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1页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2页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3页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4页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项选择题2.简答题3.案例分析题4.教学设计题单项选择题1.图1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可用于说明的物理问题分别是()。A.小球D的振幅最大,小球C的振幅最小,摆长与振幅的关系B.小球D的振幅最小,小球C的振幅最大,摆长与振幅的关系C.小球B的振幅最大,共振现象D.小球B、D和C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动规律正确答案:C解析:A球提供给BCD驱动力,所以摆长与A球越接近的单摆,振幅越大,当与A球摆长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达到最大的振幅。故选C。2.铀是一种常用的核燃料,其原子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为92235U+01n→a+b+201n则方程中的a、b可能是()。A.54140Xe,3693KrB.56141Ba,3692KrC.56141Ba,3893SrD.54140Xe,3894Sr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中a,b质量数为234,核电荷数为92,可知只有D选项满足要求,故选D。3.如图2所示,三个小球a、b、c分别在距离地面不同的高度h1、h2、h3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依次落到水平地面,小球a落到水平地面D点,DE=EF=F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两球落在D点的左边B.b球落在D点,c球落在EC.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h1:h2:h3=1:3:5D.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h1:h2:h3=1:4:9正确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三个小球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2t、3t,所以水平位移分别是s、2s、3s,由于DE=EF=FG,所以三个小球都会落在D点,故AB错误,根据公式h=gt2,竖直方向的位移比为1:4:9,也就是高度之比,所以选D。4.如图3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细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竖直插在大而深的水银槽中,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玻璃细管足够长,管内气柱长4.0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10.0cm,大气压强为76cmHg。现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移动,当管内外水银面恰好相平时,管内气柱的长度约为()。A.2.0cmB.3.5cmC.4.0cmD.4.5cm正确答案:B解析:设玻璃管的横截面为S,玻璃管向上移动为等温变化,初态:p1=66cmHg,V1=l1S,末态:p2=76cmHg,V2=l2S,由玻意耳定律:p1V1=p2V2,得l2=cm=3.5cm,故选B。5.如图4所示,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虚线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B0+kt(k为常数)。在磁场外有一以O为圆心,半径为2R的半圆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A.0B.kπR2C.D.2kπR2正确答案:C解析:感应电动势的公式为E=,本题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速率为k,所以E=kS,面积要取有磁场的面积,才能正确表示磁通量,所以E=,选C。6.一物体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运动,其位移为△r=8i-2j+4k(SI)其中一个分力为F=6i+4j-1k(SI),则该分力在此过程中作的功为()。A.36JB.48JC.56JD.60J正确答案:A解析:力做的功就是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乘以力的大小,力点乘位移,功W=8×6-4×2-4×1=36J,故选A。7.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5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A.rB.1.5rC.2rD.2.5r正确答案:C解析:玻璃的折射率为1.5,可得临界角小于45°。经过第一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零,所以折射角也是零,因此折射光线不发生偏折。当第二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60°。所以光会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射出。因为ON等于r,则OA等于2r,由于∠MOA=∠AMO=30°,所以AM等于2r。故选C。8.“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一项具体课程目标,它属于三维目标中的哪个维度?()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科学探究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这句话的含义,可知是在强调课堂中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和使用的探究方法,因此,这是在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一维度,故选B。简答题9.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从10m高台跳下,设他离开跳台初速度为0,在水中所受浮力与其自身所受重力正好抵消,所受阻力大小为βv2,β为比例系数,不考虑身高,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1)求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率v1。(2)若其入水后竖直下沉,以入水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建立x轴,求下沉速率v与下降深度x的关系。正确答案:(1)跳水运动员从跳台到水面的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v12=2gh得v1=m/s。作不定积分并化简得v=Ce-kx,C为积分常数。引入初始条件x=0时v=v1得v=v1e-kx,其中k=。案例分析题某教师为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的做题步骤。题:如图所示,能量为1000eV的电子流从面积足够大的两极板中央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其初速度v0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为了使电子不打到上面的金属板上,则应该在两金属板间至少加多大的电压U?解:电子流进入匀强电场后,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子动能减少,设电子质量为m,进入电场的初速度为v0,则:欲使电子刚好打不到金属板上,则电子到达板上的速度恰好为0,由动能定理得由①式和②式联合解得U=2000V答:至少应加2000V电压,电子才打不到上面的金属板上。问题:10.指出该同学作业中的错误和可能的出错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正确答案:错误之处在于:该学生误认为“欲使粒子刚好打不到金属板,粒子达到上极板的速度为零”。