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难点特训(一)和数轴有关的压轴题1.定义:数轴上的三点,如果其中一个点与近点距离是它与远点距离的,则称该点是其他两个点的“倍分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0,2,满足AB=BC,此时点B是点A,C的“倍分点”.已知点A,B,C,M,N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1)A,B,C三点中,点是点M,N的“倍分点”;(2)若数轴上点M是点D,A的“倍分点”,则点D对应的数有个,分别是;(3)若数轴上点N是点P,M的“倍分点”,且点P在点N的右侧,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答案】(1)B;(2)4;﹣2,﹣4,1,﹣7;(3)或24【分析】(1)利用“倍分点”的定义即可求得答案;(2)设D点坐标为x,利用“倍分点”的定义,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出答案;(3)利用“倍分点”的定义,结合点P在点N的右侧,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BM=0-(-3)=3,BN=6-0=6,∴BM=BN,∴点B是点M,N的“倍分点”;(2)AM=-1-(-3)=2,设D点坐标为x,①当DM=AM时,DM=1,∴|x-(-3)|=1,解得:x=-2或-4,②当AM=DM时,DM=2AM=4,∴|x-(-3)|=4,解得:x=1或-7,综上所述,则点D对应的数有4个,分别是-2,-4,1,-7,故答案为:4;-2,-4,1,-7;(3)MN=6-(-3)=9,当PN=MN时,PN=×9=,∵点P在点N的右侧,∴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当MN=PN时,PN=2MN=2×9=18,∵点P在点N的右侧,∴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24,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或24.【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结合新定义“倍分点”,正确理解“倍分点”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O为数轴的原点,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满足(a﹣20)2+|b+10|=0.(1)写出a、b的值;(2)P是A右侧数轴上的一点,M是AP的中点.设P表示的数为x,求点M、B之间的距离;(3)若点C从原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点A运动,同时点D从原点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点B运动,当到达A点或B点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直到C点到达B点或D点到达A点时运动停止,求几秒后C、D两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答案】(1)a=20,b=﹣10;(2)20+;(3)1秒、11秒或13秒后,C、D两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分析】(1)利用绝对值及偶次方的非负性,可求出a,b的值;(2)由点A,P表示的数可找出点M表示的数,再结合点B表示的数可求出点M、B之间的距离;(3)当0≤t≤时,点C表示的数为3t,当<t≤时,点C表示的数为20﹣3(t﹣)=40﹣3t;当0≤t≤5时,点D表示的数为﹣2t,当5<t≤20时,点D表示的数为﹣10+2(t﹣5)=2t﹣20.分0≤t≤5,5<t≤及<t≤,三种情况,利用CD=5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20)2+|b+10|=0,∴a﹣20=0,b+10=0,∴a=20,b=﹣10.(2)∵设P表示的数为x,点A表示的数为20,M是AP的中点.∴点M表示的数为.又∵点B表示的数为﹣10,∴BM=﹣(﹣10)=20+.(3)当0≤t≤时,点C表示的数为3t;当<t≤时,点C表示的数为:20﹣3(t﹣)=40﹣3t;当0≤t≤5时,点D表示的数为﹣2t;当5<t≤20时,点D表示的数为:﹣10+2(t﹣5)=2t﹣20.当0≤t≤5时,CD=3t﹣(﹣2t)=5,解得:t=1;当5<t≤时,CD=3t﹣(2t﹣20)=5,解得:t=﹣15(舍去);当<t≤时,CD=|40﹣3t﹣(2t﹣20)|=5,即60﹣5t=5或60﹣5t=﹣5,解得:t=11或t=13.答:1秒、11秒或13秒后,C、D两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及偶次方的非负性,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绝对值及偶次方的非负性,求出a,b的值;(2)根据各点之间的关系,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BM的长;(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3.如图,点A,B,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3,3和1.动点P,Q同时出发,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AB向终点B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向终点B匀速运动,当P、Q都到达终点后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点P到达点B时,点Q所表示的数是;(2)当t0.5时,线段PQ的长为;(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P,Q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时,求t的值.