增厚,细胞核减少,角化细胞变扁,角化颗粒减少。
(2)棘层肥厚:棘层可呈均匀增厚,细胞核增大,细胞浆嗜碱性,胞间桥明显。
(3)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可出现液化变性,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细胞质肿胀,胞浆嗜酸性,核与核之间形成空隙。
5、血管改变:
(1)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扩张是扁平苔藓的常见血管改变,可见于真皮乳头和真皮浅层。
(2)血管周围炎症浸润:血管周围可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6、神经改变:
(1)神经纤维肿胀:神经纤维可出现肿胀,表现为神经纤维直径增粗,轴突肿胀,髓鞘变薄。
(2)神经纤维脱髓鞘:神经纤维可出现脱髓鞘,表现为髓鞘中断,轴突裸露。
7、其他改变:
(1)细胞核异常:在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可见到细胞核异常,如核分裂象增多,核仁增大,核膜增厚等。
(2)细胞质异常:在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可见到细胞质异常,如细胞质空泡化,细胞质嗜酸性增加等。
(3)基底膜异常:在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可见到基底膜异常,如基底膜增厚,基底膜断裂等。第二部分组织学改变重点描述关键词关键要点【组织学改变重点描述】:
1.扁平苔藓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表皮海绵状变性、棘层细胞变大、核仁明显、基底细胞排列不规则以及角化过度。
2.表皮海绵状变性是指表皮细胞之间的间隙扩大,细胞排列松散,细胞之间充满液体。
3.棘层细胞变大是指棘层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核变大,核仁明显。
4.基底细胞排列不规则是指基底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间间隙扩大,细胞核变大。
5.角化过度是指表皮角质层增厚,角化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消失。
【真表皮改变】:
组织学改变重点描述
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涉及表皮、真皮和黏膜。
表皮变化
*棘层肥厚:棘层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间隙扩大,形成明显的棘层肥厚。
*角化过度:表皮角化过度,角质层增厚,角化细胞明显增加。
*细胞水肿:表皮细胞水肿,细胞质透明,细胞核肿大,染色质疏松。
*细胞空泡形成:表皮细胞内出现空泡,空泡大小不等,可融合形成较大的空泡。
*细胞核异形:表皮细胞核异形,核仁增大,核膜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不均匀。
*角化细胞增生:角化细胞增生,角化细胞数量增加,角化细胞层增厚。
*角化不全:角化不全,角化细胞不成熟,细胞核残留。
真皮变化
*真皮水肿:真皮水肿,真皮胶原纤维松弛,血管扩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真皮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和血管周围。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和表皮交界处。
*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分布不均匀。
*胶原纤维增生:胶原纤维增生,真皮胶原纤维数量增加,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透明变性:真皮胶原纤维透明变性,胶原纤维失去正常结构,呈现透明状。
*坏死:真皮坏死,坏死灶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和表皮交界处。
黏膜变化
*黏膜增生:黏膜增生,黏膜厚度增加,黏膜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
*黏膜水肿:黏膜水肿,黏膜细胞水肿,细胞质透明,细胞核肿大,染色质疏松。
*细胞空泡形成:黏膜细胞内出现空泡,空泡大小不等,可融合形成较大的空泡。
*细胞核异形:黏膜细胞核异形,核仁增大,核膜不规则,染色质分布不均匀。
*角化过度:黏膜角化过度,角化层增厚,角化细胞明显增加。
*角化不全:角化不全,角化细胞不成熟,细胞核残留。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黏膜中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主要分布在黏膜浅层和血管周围。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分布在黏膜浅层和表皮交界处。第三部分棘层细胞改变概述关键词关键要点【棘层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1.棘层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是指在棘层细胞胞浆内发现的嗜酸性颗粒或小体。这些包涵体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边界清晰。有时还可出现嗜酸性角化过度。
2.棘层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等有关。
3.棘层细胞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的存在提示着扁平苔藓的诊断,但并非特异性改变,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改变。
【棘层细胞空泡变性】:
#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棘层细胞改变概述
一、棘层细胞改变概述
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疾病,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特征性。棘层细胞改变是扁平苔藓的重要组织病理学改变之一。