出错原因:该同学没有分析好物体的运动状态,对速度的分解掌握不够透彻。正解:设竖直分速度为v1,根据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可以求得:v1=v0sin30°=由动能定理得:求得U=500V。11.针对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正确答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发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可知速度不能减小到0。再请学生思考应该是哪一部分的速度减小到0了,学生会想到速度的合成分解知识,得出结论,应该是竖直速度减小到0。最后,引导学生求出初速度,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下面是某老师讲授“向心力”一课的教学片段实录:老师:同学们,上次课学习了向心加速度,我们知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这节课我们学习向心力,大家翻看教科书第20页,将屏幕上展示的这几页课文读一遍(同时老师在屏幕展示课文的相关内容如下)。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那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用手抡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它能做圆周运动,是因为绳子的力在拉着它。月球绕地球转动,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在“拉”着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物体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同学们大声地朗读着课文……)老师:好了.同学们知道向心力了吧?同学们:(大声地回答)知道了!老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书上的实验,大家先看老师的演示。(老师拿出一根一端拴着小球的细绳,用手抓着绳的另一端,使小球做圆周运动)老师:同学们都看见了吧,这就是书上所说的圆锥摆。现在大家看屏幕(图7所示)谁能说说图中小球的圆周运动所受到的向心力。甲同学:向心力是绳子拉着小球的力。老师:不对.有谁知道?(没有同学回答)老师:大家仔细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乙同学:书上说了,向心力是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老师:对了,大家要认真看书,还有不懂的吗?甲同学:书上说的,我们刚读过,“用手抡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它能做圆周运动,是因为绳子的力在拉着它。”所以向心力是绳子拉着小球的力。老师:说的不是一回事,你怎么不动脑筋呢?大家看书上的图。(老师将书上的图投影在屏幕上)老师:跟着我读书上的这句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钢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重力mg和细线拉力FT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F。”老师:这个合力就是向心力,懂了吗?同学们……问题:12.简述向心力特点,及其大小的表达式。正确答案:向心力的特点是: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的大小是:F向=13.指出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之处。正确答案: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教学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没有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行为上的不当之处如下:①提问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设置任何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而是直接将知识内容展示给学生,违背了提问的启发性原则。②评价行为:在学生产生错误理解的时候,该教师直接打击学生,违背了评价的激励性原则。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当面对学生的回答,该教师只说“对”“错”而不讲清原因,违背了评价中的反馈性原则,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的思考,导致学习效果不好。③教学内容的处理:对于学生较生疏难懂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设置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理论知识,该教师没有设置任何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是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的失误。14.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认识做“圆锥摆”运动的小球所受的向心力。正确答案:师:同学们,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学这座大厦的砖瓦,因此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解决两个概念。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向心加速度。生1:向心加速度时刻指向圆心,大小是a=师:正确,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继续保持;那么,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根据这个,谁能告我,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呢?生2:向心力时刻指向圆心,大小是F向=师:OK,非常好。那你能在黑板上画出圆锥摆受到的向心力的方向吗?生2:(画图)师:物体受到的这个向心力是哪来的呢?谁提供的呢?生3:是绳的拉力提供的。师:为什么呢,给大家解释一下。生3:从受力分析上来看,物体受到重力和沿绳方向的拉力,重力没有水平方向的分力,这个向心力一定是绳的拉力的分力。师:正确,分析得很到位,其他同学有不同观点吗?生:没有,我们理解了。教学设计题15.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正确答案: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神奇的小实验,下面请一位同学介绍你看到的实验装置。学生:有一个光源,一个有缝隙的挡板,后面还有一个光屏。老师:好的,观察很仔细,下面老师要做实验了(打开光源,发现光屏上出现了条纹)。谁来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光屏上出现了亮暗相问的条纹,中间最亮,两侧较暗,间距也变小。老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结合了之前的光的干涉的知识来进行描述。下面继续看我做实验(调整缝隙宽度),你们看到现象有什么变化吗?学生:我发现条纹逐渐消失了。老师: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刚才衍射条纹的消失是和缝隙宽度有关的。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光的衍射现象。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自感”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自感”一节中关于“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内容如下: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取2只相同的小灯泡,1个带铁芯的线圈,1个滑动变阻器,1组电池,1个开关和若干导线。(1)按图连接器材。(2)合上开关,连通电路,调节R,使小灯泡1和小灯泡2正常发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