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岳池县重点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岳池县重点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岳池县重点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岳池县重点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岳池县重点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岳池县重点名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权力的强化B.社会的文明进步C.生活习惯的变化D.封建制度的完善2.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3.从作用和影响的角度可以阐释“工业城市之母”这一说法,与之相对应的发明创造是()A.珍妮纺纱机 B.蒸汽机 C.轮船 D.火车4.“中共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不熟悉,榜样中学习了苏联模式,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实行了计划经济,对外关系上走了自我封闭的道路。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里,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据此可知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B.科技水平低C.学习苏联模式D.自我封闭5.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957年11月14日至16日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957年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A.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对峙局面C.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D.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6.“目前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海尔产品已打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中的12家,以及美国10大连锁店中的9家,销售量正成倍增长。”这则材料反映了A.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已形同虚设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任重道运D.全球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7.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对材料中“去得好”理解不正确的是A.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B.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C.达成《双十协定》D.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8.“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日本大化改新B.罗马帝国的统治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西欧城市重新兴起9.到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包括①租地农场建立,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产品推向市场②农村出现了手工工场③富裕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④城市居民、富商巨贾或成为官员,成为强化王权需要的政治力量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10.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11.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了从法国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总统杰斐逊虽喜出望外,但内心亦十分不安,因为此举超越总统权限。最终,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据此可知美国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B.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C.国会权力至高无上D.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12.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材料三——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材料五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似乎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新加坡《联合早报》(2005年4月)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并说出材料三中的情形是在哪一条约的刺激下出现的?在这一条约中出现的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在对外开放中,“让世界进入中国”的一项具体措施,并说出表明“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国际或地区组织?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简要叙述这一时期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15.反对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战争真爱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奋起抵抗。义和团本为民间秘密组织,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义和团奋起抵抗,沉重的打击了列强的势力。义和团运动具有哪一性质?这一运动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捍卫和平的正义之举。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入朝作战,其目的是什么?这次入朝作战涌现出哪些宝贵的精神?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发展,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信念。面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成立了哪一组织?该组织的成立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依据所示,汉代大臣坐而论道,君臣皆坐,地位相对平等;宋代大臣站议时政,君坐臣立,臣子地位降低,君主专制有所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大臣跪受笔录,君坐臣跪,臣子地位进一步降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因此,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A项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中展示的是君臣关系,礼仪,BCD三项图片中不能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2、D【解析】

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题文材料说明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C题文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3、B【解析】

B.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机器的普及,使得工厂的建立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因此改良蒸汽机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故B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发明成就,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4、B【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中共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不熟悉,榜样中学习了苏联模式”可知A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分析材料“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实行了计划经济,对外关系上走了自我封闭的道路”可知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科技水平低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符合题意。故选B。5、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两大阵营壁垒分明,对抗激烈。而同时欧洲国家由于在二战中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以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这表明新的力量已经孕育,材料中“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联营”的建立正反映了这一特点,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B【解析】

由“目前海尔公司在美国、意大利、摩洛哥等地已建立了13家工厂,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可以分析出体现的主要是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B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A不符合题意;建立国际新秩序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C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不是说全球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7、D【解析】

题目材料中毛泽东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可知谈论的是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反映的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因此A、B、C说法正确。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重庆谈判无关,因此说法不正确的是D。故选D。【点睛】这道题首先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理解不正确”的。再结合题干时间是1945年,而D选项发生在1947年。8、C【解析】

依据“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可知,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结合课本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9、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出现大量租地农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产品推向市场,①符合题意;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场手工业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手工工场。②符合题意;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新型地产,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③符合题意;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发家的商人巨贾又将大量的商业利润投入乡村,置办田产,采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也模仿大贵族的生活方式,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其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④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0、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了标准货币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表述错误;C项汉武帝采用了推恩令的方式,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项汉武帝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A项符合题意,故选A。11、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并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协议才得以生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联邦政府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分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是最高立法机构,有权弹劾总统和联邦法官;总统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行政高级官员、执行各项立法,拥有军事统帅权和外交权。所以,总统不能单方面和外国缔约,受到国会的制约,D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错误,美国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不存在谁的权力大于谁的权力的问题,也不存在谁的权力至高无上的问题;B项表述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选出。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新旧制度更替,出现了社会大变革。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道路:丝绸之路;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国家:日本;条约:《马关条约》;新方式:开设工厂。(3)突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4)措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5)认为: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加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中“西域开通后”等信息可以得出在丝绸之路开通,加强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第(2)问,材料中“甲午战争”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发动了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新方式。第(3)问,依据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及已学知识可知在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改善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4)问,解题的关键主要是对“让世界进入中国”的准确理解,即中国的对外开放,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此中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开发沿海城市等,“中国走向世界”指的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为此中国经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第(5)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题时围绕“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可以从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改革开发、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14、(1)时间:1978年;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④全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政治上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历史性转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做出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国家逐步下放经济的计划管理权限,国有企业则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全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15、(1)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下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