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作品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E/04/wKhkGWY5kd-AAJRgAAC7YDLsIP4799.jpg)
![篆刻艺术作品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E/04/wKhkGWY5kd-AAJRgAAC7YDLsIP47992.jpg)
![篆刻艺术作品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E/04/wKhkGWY5kd-AAJRgAAC7YDLsIP47993.jpg)
![篆刻艺术作品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E/04/wKhkGWY5kd-AAJRgAAC7YDLsIP47994.jpg)
![篆刻艺术作品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0E/04/wKhkGWY5kd-AAJRgAAC7YDLsIP47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习作请你欣赏
篆刻艺术作品
书法作为一门国萃,不会因电脑的出现而消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门艺术则会显露出她的高雅和纯正,她已不单是文字的记录和社会交流的工具,她的生命力在于艺以术品的形式而存在。我国2008年奥运会徽正是我国的国萃——书法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练字是一个提高修养的过程、学习知识文化的过程、了解中国文化史的过程。作为中国的大学生,不管你学什么专业,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同学们,你热爱生活吗?你就应热爱书法,它会陶冶你的情操,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让你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让你的就业之路一帆风顺……
同学们开始动手努力学习和实践吧!心灵的对白------第一节什么是书法艺术第二节
书法发展历史第一讲书法概论第三节
文房四宝本讲内容第四节
怎样学习书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美国学者威廉罗伯特则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世界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一门独特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
一、什么是书法艺术
简单地说,就是写字的方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所谓“书法”,就是汉字书写的技法、法则或规律。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使读者赏心悦目,流连忘返,引起如同欣赏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诗歌一样的审美情趣。第一节什么是书法艺术示范讲解二、书法的五种书体1、篆书2、隶书3、楷书4、行书5、草书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一、书法的发生与起源
二、先秦书法
三、秦汉书法
四、魏晋南北朝书法
五、唐朝书法
六、宋元书法
七、明清书法
八、现代书法第二节书法发展历史书法发展历史讲解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造型基础。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自古说法不一。根据迄今发现的考古资料,汉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汉字从萌芽到成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在所能见到的成系统的早期文字,是殷商的甲骨文,而此前的汉字到底是什么样子,由于资料缺乏,几乎无法评说,所以汉字书法发展历史应该从甲骨文谈起。一、书法的发生与起源
(一)甲骨文:是殷商时期通行的文字,因锲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又称“卜辞”、“殷墟文字”。甲骨文使用的工具是刀,承载的材料是龟甲兽骨,刻出来的线条细挺刚劲,锋芒显露。为了刻写时运刀的方便,线条以直为主,即使是曲线,也多是弯中带折。从整体而言,甲骨文字形有繁有简,大小参差不齐,结构趋于对称均衡,章法错落有致,具有一种天真烂漫又带有几分神秘的美感。
西周盛行金文,它是刻铸在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钟鼎款识”。二、先秦书法
(二)金文(大篆):金文是先用毛笔写在毛坯上,然后进行刻铸。金文线条较甲骨文粗壮,肥笔较多,即有方折,也有圆转,富于变化,结体凝重浑穆,行款严整规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金文的风格面貌因时因地而异,如《毛公鼎》精严端庄,《散氏盘》豪迈朴茂。
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异形,书风诡变,各地风格差异很大。其时最为后人称道的是秦国的《石鼓文》。它是刻在十只鼓形石头上的文字,记载了秦国君王狩猎游乐的事情。以现有的资料看,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石鼓文》笔法圆劲挺拔,结构严谨方正,已初备了小篆的基本特征,为秦统一文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小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为巩固其统治,实行“书同文”政策,首先创制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小篆比大篆要简化、工整、规范,其字形取纵势,呈长方形,点画粗细均匀,圆润婉通,结构均衡对称,富于装饰性。以《泰山刻石》为代表,据说大都出自李斯手笔。李斯被誉为“古今高匠、百代典范”。三、秦汉书法
(一)小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为巩固其统治,实行“书同文”政策,首先创制了小篆作为全国的标准字体。小篆比大篆要简化、工整、规范,其字形取纵势,呈长方形,点画粗细均匀,圆润婉通,结构均衡对称,富于装饰性。以《泰山刻石》为代表,据说大都出自李斯手笔。李斯被誉为“古今高匠、百代典范”。现存的《泰山刻石》(二)汉隶(八分书):
汉隶承秦隶发展而来,加强了由圆转而方折的变化,把波磔等笔画作了充分的发挥,于是隶书得以定形,并成为汉代的代表字体。东汉石刻盛行,“碑碣云起”,遗留至今的两百多种汉碑书迹。其中著名的有《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等。孔庙碑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孔庙内,集各代碑石2000多块。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法具备,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所立石碑53座,碑文多是祭孔、修庙的记录,是我国大型碑林之一。著名的汉代碑刻有汉刻石史晨碑、乙瑛碑、孔庙碑、礼器碑、孔谦碑、孔君墓碑、孔彪碑、孔褒碑、谒孔庙残碑等17块,汉碑集中存数居全国首位。魏晋南北朝碑刻有黄初碑、贾使君碑、张猛龙碑、李仲璇碑、夫子庙碑等。
