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小学
学科科学
班级四年级(一)班
教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试验,对周围的变化过程和特点进行观察、记录,
能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事物变化的信息,利用简单工具(包括自制的)对一些变化进行定量
的测量,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展示各种天气、生物生长、物质状态等变化,并能通过
分析数据图表,找出变化的规律,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搜集各种变化的有关资料,并尝
试探究、解释变化的原因。
能从自己日常生活入手,仔细观察周围常见的变化,并有兴趣提出自己向研究的问题,
愿意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尊重生命、真爱生命,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的体验,能积
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
能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变化,列举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人类工作和生活的
影响,能描述植物、动物、人生长发育的过程和主要变化,能说出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的
区别,能说出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温度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通过试验发现物质
的变化有的可逆转、有的不可逆转,能说出有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物
质,而有一类变化则不仅是形态的变化,还会产生新物质。
能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
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变化的现象和问题,如热胀冷缩、去绣、去污,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
发展对天气预报及农业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变化的世界"、“天气”、“物质的状态”、“生长与变化”和
“有趣的变化”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
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
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7个学生,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
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
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
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
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
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
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
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
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1.应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
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
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
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5、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
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脸每一个活动。
6、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
值。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
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安排了34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
握。
一、天气(6课时)
二、物质的状态(6课时)
三、生长与变化(6课时)
四、有趣的变化(8课时)
五、农业与技术(4课时)总复习(4课时)
四、教学进度
起止时间课
周
教学内容时说明
次——二三四E)
五六数
31.本学
1月234567变化的世界多样的天气2期从2010年3
月1日始一
2010年7月11
289101121314观测天气发布天气消息2
日止,共19周
(高中延长至
315161718192021天气与生活2
7月18日,共
20周)
422232425262728固体、液体和气体冰、水和水蒸气2
42.第9周
5293031234水到那里去了雨的形成2
月举行期中检
测。
6567891011周围的生物种茄子2
3.节假
7121314151617182
植物的生长日:
1)清明
8192021222324252
养小鸡节:公休3日,
54月3日一4月
926272829302小动物的生长2
月5日。
2)五一劳
103456789期中检测2
动节:公休3
1110111213141516毛毛虫不见了我在长大2日,5月1日一
一5月3日。
1217181920212223让瘪乒乓球归纳起来23)端午
节:公休3日,
1324252627282930盐到那里去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26月14日——
6月16日,6
6月12J3日(周
143123456燃烧的秘密变色游戏2
月六、周日)上
1578910111213生锈2班。
4)暑假:
1614151617181920农业与生活未来农业2
从2010年7月
12日开始至
1721222324252627展示会2
2010年8月31
7日止(高中7
月
第一单元:天气
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对以前科学课使用过的各种观察记录的回忆分析,使学生意识到
在研究物体变化过程中做好记录的意义,能初步掌握记录的要领和方法,并能根据自
己的标准对各种记录形式进行分类。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册的起始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的分析,
帮助学生初步体会自然界是变化的,变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为
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单元重难点:
本单元重难点是指导学生初步建立变化的概念系统,并学习记录物体变化的基本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变化的世界
课题:变化的世界
授课时间:2010年3月日1星期:一
教学内容:变化的世界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能从物体变化现象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能说出两种以上记录某一物体变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1.愿意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现象。
2.能感受到自然界中各种物体变化的奇妙。
3.能坚持对一种选定的物体进行长期的观察,并能将观察女诫国用两种以上
的方式记录下来。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叫做变化。
2.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3.能知道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STSE目标开始意识到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变化.
教学重点:能用各种感观察觉到周围的物体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观察到的变化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1.(师有感情朗读引言):起风了,下雨了,草绿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着的
世界。
探究活动
一.活动:“我知道的变化”
1.生看图体会生活中的各种变化。2.说说我们知道的变化。
3.才巴自己知道的变化记录下来。4.小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5.给这些变化分分类
二.观察各种的变化
1.师示范一些化学变化。2.生观察(提出质疑)
3.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变化。
相互交流说说我们找到的生活中的物体变化。
三.讨论“解释什么叫变化”
1.请生根据自己找到的各种物质变化试着解释什么叫变化。
2。讨论:自然界中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
四.活动:"记录物体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2。分析我们对一种植物的长期观察的方法。
3。分组设计一种记录方式。
拓展
一.活动“寻找我们身边的变化?”