【答案】(1)2;(2)1.5;(3)或或2.【分析】(1)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时间=路程÷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解;(2)求出t=0.5时,P、Q点所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求线段PQ的长;(3)分3种情况讨论可求t的值.【详解】解:(1)∵点P到达点B所需时间=[3-(-3)]÷6=1,∴点Q所表示的数=1×1+1=2.故答案是:2;(2)当t0.5时,点Q所表示的数是(1×0.5+1)=1.5,点P所表示的数是(-3+6×0.5)=0.∴线段PQ的长是1.5;故答案是:1.5;(3)①相遇前,依题意有1-(-3+6t)=t,解得t=;②当P追上Q时,依题意有(6-1)t=1-(-3),解得t=;③当P到达B停止运动后,Q到达B时,此时P,Q两点到点C的距离相等,依题意有t=2.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或2.【点睛】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及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掌握路程问题等量关系和数轴知识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数轴上线段AB=2(单位长度),CD=4(单位长度),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8,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0.若线段AB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右匀速运动.(1)运动t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点C表示的数是.(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2)求运动多少秒后,BC=4(单位长度);(3)P是线段AB上一点,当B点运动到线段CD上时,是否存在关系式,若存在,求线段P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6+6t;10+2t;(2),;(3)PD=或【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即可.(2)根据题意分点B在点C左边和右边两种情况,列出方程解出即可.(3)随着点B的运动大概,分别讨论当点B和点C重合、点C在A和B之间及点A与点C重合的情况.【详解】(1)点B表示的数是-6+6t;点C表示的数是10+2t.(2)
或
∴
或
(3)设未运动前P点表示的数是x,
则运动t秒后,A点表示的数是
B点表示的数是-6+6t
C点表示的数是10+2t
D点表示的数是14+2t
P点表示的数是x+6t
则BD=14+2t-(-6+6t)=20-4t
AP=x+6t-(-8+6t)=x+8
PC=
(P点可能在C点左侧,也可能在右侧)
PD=14+2t-(x+6t)=14-(4t+x)
∵
∴20-4t-(x+8)=4
∴12-(4t+x)=4(4t+x)-40
或
12-(4t+x)=40-4(4t+x)
∴4t+x=
或
4t+x=
∴PD=14+2t-(x+6t)=14-(4t+x)=或.【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并综合了数轴、一次元一次方程,关键在于分类讨论,列出对应方程.5.根据如图给出的数轴,解答下面的问题:(1)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与-5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3)已知M点到A、B两点距离和为8,求M点表示的数.【答案】(1)1,-3,-1;(2)5或-3;(3)或【分析】(1)利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写出A、B点表示的数,写出点A与−5表示的点的中心对称点表示的数,然后画出点B关于此点的对称点,再写出对应的数即可;(2)把点A向右或向左平移4个单位,写出对应点表示的数即可;(3)设M表示的数是m,可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并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表示M点到A、B两点距离和,列出关于m的方程,求解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B两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1和-3.若A点与-5重合,则对称点是-2,则点B关于-2的对称点是:-1.故答案为:1,-3,-1;(2)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5或-3.故答案为:5或-3;(3)设M表示的数是m,①若M在B的左侧时,,则②若M在线段AB上,,则无解.③若M在A的右侧上,,则.综上所诉,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两点间距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数轴上的点的特点及利用两点间的距离构建方程解决问题.6.如图1,长方形的边在数轴上,为原点,长方形的面积为12,边长为3.(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2)将长方形沿数轴水平移动,移动后的长方形记为,移动后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重叠部分(如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记为.①设点的移动距离.当时,.②当恰好等于原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时,求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多少.【答案】(1)4
