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模块世界现代史目录
第16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945——1991年)第17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0C40S中后期至今阶段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
第18讲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0C40S中后期至今第19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1945——21C初)【时空坐标】印巴分治“非洲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三世界兴起苏联入侵阿富汗【阶段特征】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1991年):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潮流,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1)政治上,冷战是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两极格局中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并壮大发展,世界殖民体系崩溃,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经济上,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获取巨大成就。(3)科技文化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产生,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阶段特征】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1)政治上,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世界并不太平。(2)经济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全球竞争中经济的失衡加剧。(3)科技文化上,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阶段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
第16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1945——1991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课标解读1、核心素养解读(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各类历史材料,能够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2)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学生能结合所学知识,自主分析史料,把握冷战的含义、基本进程、理解冷战的特征、了解世界格局的变化(3)历史解释: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在提取、分析史料信息的基础上加深对冷战相关问题的理解,通过自主探究、讨论、总结形成较客观的观点和看法。(4)家国情怀:通过新世纪以来的新闻报道和近期事件,理解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变化,坚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家国情怀。2、复习重点(1)美苏冷战的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影响。二、高考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3【甲】35·冷战时期,美苏加紧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山东】15·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湖北】15·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2022【甲】35·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河北】15·苏联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江苏】16·美苏借助文化交流渗透冷战【海南】13·美苏意识形态的斗争【山东】15·欧洲社会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广东】16·美国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浙江】6月·24·多极力量的成长2021【Ⅱ】41·50年代英美对华贸易政策及中国对外政策【Ⅱ】46·两伊战争【广东】16·冷战时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2020【Ⅱ】35·冷战时期美苏的对抗与交流【Ⅲ】35.冷战时期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海南】20·美苏冷战带来的核威胁【海南】26·中东战争【山东】15·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019【Ⅲ】34冷战时期美国的反共意识形态北京·冷战时期美国对别国的干涉控制海南·冷战时期多极力量的成长命题分析:
近几年高考对于冷战的发生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过程,以及冷战中的典型事件所表现出的冷战的基本特征、冷战过程中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显现等知识点的考查依然较为频繁,复习时应重点掌握相关知识。重点关注:冷战、国家利益、意识形态、两极格局、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欧共体、不结盟运动、多极化、“和平演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时空定位】
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945—1991)政治上: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过渡。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苏争霸的大格局之下,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新兴国家不断成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调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苏联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成效不大;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思想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四、基础知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1、含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冷战”的手段还包括: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扩大军事同盟;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背景材料1: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首脑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苏两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和冷战的基础;材料2:当英国以胜利者姿态带着满身创伤走出二战的时候,它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二等国。
——沈志华、徐天新:《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材料3:美国在经济上因战争而大发其财,它的黄金储备几乎占世界的2/3,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军事上,武装部队高达1200万人,国防预算达到800亿美元,在海外56个国家驻军并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在战后初期垄断了核武器;政治上,美国已把整个西欧至于控制之下,影响力空前强大。
苏联在经济上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在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方面拥有强大实力;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军队数量达1140万,在1949年打破美国核垄断;政治上,扶植许多东欧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治影响空前提高。(2)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四、基础知识(一)冷战一、冷战与两极格局2、背景材料4: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材料5:令美国决策者感到不安的不是苏联的军事侵略,而是战后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政治趋势可能使苏联将其影响投放到它的传统安全利益范围之外,将会有一批国家被吸引到苏联轨道中去。从而大大增强苏联的力量。斯大林同样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他担心,美国会运用它所拥有的各种手段使苏联传统的敌人复活,以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斯大林担心会与美国支持下的德国和日本再次进行战争。意识形态使苏联的受威胁感变得更加强烈。——【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冷战》(4)根本原因:国家力量的变化,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四、基础知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2、背景材料6:美国是要全球扩张,而苏联则要求划分势力范围。但是美国把苏联建立势力范围的行动视为对美国实现其大战略的巨大障碍与威胁,认为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于是就有了“遏制”政策。就苏联方面来说,由于意识到自己力量的限度并出于严重的不安全感,苏联在战后初期,一方面努力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基本框架,甚至不惜对西方作出一些妥协和让步以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出于贯彻其大战略的需要,在处理东欧和处置战败国等问题上,苏联也采取了一些僵硬的缺乏妥协精神的行动。这就酝酿与促进冷战的对抗行动。于是,冷战就在美苏间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了。