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周围物体的各种变化。
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板书设计:
变化的世界
我们知道的变化:火山爆发、铁钉生锈、四季变化、天气变化…
按大小分类J按时间长短分类: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多样的天气
课题:多样的天气
授课时间: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2.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3.能设计一组符号记录天气的状况。
情感目标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百标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重点: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教学难点: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
教学方法与手段:复习巩固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1.(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
门要准备什么?
生自由谈感受
探究活动
观看课件:“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活动:“描述天气”
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谈话:1、“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
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4、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
1、谈话:古代人们是怎样知道天气变化的消息的?
2、谈话:哪些自然现象能预知天气变化?
活动:“天气谚语”
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填写书上图表)
拓展:1.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
2.说说利用谚语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优点和不足
(创设情景)教师扮演预报员先给大家播报今天的天气情况
探究活动
谈话:“现代人是怎样知道天气的?”
1、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师板书)
2、小组交流,记录。(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多)
二.交流:“播报天气消息”
三.活动:“设计表示天气的图形符号”
1.自主设计2、分组交流。3、认识标准的图形符号。
拓展一.认识天气
1.自学“科学在线”2、介绍自学成果。
板书设计:2.多样的天气
文学词语:细雨纷飞、春暖花开、白雪皑皑、秋高气爽。。。。。。
我喜欢的天气:
天气谚语:“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燕子低飞,大雨不久到。”
课后反思:
第三课:观测天气
课题:观测天气
授课时间:2010年3月8日星期:一
教学内容:观测天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
2.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3.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情感目标1.能合理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两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2.能逐体会到利用简单仪器有助于定量的观测研究。
3.能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知识目标1.说出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
2.能说出各种风向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设计和制作简易的观测天气变化的仪器。
教学难点: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观察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一.谈话:“你知道气象员的工作吗?想不想试着做一个小小气象员,观测一
下天气情况呢”
活动:“制定观测计划”
1.分析课本第8页的计划表。2。说说要计划什么?
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活动:“制作简易观测仪”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学习制作方法3。自主制作。(互相帮助完成)
活动:到室外检测我们制作的风向仪
课余改进我们制作的风向仪引
展示我们改进后的风向仪
1.上台介绍。2。说说改进的办法。
活动:“制作雨量筒”
1.说说需要哪些材料?2。看图自主制作。3。分组交流我们的作品。
活动:“实地检测”仪器
1.学习使用方法。2。到室外实地测量。
交流展示改进后的风向标和雨量筒
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
1.说说气象站要测量哪些数据。2。说说气象站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分组建立气
象站。
讨论:“怎样放置测量仪器”
1.引导讨论:“测量仪放在不同地方测得数据一样吗?"。2。说说测量仪放在什么
地方最好,为什么?
活动:"设计记录表”
拓展把我们的测量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板书设计:
3.观测天气
观测时间天气温度风向风力雨量典型植物变化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课后反思:
第四课:发布天气消息
课题:发布天气消息
授课时间: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发布天气消息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1.能以研究论文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的观测和研究结果展示出来。
2.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3.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情感目标1.能在发布天气变化消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2.能体验到科技发展能给人们带来更准确的天气消息。
3.体验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意义。
4.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测研究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知识目标1.能从图片中分析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
2.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点:能对其他同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提出客观的评价和积极的建议。
教学难点:能从图片中归纳分析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复习巩固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一.课件演示天气预报
1.引导观看,说说天气预报的作用。
活动:“天气消息发布会”
1.小组交流我们两周来收集到的关于天气的数据资料。
2。小组商讨如何发布天气消息。(如何分工、合作、用什么方式汇报)
3。分组扮演天气预报员向大家播报天气消息。
4.引导互相评价。(说说优点、建议)
交流活动
1.与同学交流观测天气的体会。
2。将我们的记录与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进行比较。
3。比较哪组的预报更准确,为什么。
4。把同学们对我们小组的评价意见记录下来。
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天气的资料
谈话:“你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吗?”
