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带题型示例的出处)_第1页
【化学】-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带题型示例的出处)_第2页
【化学】-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带题型示例的出处)_第3页
【化学】-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带题型示例的出处)_第4页
【化学】-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带题型示例的出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

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

(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

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

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

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

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

课堂教学改革。

I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

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

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

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

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L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例1】(新增)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

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

溶液具有漂白性,O.OlmoLLT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

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2016年全国I•T13)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

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并将原子结构、元素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

与相关化学反应等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正确得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及其化合物,并

进而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氢化

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等做出判断。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

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

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例2】(新增)某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叁

键,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模型图可代表一种

A.卤代竣酸B.酯C.氨基酸D.醇钠

【说明】本题给出了一个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其中不同颜色的球代表不同

元素的原子,要求考生观察模型中不同原子的链接成键情况,从而得知原子的成

状态,并对分子的组成进行分析。

【例3】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o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

稀释至体积V,pH随IgV/Vo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134

D.当lgWVo=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答案】D(2015年全国I•T13)

【说明】本题创建了pH-lgWVo关系图的新情景,考查考生从中准确提取关键

信息,应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巧妙地利用

图像提供多种信息,分别用于选项中的相应问题的解答,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和

思维能力,同时4个选项呈现多角度的设问,综合程度高。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

组为新知识块。

【例4】(新增)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可制得正丁醇(CH3CH2CH2CH2

OH)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下式中反应的中间产

物(III)可看成是由(I)中的碳氧双键打开,分别跟(II)中的2—位碳原子

和2—位氢原子相连而得.(III)是一种3—羟基醛,此醛不稳定,受热即脱水

而生成不饱和醛(烯醛):

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上述给出的信息写出由乙烯制正丁醇各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不必写出反应条件)。

【说明】(94年35题)本题要求考生从醛的“自身加成”反应中,获取该

反应的关键信息,并能与已学过的烯燃与水加成反应、醇氧化为醛以及不饱和键

的加成等反应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有机反应转化知识块,最后写出由乙烯制备

正丁醇的化学方程式。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

简单化学问题。

[例5]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

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

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2013年全国I•T10)

【说明】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电化学原理为基础,考查考生对原电池的构

成要素、工作原理、电极反应等知识的了解程度。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其基本工作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本题融合了“三大守恒原理”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以及常见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盐类水解原理等知识,考查考生运用这些原理和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化学问题的

能力。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

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例6】(新增)联氨(又称联胱,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

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3)®2O2(g)+N2(g)=N2O4(l)Z\Hi

②N2(g)+2H2(g)=N2H4(1)Z\H2

③O2(g)+2H2(g)=2H2O(g)Z\H3

④2N2H4⑴+N2O4⑴=3N2(g)+4H2O(g)/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国二,联氨和N2O4

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

(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

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

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kg;与使用Na2sCh处理水中溶

解的0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

【说明】(2016年甲卷26题)本题给出了有关联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信

息,要求考生从动力和热量两个角度分析并阐释其作为火箭推进剂的原因;同时

根据联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利用化学术语及文字说明其作为高压锅炉除氧试剂

的优点。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例7】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

A.分离溶于水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

C.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NaCl

D.除去丁醇中的乙酸蒸储丁醇与乙醛的沸点相差较大

【答案】D(2013年全国I•T13)

【说明】本题是物质分离和提纯方面的实验题,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相关实

验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形式上,本题将实验目的、分离方法与原理等内

容以表格形式融于一体;内容上,本题涉及的物质既有无机物,也有有机物。涉

及的物质基本性质有溶解度、密度与沸点等。即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实验常用分离

和提纯方法具体应用范围的掌握,也考查了考生对这些分离和提纯方法所涉及原

理的理解程度与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

萃取、分液、蒸储及重结晶等分离提纯方法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

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新增)

【例8】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

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适量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

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出该催化剂中铁元素价态为+3

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

由O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

3moi/LH2sOK3%乩。2、6mol/LHN03^0.01mol/LKMn04>NaOH稀溶液、0.lmol/LKR

20%KSCN,蒸储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假设2:;假设3:o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

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参考答案】(2008年广东高考题・T21)

