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课件_第1页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课件_第2页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课件_第3页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课件_第4页
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排泄:

机体将代谢终产物、过剩和有害物质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至体外的过程排泄器官:肾、肺、皮肤、消化器官2、清除代谢终产物3、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4、维持内环境稳态5、内分泌功能。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等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放肾的功能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尿液在肾单位和集合管生成三个环节:1、肾小球虑过2、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3、肾小管和集合的分泌第一节尿的生成过程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1、血流量大,血流分布不均匀

2、两套毛细血管网,压力差异大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一、肾小球的滤过

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中除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外的水、无机盐、小分子有机物等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一)滤过膜结构基础机械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层)、

基膜(中间层)、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外层)电学屏障

各层上覆盖的带负电的蛋白质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滤过膜作用:

对血浆成分的虑过有严格限制

对原尿成分起决定作用滤过膜通透性:1、决定于虑过物质分子大小

虑过界限:分子量700002、和虑过物质所带电荷有关

带负电物质不易通过所以,原尿中蛋白质含量极低滤过膜面积:

正常状态,200万肾单位活动,总面积1.5平米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动力

45mmHg,高于其他组织毛细血管,稳定

入球小动脉端和出球小动脉端血压大致相等2、血浆胶体渗透压——阻力25mmHg,沿血流方向升高(水、小分子被虑出)3、囊内压——阻力肾小囊内原尿对囊壁的压力,10mmHg稳定虑过发生在有效滤过压为0之前那段毛细血管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三)肾小球率过滤

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125ml/min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滤过膜面积↓→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通透性↑→少尿、蛋白尿、血尿2.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80mmHg)→肾小球滤过率↓(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滤过率↑(3)肾小囊内压↑→肾小球滤过率↓3.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方式1、被动转动2、主动转运

原尿进入肾小管后称小管液

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其中的水和溶质被上皮细胞吸收入血的过程每天生成原尿180L,终尿量1.5L绝大部分水被重吸收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一)重吸收的部位近球小管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葡萄糖、氨基酸等绝大部分在近端水、无机盐大部分在近端吸收,

小部分在其他段

极小部分随尿排出(二)重吸收的特点1、选择性对机体有用物质,全部或大部分重吸收其他物质,少量吸收或不吸收作用:避免营养物质流失,有效清除代谢终产物、过剩和有害物质,净化血液2、有限性某物质浓度过高,超过吸收限度会在终尿出现,如尿糖

(相关转运蛋白数量有限)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三)几种物质的重吸收

1.Nacl的重吸收(1)量:99%以上。(2)部位: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

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吸收67%)。(3)形式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Na+—Na+泵主动重吸收CI-—

被动重吸收NaCl在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2.葡萄糖的重吸收(1)量:全部。(2)主要部位:近球小管。(3)形式:继发性主动同向转运。肾糖阈: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的最高血糖浓度(160~180mg/100ml)。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3、水的重吸收

(1)量:99%。(2)部位: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

主要部位在近球小管(吸收70%)。(3)形式:被动转运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调节性重吸收

根据机体对水的需求情况接受抗利尿激素调节

影响终尿量(吸收率降1%,尿量增加1倍)

其它肾小管各段——

必然性重吸收

伴随溶质吸收,不因机体水状况改变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4.K+的重吸收(1)量:94%。(2)主要部位:近球小管。(3)形式:主动转运。

5.HCO3-的重吸收

(1)量:99%以上。(2)主要部位:近球小管。(3)形式:CO2形式。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6.其它物质的重吸收

氨基酸、HPO42-、SO42-

等的重吸收与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相同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分泌入小管液。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统称: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一)H+的分泌

1、分泌部位

近球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

依次减弱2、分泌形式

Na+-H+交换3、作用碳酸氢钠:碱贮备排酸保碱,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NH3的分泌

1、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谷氨酰胺脱氨基产生2、分泌形式

单纯扩散3、作用

协助排酸保碱

维持酸碱平衡和氢离子形成铵盐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三)K+的分泌

1、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2、分泌形式

Na+-K+交换随Na+-的被动过程3、分泌特点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Na+-K+交换和H+-Na+

交换是竞争性抑制酸中毒:高血钾;碱中毒:低血钾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二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一、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一)肾血流量的改变每分钟1——1.2L,与虑过成正比一般只出现肾血流量减少的情况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1、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是指肾血流量可以不依赖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在动脉血压变动于一定范围(10.7~24.0kPa)内保持相对恒定。