二、棘层细胞改变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1.棘层肥厚:棘层细胞排列紧密,层数增多,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肿大,染色质增多,核分裂象增多。
2.角化细胞减少:棘层细胞失去正常的角化过程,角化细胞数量减少,角化层变薄。
3.棘层细胞空泡:棘层细胞内出现空泡,空泡大小不一,可融合形成大空泡,空泡内常含有嗜伊红阳性物质。
4.棘层细胞坏死:棘层细胞坏死,细胞核萎缩或核溶解,细胞质嗜酸性或嗜碱性,形成坏死灶。
5.棘层细胞增生:棘层细胞增生,形成棘突,棘突可延长或分支,形成树状或羽毛状改变。
三、棘层细胞改变的意义
1.诊断意义:棘层细胞改变是扁平苔藓的重要组织病理学改变之一,有助于扁平苔藓的诊断。
2.鉴别诊断意义:棘层细胞改变有助于扁平苔藓与其他皮肤粘膜疾病的鉴别诊断,如银屑病、湿疹、红斑狼疮等。
3.预后意义:棘层细胞改变的程度与扁平苔藓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棘层细胞改变越严重,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
四、棘层细胞改变的治疗
扁平苔藓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外用药物、物理治疗等,全身治疗包括口服药物、注射药物等,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累及范围等因素选择。第四部分基底层细胞变化概况关键词关键要点基底层体积增大及细胞核异常
1.基底层细胞体积增大,形状可呈多边形或圆形,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狭窄或消失。
2.基底层细胞核增大、肿胀,核仁明显,核膜清晰,染色质分布均匀或轻度增粗。
3.基底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可见有丝分裂象和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细胞浆空泡变性及嗜酸性小体形成
1.基底层细胞浆空泡变性,空泡大多局限于细胞底部,可见大大小小的空泡,空泡内含有嗜酸性物质。
2.空泡内嗜酸性物质染色深,与细胞浆其他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空泡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3.嗜酸性小体是基底层细胞浆内常见的变化之一,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染色深,主要分布于细胞底部。
核孔增多及核仁增大
1.基底层细胞核孔增多,核孔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分布于核膜上。
2.核仁增大,形状不规则,染色深,可见多个核仁,核仁内可见核仁小体。
3.核仁增大可能是由于核糖体RNA的合成增加所致,核仁小体可能是由核仁DNA的转录所形成。
细胞间桥形成及细胞膜增厚
1.基底层细胞间桥形成,细胞间桥较细,呈线状或索状,将相邻细胞连接起来。
2.细胞间桥是由于细胞膜的融合所形成,可以促进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3.基底层细胞膜增厚,细胞膜上可见微绒毛,微绒毛排列紧密,可以增加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接触面积,促进细胞的附着和迁移。
线粒体增多及细胞器重排
1.基底层细胞线粒体增多,线粒体形态正常,分布均匀或呈簇状。
2.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的增多可能是由于细胞能量需求增加所致。
3.基底层细胞器重排,细胞器排列紧密,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分布于细胞质中。
基底膜增厚及皱襞形成
1.基底膜增厚,基底膜上可见微丝和微管,基底膜与表皮细胞连接紧密。
2.基底膜增厚可以保护表皮细胞免受外界刺激,维持表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基底膜上可见皱襞,皱襞的大小和形状不一,可能是由于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所致。基底层细胞变化概况
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研究中,基底层细胞的变化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基底层细胞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基底层细胞增生
扁平苔藓的基底层细胞增生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常见表现。增生的基底层细胞排列紧密,胞体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增生的基底层细胞可以形成突起或小梁,向表皮内或真皮内伸展。
2.基底层细胞角化不良
扁平苔藓的基底层细胞角化不良也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常见表现。角化不良是指基底层细胞失去正常的角化过程,导致细胞核消失,细胞质嗜伊红染色。角化不良的基底层细胞可以形成角化颗粒,也可以形成角化囊肿。
3.基底层细胞空泡化
扁平苔藓的基底层细胞空泡化是指基底层细胞胞质内出现空泡。空泡的大小和数量不等,可以累及整个细胞,也可以仅累及部分细胞。空泡化可能是由于细胞内水肿或细胞器变性引起的。
4.基底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
扁平苔藓的基底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中另一个常见表现。核分裂象增多是指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染色质浓缩,核仁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可能提示细胞增生活跃。
5.基底层细胞凋亡
扁平苔藓的基底层细胞凋亡是指基底层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凋亡的基底层细胞胞体萎缩,胞核浓缩,胞质嗜伊红染色。凋亡的基底层细胞可以被邻近的细胞吞噬或脱落。
6.基底层细胞炎性细胞浸润