(1)该结论不正确。稀HNOs有强氧化性,若该铁的价态为+2价,则被氧化为

+3价同样可使KSCN溶液变血红色。

⑵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

假设2: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2价。

假设3: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既有+3价也有+2价。

②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你的假设(见下表)

③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将适量稀H2s加入少溶液呈黄绿色,说明溶液中含Fe"或Fe3+。

许样品于试管中,加热溶解;

步骤2:取少量溶液,滴加酸若KMnCh溶液的紫红色褪去为无色溶液,则

性KMnO&溶液。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含+2价;若不

褪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2

价。

步骤3:另取少量溶液,滴加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催化剂中铁元素

KSCN溶液。的价态含+3价;若溶液无明显变化,则说

明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不含+3价。

【说明】本题以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

为背景,考查Fe3+和Fe2+的转化、Fe3+的检验等相关知识;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

节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能力。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

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

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

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

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为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

学基础”的内容,考生从三个选考模块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特点

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

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

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

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

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了

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

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了解变掌握”,新增“电子式”)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粉、气体摩尔体

积(而)、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山)的含义。

⑧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

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

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了解”

变“掌握”)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新增)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

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

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A和VH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

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

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新增)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

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熔变(AM与反应热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熠变的计算。

⑧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方程式(“了解”变“理解”)。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⑨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

施。(“理解”变“了解”)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a)。(新增)

②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新增)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新增)

④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新增)了解化学平衡常数(0的含义,能利用

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

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

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变“理解”)

③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④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⑤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新

增)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及p)的含义,能进行相

关的计算。(“了解”变“理解”)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等)

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新

增)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0、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

其应用。(新增)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

异构体。(新增)

(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新增)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5.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

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

方法)。

(5)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6)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了解”变“掌握”)

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新增)、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

任意选一个模块考试。(删掉“化学技术”模块变为2选1)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1.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键和键),了解配位键的含义。

(3)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o

(5)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

间结构。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

的影响。

4.晶体结构与性质

(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

别。

(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

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

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

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

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等)(新增)。

(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能举例说明”变‘‘了解")

2.炫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烷、烯、怏和芳香煌的结构与性质。

(2)掌握(“了解”变“掌握”)卤代煌、醇、酚、醛、痰酸、酯的结构

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烧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炫的衍生物合成方法。(新增)

(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新增)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新增)

4.合成高分子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

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含义。

(3)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

量方面中的贡献。

三、题型示例

例1(新增)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

A用热的烧碱溶液洗去油污Na2cCh可直接与油污反应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的CaCb与空气中的CO2反

应生成CaCO3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

C

不能与NH4C1混合使用肥效

FeCl3能从含有C/+的溶液中置换出

DFeCb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

【答案】D(2014年新课标I理综题・T8)

【说明】本题紧密联系社会与生活,体现了化学在社会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题目以油

污洗除、漂白粉变质、农业施肥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等相关现象或事实为基础,并利用

离子水解、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置换反应及平衡移动原理等化学反应原理进行解释,

内容还涉及常见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考查考生对相关元素知识与反应原理

的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

例2(新增)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2016年新课标I理综题•T9)

【说明】本题是关于有机化合物基本概念的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必考内容中基本有机化

合物的命名、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应用。

例3(新增)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

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Ch、A1(OH)3B.AgChNaHCO3

C.Na2so3、BaC03D.Na2co3、CuS04

【答案】C(2016年新课标n理综题・T12)

【说明】本题是关于混合物的成分鉴别的实验题。通过对混合物的性质探究,由实验现

象判断、归纳并形成实验结论。本题从知识层面考差了考生对碳酸盐、亚硫酸盐、硫酸盐以

及氯化银、铜和铝的化合物等相关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涉及的内容不仅覆盖面广,而且

都是元素化合物的核心知识。

例4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IT)的关系,下

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XC(OIT)=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答案】D(2013年全国大纲卷・T12)

【说明】此题设计新颖,图中给出了不同温度下c(H+)和c(OH-)的关系,考查考生对水

中离子积、c(H+)和c(0H)的关系以及c(H+)与pH的关系的理解,同时考查考生获取图像信

息和数据,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5(新增)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

料(S)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钳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

TiO2/sTiO2/S(激发态)

