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观和改造世界_第1页
认识世界观和改造世界_第2页
认识世界观和改造世界_第3页
认识世界观和改造世界_第4页
认识世界观和改造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世界观和改造世界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二、真理与价值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第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能动的反映论(1)什么是认识?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是与生俱来的或神的启示。

他们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立场出发,贯彻了一条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第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能动的反映论(1)什么是认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他们贯彻了一条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第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能动的反映论(2)怎样获得认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把人的认识的获得看作是人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古代“流射说”、洛克的“白板说”、费尔巴哈的“自荐说”。)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缺陷:离开实践、离开辩证法来看认识问题.

第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能动的反映论(2)怎样获得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认识之所以变消极被动的反映论为能动的反映论的关键在于: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

第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能动的反映论(3)反映论包含了可知论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唯心主义也持可知论,只有少数唯心主义持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在哲学史上有三种形态:

古代怀疑论休谟的不可知论康德的不可知论

第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没有否认从书本或他人那里获得的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由于个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每个人的实践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因此,间接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第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第1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

第1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因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缩。第1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

的反映(1)主体

主体是指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现实的人。

其特点是:自然属性、意识属性、社会属性。

其类型是:个体形态、集团形态、社会总形态、人类总形态。第1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

的反映(2)客体

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其特点是: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其类型是: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第1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

的反映(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A.实践关系

主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第1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

的反映B.认识关系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建构和被建构的关系。认识关系与实践关系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主观性的反映,后者是物质性的改造。认识关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就反过来指导实践,成为实践的一个必要因素。第1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第一,什么是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第1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二,什么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第1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A.两者是有区别的。(从定义去理解)B.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需要深化,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认识。第1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四,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的错误

A.经验论(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B.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经验论又分为唯物的经验论和唯心的经验论。唯理论又分为唯物的唯理论和唯心的唯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犯了类似经验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第2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五,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改造。

第2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也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第一,这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加重大A.使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B.使认识的目的得到实现。(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第2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A.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B.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C.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

第2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第2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A.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的反复才能过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第2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B.认识过程的无限性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符合,那么对于这个具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来说,可以说是完成了。但是,事物又向前发展了,又需要人们去认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对人类来说,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时刻,即人们已经无所不知,到了知识的“顶峰”和“尽头”,再没有什么需要认识了。第2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C.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人类认识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正是在这种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人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相对认识绝对、通过有限认识无限,发展着自己的认识成果;同时又不断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推动着人类的认识系统和实践境界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第2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2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只有人们对这些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有真理和谬误之分,其中正确的认识为真理,错误的认识为谬误。

第2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2)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真理不是某位天才人物的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第3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把握真理的客观性,批判唯心主义真理观。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即真理”第3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3)真理的绝对性

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确定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上看。就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这也是确定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第3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4)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承认认识有待于扩展,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承认认识有待于深化,也就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第3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个真理的两种属性,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第二,绝对真理存在于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之中。

第3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6)割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的错误

第一,绝对主义真理观(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第二,相对主义真理观(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绝对主义真理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相对主义真理观否认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第3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7)真理与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的反映。第一,真理和谬误有着原则的区别,二者在一定范围内互相对立,不可混淆。第二,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3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检验标准(1)为什么实践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本性决定,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纯粹主观的东西,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第3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的特点:

实践恰恰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征。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它能把思想实现出来,它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此外,实践还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同样的条件,实践活动产生同样的结果)。第3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检验标准(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

正确的理论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逻辑证明只是实践标准的辅助手段,也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第3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检验标准(3)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只有实践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任何理论迟早总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在实践已检验的范围内,它的确定性不可被推翻。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在广度和深度上总是有限的。

第4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1)真理价值性的内涵

真理的价值性是指真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功能性,它揭示了客观真理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第4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价值性(2)真理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A.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是反映两种不同关系的范畴,分别体现着两种不同的思维向度。

真理的客观性揭示真理的客观内容,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尺度(即人类活动必须遵循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和运动规律等所设定的尺度,违背了它,人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真理的价值性则揭示真理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体现了认识的主体性尺度(即人类以自身为尺度,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去改造自然物,使之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第4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真理的价值性(2)真理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关系B.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本身的两种属性,二者之间是密切相联的。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价值性的前提和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价值性。真理的价值性又内在于真理客观性之中,对真理的客观性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真理价值性构成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的内在动因。

真理的价值性制约着真理客观性的实现程度。

第4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第4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