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年高二9月份联合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素描是大多数美术专业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又有美术考级的市场引导,让家长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学美术必须从学素描开始。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素描学习?素描学习是否越早越好?学美术一定要学素描吗?让我们先从什么是素描谈起。素描一般是指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等作为工具,以单色的形式在平面上刻画图像的绘画。严格地说,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有人物、静物、风景等。素描原是学院训练写实绘画基本功的手段,或作为绘画创作的稿本,后来才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也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举凡写实、写意、抽象、具象、漫画、油画、铅笔、炭笔、水彩、科技艺术、数字生成等颜色相对单一的作品都可以叫作素描。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而绘画又只是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近代的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比如凡·高、雷诺阿等,写实素描的作品并不多,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在西方艺术进入现当代语境后,从未学习过素描、不会画画的艺术家也大有人在。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都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需要素描功底,不学习素描也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没有一人学过素描,同样造就了伟大的中国艺术。西方和中国的绘画,最大的不同是西方重视写实,中国重视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双钩也是造型基础训练。中国画的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张彦远在《画论六法》中说:“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就是指用有力量的准确线条造型。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篇》中也讲道:“笔乃作画之骨干也。骨具则筋络可联,骨立则血肉可附,骨之不植而遽相尚以文饰,亦犹施丹艧于粪土,外华而内腐。”又说:“……即笔以求墨,则法有所归而头头是道,离笔以求墨,则骨之不植而靡靡成风。”可见,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也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只不过不是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最终是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当然,素描作为具象绘画中的造型基本功,可以训练人们对造型观察的敏锐度。具体说来,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能体会空间关系的变换,了解形式美的规律,追求构图的美感,掌握科学的透视原理与精准的造型能力,以及运用明暗调子表达物体不同的质感、量感等等,这些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重要的。那么,学美术要从素描学起吗?我认为,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比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圆的透视,明暗关系、三大面五调子等,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尤其是10岁以前的孩子,由于语言的自我表达能力还不完善,出于与外界强烈的沟通欲望,他们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如果这时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目前大量学校和机构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是写实素描,它的目的是培养高度概括、观察模仿、写实刻画的能力。在素描写生中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如果不理解,只是用铅笔机械地去描摹那些干巴巴的圆柱、方体、石膏像,孩子很难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认识、表达、心理反应不同,单一色调、相对枯燥的素描创作,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不仅会让孩子丧失学习艺术的兴趣,而且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压抑其性格发展,不利于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对于孩子而言,绘画创作本身是制造快乐的过程,好的艺术教育应该引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而审美意识、想象力、创造力并不需要写实素描作为基础。因为除了素描外,色彩搭配、构图能力、线描造型、创意思维都是美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单独强调写实素描基础训练是很片面的,也达不到美术开发心智的作用。古人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艺术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是思想的教育,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技轻道。因此,我们要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摘编自郑勤砚《学美术一定要从学素描开始吗》)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描并无固定的形式,题材也无限制,素描不等于绘画,绘画也不等于艺术。素描不仅仅指那种写实风格素描,它的绘画形式可以很多元化。