++-

TiO2/STiO2/S+e

I3"+2e"3r

+

2TiO2/S+3r2TiO2/S+l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簿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离子在镀钳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L-的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中镀铝导电玻璃为正极

【答案】A(2010年新课标I理综题41。)

【说明】本题给出了太阳能电池中一系列电子转移、物质转换反应以及电池结构的信息,

信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考查考生利用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释光电转化电池中电子

转移、离子迁移、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考查考生获取新信

息并与已有知识融合重组在陌生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6(新增)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B.1与4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C.1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D.标准状况下,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答案】A(2016年新课标I理综题口8)

【说明】本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核心,考查内容涉及混合物的组成计算、可逆反应中

反应物的转化率、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以及物质结构中价键的数目等问题,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例7(新增)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

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Z

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W<X<Z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答案】B(2016年新课标DI理综题・T12)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

族元素,并将原子结构、离子结构、元素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与相关化学反应等内容进行

综合运用,要求正确得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及其化合物,并进而对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简单

离子半径大小、相关化合物水溶液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等做出正确判断。

例8(新增)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

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

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草酸溶液高锌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答案】D(2015年新课标II理综题・T13)

【说明】本题将物质性质实验探究设计的试剂选择和预测的实验现象以表格形式呈现,信息

容量大、综合性强、问题结构表述简洁清晰。从内容方面看,涉及的都是高中最常见的一些

微粒之间的反应,但问题的设计在于打破考生的思维定式,所以选择了或者是混合加入试剂

时离子的反应顺序,或者是相同的物质反应,改变了加入试剂的顺序等问题,不仅考查了考

生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例9实验室制备1,2-二澳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H2O

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醛。用少量的漠和足量

的乙醇制备1,2—二澳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1,2-二澳乙烷乙醛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一1309-116

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

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醛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

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4)将1,2-二澳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一层(填“上,

“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n,最好用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醛,可用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

用冰水),其原因是o

【答案】(2012年海南高考化学卷口17)

(l)d(2)c(2)澳的颜色完全褪去(4)下(5)b(6)蒸储

(7)乙烯与澳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澳的大量挥发;1,2—二澳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

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说明】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实验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有机实验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所

提供的实验信息及物理常数的解读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化学实验知识和基本

技能并结合获取的数据信息,回答合成有副产物生成的有机反应及实验操作的相关问题。

例10(新增)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i=5.4xl0-2,K2=5.4xl0-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C中可

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o装置B的主要作

用是O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含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

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o装置H反应管中盛

有的物质是=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o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②草酸为二元酸o

【答案】(2015年全国理综I卷・T26)

⑴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避免草酸进入装

置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的检验。

⑵①F、D、G、H、D、I;CuO(氧化铜);

②H中的粉末有黑色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⑶①向盛有少量NaHCC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②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草酸的两倍

【分析】本题研究和验证草酸(乙二酸)的物理性化学性质。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信息

预测和描述草酸分解的实验现象,并要求选用合适的实验装置证明草酸分解产生co及其实

验现象。该题其新颖之处是要求考生对于给出具体要求的推论--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等,

设计出具有明显反应现象或者定量数据的实验方案能够证明推论。

例11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的碘富集在海藻中,用水浸取后浓缩,再向浓缩液中加MnC)2和H2so4,即

可得到L,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0

(2)上述浓缩液中含有r、cr等离子,取一定量的浓缩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为:,已知&p(AgCl)=1.8x101°,右(AgD

=8.5xl(yi7。

(3)己知反应2Hl(g)=H2(g)+[2(g)的AH=+llkJmor1,ImolH?(g)、Imolh(g)分

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I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

时需吸收的能量为kJo

(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l(g)Hz(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

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t/min020406080120

x(HI)10.910.850.8150.7950.784

x(HI)00.600.730.7730.7800.784

①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正逆反应速率为v逆来逆RH2)•尤(卜),其中左

正、左逆为速率常数,贝!]k逆为(以K和左正表示)。若%正=0.0027minT,在t=40min时,

v正=________mi,n-1

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r(HI)和丫逆~》3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

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填字母)。

【参考答案】(2015年全国新课标I-T28)

