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韩当代文学转型期存在主义接受比较研究中韩当代文学转型期存在主义接受比较研究引言:在二十世纪的时代背景下,中韩两国的文学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力就是来自西方的存在主义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中韩当代文学逐渐走向了现实与存在的深度思考,对人的存在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将以中韩当代文学转型期的存在主义接受为题材,探讨中韩两国作家针对存在主义的接受与表现,并进行比较研究。一、中韩两国当代文学的转型背景1.1中韩两国的社会背景转变在二十世纪,中韩两国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中国在20世纪初迎来了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了民主、科学、自由的思潮。而韩国则在二战后的分裂和日本殖民统治影响下,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这种社会背景的变革为文学的转型创造了条件。1.2西方思潮的传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中韩两国开始接触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对中韩两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存在主义思潮特别引起了中韩作家的关注。二、中韩两国作家对存在主义的接受2.1中韩两国作家对存在主义的共同接受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的作家,都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的动荡和现实问题的冲击,他们都开始思考个人存在和人类存在的意义。这种思考对于中韩两国的作家来说,都是对存在主义思想的接受。例如,中国作家鲁迅以及韩国作家金东源都通过对个体的关注和对社会矛盾的揭示来表达对存在主义的认同。2.2中韩两国作家对存在主义的不同表达和理解尽管中韩两国的作家接受了存在主义思潮,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于存在主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却存在差异。比如,中国作家张爱玲通过描绘个体的孤独和对感情的追求来表达对存在主义的理解,而韩国作家朴树杓则更关注个体在社会中存在的困境,通过表达对人性和自由的思考来表达对存在主义的认同。三、中韩两国对存在主义的不同应用3.1中韩两国在社会现实问题上的关注中韩两国的作家在接受存在主义的同时,普遍关注了社会现实问题。比如,中国作家柴静的《青年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体权益的关注;而韩国作家汉江先生则以《现代的女儿》提出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对立以及对女性问题的思考。3.2中韩两国在人性和人际关系上的关注另外,中韩两国的作家在存在主义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人性和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中国作家余华在《活着》一书中,通过对个体生存环境的揭示,引发了人们对人性本质的深层思考;而韩国作家产浩宇在《苹果》一书中,通过描述一个叛逆少女和她的家庭关系,探索了个体存在和家庭纷争的关系。结论:通过对中韩两国当代文学转型期存在主义接受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中韩两国的作家都接受了存在主义思潮,但在理解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其中,中韩两国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有所不同,但对于人性和人际关系的思考都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我们应该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汇编【人事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选集【人事管理】十篇
- 《学校组织结构》课件
- 《建筑环境管理技术》课件
- 《纸板的创想-坐椅设计》课件
- 2024年公务员个人年终总结
-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福建)(空白卷)
- 税务稽查事项总结
- 双十二旅游狂欢节
- 乐器销售工作总结
- 防爆电话施工方案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图集
- 《铁路运输市场营销实务》教学课件合集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2版)》PPT
- 九年级化学校本教材自编
- 浙大中控DCS形化编程讲义课件
- 新媒体中心规章制度
-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说课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 5GC核心网基本概念课件
-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目录(普及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