扁平苔藓的基底层细胞炎性细胞浸润是指基底层细胞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总之,扁平苔藓的基底层细胞变化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基底层细胞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增生、角化不良、空泡化、核分裂象增多、凋亡和炎性细胞浸润。第五部分表皮角化异常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表皮萎缩】:
1.表皮萎缩是扁平苔藓组织病理学中最常见的变化之一,表现为表皮变薄、棘层细胞减少,基底细胞排列紧密。
2.表皮萎缩的严重程度与疾病的活动性呈正相关,活动期扁平苔藓的表皮萎缩更为明显。
3.表皮萎缩可能与扁平苔藓患者体内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表皮角质化过度】:
扁平苔藓患者表皮角化异常的主要特点如下:
1.角质层过度角化:表现为角质层增厚,角化细胞堆积,角化不全细胞增多,角化不全细胞核固缩,形成所谓的细胞碎片。
2.角化不全:表现为角质层中含有大量角化不全细胞,这些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固缩染色深,常呈碎裂状。
3.角质层不规则增厚:表现为角质层厚度不均匀,在某些部位增厚,在另一些部位变薄。增厚的角质层常呈紧密堆积的鳞屑状,而变薄的角质层则呈疏松的网状结构。
4.角化不全细胞增生:表现为角化不全细胞在表皮内增生,形成所谓的角化不全细胞巢。角化不全细胞巢通常位于表皮中层或棘层,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边缘清晰。
5.表皮棘层肥厚:表现为表皮棘层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紧密,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固缩染色深。
6.棘层细胞水肿:表现为棘层细胞胞质水肿,胞间隙扩大,细胞间桥断裂。
7.基底细胞层增生:表现为基底细胞层细胞增生,细胞排列紧密,胞质嗜碱性,细胞核固缩染色深。
8.基底层液化变性:表现为基底层细胞胞质液化,细胞核固缩染色深,形成所谓的液化变性灶。
9.真皮乳头肥大:表现为真皮乳头增生,增生的真皮乳头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边缘清晰。
10.真皮血管扩张:表现为真皮血管扩张,血管壁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11.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真皮内炎症细胞浸润,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第六部分上皮-真皮交界改变情况关键词关键要点【表皮细胞变化】:
1.表皮细胞增生、肥大、排列紊乱,形成棘层肥厚、角化不全等现象。
2.表皮细胞角化不全,角化细胞减少,细胞核可见核仁,胞浆嗜碱性增强。
3.表皮细胞内可见空泡变性、气球样变性等退行性改变。
【基底细胞变化】:
上皮-真皮交界改变情况
扁平苔藓是一种以T细胞为主导的慢性皮肤粘膜疾病,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表皮增生、真皮炎和上皮-真皮交界改变。上皮-真皮交界改变是指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导致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连接减弱或消失。
1.表皮改变
扁平苔藓的表皮改变主要表现为棘层肥厚、颗粒层变薄或消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是由于表皮细胞增生所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是由于颗粒细胞减少或消失所致,角化过度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增多所致,角化不全是指表皮角质层未完全成熟,常表现为核残留或细胞边界不清。
2.真皮改变
扁平苔藓的真皮改变主要表现为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和纤维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是由于T细胞和B细胞聚集所致,水肿是由于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液渗出所致,毛细血管扩张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血管舒张所致,纤维增生是由于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沉积所致。
3.上皮-真皮交界改变
扁平苔藓的上皮-真皮交界改变主要表现为基底膜增厚、断裂和液化变性。基底膜增厚是由于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沉积所致,基底膜断裂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破坏所致,基底膜液化变性是由于基底膜成分溶解所致。
上皮-真皮交界改变是扁平苔藓组织病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连接减弱或消失,导致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这些改变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从而增加皮肤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并引发各种皮肤症状,如瘙痒、疼痛、灼热感等。
4.特殊组织病理学改变
扁平苔藓还有一些特殊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如气泡细胞、角化不全细胞和柯bner现象。气泡细胞是指表皮细胞内出现空泡,这是由于表皮细胞坏死引起的。角化不全细胞是指表皮细胞未完全角化,常表现为核残留或细胞边界不清。柯bner现象是指在皮肤损伤后,在损伤部位出现新的皮损,这是由于T细胞激活引起的。
这些特殊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助于诊断扁平苔藓,并与其他皮肤疾病相鉴别。第七部分真皮炎症及浸润细胞类型关键词关键要点【真皮炎症类型】:
1.lichenplanus(LP)以带状浸润为主,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出现明显的细胞浸润,细胞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组成。