生自由发言
活动:“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L自由猜想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看图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边看边思考用到什么仪器)
3。分阶段分析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记录在课本上。
4.分析在天气预报制作的全过程中运用到哪些科学技术,说明了什么。
交流活动
1.把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天气预报资料与大家分享。
2.举例说明科技发展对天气预报的影响。
自学科学在线
1.自己阅读科学在线内容。2。交流自学情况。
拓展课余时间继续观继续观测天气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4.发布天气消息
天气靖息发疝会
课后反思:
第五课:天气与生活
课题:天气与生活
授课时间: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教学内容: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2.能够对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
3.能够用实例或调查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影响。
情感目标
1.愿意把收集到的天气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图片与其他同学交流。
2.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剧烈的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
2.能举例说明酸雨是人类活动作用的结果。
教学重点: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通过对天气与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观察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引入一。谈话:“今天你穿什么衣服?一年四季你选择什么样的衣服?”
1.生自由发言。
探究活动
一.活动:“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1.谈话:“你喜欢什么天气?在不同的天气中喜欢做什么?
2.看课本插图思考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自由发言说说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4.举更多的事例说明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二.讨论活动
1.谁最关心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
20组代表汇报。3。小游戏:“我说位置,你找物体。”
拓展一.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我国一年四季天气的变化情况
引入一.信息发布会
1.请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一.活动:“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请生小结天气变化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思考:人类活动是否也对天气带来影响?
3。看课本上的插图理解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4.分析课本上的调查表,你能发现什么?
二。交流活动
1.分析调查表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小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拓展一.搜集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
引入一.交流会
1.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的实例。
一.活动:“了解家乡的天气”
1.说说家乡的天气。
2。设计调查表调查家乡的天气变化对我们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自学“科学在线”
2。介绍自学成果。
3.举更多实例说明.
拓展一.调查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有酸雨
板书设计:
5.天气与生活
影响影响
天气t------->人类生活人类生活(----->天气
调查酸雨用PH试纸检测
课后反思:
第六课:固体液体和气体
课题:固体液体和气体
授课时间: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固体液体和气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说出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形态;
2、简述物体状态的主要特征。
能力与过程
1.能通过观察知道某种物质形态的特点;
2.比较区别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世界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采取灵活的方式。同
时,还要尝试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的比较体验比较等一些科学研究
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固体和液体的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体、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性质比较。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观察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用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入及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及拓展
活动。
教具准备:常见的物体实物、图片、投影片和视频资料,常见的固体、天平、放大镜,记
录表,烧杯、玻璃水槽、量筒,几种不同的液体,甘油注射器。
教学过程:
导入: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识别物体的状态。
2、能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对周围常见的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过程:
1、可以事先制作一些常见的物体的录像片和投影片,并收集一些实物。上课开始时
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的实物和投影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物质
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引导学生对课本上和收集到的物体进行分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熟悉的
物品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填入相应的圆圈内。如果认为某物体具有多于一种状态的特
征,那么可以将它填入相应的圆圈的重叠处。
3、要指导学生填写。当学生填写完成后,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以便加深对物体三种状态的认识。这里对物体进行分类不是非常严格和规范的。对纯净物
质的状态分类是更准确的,但考虑到学生在此阶段更熟悉和常见的是由物质构成的物体,
因此,请学生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意识到有固体、液体、气体之分。
一、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活动目标:
1、能利用感官估测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2、能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3、能归纳出固体的主要特点。
4.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实施过程:
1、本活动研究固体的性质。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实验材料。活动的重点在于使用
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师先启发学生思考:想研究固体哪些性质,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进
行研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固体的性质有一初步感性了解。
2、引导学生研究固体的几种常见性质,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记
录。
3、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细。教师要
根据使用说明书将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天平调节好,指导学生按下列规则正确使用天平。
4.教材的表格空缺部分,学生可根据需要自己填写,通过找两个以上物体的若干不
同点和相同点,来加深对固体主要性质的理解。
5.实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固体的基本
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6.学生对固体的性质达成共识后,提出活动最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将豆、小米、
沙等混合后,再把它们分离出来。组织学生实地操作完成,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最奇特。此活动旨在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二、研究液体的主要性质
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最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2、能归纳出液体的主要特点。