(2)①
②6【分析】(1)利用面积除以OC可得AO长,进而可得答案;(2)①首先根据面积可得OA′的长度,再用OA长减去OA′长可得x的值;②首先计算出S的值,再根据矩形的面积表示出O′A的长度,再求出A′表示的数;【详解】(1)∵长方形OABC的面积为12,OC边长为3,∴OA=12÷3=4,∴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故答案为:4.(2)①由题意得:CO•O′A=4,∵CO=3,∴O′A=∴x=4-=故答案为:②∵S恰好等于原长方形OABC面积的一半∴S=6∴O′A=6÷3=2∵O′A′=AO=4∴OA′=4+4-2=6∴A′表示的数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点的平移,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求解.7.如图,点A、B分别在数轴原点O的两侧,且OB+8=OA,点A对应数是20.(1)求B点所对应的数;(2)动点P、Q、R分别从B、O、A同时出发,其中P、Q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2个单位长度/秒,4个单位长度/秒,点R向左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R恰好为PQ的中点时,求t的值及R所表示的数;(3)当时,BP+AQ的值是否保持不变?若不变,直接写出定值;若变化,试说明理由.【答案】(1)点B表示的数为;(2)t=4;R表示的数为0;(3)不变,定值为10【分析】(1)根据点A对应的数求得OA的长度,结合已知条件和图形来求点B所对应的数;(2)根据点P、Q、R的出发点、运动速度,可得出: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Q对应的数为4t,点P对应的数为2t−24,点R对应的数为−5t+20,结合点R是PQ的中点,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分别表示出BP,AQ的值,进而求出BP+AQ的值即可解答.【详解】解:(1)∵点A对应的数是20,∴OA=20,∵OB+8=OA,∴OB=24.又∵点B在原点的左侧,∴点B对应的数为−24.(2)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Q对应的数为4t,点P对应的数为2t−24,点R对应的数为−5t+20,依题意,得:4t+2t−24=2(−5t+20),解得:t=4.答:当点R恰好为PQ的中点时,t的值为4.点R对应的数为:,即R表示的数为0.(3)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的值不变,定值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8.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3,若在数轴上存在点P,使得AP+BP=m,则称点P为点A和B的“m级精致点”,例如,原点O表示的数为0,则AO+BO=3+3=6,则称点O为点A和点B的“6级精致点”,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C轴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5,点C为点A和点B的“m级精致点”,则m=;(2)若点D是数轴上点A和点B的“8级精致点”,求点D表示的数;(3)如图,数轴上点E和点F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4,若点G是点E和点F的“m级精致点”,且满足GE=3GF,求m的值.【答案】(1)10;(2)D表示的数为4或-4;(3)m的值为6或12【分析】(1)根据m级精致点的概念,求出AC+BC的值,则可求出m的值;(2)根据精致点的概念,可得AD+BD=8,求出数轴上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为8的点;(3)由GE=3GF可得,点G在线段EF上或点F右侧,分两种情况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点C为点A和点B的“m级精致点”,则AC+BC=2+8=10,∴m=10.(2)∵点D是数轴上点A和点B的“8级精致点”,∴AD+BD=8,设点D表示的数为x,当点D在点A左侧时,AD+BD=[(-3)-x]+(3-x)=8解得:x=-4,当点D在点B右侧时,AD+BD=[x-(-3)]+(x-3)=8,解得:x=4,∴点D的坐标为(4,0)或(-4,0).(3)∵GE=3GF,根据精致点的定义,设点G表示的数为y,当点G在线段EF上时,GE=3GF,即y-(-2)=3×(4-y),解得:y=,此时m=-(-2)+(4-)=6;当点G在点F右侧时,GE=3GF,即y-(-2)=3×(y-4),解得:y=7,此时m=7-(-2)+(7-4)=12,综上:m=6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点,新定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题中概念,分情况列出方程解答.9.如图,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分别对应的数为a,b,c,d,且满足a,b是方程|x7|1的两个解(ab),且(c12)2与|d16|互为相反数.(1)填空:a、b、c、d;(2)若线段AB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1单位长度/秒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秒,A、B两点都运动在线段CD上(不与C,D两个端点重合),若BD2AC,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线段AB,线段CD继续运动,当点B运动到点D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间t,使BC3AD?