——徐蓝《论题:美苏国家大战略的演变与冷战》(5)美国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矛盾尖锐。材料7: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和平砥柱》的演讲(1946年3月)(6)冷战序幕:“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四、基础知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3、过程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杜鲁门主义提出标志着冷战开始。1946年3月5日,丘吉尔“铁幕演说”,拉开冷战序幕。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美国扶植西欧,遏制苏联。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加深双方分裂。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苏联及其盟国巩固自身经济体制。1955年5月,“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8年6月,第一次柏林危机,德国分裂。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美国加强对苏联军事压迫。领域国家措施时间影响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1947.3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美国苏联经互会1947.7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1949.1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美国苏联“北约”1949.4“华约”1955.5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美国苏联第一次柏林危机1948.6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1949年成立,德国分裂四、基础知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二)两极格局的形成表现【知识补充】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一、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1、马歇尔计划时间:1947年9月
对象:苏联、南斯拉夫、波兰、法国等9国内容: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
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济援助,协助重建。
。实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共同“遏制”苏联,实现称霸战略。影响:(1)对西欧:促进西欧经济快速恢复发展,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2)对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稳定资本主义政治局势;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3)对世界格局:加剧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2、经互会时间:1947年7月
对象:苏联与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内容:援助东欧经济发展,筹建“经济互助委员会”目的: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前苏联建立的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是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的经济共同体。1991年,该组织正式宣布解散。影响:(1)东欧:过度依附苏联的体制
(2)苏联:援助有限且掠夺资源,东欧经济恢复较慢。【知识补充】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二、北约与华约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目前已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时间:1949.4地点:美国华盛顿
条约:《北大西洋公约》
成员:美、加、英、法等12国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1、北约2、华约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华约成立。是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军事同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峙)1991年解散。时间:1955.5
地点:波兰华沙
条约:《华沙条约》
成员:苏联、波兰、匈牙利等8个国家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意义: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知识补充】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北约与华约、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三、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时间:1947年3月地点:美国华盛顿
目的:抑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内容: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1、杜鲁门主义2、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时间:1947年9月
地点:贝尔格莱德
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对象:苏联、南斯拉夫、波兰、法国等9国
内容:交流情报、协调行动【知识拓展】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区别杜鲁门后来也解释说:“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义务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说法”,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实质相同: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方式不同: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关系: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四、基础知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2)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多发生在两大阵营的地理边缘地带;(3)军备竞赛尤其是核竞赛激烈,又具有避免大战的自我控制机制;(4)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集团要比苏联阵营强大;
(5)孕育着多极化的趋势。2、影响(1)积极: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纪和平;②美苏双方争夺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进行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④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并使其逐步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2)消极: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②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四、基础知识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一)冷战的发展1、表现时间特征典型史实20C50S中—60S初20C60S中—70S末20C80S—90S初既有缓和也有紧张苏攻美守美攻苏守缓和:①1955年签订《对奥和约》;②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③1955年与联邦德国建交;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①美国调整与日、西欧的伙伴关系;②结束越南战争;③中美关系正常化;④苏联入侵阿富汗①苏军撤出阿富汗;②中苏关系正常化;③两徳统一④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和《美苏削减战略武器条约》;⑤美国实施军备竞赛,实行“星球大战计划”2、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战中的热战:美国扶蒋反共(1946—1949)朝鲜战争(1950—19553)越南战争(1961—1973)【知识拓展】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一、柏林危机与德国分裂1、分区占领: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2、柏林危机: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1948年封锁西柏林。这就是“柏林危机”。3、修筑柏林墙: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二、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苏联为了扭转自己与美国在核对抗中的劣势地位,开始向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因为当时苏联从本土发射能够打到美国的导弹只有不超过十枚,而美国可以打到苏联的超过100枚。为了扭转这样一个劣势,苏联从1962年开始向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如果一旦完成,苏联能将美国大部分地区覆盖在其核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苏联就能够在与美国的政治对抗中获得优势地位。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这幅漫画勾勒了美苏领导人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危机中相互进行核讹诈的场景。四、基础知识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①背景材料1:欧洲,这个伟大的大陆,曾经是西方世界一切伟大民族的祖国,是基督教信仰和伦理、古代和现代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哲学的源泉。为了继承这份共同遗产的各个部分,应当使欧洲统一起来。——丘吉尔(1946年)思想文化基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材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阿登纳回忆录》现实原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3: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政治原因:摆脱美国控制,对抗苏威胁材料4: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直接原因(前提):法德和解材料5“……我们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相信上帝吧!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能抵抗住北极熊的入侵,美洲驴的大棒再也挥不过浩瀚的大西洋”---1958年戴高乐重要原因:欧洲政治家的推动四、基础知识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1)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经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欧洲共同体欧盟(1993年)③演进趋势: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④影响积极:①有助于减少西欧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隔阂;②推动了西欧民主开放的进程;消极:欧共体权力的扩大与原民族国家的权力产生矛盾,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埋下隐患。