3、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4.能粗略地描述液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实施过程:
1、教师事先准确好的实验用的液体差异要明显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液体,在讨论
的基础上,归纳出液体的性质。引导学生从形状、质量、流动性和透明等方面,观察液体,
并试着归纳出液体的性质。
2、实验中要求学生量取100毫升的不同液体,进行观察研究。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
使用量筒,教师一定要对正确使用量筒做出示范。
3、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时,先启发学生思考测量液体质量的办法,然后再开始实验。
为测量水的质量,首先要测出空容器的质量。然后向空容器中注入100毫升的液体,再测
出装液体容器的质量。用第二次测得的数据减去第一次测得的数据,就得到了液体的质量。
活动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想出更多的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
础上归纳出不同液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提出、解释类
似的问题。
4、活动最后“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
学生针对刚刚研究过的几种具体液体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教师要指导学
生做好实验记录。
三、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活动目标:
1、能用比较的方法探究气体的性质。
2、能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形状和体积、流动性、压缩性等方面的差异。
3、能用实际事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
实施过程:
1.本活动属于总结性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学生分别研究了固
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之后,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活动开始时,先让学生试着回答小鼠标提出的问题,努力发现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
2.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注意教材中的插图仅从两个方面
启发学生
思考:固体、液体都有一定的体积;空气可以被压缩。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更多方面,
思考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区别,如形状、流动性等。
3.组织学生就“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只要能达到
区分不同状态物体的目的即可,不强求统一。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对另4人
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根据全班的讨论结果,重新审视本课开始
时的分类是否合理,并将错误的分类改正过来。
物体的三种形态
固体的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流动,大多数不易被压缩。
气体与固体相反: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或体积。气体可以被压缩进一个较小的容器或无
限膨胀。
液体介于气体与固体之间。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并且能填充不同形状的容
器。液体不易被压缩。
四、测量石块的体积
活动目标:
能开动脑筋,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实施过程:
1.这是一个开放性活动。组织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讨论,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测
量出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2.当学生实际测出石块的体积后,要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比较哪组的方法更巧妙。
还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测量不规则泡沫塑料块的体积。
[方法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将小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
里,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方法2:在浅盘上放一个烧杯,烧杯里面装满水;将小石块轻轻浸入水中,溢出的水
会流到浅盘里;用量筒测出浅盘内水的体积,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拓展知识
物态指物质在一定温度、压强下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是物质常
见的三种状态,相应的物质分别称为气体、液体、固体。它们是以分子或原子为基元的三
种聚集状态。水蒸气、水、冰是常见的同一物质的三态;氧、氢、氨等在常温下是气态,
只在极低温度下才是液态或固态;金、鸽等在常温下是固态,只在极高温度下才是液态或
气态。
板书设计:6,固体、液体和气体
课后反思:
第七课:
课题:多样的天气
授课时间: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多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
发生改变的原因;能用二维图表形象地进行实险记录;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
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质状态的临界点。
2、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3、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4、能分别举例说出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在生活呼生产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用二维图表形象地进行实验记录;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
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观察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化冰实验
活动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在不同状态下的温度变化.
2、能正确地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3、能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并用二维图表表示。
4.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温度可使物质状态发生改变。
5.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条件。
6.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质的状态变化的临界点。
实施过程:
1、活动开始前,可让学生讨论不同状态的水之间是怎样变化的。为发缩短实验时间,
亲历实验的全过程,实验用的冰要碾碎,选取的量不要过多,大约30克左右。
2、明确化冰实验的任务后,就要进行合理的小组分工。对于两组实验的分配,由各
组学生自由选择,由于实验比较复杂,要让每个小组根据组员数做好具体分工。
3、要指导学生参照教材插图组装实验器材,按教材提示正确使用温度计。对于酒精
灯的使用,参照课本的介绍帮助学生调试。学生实验时要强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酒
精灯。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清理实验环境,工养成习惯。
4.教材中的两种记录表学生都曾接触过,要求实验记录要认真、准确,实事求是。
实验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将本组的实脸记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语言尽量清楚、准确。
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分别将两个实验的平均数据记录下来,作为讨论的依据。发
现实验数据差别过大,组织学生分析原因。在实验记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5.在对实险数据进行分析时,要求学生一定要依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从中培养
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不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一切用事
实说话。在讨论过程,教师适时引出冰点和沸点的概念。在学生具备了充分的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得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这一结论。在分析
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6.此活动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仅让学生探究温度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而且
设计了由学生进一步探究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的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学生可以应用
上一课学习的测量液体和固体质量的技能,开展研究,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物体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怎样被利用
的?