B.行为艺术、互动装置、摄影、电影、数字生成艺术等等,并不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艺术家不需要素描功底。C.10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加强素描训练就会强化他们的概括能力而使其丧失感知生活和自我表达的敏感性,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D.只有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不舍本逐末、重技轻道,才能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素描不是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部,只是一个绘画的门类,写实素描的作品不多甚至可以不学素描,都不会妨碍一个人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B.在文中作者虽然提出“不学习素描不会影响你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观点,但也肯定了素描对于全面提升视觉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C.学习素描会违背儿童的天性,容易让他们产生挫败感没有自信,使其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D.10岁以前的孩子,会本能地将心中所想和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与人交流,这时候更容易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全面的审美素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道”大而无形,需潜心修行,常年探索,或可一朝开悟;而“技”实而可秉,有可操作性。B.艺术教育是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培养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它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感受和欣赏音乐,而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C.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丰富人们的艺术素养、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等具有积极意义。我国自古就注重人的艺术素养培育,把“笔墨纸砚、琴棋书画”列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儒雅、高贵品性的要素。D.《庄子·养生主》中,用“庖丁解牛”故事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会分技、艺、道三个层面,技艺只是基本,只有进入道的境界,面对时尚纷繁复杂的事物,才能做到得心应手。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是怎样“造就伟大的中国艺术的”。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请根据文本进行分析概括。【答案】1.B2.C3.D4.①中国艺术家重视写意,把白描、双钩作为造型的基础训练。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

②中国古代艺术家在中国画的造型中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

③中国古代艺术家也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没有用西方的素描方法,但最终也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5.①借助客观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指出“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的事实。

②从反面危害加以论证,比如: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如果不理解,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③借助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比如:平行透视……,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并不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艺术家不需要素描功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并不都需要完全通过素描学习来获得造型基础能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需要素描功底”,“并不都”“某种程度上”“不是所有的艺术家”等词起到修饰限制作用,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因此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错误,根据原文“少儿过早地学习素描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有害”“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可知,不是不能让儿童学习素描,而是不能过早地学习素描,选项说法曲解文意,过于绝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原文最后一段的观点是艺术教育“不可舍本逐末,重技轻道”“要改变少儿美术学习中对素描功利化及片面化的认识,让孩子们在美的教育中健康成长”。A.是对“道”“技”的解释。B.强调艺术教育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C.论述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D.“技艺只是基本,只有进入道的境界,面对时尚纷繁复杂的事物,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强调了艺术教育不可“重技轻道”,与最后一段观点一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提及的“中国古代所有伟大艺术家”“造就伟大的中国艺术”可以定位到原文第五段。根据第五段中“中国重视写意,中国画传统的白描、双钩也是造型基础训练。