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a8,b6,c12,d16;(2);(3)t或t时,BC3AD【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含义(为正数)及平方和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求解;(2)AB、CD运动时,点A对应的数为:83t,点B对应的数为:63t,点C对应的数为:12t,点D对应的数为:16t,根据题意列出关于t的等式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求出t的取值范围,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BC和AD,再根据BC3AD即可求出t值.【详解】(1)|x7|1,x8或6a8,b6,(c12)2|d16|0,c12,d16(2)AB、CD运动时,点A对应的数为:83t,点B对应的数为:63t,点C对应的数为:12t,点D对应的数为:16t,BD|16t(63t)||224t|AC|12t(83t)||204t|BD2AC,224t2(204t)解得:或当时,此时点B对应的数为,点C对应的数为,此时不满足题意,故(3)当点B运动到点D的右侧时,此时63t16t,BC|12t(63t)||184t|,AD|16t(83t)||244t|,BC3AD,|184t|3|244t|,解得:t或t经验证,t或t,BC3A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与数轴的综合问题,涉及字母的表示,绝对值的性质,解方程,灵活应用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已知a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5的相反数,c=,且a、b、c分别是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B出发也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1)求a、b、c的值;(2)P、Q同时出发,求运动几秒后,点P可以追上点Q?(3)在(2)的条件下,P、Q出发的同时,动点M从点C出发沿数轴正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沿数轴负方向运动,追上后点M再运动几秒,M到Q的距离等于M到P距离的两倍?【答案】(1)a=-1,b=5,c=-3;(2)t=3s;(3)t=或s【分析】(1)由已知条件即可确定a、b、c的值;(2)由题意,可知A点表示的数是-1,B点表示的数是5,设运动t秒后,P点对应的数是-1+3t,Q点对应的数是5+t,相遇时两点表示同一个数;(3),t秒后,M点对应的数是-3+6t,可求M、Q相遇时间,当M向数轴负半轴运动后,M点对应的数是6.6-6(t-1.6)=-6t+16.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7t-11.2=2|9t-17.2|,再结合t的范围求解.【详解】解:(1)∵a是最大的负整数,∴a=-1,∵b是-5的相反数,∴b=5,∵c=-|-3|,∴c=-3;(2)由题意,可知A点表示的数是-1,B点表示的数是5,设运动t秒后,P点对应的数是-1+3t,Q点对应的数是5+t,P点追上Q点时,两个点表示的数相同,∴-1+3t=5+t,∴t=3,∴求运动3秒后,点P可以追上点Q;(3)由(2)知,t秒后,M点对应的数是-3+6t,当M点追上Q点时,5+t=-3+6t,∴t=1.6,此时M点对应的数是6.6,此后M点向数轴负半轴运动,M点对应的数是6.6-6(t-1.6)=-6t+16.2,MQ=5+t-(-6t+16.2)=7t-11.2,MP=|-6t+16.2+1-3t|=|9t-17.2|,由题意,可得7t-11.2=2|9t-17.2|,当时,7t-11.2=18t-34.4,∴t=当时,7t-11.2=-18t+34.4,∴t=;∴t=或t=,∴,,∴追上后,再经过s或s,M到Q的距离等于M到P距离的两倍.【点睛】本题考查实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由已知确定P、Q、M点运动后对应的数,利用两点间距离的求法列出方程解题是关键.11.已知,数轴上点、对应的数分别为、,且满足,点对应点的数为-3.(1)______,______;(2)若动点、分别从、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的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点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求经过多长时间、两点的距离为;(3)在(2)的条件下,若点运动到点立刻原速返回,到达点后停止运动,点运动至点处又以原速返回,到达点后又折返向运动,当点停止运动点随之停止运动.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点,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答案】(1)-7,1.(2)经过秒或秒,两点的距离为.(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点,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1,0,-2.【分析】(1)由绝对值和偶次方的非负性列方程组可解;(2)设经过t秒两点的距离为,根据题意列绝对值方程求解即可;(3)分类讨论:点P未运动到点C时;点P运动到点C返回时;当点P返回到点A时.分别求出不同阶段的运动时间,进而求出相关点所表示的数即可.【详解】(1)由非负数的性质可得:,∴,,故答案为:-7,1;(2)设经过秒两点的距离为,由题意得:,解得或,答:经过秒或秒,两点的距离为;(3)点未运动到点时,设经过秒,相遇,由题意得:,∴,表示的数为:,点运动到点返回时,设经过秒,相遇,由题意得:,∴,表示的数是:,当点返回到点时,用时秒,此时点所在位置表示的数是,设再经过秒相遇,由题意得:,∴,表示的数是:,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点,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1,0,-2.