书法碑林简介之一(孔庙碑林)
(一)碑刻: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仍频,但书法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形成了书法史上第一次高潮。此时,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均已成熟,并自成体系,孕育了一批伟大的书法家,产生了一批不朽的作品,以碑刻为主。三国时期,魏国书法比较繁荣,魏国最杰出的书法家是钟繇,还有陆机等。钟繇的楷书笔法遒媚,结体朴茂,气息高古,被后世奉为“楷书之祖”。代表作品有《宜示表》、《荐季直表》等。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四、魏晋南北朝书法
(二)晋韵:
晋代书风极盛,但禁止立碑,故刻石不多,书法作品主要写在缣素纸上,而缣纸易腐,所以晋代墨迹少有流传。从翻摹传世的作品来看,晋代书法正如晋人一样风流潇洒,丰神逸韵,“晋韵”正是晋代书风的典型概括。晋代最杰出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他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变质为妍,把真、行、草书朝唯美的方向大大推进了一步,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品小楷有《乐毅论》、《黄庭经》;行书有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及《快雪时晴帖》,草书有《十七帖》等。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
与其父齐名,合称“二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兰亭序》(唐冯承素摹本)王羲之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日本皇室藏)《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
南朝书法以墨件为主,多为行、草,主要宗承“二王”遗绪,以流美为能。南朝因袭晋制,不准立碑,故石刻较少,但也有宋《爨龙颜碑》这样的佳作传世。北朝碑刻,人们笼统地称为“魏碑”,千姿百态,风格各异,如奇崛的有《石门铭》、端庄的有《郑文公碑》、俊丽的有《张黑女墓志》、《龙藏寺碑》、等。就其主流来看,魏碑展示了从隶向楷过渡的风貌,整体风格是粗犷质朴,天姿纵横,在书法史上独放异彩。
(三)魏碑:
(一)隋朝书法:
隋朝虽历史短暂,但融合南北书风,为唐代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此时的代表作品有《董美人墓志》、《启法寺碑》等,既峭拔刚劲,又柔丽飘逸,对初唐诸家影响很大。著名书法家有智永
等人。
智永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运笔凝炼,闲雅秀丽,其《真草千宇文》流传甚广。五、隋唐书法智永:真草千字文
(二)唐朝楷书
1、“初唐四家”的楷书
唐代对前朝书法,无论是用笔还是结体均加以整理,并使之规范化,尤其是楷书法度谨严,名家辈出,形成“尚法”的时代风貌。号称“初唐四家”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各具特色,皆具大家风范。其中欧阳询的楷书风骨峻峭,平中寓险,为一时之绝,世称“欧体”。他的《九成宫醴泉铭》则被誉为“楷书极则”。还有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和褚遂良《孟法师碑》等。欧阳询楷书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唐-褚遂良----孟法师碑薛稷——信行禅师碑中唐卓有成就有颜真卿,他的楷书集众家之长,点画丰腴,结体丰伟,足可代表大唐气象,世称“颜体”。他的传世作品很多,如楷书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行书有《祭侄文稿》、《争座位稿》等。
2、中、晚唐的楷书
晚唐楷书大家柳公权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书风又转向清劲瘦硬的风格,以骨取胜,独创出自己的“柳体”楷书。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他的作品主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
2、中、晚唐的楷书
(三)唐朝的行草书:
除欧、颜、柳楷书外,唐代的行、草书也极富生机,其中李邕、张旭、怀素、孙过庭、贺知章、等人均是一代行、草书风流人物。张旭、怀素的草书有“颠张狂素”之称。张旭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称“张颠”。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
唐代的书论成就也亦丰,重要的论著有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璀的《书断》。张旭草书怀素书法--《论书帖》书论:唐—孙过庭《书谱》西安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三学街,北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始建,是为保存唐开成年间镌刻的《十三经》而建立的碑石集中地,现有六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一座碑亭。自汉迄清,这里荟萃各代名家手笔,是我国一座宏伟的书法艺术宝库,有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阳冰、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智永、李隆基、史维则等人的手笔刻石,又有宋元明清的米芾、蔡京、赵吉、苏轼、赵孟頫、董其昌、林则徐等名家墨迹。现在碑刻11700余块。碑头、碑侧、碑座上浮雕、线雕、减地雕的各种花纹,成为美术工作者借鉴的蓝本。碑文内容保存了各种史料,实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
书法碑林简介之二(西安碑林)
五代因受长期战乱的影响,比起以往的各个时期来说书坛相对沉寂,这一阶段独步书坛是杨凝式。他的《韭花贴》章法疏朗,超尘拔俗,气息清新。唐代的雄浑豪纵与谨严端庄,开始渐变为散淡隽逸,宋人意趣,已蕴育其中。(四)五代书法:
(一)宋“四家”与宋代书法:宋代帝王大多热忱于书翰。淳化三年,王著受命将帝王秘阁收藏历代名家墨迹刻成丛帖,这就是有名的《淳化阁帖》,由此,贴学大盛。行草成为宋代时尚,苏、黄、米、蔡“宋四家”皆以专擅行书致誉。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的《松风阁帖》、米芾的《蜀素帖》和蔡襄等佳作可为宋代典范。朝中官员,如李建中、赵佶、薛绍彭、陆游等皆各具风神,从而形成两宋书法“尚意”的总体风貌。这是宋代书法的一大成就,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新发展。六、宋元书法宋---苏东坡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米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