活动目标:
1、愿意用所学的有关物质状态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或问题。
2、能找出2种以上物质的状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实施过程:
1、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变化会有很多实际体验,要让学生充分举例。为启发学生思考,
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插图,教材上提供了工业上的铸造、焊接,生活中的蜡烛、空气
清新剂、奶油的熔化等应用实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更多的物质三态变
化的应用实例。
2、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科学在线中“不同物质的三态临界点”启发学生思考物
质的三态变化规律对人们提炼所需物质有哪些帮助。可以用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
油的实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应用,以此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物质提炼或分离的实例。
评价建议:
拓展活动:
降温、再降温
活动目标:
1.通过水蒸气一一水一一冰的这一与化冰实验相反的变化,认识凝结、凝固现象。
2.进一步明确温度是物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实施过程:
实验1学制蒸锵水
本实验由教师演示,具体步既如下:
1.在烧瓶内放入约三分之一满的水,在水中滴入2—3滴红墨水,加小许食盐和泥沙,
使水成为有颜色、有咸味、浑浊的水。
2.点燃酒精,加热烧瓶中的水,使其沸腾。过一会儿,便可看到胶管口有水滴落在
试管中,这就是蒸馅水。
3.制取足够的蒸馅水后,先把胶管从试管中撤出,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可以防止试
管里的水倒流加烧瓶。
4.把蒸馅水和烧瓶中的水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水已经变成无色、无味、透明的水。
实验2奇特的碗
本实验操作简单,趣味强,让有条件的学生在家完成。具体操作方法:
1.先将一个碗内装'一半的水,再放进另'一个小'一点的碗,让它浮在上'一面,然后把
重叠的这两个碗放进冰霜。
2.等结冰以后,将上下两个碗拿开,你将得到一个冰制的碗.
3.用这个碗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想想……
拓展知识
关于沸腾
沸腾是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之一。给液体加热,当液体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内部
涌现出大量的气泡,升到液面破裂开,放出气。这时,不仅在液面,而且在液内,即整个
液体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中吸热,在外界确定的压强条件下,
液体的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这个温度叫做沸点。外部压强改变时,液体的沸点也随
着也随着改变。当外部压强增大时,沸点升高;外部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冰1>水'>水蒸气
课后反思:
第八课:水到哪里去了
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授课时间: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教学内容: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3.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1.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教学重点: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观察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写字游戏”好吗?请同学们用湿布在毛玻璃片上写个“水”
字进行观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记录下来。开始。
学生活动。(3分钟)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变成了空气,看不见了,也闻不到。
师:哦,看到这个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字慢慢就没了?
生:这上面的水上哪里去了?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水究竟上哪里去了?出示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二、新授
㈠蒸发概念
师:根据你原来学过的知识,你认为这毛玻璃片上的水可能到哪里去了?
生:可能是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了。
师:水在毛玻璃片上消失这个过程是在什么温度下进行的?
生:室内温度
师:那么这个过程是快速的还是缓慢的?
生:是缓慢的。
师: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蒸发。
(出示蒸发视频)
师:看来蒸发有3个特点,一个是平常的温度,一个是水变成水蒸气,还有一个就是
一个缓慢的过程。蒸发与沸腾相比,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只是沸腾加热了所以整个
过程比较快,而蒸发在常温下进行比较慢。
自由谈: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
生:搞卫生时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就蒸发了。
生:洗完衣服,很湿,可是过了1、2天就全干了,是水都蒸发了。
㈡蒸发吸热
师:(出示一张姚明流汗的照片)你们认识这位篮球明星吗?他这张照片有蒸发现象
吗?
生:有,汗慢慢就变没了,是蒸发。
师:人在运动过后会感觉很热,出很多的汗,可是等汗蒸发了以后会感觉怎么样呢?
生:感觉有点冷。
师:那为什么呢?从科学上来说,如果一个人感觉冷,就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带走了
他身上的部分热量,导致他感觉冷,身体的温度降低。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带走了热量呢?
生:可能是风吹的。
生:可能是在汗蒸发的时候带走了人体的一些热量。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原因,那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哪个呢?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去掉不合理的原因。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蒸发时带走了身上的热量。
师:好,关于人在出汗后会感觉冷的原因,大家都认为是蒸发吸热造成的,那你们的
猜想到底对不对呀?你们用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生:做实验。
师: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变化的工具,接下来,我们就用温度计设计一个实验来证
明蒸发时会吸收热量。开始。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设计实验证明蒸发吸热?
生:我们把温度计放在水里,然后从水里拿出来,看看温度计的温度变化。
师:接下来我们都来试一试,看看温度计刚从水中拿出来时这段时间的温度变化,开
始。
学生活动。(3分钟)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从水里拿出来后,温度计温度先下降,然后再上升。
师:为什么温度计温度会下降呢?