中国画的写生讲‘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最终达到‘以形写神’”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第一点;根据“传统中国画的造型更强调‘笔力’‘骨法’‘笔墨’”,可以概括出第二点;根据“讲求训练绘画的基本功,只不过不是用西方的素描方法,最终是要达到写物之生意、以形写神的境界”可以概括出第三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题干问题可将本题答案定位到第八、第九两个自然段。第八段指出“素描的基本要素需要心智达到一定程度的成长方能理解”,这是人体的成长规律,作者借助这一客观事实加以论证。第九段中“如果只会机械地描摹范画、抄袭明暗,就容易养成概念化的毛病”“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用不了多久,原本喜爱画画的兴趣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等内容,指出了少儿过早学习素描的危害,从反面加以论证。根据八、九两段中“比如:平行透视……,这些概念超出了12岁以下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内容可知,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加以论证;“美国艺术教育专家霍德华·加德纳认为:‘过早地培养儿童的概括能力容易让他们养成概念化的习惯而变得死板。’”这一内容是作者在运用引用论证突出少儿过早学习素描的不利影响。(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万年青冯骥才西门外往西再走三百步,有一个岔道口是块三角地,这块地太小太短,没法用,没人要。老蔡家拿它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开了一个小杂货铺。这一带没商家,如今有了这个吃的穿的用的俱全的小杂货铺,方便多了,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有个规矩,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老蔡家说到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这可是了不得的!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虽然老蔡家没出过名人,可是就凭这天下独有的店规家规,一样叫人敬佩,脸上有光。老蔡走在街上,邻人都先跟他招呼。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这怎么办?正这时候,发小马得贵说起他一个远亲在北洋大学堂念书,名叫金子美,现在放暑假,不如请来帮忙。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这人二十多岁,戴副圆眼镜,目光实诚,看上去叫人放心。便说好五天,日出开门,日落关门,诚心待客,收钱记账。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金子美每天从早到晚一直盯在铺里,有尿就尿在一个小铁桶里,抽空推开后门倒在阴沟里,有屎就憋着晚间回去路上找茅房去拉。在铺子里,拿出全部精神迎客送客,卖货收钱;下晌天黑,收摊关门,清点好货物和收银,上好门板,回到学堂去睡觉。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学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拍他们的学堂。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了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金子美头一次见到怎么照相,陪着洋人去到学堂的大门口、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一通拍照,还和几位学友充当各种角色。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铺子时,天已经暗下来了。金子美心里有点愧疚,觉得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老蔡原先还有些莫名的担心,这一听一看,咧开满是胡茬的嘴巴子笑了。给子美高高付了几天的工酬。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您这是怎么了?”他问。“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儿子把他接到北京治病养病,居然再没回来。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再过多半年,老蔡家把这小屋盘给了一个杨柳青人。这人开了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谁能一条规矩,一百年不错半分?”这段话含义复杂,有对老蔡的赞扬,也表示其他人做到的难度太大。B.老蔡请金子美吃饭这一情节是小说的高潮,表现了老蔡重情义,为人豪爽、实在的一面,使老蔡的形象更加饱满。C.子美对店铺很负责,他虽然关门一天,但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老蔡,所以他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对他不必苛责。D.小说结构巧妙,故事情节有起有伏,金子美关门一天是情节的第一次转折,老蔡得知真相是情节的第二次转折。7.关于文中塑造老蔡人物形象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塑造老蔡形象时先交代了他“死性子”的特点,让读者有了心理预期。B.“千万别离身”这处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蔡讲究诚信、恪守祖上规矩一面。C.小说运用夸张手法塑造老蔡,如“直眉瞪眼看着他”“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D.小说中子美的形象和老蔡的形象构成衬托,这使老蔡讲诚信的品格更感人。8.请仔细阅读小说结尾段,并简要分析这段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文学效果。9.老蔡和金子美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C8.①结尾段交代了万年青没落的结局,与文章开篇万年青“成为人们的依赖”的兴盛首尾呼应,且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令人对万年青小店因意外而没落的命运充满同情。②结尾段又讲述了新开店铺的兴盛,和万年青的没落形成对比,昭示了事物发展盛衰无常的道理,令读者对它的命运心生无奈和伤感。③另外,小说在讲述新店时着力写新店买卖的兴隆,而只字不提诚信经商的话题,这是不写而写的技法,把有关诚信问题交由读者思考和判断,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9.