【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绝对值和偶次方的非负性、利用方程来解决动点问题与行程问题,本题难度较大.12.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9,用符号“AB”来表示点A和点B之间的距离.(1)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AC=3BC,求点C表示的数;(2)在(1)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2秒后点C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到达B点处立刻返回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直到点A到达点B,两个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A运动的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存在t使得AC=3BC仍成立,求t的值.(3)在(1)的条件下,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A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2秒后点B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C以20单位/秒的速度与点A同时同向出发,当遇到A后,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立即返回向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追上A时,C立即停止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到停止运动,运动的路程是多少单位长度.【答案】(1)15或6;(2)或;(3)320.【分析】(1)根据题意,列出AC之间的距离与BC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绝对值的性质解题;(2)由点C位于A,B两点之间,得到点C表示的数是6,分两种情况讨论,点C到达B之前,或点C到达B之后,分别写出点A、C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3)设点B出发后经过秒,点B追上A,利用追上时,点A、B表示是数相同,解得时间的值,再求得此时点C的时间,利用路程公式解题.【详解】解:(1)设点C表示的数是x,由题意得或解得:或;点C表示的数为15或6;(2)点C位于A,B两点之间,点C表示的数是6,点A运动t秒后表示的数是:,点C到达B之前,即点表示的数为:AC=3BC;点C到达B之后,即点表示的数为:,AC=3BC或,解得:(舍去)或;综上所述,或;(3)设点B出发后经过秒,点B追上A,解得,点的运动路程为:答:点C运动的路程是320个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3.如图1,数轴上有A、B两点,点A在原点左侧,点A对应的数与点B对应的数互为相反数.(1)若AB=24,则点A对应的数是,点B对应的数是;(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动点P从点O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PA=2PB时,求t的值;(3)如图3,在(1)和(2)的条件下,动点P从点O出发的同时,动点M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动点N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在这三点运动过程中,其中任意两点相遇时,这两点立即以原速度向反方向运动,另一点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设运动时间为t(t>0)秒.求:当t的值为多少时,满足PM=PN?【答案】(1);(2)2或18(3)或【分析】(1)根据AB的长度,点A,点B所对应的数为相反数,可得OA=OB,可求得,即可得到结论(2)分点P在OB之间,和点P在点B的右侧这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先计算出点P和点N相遇的时间,求出此时的PM的长,因相遇后各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秒后,,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求出,则,再计算出点P和点M相遇的时间,设后,,根据题意列方程解方程求出,则【详解】(1)若AB=24,则OA+OB=24,A、B点对应的数互为相反数点A在原点的左侧,则点B在原点的右侧A点对应的数为,B点对应的数为(2)当点P在OB之间时,则,,解得当点P在B点右侧时,则,,同理可得:解得所以当或时(3)P点向右运动,N点向左运动,且N的速度大于M,点P和点N相遇前P点的速度为2,N点的速度为4,OB=12设点P点N在秒后相遇点P和点N相遇后相遇,相遇处对应的数为4,此时M点所对应的数为-6,则PM的长为10,设秒后,,则可列方程为,解得点P和点N相遇后,点P与点N以原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设点P点M在秒后相遇解得再过,点P和点M相遇与点O,则此时点N在12处,设后,,则可列方程为解得所以当或时【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相反数的定义,读懂题意正确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14.