7

(DMnSO4;(2)4.7xl0-;(3)299

⑷①K=0.1082/0.7842;②k正/K;1.95xl(y3③A点、E点

【说明】本题以碘及其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为情景,考查了中学化学中一些基本物质的

制备反应、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运算,同时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相关沉

淀溶解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比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和有关规律,了解相应

的实验方法,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关系图表、运用化学基本原理来正确分析、定量描述温度等

因素对反应速率及平衡变化的影响。

例12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回答

下列问题:

(1)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0so3H),再水解生成乙

醇。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2)己知:

甲醇脱水反应2cH30H(g)=CH30cH3(g)+H2O(g)△〃[=一23.9kJ-moli

1

甲醇制烯煌反应2cH30H(g)=C2H4(g)+2H2(D(g)AW2=-29.lkJ.mor

乙醇异构化反应C2H5OH(g)=CH3OCH3(g))△%=+50.7kJ-mol-i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0H(g)的

△H=kJ-moP\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

(3)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1:1)。

①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p=(用平

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x物质的量分数)。

②图中压强Pl、P2、P3、P4的大小顺序为,理由是。

③气相直接水合法常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压强

6.9MPa,:=0.6:1。乙烯的转化率为5%,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

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o

【参考答案】(2014年全国新课标I-T28)

(1)C2H4+H2sC)4=C2H50so3国C2H50so3H+H2OC2H5OH+H2SO4

(2)—45.5污染小、腐蚀性小等

(3)①

②P1<P2<P3<P4

反应分子数减少,相同温度下,压强升高,乙烯转化率提高

③将产物乙醇液化移去增加:比

【说明】本题以实际工业生产的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为情景,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热

效应计算、平衡常数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等考点,涵盖高中化学原理部分几乎所有的主干知

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本题的亮点一是将有机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迁

移到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反应,考查考生的信息归纳和迁移能力;二是以各物质平衡分压代替

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来表达和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对于考生的临场吸收、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

能力具有较好的考查功能。

例13(新增)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

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0H(g)△同

②CO2(g)+3H2(g)CH30H(g)+H2O(g)AH2

③CO2(g)+H2(g)CO(g)+H2O(g)Z\H3

回答下列问题:

贝!IAH3=kJ.mol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

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

是O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

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

是o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其判断理由是

【答案】(1)一99;+41(2);a;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3)减小;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

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

co的转化率降低;P3>P2>P1;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

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

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说明】本题作为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核题目,尽管以多重反应为载体,较为复杂。但考

核知识仍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例14(新增)酸性锌镒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

是有碳粉,二氧化镒,氯化锌和氯化镂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图所示:

溶解度/(g/100g水)

温度/℃

020406080100

化合物

NH4C129.337.245.855.365.677.3

ZnCl2343395452488541614

化合物

Zn(OH)2Fe(OH)2Fe(OH)3

Ksp近似值1017KT"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Zng。(已经F=96500C/mo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氯化锌和氯化钱,两者可以

通过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铳、和,欲从中得到较纯

的二氧化锦,最简便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七水合硫酸锌,需去除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新硫酸和

双氧水,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pH为,铁刚好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

lxlO-5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锌开始沉淀(假

定Zi?+浓度为0.Imol/L)。若上述过程不加双氧水的后果是,原因是=

【答案】(2015年新课标II426)

++2+

(1)MnO2+e~+H=MnOOH;Zn+2MnO2+2H=Zn+2MnOOH(2)0.05g

(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碳粉、MnOOH;在空气中加热;碳粉转变为CO2,MnOOH

氧化为MnO2

(4)Fe3+;2.7;6;Zi?+和Fe2十分离不开;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

【说明】本题通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试题,融合了资源的回收利

用等环保意识。该题主要考查酸性锌锦干电池回收处理中的化学问题,涉及电化学、重结晶、

溶液中沉淀溶解平衡等化学原理,考查考生灵活应用表中的信息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同

时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扩展考查考生的学习判断能力和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例15次磷酸(H3P0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是一元弱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O

(2)H3P0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利用(H3P0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

为:(填化学式)。

@NaH2PO2为(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_____________(填“弱

酸性,,、“中性,,或溺碱性”)。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0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

后者再与H2s0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H3PCh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

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0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2的原因.

③早期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