①老蔡和金子美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两人对诚信的理解不同,老蔡考虑得更多的是诚信的道德意义和对自己人格的影响,他认为关门一天破坏了诚信这一道德准则,损坏了店里百年以来积累下的信誉,自己往日获得的尊重也不复存在,所以他对关门一天的行为绝对不能接受。②金子美在面对诚信和利益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利益,他认为关门一天没有损害顾客的利益,自己把一日的利润又补给了老蔡,这样就涉及不到诚信问题了。两人对诚信和利益的关系态度不同,所以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所以他也是个讲诚信的人”分析不当,金子关事后将关门一天的事告诉老蔡,表现他实诚,但他答应了老蔡不关门,却闭门一天,就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的能力。C.“直眉瞪眼看着他”“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这两处并没有夸张色彩,是对老蔡表现的真实描写。“直眉瞪眼看着他”是神态描写,“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是动作描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文章开头中,写到“万年青”这一店名的由来。从“而且渐渐成了人们的依赖。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可看出,一开始的万年青非常兴盛,是人们的依赖。但在结尾段中,“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则尽显荒凉颓败之意。可以看出,结尾段交代了万年青没落的结局,与文章开篇万年青“成为人们的依赖”的兴盛首尾呼应,且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令人对万年青小店因意外而没落的命运充满同情。结尾段除了写“万年青”这个老店的没落之外,还写了新开的早点铺“炸油条,烙白面饼,大碗豆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盛况。新开店铺的兴盛,和万年青的没落形成对比,而最后“就像江山社稷改朝换代又一番景象”的比喻,更是昭示了事物发展盛衰无常的道理,令读者对它的命运心生无奈和伤感。老店“万年青”因最终没有坚持诚信而没落,“万年青”的理想也不复存在。那么,对于新店来说,他们能否做到诚信经营呢?小说在讲述新店时着力写新店买卖的兴隆,而只字不提诚信经商的话题,这是不写而写的技法,把有关诚信问题交由读者思考和判断,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对于老蔡而言,根据“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日出到日落,一年到头,除了过年,无论什么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情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可以看出,老蔡一直谨守着祖宗立下的规矩。这份规矩,不仅仅是为了利益,而且是为了店里百年以来积累下的信誉,为了自己在乡亲心中的分量。他考虑得更多的是诚信的道德意义和对自己人格的影响,他认为关门一天破坏了诚信这一道德准则,损坏了店里百年以来积累下的信誉,自己往日获得的尊重也不复存在,所以他对关门一天的行为绝对不能接受。对于金子美而言,根据“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学友跑到大营门外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可知,金子美并不理解老蔡坚持和一再叮嘱不能关门的真实用意,而从“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这样一来,便觉得心安了”“金子美向他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可以看出,他认为不关门仅仅是为了挣钱。由此可见,金子美在面对诚信和利益时,考虑得更多的是利益,他认为关门一天没有损害顾客的利益,自己把一日的利润又补给了老蔡,这样就涉及不到诚信问题了。由此可见,两人对诚信和利益的关系态度不同,所以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接草而待曰:“敢问上客将何之?”蘧伯玉为之轼车。公子皙曰:“吾闻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蘧伯玉曰:“谨受命。”蘧伯玉见楚王,使事毕,坐谈话,从容言至于士。楚王曰:“何国最多士?”蘧伯玉曰:“楚最多士。”楚王大悦。蘧伯玉曰:“楚最多士而楚不能用。”王造然曰:“是何言也?”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发兵攻楚,堕平王之墓。伍子胥生于楚,吴善用之。衅蚡黄生于楚,走之晋,治七十二县,道不拾遗,民不妄得,城郭不闭,国无盗贼,蚡黄生于楚而晋善用之。今者臣之来,逢公子皙濮水之上,辞言‘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故诗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孰将西归,怀之好音。”此之谓也。物之相得,固微甚矣。(节选自《说苑·善说》)材料二:卫灵公之夫人也。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必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于事上此其人必不以闇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公反之,以戏夫人曰:“非也。”夫人酌觞再拜贺公,公曰:“子何以贺寡人?”夫人曰:“始妾独以卫为有蘧伯玉尔,今卫复有与之齐者,是君有二贤臣也。国多贤臣,国之福也。妾是以贺。”公惊曰:“善哉!”遂语夫人其实焉。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诗云:“我闻其声,不见其人。”此之谓也。(节选自《列女传·贤明传》)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仁A而B有智C敬D于事上E此其人F必不以闇昧G废礼H是I以知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接草,即结草,这里是结草为庐的意思。与典故中所指的“报恩”并不一样。B.固,通“姑”,“姑且”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固不如也”的“固”含义不同。C.信节,即信守节操,文中特指蘧伯玉不在公开的场合有意显示自己信守节操。D.齐,意思同等、一样。与《阿房宫赋》中“气候不齐”中“齐”的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子皙在濮水岸边等待即将出使楚国的蘧伯玉,想要请其向楚王推荐自己,蘧伯玉虽然没有下车,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托,并践行了自己的承诺。B.