已知: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点为原点,且已知,满足.(1)求,的长度;(2)若点是线段上一点(点不与两点重合),且满足,求的长;(3)若动点,分别从,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的速度为2单位长度,点的速度为1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当点与点重合时,,两点停止运动.求当为何值时,单位长度.【答案】(1)OA=8;OB=4;(2);(3)1.6s或8s【分析】(1)根据,求出a、b的值,即可求解;(2)可设C点所表示的实数为x,分两种情况:①点C在线段OA上时;②点C在线段OB上时,根据AC=CO+C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先确定点与点重合的时间,再分两种情况:0<t<4(P在O的左侧);4≤t≤12(P在O的右侧);进行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1)∵.∴,∴单位长度,单位长度.
(2)设点所表示的实数为,①当点在线段上时,∵,∴,,∴;②当点在线段上时,∵,∴,∴(不符合题意,舍).∴的长是单位长度.(3)当时,重合,①(在的左侧),,,,则,解得.6s;②,(P在O的右侧),,,则,解得s.综上,.6s或8s时,单位长度.【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的表示,比较复杂,要认真理清题意,并注意数轴上的点,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等于任意两点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15.如图,甲、乙两人(看成点)分别在数轴上﹣3和5的位置,沿数轴做移动游戏,规则如下:两人先猜硬币的正反面,依据猜的对错再移动,若都猜对或都猜错,则甲向右移动1个单位,同时乙向左移动1个单位;若甲猜对乙猜错,则甲向右移动4个单位,同时乙向右移动2个单位;若甲猜错乙猜对,则甲向左移动2个单位,同时乙向左移动4个单位.(1)第一次游戏时,若甲、乙都猜对,则移动后两人相距个单位;若甲猜对乙猜错,则移动后两人相距个单位;若甲猜错乙猜对,则移动后两人相距个单位;(2)若连续(下次在上次的基础上)完成了10次移动游戏,且每次甲、乙所猜结果均为一对一错.游戏结束后,①乙会不会落在原点O处?为什么?②求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答案】(1)6;6;6;(2)①乙不会落在原点O处;理由见解析;②12【分析】(1)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2)①设甲猜对了n次,则甲猜对乙猜错n次,甲猜错乙猜对(10﹣n)次,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②游戏结束时,得到甲的位置落在﹣3+4n﹣2(10﹣n)=6n﹣23处,游戏结束时,得到乙的位置落在5﹣4(10﹣n)+2n=6n﹣35处,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第一次游戏时,若甲、乙都猜对,则移动后两人相距:5-1-(-3+1)=6个单位;若甲猜对乙猜错,则移动后两人相距:5+2-(-3+4)=6个单位;若甲猜错乙猜对,则移动后两人相距:5-4-(-3-2)=6个单位;故答案为:6,6,6;(2)设甲猜对了n次,则甲猜对乙猜错n次,甲猜错乙猜对(10﹣n)次,①根据题意得,乙猜错了n次,向右移动了2n,猜对了(10﹣n)次,向左移动4(10﹣n),则5﹣4(10﹣n)+2n=0,解得:n=,∵n=≠整数,∴乙不会落在原点O处;②游戏结束时,甲的位置落在﹣3+4n﹣2(10﹣n)=6n﹣23处,游戏结束时,乙的位置落在5﹣4(10﹣n)+2n=6n﹣35处,∴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6n﹣23)﹣(6n﹣35)|=12;【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代数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常考题型.16.已知代数式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且二次项的系数为b.如图,在数轴上有点A,B,C三个点,且点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已知.(1)求a,b,c的值;(2)若动点P,Q分别从C,O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且点Q不超过点A.在运动过程中,点E为线段的中点,点F为线段的中点,若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求的值.(3)若动点P,Q分别自A,B出发的同时出发,都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动点M自点C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数轴上的有一点N与点M的距离始终为2,且点N在点M的左侧,点T为线段上一点(点T不与点M,N重合),在运动的过程中,若满足(点T不与点P重合),求出此时线段的长度.【答案】(1),,;(2);(3)或【分析】(1)根据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二次项的系数为b,可计算得a、b以及的值;结合,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根据点E为线段的中点,点F为线段的中点,若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得、、,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答案;(3)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P点表示的数为,Q点表示的数为,M点表示的数为,N点表示的数为,T点表示的数为x,得,,;结合,通过求解方程即可完成求解.【详解】(1)∵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二次项的系数为b∴,∴∴∵∴∴∴;(2)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点E为线段的中点,点F为线段的中点,若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动点Q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
