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类长句答题原因分析归纳(一)_第1页
高考生物遗传类长句答题原因分析归纳(一)_第2页
高考生物遗传类长句答题原因分析归纳(一)_第3页
高考生物遗传类长句答题原因分析归纳(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物遗传类长句答题原因分析归纳(一)1.某二倍体闭花传粉植物,决定其花色的基因D(红花)和d(白花)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该植物存活至少要有一条正常的6号染色体。如图是甲、乙两植株体细胞6号染色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让其自交产生F1,若F1花色及比例为

,可确定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上述结论被证明后,利用植株甲进行人工杂交实验:①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花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从配子产生过程分析,其具体原因是

。【答案】(1)红花:白花=2:1

①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开,进入了一个子细胞解析:(1)已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Dd,让其自交产生F1(DD:Dd:dd=1:2:1),若基因D位于异常染色体上,DD死亡,则F1表型及比例为红花(Dd):白花(dd)=2:1。①以植株甲为父本(Dd),正常的白花植株(dd)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发现了一株植株乙(Ddd),从配子产生过程分析,植株乙出现的原因有3种可能:父本植株甲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母本正常白花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母本正常白花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6号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若植株乙的出现是精子异常所致,则具体原因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6号同源染色体未分开,进入了一个子细胞。2.摩尔根潜心研究果蝇性状的遗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特定基因定位在特定染色体上的科学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下表为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所决定的性别类型。摩尔根助手发现,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少量白眼雌果蝇,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它们具有2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请推测出现这种实验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XXXYXXXXXX性别类型雌性雄性雌性超雌性(死亡)【答案】(1)母本白眼雌蝇(XdXd)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产生基因组成为XdXd的雌配子,与含Y的精子结合后产生白眼雌蝇(XdXdY)解析:(1)红眼雄果蝇(XDY)和白眼雌果蝇(XdXd)杂交,子代应该出现红眼雌果蝇(XDXd)和白眼雄果蝇(XdY),而子代出现少量白眼雌果蝇最可能的原因是母本白眼雌蝇在产生配子时,两条X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极,产生基因组成为XdXd的雌配子,与含Y的精子结合后产生白眼雌蝇(XdXdY)。3.水稻稻米颜色有黑色、褐色、白色3种类型,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D/d表示)。取不同水稻甲、乙、丙、丁各一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黑色水稻甲×白色水稻乙→F₁黑色水稻:白色水稻:褐色水稻=1:1:6实验2:实验1的F₁褐色水稻×白色水稻乙→F₂褐色水稻:白色水稻=5:3实验3:黑色水稻丁×褐色水稻丙→F₁黑色水稻;褐色水稻=9:7(1)控制水稻稻米颜色的基因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A/a、B/b、D/d中的任意2对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答案】(1)

分离

遵循

实验3的F1出现9:3:3:1的变形9:7,实验1的F1中黑色水稻占比1/8解析:(1)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所以遵循分离定律;由实验3中F2表型出9:3:3:1的变形9:7可知,至少有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假设A/a、B/b独立遗传,可知黑色水稻基因型为A__B___,褐色基因型为A_bb__、aaB___、aabb__;再看实验1,黑色水稻甲A__B___和白色水稻乙(基因型未知)杂交,F1中黑色水稻A__B___占1/(1+1+6)=1/8,由于A/a、B/b独立遗传,可以将1/8拆成1/2×1/4或1/2×1/2×1/2,若是前者,1/2A_是由于Aa×aa,1/4B_不可能出现(没有两个个体杂交子代中B_占1/4的情况),说明1/2×1/4不成立,而是1/2×1/2×1/2,分别是

Aa×aa→1/2Aa,Bb×bb→1/2Bb,Dd×dd→1/2Dd,说明三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4.水稻为两性花二倍体植物(2n=24)。科研人员将IRCC和HJX74两个水稻品种杂交获得F1,再将F1植株与HJX74不断杂交(回交)并利用分子手段筛选,如图1所示。IRGC水稻品系的7号染色体上带有雄性育性有关基因S,12号染色体上带有耐低氮基因N。回答下列问题:(1)将图2水稻品系与HJX74杂交获得F1后自交得F2。F1产生带有s基因的配子能分泌毒素导致S雄配子一定比例败育,统计发现F2中耐低氮性状的分离比依旧是3:1,原因是

。(1)TOND1是12号染色体上一个稳定的DNA片段,与N基因邻近,HJX74和IRCC两个水稻品种的TOND1片段的长度不同,利用PCR技术对TOND1片段进行扩增电泳后在凝胶上会形成不同条带,则F2中的不同个体将出现

种条带,比例为

,从遗传细胞学基础解释,原因是

。【答案】(1)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独立遗传。(2)3

1:2:1

两种不同长度TOND1片段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进入配子,两种不同配子随机结合解析:(1)当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即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时,将图2水稻品系与HJX74杂交获得F1后自交得F2。F1产生带有s基因的配子能分泌毒素导致S雄配子一定比例败育,统计发现F2中耐低氮性状的分离比依旧是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