蘧伯玉见到楚王并没有直接向楚王推荐公子皙,而是在闲谈之中,指出楚国有才而不用却以资敌的问题,使楚王认识到子皙的价值而加以重用。C.蘧伯玉夜过宫门,依然遵照礼制——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表达对君王的敬重。灵公夫人赞赏他的这种不为暗昧废礼的行为,称其为贤大夫。D.卫灵公本想与夫人开玩笑,夫人却以高规格的礼节向他祝贺并陈述理由:如果不是伯玉,那么卫国多了一个蘧伯玉式的贤臣,这是卫国的福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2)君子谓卫夫人明于知人道。夫可欺而不可罔者,其明智乎!14.综合全篇,蘧伯玉的哪些能力成为他被公子皙托付的原因?【答案】10.CEH11.C12.C13.(1)(楚王派人)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这是蘧伯玉的力量。(2)君子认为卫夫人明达识人之道。是可以被欺骗却不可被蒙蔽的人,真是明达智慧啊!14.①材料二可知蘧伯玉是个贤大夫,仁而有智;②材料一可见蘧伯玉口才好,善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仁德有智慧,对于君上恭敬奉事,这个人一定不会因为在暗处就废弃礼仪,因此我知道这个人是蘧伯玉。“仁而有智”是并列结构,由“而”连接,说的是蘧伯玉的为人,中间不断开,后面C处断开;“此其人”是句子的主语,其前E处断开;“是以”表示总结,一般放在句首,其前H处断开。故在CEH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A.正确。句意:子皙结草为庐。/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B.正确。句意:通“姑”,姑且;本来。句意: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吗?/本来也比不上。C.错误。句意:特指蘧伯玉……”以偏概全,“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这里的“信节”指的是忠臣孝子的普遍情况。D.正确。句意:现在卫国又有了一个和他同等的贤臣。/天气冷暖却截然不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不是因为他这种行为,称他为贤大夫。是因为他是贤大夫,才有这行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还”,返回;“重于楚”,介词结构后置句,在楚国受到重用;“蘧伯玉之力也”,判断句。(2)“明”,明达;“道”,方法;“罔”,蒙蔽。【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可知,可知蘧伯玉是个贤大夫,仁而有智;②材料一“蘧伯玉曰:‘伍子胥生于楚,逃之吴。吴受而相之……三者固可得而托身耶?’又不知公子皙将何治也。’于是楚王发使一驷,副使二乘,追公子皙濮水之上,子皙还重于楚,蘧伯玉之力也”,可见蘧伯玉口才好,善说。参考译文:材料一:蘧伯玉出使到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公子皙,子皙结草为庐,接待他说:“请问贵客将要去哪里?”蘧伯玉在车上扶轼向他表示礼敬。公子皙说:“我听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吗?”蘧伯玉说:“我恭谨地接受您的吩咐。”蘧伯玉拜见楚王,出使的公事完毕后,与楚王坐下谈话,从容地谈到了士人。楚王问:“哪个国家士人最多?”蘧伯玉说:“楚国士人最多。”楚王十分高兴。蘧伯玉(又)说:“楚国士人最多但楚国却不能任用。”楚王惊惧不安地说:“这话怎么讲?”蘧伯玉说:“伍子胥生长在楚国,逃亡到吴国。吴国接纳他并用他做国相。发兵攻打楚国,毁坏了楚平王的坟墓。伍子胥生在楚国,吴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衅蚡黄生长在楚国,跑到了晋国,治理好七十二县,路不拾遗,百姓不妄取,城门不关闭,都城无盗贼,蚡黄生长在楚国但晋国(却能)很好地任用他。这次我来楚国,在濮水岸上遇见了公子皙,他对我说:‘上士能用神色委托,中士能用言语委托,下士能用财物委托,这三句话姑且能够委托吧?’又不知道公子皙将治理哪里?”于是楚王派出使者驾上驷车一辆,副使车二辆,(楚王派人)到濮水岸上追赶公子皙,子皙返回,受到楚国重用,这是蘧伯玉的力量。因此《诗经》上说:“有谁能烹鱼,就洗刷好小锅大锅,将由西方归来,带给我好消息。”说的就是这样的事。事物能互相投合,的确是很微妙的。材料二:(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卫灵公和夫人夜晚共坐之时,听到外面车声辚辚,到了宫门前声音停止,过了宫门车声再次响起。卫灵公问夫人:“知道这是谁吗?”夫人说:“这一定是蘧伯玉啊。”卫灵公说:“你是凭什么知道的呢?”夫人说:“我听说《礼》中规定,乘车经过宫门,必下车马;路上遇到君主的车马,则扶轼;用这些来增加对国君的尊敬(之意)。忠臣和孝子不会因为在明处就表现自己的节操,不会因为在暗处就行为怠情。蘧伯玉,是卫国贤明的大夫。(他)仁德有智慧,对于君上恭敬奉事,这个人一定不会因为在暗处就废弃礼仪,因此我知道这个人是蘧伯玉。”卫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卫灵公回来,故意戏弄夫人说:“不是蘧伯玉。”夫人斟酒两次拜祝卫灵公。卫灵公说:“你为什么要恭贺我呢?”夫人说:“原来我以为卫国只有蓬伯玉(一个贤臣),现在卫国又有了一个和他同等的贤臣,这样国君您就有两位贤臣啊。国家多贤臣,是国家的福气。我因此恭贺您。”卫灵公惊叹道:“好啊!”于是告诉夫人实情。君子认为卫夫人明达识人之道。是可以被欺骗却不可被蒙蔽的人,真是明达智慧啊!《诗经》说:“我闻其声,不见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曲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首句以“桂魄”代指月亮,“初”字点明时间,写夜幕初临,秋露微生之景。B.王诗第二句紧承上句,写主人公虽感罗衣单薄,却并未更衣,为下文抒情作铺垫。C.张诗开头两句连用“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写出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D.张诗第三句写暗虫彻夜鸣响搅得思妇通宵难眠,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16.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手法的异同。【答案】15.D16.(1)同: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王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张诗前两句因情取景,通过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写秋夜之长,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成夫的时间之长。