四、基础知识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①原因内因:A.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国家指导;B.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C.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D.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外因:A.美国的扶植;B.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刺激;③影响A.经济崛起,日本谋求独立自主外交和大国地位,反对美国控制;B.美国霸权地位动摇;D.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C.多极化趋势加强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要抓住机遇要重视教育和科技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做到适时的改革和调整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2)日本:经济起飞并谋求政治大国②表现A.经济: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B.政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四、基础知识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2、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3、中国的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尼克松访华1972中日建交4、第三世界的兴起——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表现:(1)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2)不结盟运动:是在万隆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万隆会议一起,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①政策:非集团、不结盟。②重要任务:反对美苏霸权主义。③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四、基础知识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一)东欧剧变
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1、含义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3、实质2、表现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在大选中获胜,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1989年10月,匈牙利布达佩斯出现民众示威游行,原有社会制度发生变动。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天鹅绒革命”,政权发生变更。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被枪决,政权更迭。四、基础知识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二)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1、含义2、表现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苏联进入紧急状态。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绝执行亚纳耶夫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1991年8月21日,戈尔巴乔夫控制局势,但24日宣布辞去苏共总书记。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3、影响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随之结束,当今国际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四、基础知识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二)苏联解体4、原因(1)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斯大林模式);(2)直接: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外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知识拓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带来的启示1、社义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复杂性;2、社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需要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3、社义革命和建设必须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社义决不会拘泥于一种模式。【知识拓展】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启示1、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应和平相处、共同发展;2、国家主权不容干涉,强行插手他国内政的行为不可取;3、战争不应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首要手段;4、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加强对话与沟通;5、站在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基础知识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三)当今世界格局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目前是“一超多强”局面。
1、表现欧盟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日本经济实力为后盾,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试图领导世界。俄罗斯走出低谷,仍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多极化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至今,多极化也没有完全形成。四、基础知识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三)当今世界格局2、对多极化趋势的理解(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2)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方面去理解;(3)多极化趋势出现主要包括美、苏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中国、第三世界国家的上升趋势;3、多极化趋势的影响(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发挥联合国的作用;(2)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制约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5)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驾校训练场地租赁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版权转让合同:文学作品专用
- 2024-2030年中国客户关系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创新模式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四柱液压举升机资金申请报告
- 2024年版本:大数据分析与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物业租赁管理委托协议书
- 2024年标准无保险劳务派遣协议模板一
- 2024年全新移交合同协议书下载官方版3篇
- 2025年四川货运从业资格证继续再教育考试答案
- 2025标准商超供货合同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课件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第1课时)Section A 1a-1e
- 膝关节个案护理
- ICS(国际标准分类法)分类
- 2024年秋季学期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四章 生物分类的方法 2.4.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 附件2:慢病管理中心评审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机会分析报告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Our School教案 陕旅版(三起)
- 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统计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利益冲突声明
- 大学英语1(工科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南工学院
- 【新教材】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129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