肾动脉灌流压↓→入球小动脉舒张→肾血流量不至于减少。肾动脉灌流压↑→入球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不至于增多。原理:使入肾血液动力——压力差稳定

意义:保证安静状态下肾排泄功能的正常进行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2、神经调节

肾交感神经兴奋↓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3、体液调节(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肌肉和脑的血流量增多(2)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和血管升压素增多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减少↓心和脑的血流量增多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

剧烈运动或应急时,肾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减少肾血流量,并使体内血液重新分配,以保证当时整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应急时的需要。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意义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相对稳定动脉血压低于80mmHg,肾血管舒张达极限,血流量随动脉血压降低而减少,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下降,虑过率减少动脉血压低于40mmHg,有效滤过压和虑过率为0,导致无尿2、血浆胶体渗透压——相对稳定注射生理盐水,疾病等使血浆蛋白浓度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升高,率过滤增加

3、囊内压——变化不大

肾盂、肿瘤等使尿路梗塞,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率过滤下降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三)滤过膜的改变1、滤过膜面积肾炎等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增生、肿胀,导致毛细血管阻塞,活动的肾单位减少,有效虑过面积减少,率过滤降低,严重时导致无尿2、滤过膜通透性病理时使电化学或者机械屏障作用消弱,使蛋白质或红细胞等滤出,严重时出现蛋白尿或血尿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一)小管液溶质浓度

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渗透压升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所发生的尿量增多现象。小管液溶质浓度↑↓小管液渗透压↑↓水的重吸收↓

↓尿量↑

糖尿病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如甘露醇和山梨醇等)可出现渗透性利尿。二、影响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抗利尿激素(ADH)合成部位: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释放部位:神经垂体释放入血。生理作用;1、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2、大剂量的抗利尿激素可以收缩全身小动脉,增大外周阻力,使动脉血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VP)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调节血管升压素释放的主要因素

1.血浆晶体渗透压

大量出汗

↓血浆晶体渗透压↑↓血管升压素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重吸收水↑

↓尿量↓

水利尿

:大量饮用清水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2.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刺激容量感受器(左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壁上)→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尿量↑下丘脑或下丘脑垂体束发生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合成或释放障碍,导致尿量明显增加,称为尿崩症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三)醛固酮合成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生理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同时促进Cl-和水的重吸收,促进K+的排泄。即保Na+排K+,间接保水,增加细胞外液量的作用。增加血Na+降低血K+减少尿量,血容量增加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见书上图)2、血Na+、血K+浓度的降低和升高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率过滤增加还是减少,近端小管重吸收量始终占肾小球率过率的65%-70%。意义:尿中排出的Na+

和水不随肾小球虑过率增减二大幅度变动,维持体内水,Na+

平衡。调节醛固酮释放的主要因素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一、尿液(一)尿量

正常尿量:1.0~2.0L/日

,平均约1.5L/日

多尿:>2.5L

/日少尿:0.1~0.5L/日无尿:<0.1L/日少尿和无尿使代谢物不能及时排出而在体内积蓄,严重时导致尿毒症,多尿使机体大量失水,导致脱水第三节尿液及其排放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尿的理化性质1、颜色、淡黄色透明液体,颜色主要是胆色素代谢产物2、渗透压正常高于血浆渗透压,低渗尿,高渗尿3、酸碱度酸性,PH值5.0—7.0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尿液水95~97%

固体物质3~5%(三)尿液的化学成分电解质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电解质主要是NaCl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尿素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尿的排放

(一)排尿反射1、盆神经——传导膀胱充盈感觉,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促进排尿。

2、腹下神经——传导膀胱痛觉,使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抑制排尿。

3、阴部神经

——传导尿道感觉,使尿道外括约肌收缩。重吸收和分泌后形成终尿,在膀胱贮存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二)排尿异常

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过程。1、尿频:频繁,膀胱炎症或机械刺激等引起

2、尿潴留:膀胱内尿液充足但不能自行排出

3、尿失禁:排尿失去意识控制

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

目标测试与肾小球滤过率无关的因素是:

A、有效滤过压

B、肾小囊内压

C、滤过膜面积

D、肾血浆流量

E、肾髓质血流量★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重吸收Na+能力最强的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曲小管

E、集合管★第八章尿的生成与排放酸中毒时:A、Na+-H+交换与Na+-K+交换均增加

B、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