(2)不同:王诗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女主人公因心怯空房而迷恋弹筝,委婉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张诗的后两句,运用衬托、直抒胸臆,通过虫鸣衬托思妇的寂寞,进引发向老天爷求告,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错误,诗中表现的是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王诗此诗前两句“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是写景,写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暗含孤独寂寞之情;末两句“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张诗的前两句中,用“丁丁”和“漫漫”这两个形容词,前者形容漏水的声音,后者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从而说明了丁丁的漏水声仿佛敲打在心上,缓缓移动的轻云、时隐时现的月亮使人感觉夜漫长的意思。但无论是形容漏水声音,或是形容轻云形状变幻,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就是描写秋夜的时间之长。因此,这里用借景抒情手法写出了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由此可见,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王诗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字里行间隐隐流露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张诗前两句因情取景,通过思妇失眠时的所见所闻,写秋夜之长,暗衬闺中女子思念成夫的时间之长。王诗是直抒胸臆(或运用心理描写),直言“心怯空房不忍归”,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张诗中,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极妙,它不仅透露了节气正在变化,深秋即将来临,对秋虫带来了威胁,冷得它们通宵哀鸣,这里环境的“冷”,更是衬托了思妇内心的冷。“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因此使用的是直抒胸臆。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因此,两者的不同在于:王诗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女主人公因心怯空房而迷恋弹筝,委婉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哀怨。张诗的后两句,运用衬托、直抒胸臆,通过虫鸣衬托思妇的寂寞,进引发向老天爷求告,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的《琵行并序》用语简洁凝练,仅仅“_____________”一句就交代了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_____________”一句就点明了季节特征,渲染了事件发生时的落寞氛围。(2)在《报任安书》中,作者为了写作《史记》而收集旧闻,考察历史史实的时间跨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浔阳江头夜送客②.枫叶荻花秋瑟瑟③.上计轩辕④.下至于兹⑤.谁家今夜扁舟子⑥.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荻、瑟、轩辕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淄博市沂源县专门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建了244个爱心食堂,即长者食堂。年龄在60岁至69岁之间的老人,每餐只需支付两元钱,70岁至79岁老人一元钱,80岁以上免费。由于物美价廉,服务周到,一些食堂A。“长者食堂”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解决了老人及其子女的午餐忧虑:既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就餐难题,让他们能够“食无忧”;又在一定程度上B,让他们少了后顾之忧。可谓一举多得!长者食堂作为公益性的养老服务设施,①本着“方便、价廉、互助、卫生”为原则,②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助力,③为社区(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就餐服务。④从老人们对长者食堂的热情反映看,⑤长者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就餐的场所,⑥它还增强了老人们重新融入社会的群体归属感,⑦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当然,⑧工作中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⑨彼此理解、互相呵护才是使长者食堂良性发展的正道。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每天都是座无虚席;B缓解了子女们照顾老人的压力。19.语句①,可修改为:本着“方便、价廉、互助、卫生”的原则或以“方便、价廉、互助、卫生”为原则。

语句⑦,可修改为:让老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

语句⑧,可修改为:工作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A处,前面说老年人爱心食堂“物美价廉,服务周到”,可见每天来的人很多,应填:每天都是座无虚席。B处,语段分析“长者食堂”火爆的原因,“让他们少了后顾之忧”中的“他们”指老人的子女,可见能够缓解子女的压力,应填:缓解了子女们照顾老人的压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修改为:本着“方便、价廉、互助、卫生”的原则或以“方便、价廉、互助、卫生”为原则。语句⑦,偷换主语,主语是“长者食堂”,“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的主语是“老人”,修改为:让老人们更加积极地面对老年生活。语句⑧,“难免有差强人意的地方”不合逻辑,“差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修改为:工作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①……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③不要取笑!”“取笑?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②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