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_第1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_第2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_第3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_第4页
高中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3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3.如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B2.D3.A第1题,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与地势起伏状况、降水多少及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等密切相关,因此地理兴趣小组对小流域水土流失进行调查之前应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故选择B。第2题,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时间限定是“一年”。“一年”为期限的水土流失状况绝不是“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所能反映的,而应是全年降水的土壤流失量状况,因此排除A、B两项。最能反映“流域内”水土流失状况的是流域出口而不是流域源头,因为河流往往是“泥沙俱下”,因此判断D项是正确的。第3题,水土流失的一般分布规律为:坡度小时,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40°~50°时,受雨面积小,虽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较少;当坡度大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迅速增大,在坡度未达到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选A。(2018·天津模拟)如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5.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解析:4.B5.A第4题,依据图中荒漠化严重区位置,结合非洲气候分布,可知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图中显示过度砍伐面积大约为60百万公顷,过度放牧面积大约为240百万公顷,过度开垦面积大约为110百万公顷。在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面积最大,应该是首要因素。(2018·广东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6~8题。6.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7.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8.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A.耐旱、耐贫瘠 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 D.耐涝、耐盐碱解析:6.C7.C8.A第6题,“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降水多,则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第7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退台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收集雨水,则C正确。第8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2018·广州二模)鄱阳湖(如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多年激烈的争论。2009年,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筑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9~11题。9.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 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10.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11.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应在()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解析:9.A10.D11.C第9题,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补给关系主要表现为,洪水期长江水大量补给鄱阳湖,鄱阳湖“高水成片”;而枯水期鄱阳湖水位本来就低,加上湖水又大量补给长江,形成“低水成线”。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季节变化并不极端;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没有季节变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会使湖泊淤积,湖面变小,对湖泊水位的季节变化没有直接影响。第10题,水体污染严重会影响湖泊水质,对湖泊水位季节变化没有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工农业过度用水现象已经出现了多年,并不是“近十年来”的事情;三峡大坝建成和水库蓄水是近十几年的事情,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造成下游地区水位下降,长江补给鄱阳湖的水量相应减少,相反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水量增多,导致鄱阳湖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第11题,鄱阳湖流域主要依靠雨水补给,结合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可知,5~6月和9月锋面雨带影响鄱阳湖流域,提供大量雨水补给,所以7~9月蓄水最合适。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如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材料二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如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Ⅰ)和平面排列示意图(Ⅱ)。(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2)材料一中甲地区工业发展有哪些区位优势?(6分)(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8分)(4)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8分)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需要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再结合黄土高原示意图可知该地处于三省交界地带,区际联系方便,目前该区域的开发还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第(3)题,需要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水土流失对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赞成,从保持水土、提高植物成活率方面分析;若不赞成,可根据图中的引水沟判断,鱼鳞坑会对地表造成破坏。答案:(1)地表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等。(2)煤炭、稀土、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承东启西,位于三省交界地带,区际联系方面;国家政策支持。(3)使地表崎岖;土壤肥力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4)赞成。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大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或不赞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建设鱼鳞坑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13.(2018·陕西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卓乃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腹地,南岸是藏羚羊的重要产羔地。在第四纪时期,湖泊退缩,湖水不能外流;近30年来,湖泊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8~9月,由于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卓乃湖东岸发生溃决,十几亿立方米的湖水溢出,在高原面上冲出一道深宽的洪沟,流进了库赛湖。卓乃湖的面积也因此由280km2缩减到168km2。随后库赛湖湖水外溢,与其东边的海丁诺尔湖及盐湖相连并迅速扩大,湖水最终有可能通过清水河汇入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而成为长江最北源。如图为卓乃湖决堤引发的水道变化示意图。(1)分析卓乃湖溃决外溢的主要原因。(7分)(2)推测卓乃湖湖水外泄、面积骤减给藏羚羊迁徙及生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7分)(3)为防止湖水通过狭窄的清水河外泄时毁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请提出防治措施。(6分)(4)有学者认为库赛湖、海丁诺尔湖、盐湖扩大并相连成为一个大湖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阐述理由。(8分)解析:第(1)题,卓乃湖溃决外溢的原因应主要从气候变暖、降水集中且持续时间长、冻土融化、东部土质疏松等方面分析。第(2)题,主要从影响藏羚羊的迁徙通道、草地退化以及饮用水源变化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从泄洪和加固交通设施角度分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赞同,主要从湿地面积扩大可使蒸发量增加、湿度增加以及植被增加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赞同,主要从湿地面积增加导致草地被淹没、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等方面分析。答案:(1)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和冻土中的水分释放增多;持续较强的降雨天气,导致湖泊面积扩大、水位上升;湖岸冻土融化,地表塌陷;卓乃湖湖面较高且东岸与库赛河之间有(比降较大的)古河床(或古河床岩土疏松,易被侵蚀崩塌)。(2)卓乃湖湖水外泄可能淹没或冲毁藏羚羊的迁徙通道;卓乃湖面积骤减可能导致湖床裸露,湖岸草地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