生:温度计上的水蒸发过程中会还会吸热。
师: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出汗后会感觉有些冷?
生:蒸发吸热。
师:所以这时我们应该披上衣服防止感冒。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蒸发吸热的
科学原理?(同样,夏天游完泳才从水里出来时也容易着凉感冒,都是由于水在蒸发过程
中吸收人体热量所引起的。)
生:夏天在教室地面洒水;
下雨淋湿后,马上换下湿衣服;
游完泳后赶紧披上毛巾……
板书设计:
8.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水蒸气
猜想?:水分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后反思:
第九课:雨的形成
课题:雨的形成
授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星期:二
教学内容:雨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3、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4、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5、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结。
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3、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
4、愿意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观察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烧杯2、玻璃片2、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广口瓶、刚
开的热水、瓷盘、冰、烧杯、石棉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小水珠从那里来?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对生活中出现水珠的现象进行假设。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4、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是凝结。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出现的小水珠。(播放课件第一部分1)
“问题”来源于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
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
创造活动。我们用相关的新知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研
究凝结现象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方面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观察课件来发现新知识,新
内容,从而引出新课。
二、让学生针对“小水珠”的形成原因提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解释与其
他同学交流。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会猜测出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还可能随意猜测其他
缘故,让学生把自己猜测加以解释的过程,可以让他们的猜测由随意性趋向科学性。
三、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汇总出小水珠可能是由水蒸气形成的。
板书关键词:水、水蒸气。然后提问:小水珠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小水珠?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继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猜测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四、实验验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受冷的情况下形成的。
1、在学生对小水珠形成达成了共识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提问: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才有水蒸气?才能让
水蒸气受冷?
3、明确实验器材和方法,教师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强调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提醒
学生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4、学生实验操作。
设计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的过程,组织讨论实验方法,
使每位学生都在独立思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培养其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实
验前教师的引导与提示必不可少,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完全屏弃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组织讨论,归纳概念。
1、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同学的观点。
2、明确小水珠是如何形成以后,揭示凝结概念:请同学们看着动画,描述一下刚才
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出示课件第一部分2)
3、拓展知识: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就是露珠,悬浮在低空就是
雾,悬浮在高空就是云。完成板书。
水蒸气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即便是看到了小水珠,也看
不到水蒸气的变化过程,这里采用多媒体课件,用卡通动画用于显示水与水蒸气的变化过
程,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拓展知识出现雾和云,是对教材的补充,也是为了让学生凝结方面的认知结构完整,
为第二课时学习雨的形成做好铺垫。
六、知识延伸。
了解与凝结相关联的一些自然现象。
(出示课件第一部分3)
这部分的相关知识是课本知识的延伸,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全面的了
解,丰富学生的视野。以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目的。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2010年4月5日星期:一
教学过程:
活动目标:
1、能在探究水珠形成的基础上,设计、制定本组“雨是怎样形成的?”研究计划,
包括对雨形成的原因提出假设。
2、能独立地通过实验探究雨的形成。
3、愿意用多种方法和材料探究雨或雪的成因。
4、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5、能举例说明可逆的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
6、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水蒸气是什么样的物体?
2、什么叫凝结?
3、在大自然中,由于凝结形成的小水珠,有哪几种形式?
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也让学生在认知结构上有个整体概念。
二、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推想雨的形成原因。
(出示课件第二部分1)
1、学生推想,教师板书关键词:地面上的水、江河湖海、水蒸气、云。
2、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推想。
教师导言:刚才只是大家的推想,到底正确与否,应该怎样证明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由传统的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积
极参与者,他们必须在横向交流中学会学习、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沂职业学院《篆刻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城市设计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遗影像策划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数据结构及算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规培》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外国语学院《课程与教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美术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物理化学(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化学-山东省潍坊市、临沂市2024-2025学年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和答案
- 领导学 课件全套 孙健 第1-9章 领导要素- 领导力开发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单词默写表
- 2024年私募基金争议解决研究报告之一:私募基金管理人谨慎勤勉义务之边界探析-国枫研究院
- 物业客服服务技巧培训
- 环卫设施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 招聘技巧的培训
-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节假日临时活动保安服务方案
- 提高病案质量完善病案管理病案部年终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