2.lichenoidreaction(LR)以弥漫性浸润为主,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细胞浸润不明显,细胞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嗜酸性粒细胞较少。
3.lichenoidtissuereaction(LTR)以假表皮表皮角化过度和角化过度为特征,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出现明显的细胞浸润,细胞浸润主要由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嗜酸性粒细胞较少。
【真皮浸润细胞类型】:
真皮炎症及浸润细胞类型
扁平苔藓的真皮炎症以慢性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炎症细胞主要聚集在表皮下真皮层,可形成带状或斑片状浸润,也可围绕毛囊或汗腺形成环状浸润。在一些病例中,真皮炎症可累及整个真皮层,甚至波及皮下组织。
淋巴细胞
扁平苔藓真皮中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T细胞是扁平苔藓真皮炎症的主要细胞成分,占浸润细胞总数的60%~80%。T细胞亚群分析表明,CD4+T细胞占优势,CD8+T细胞较少。B细胞在扁平苔藓真皮中的数量较少,通常占浸润细胞总数的10%~20%。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扁平苔藓真皮中常见的浸润细胞,其数量可占浸润细胞总数的10%~20%。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下真皮层,可形成带状或斑片状浸润,也可围绕毛囊或汗腺形成环状浸润。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与扁平苔藓的瘙痒症状相关。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是扁平苔藓真皮中常见的浸润细胞,其数量可占浸润细胞总数的5%~10%。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的浸润与扁平苔藓的皮肤损害的慢性炎症反应相关。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是扁平苔藓真皮中常见的浸润细胞,其数量可占浸润细胞总数的5%~10%。组织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深层,可呈星状或梭形。组织细胞具有吞噬和清除异物的功能,在扁平苔藓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皮其他细胞
除了上述细胞外,扁平苔藓真皮中还可见少量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浆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与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下真皮层,其数量通常较少。树突状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浅层,与表皮交界处。树突状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在扁平苔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八部分慢性扁平苔藓改变总结关键词关键要点慢性扁平苔藓--表皮细胞学改变
1.表皮角化不全,伴有角化过度和不典型角化。
2.棘层细胞水肿,出现空泡变性,细胞核固缩或消失。
3.棘层细胞排列不规则,并伴有角质形成细胞向下伸入棘层,形成“锯齿状棘突”。
慢性扁平苔藓--真皮粘膜交界处及真皮改变
1.真皮粘膜交界处出现液化变性,形成水疱。
2.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形成带状浸润。
3.胶原纤维增生,导致真皮乳头增宽、延长,形成典型的“钉突状乳头”。
慢性扁平苔藓--基底膜改变
1.基底膜增厚,并伴有断裂。
2.基底膜下有嗜酸性物质沉积,形成带状沉积。
3.基底膜周围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慢性扁平苔藓--附属性器改变
1.毛囊受累,出现毛囊炎、毛囊周围纤维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氯酞酸二甲酯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5年摄影灯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纯大麻牛仔布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中考历史复习综合能力提升计划
- 七年级下册历史实践活动计划
- 2025年中国光纤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中国健康气血养生机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中国大理石板材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跨文化阅读交流活动计划
- 油库消防课件
- (完整word版)英语国际音标表(48个)打印版
- 领导力的文化建设
- 2023年08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公开招聘(7人)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带详解
- 干花生产工艺(花道-干花技艺养成)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小学校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方案
- 水培吊兰的方法与养护管理要点
- 中学班容班貌评比细则
-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第1课-爱我中华教学课件
- 第11课 动物的花衣裳(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下册 人教版
- 字节跳动目标管理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