(3)设点P的出发时间为t秒,P点表示的数为,Q点表示的数为,M点表示的数为,N点表示的数为,T点表示的数为x∴,,,∵∴∴或∴或.【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代数式、整式加减、绝对值、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代数式、整式加减、绝对值、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7.如图,已知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8,是数轴上位于点左侧一点,且,动点以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1)写出数轴上点表示的数_________;点表示的数_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若为的中点,为的中点,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线段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的长.【答案】(1)-12;;(2)2.25秒或2.75秒;(3)长度不变,画图见解析,.【分析】(1)根据点B和点P的运动轨迹列式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点P、Q相遇之前;②点P、Q相遇之后,分别列式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在点的左侧时,分别列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数轴上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12;.(2)设秒后,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①点,相遇前,由题意可得:,解得,②点,相遇之后,由题意可得:,解得.答:若点,同时出发,2.25秒或2.75秒时,,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故答案为:2.25秒或2.75秒.(3)线段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0,①当点在,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在点的左侧时,,综上可得长度不变,且.【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数轴上点A、B、C表示的数分别为a、b、c,点O为原点,且a、b、c满足(a﹣6)2+|b﹣2|+|c﹣1|=0.(1)直接写出a、b、c的值;(2)如图1,若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R从点C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M、N、R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为何值时,点N到点M、R的距离相等;(3)如图2,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P,Q同时出发开始运动,点K为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且点C始终为线段PK的中点,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点K到线段PC的中点D的距离为3时,求t的值.【答案】(1)a=6,b=2,c=1;(2)t为1s或5s时,点N到点M、R的距离相等;(3)t=3或7.【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进行解答便可;(2)先用t的代数式表示NM、NR,再由NM=NR列出t的方程便可;(3)用t的代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南宁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营口交通运输从业资格证怎样考试
- 2025购买房地产居间合同
- 2024年度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运营与推广合同3篇
- 2024商标许可及联合营销推广合作协议3篇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汇编大合集
- 2024实习教师教育实习期间生活服务保障合同2篇
- 厨房刀具安全使用指南
- 电力工程招投标代理协议范例
- 2024年度全球物流网络优化服务合同3篇
- 乙烯裂解汽油加氢装置设计
- 计划分配率和实际分配率_CN
- 小学语文作文技巧六年级写人文章写作指导(课堂PPT)
- NLP时间线疗法
- JJG596-2012《电子式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
- 医疗质量检查分析、总结、反馈
- 《APQP培训资料》
- 通信线路架空光缆通用图纸指导
- 家具销售合同,家居订购订货协议A4标准版(精编版)
- 食品加工与保藏课件
-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检测报告可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